收藏 分销(赏)

杜甫诗三首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86922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杜甫诗三首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复习杜甫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诗歌鉴赏里面借景抒情和咏史怀古两种表现手法,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并背诵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大意,运用“知人论诗”的方法准确理解作品主题。2、运用老师精讲示范,学生合作学习,课后独立思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杜甫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学习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复习杜甫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通过秋兴的讲解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一、复习杜甫及律诗的相关知识。(1)杜甫是( 唐 )代大诗人

2、,字( 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因为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被称为( 杜工部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作( 诗史 ),他本人被称作( 诗圣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石壕吏 )、( 潼关吏 )、( 新安吏 );“三别”是指他写的( 新婚别 )、( 无家别 )、( 垂老别 )。“三吏”“三别”是他( 现实主义 )诗篇(风格)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作品收在杜工部全集里。(3).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 八 )句( 四 )联,依次称(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凡偶数句都要押韵;中间两联须对仗。二、解题参看注

3、释,“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明确这首诗的鉴赏重点:借景(物)抒情。三、方法指导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的答题要点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出什么特点;作者借助这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怀。四、具体解析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找出这首诗写到的跟秋天有关的景物,并用诗里面的字眼描述这些景物的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景物特点玉露枫树林凋伤巫山巫峡萧森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丛菊开孤舟系寒衣砧急2、结合上面的表格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前四句所写的秋天的景象。前四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巨浪滔天,风起云涌的苍凉、壮阔的秋景图。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这四句的深沉意韵。 背景:秋兴写

4、于公元766年的秋天,当时 “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强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在外与吐蕃的战争也接连不断。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写此秋兴时,作者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这样一来,作者写凋零的枫树,不仅是在再现客观的自然景象,还以此喻指国运的衰退,人生暮年。写滔天的巨浪,漫天的风云也喻指国家动荡不安,自己为此心潮起伏。4、扣住后四句的景物特点,找出含有作者感情的字眼,概括出诗人寄寓在这些景物中的思想感情。字眼:泪、孤、故园心、寒感情:

5、故园之思、羁旅之苦、孤寂之感。5、通过以上分析,完成对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的鉴赏。作者通过对( 巫山巫峡一带玉露、凋谢的枫树林、兼天的波浪、接地的风云 )等景物的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萧条、凄清、苍凉、壮阔 )的深秋图景,表现了作者( 忧国忧民 )和( 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孤独抑郁 )的感情。6、诵读并背诵这首诗。第二课时目标: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登高,以此复习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 一、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二、 运用上节课所学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鉴赏登高1、 这首诗写到了哪些景物?诗里面分别用哪些字词描写这些景物?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描写景物的字词

6、有:“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无边”“萧萧”“不尽”“滚滚”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些景象的特点。特点:悲凉、清冷、壮阔3、联系上首诗理解“落木”“长江”这两个意象的深沉含义。落木:由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已经到了生命晚秋,有一种迟暮之感。长江:长江不尽,但人的生命有尽,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江水的流逝还比喻时光的流逝,韶光已不在,但是壮志却未酬。4、找出后两联中含有作者感情的字眼,体会作者由登高所见之景引发的情。字眼:悲、独、恨、潦倒感情:漂泊之苦、人生迟暮之感、疾病加身之痛、壮志未酬之憾。5、通过以上分析,完成对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的鉴赏。这首诗通过写( 登高所

7、见之景 ),描绘了一幅( 悲凉、清冷、壮阔 )的深秋图景,表达了作者(长年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羁旅之愁和迟暮之年壮志未酬的感伤。)三、 诵读并背诵这首诗歌。四、 随堂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明确: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第三课时目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学习咏史怀古这种表现手法。一、 解题“咏怀古迹”就是借咏古迹来抒怀。二、 鉴赏咏怀古迹中咏

8、史怀古的表现手法。1、 方法指导:这种手法是借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或歌颂、或贬抑、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先要明确诗歌里面写了哪位古人,写了他的哪件或哪些事;然后要弄清楚这位古人,这些事跟作者有什么关系。2、 这首诗具体写到的古人是王昭君,如果每一联是从一个角度写王昭君的话,那么诗歌从哪四个角度写了王昭君?四个角度:首联写昭君的出生地,引出对象 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颈联揭示昭君悲剧的根源 尾联点明昭君之怨3、 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 找出王昭君跟作者的相似点昭君 杜甫 远嫁异域 漂泊异乡 才貌双全不被赏识 赤胆忠心不被重用 心系故国 忧国忧民 遗恨

9、之深 悲愁之浓4、 通过以上分析,完成对咏史怀古这种表现手法的鉴赏。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一生颠沛流离,怀才不遇)的情感。三、 课后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砧 (zhn) 朔漠 (shu) 青冢(zhng) 渚(zh)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祚(zu):君主之位。纡(x):系。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_ A、宗臣遗像肃清高:瞻仰一代重臣诸葛亮的遗像,不由想起他的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B、三分

10、割据纡筹策:诸葛亮苦心谋划运筹决策而成的三国鼎立的天下大势,实际上还未充分施展他的才智。C、万古云霄一羽毛:千百年来,诸葛亮像振翅碧空的鸾凤一样受人尊敬。D、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是说伊尹、吕尚、萧何、曹参与诸葛亮相比,都在诸葛亮之下。这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答案:D 伯仲:兄与弟。伯仲之间:犹言不相上下。主要是把伯仲之间见伊吕理解错了。正确的意思是:论功劳和伊尹、吕尚不相上下。2、关于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A、这首七律是诗人瞻仰成都武侯祠有所感而写成的,全诗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都是议论。B、诗人用终难复三字突出抒发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切叹惋,感人至深。C、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与古代名臣的描绘与比较,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胆略和才能。D、诗中将汉祚完尽归于气运,是用宿命论观点为诸葛亮的失败作开脱,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但这是不足为训的。答案:C 这首诗没有描写,全诗几乎都是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