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镇江新区九年级语文教学案
六、生命与和平相爱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认识犹太人的民族精神。
2、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且进一步归纳出其优秀才能的根源。
3、探究课文写作方法。
4、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进一步探寻其拥有优秀才能的根源。
2、引导学生探究犹太民族精神的由来及正确认识犹太精神的价值。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到爱因斯坦、马克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你们知道吗?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民族,犹太民族。那么这个民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了解犹太人,走进犹太民族。
二、作者简介: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57年9月生于北京。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万字。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88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
三、明确教学目标
四、自学指导1: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①扫清字词障碍 ②给课文分段
⑴弄清散文写的一个人是谁,一个家庭是哪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⑵找出文章中最能清晰地体现作者写作思路的几个关键句子,理清文章思路。
信息补充:犹太人简介 :犹太人乃是指犹太教民,或者更笼统意义上所有犹太族人(也被称为犹太民族),是族群体既包括自古代沿传下来的以色列种族,也包括了后来在各时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犹太宗教的人群。从广泛的角度,犹太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严格的宗教奉行者。
从民族宗教上讲,犹太群体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旧约》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带)。
高智商
人类的智商一般是在90-100之间,而犹太人的智商比人类的一般高出20-30左右,纳粹德国因为犹太人在智商测验中比一般德国人的智商高而禁止智商测验。
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 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些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
交流预习情况
【明确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写犹太民族被杀戮的历史和民族生机勃勃的
巨大创造力,引出戴维其人。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绍戴维语言才能.
第三部分(第6——11段)探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
第四部分(第12——14段)继续叙述对戴维的了解,抒发自己的感受。
五、自学指导2: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迫害”“杀戮”说起?
2.课文充分展现了戴维的哪些才能?
3.戴维的优秀才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说说它概括了戴维什么个性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1、①这是写犹太人的常用的切入口。
②为写犹太人的民族精神设置历史背景,为写民族精神做张本。
把犹太民族被杀戮的历史与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进行今昔的对照,以引起读者对戴维和他的民族的“巨大创造力”的源泉何在的思考。
【明确】2、课文充分展现了戴维的语言才能,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中文长篇小说已经达到无需辅导的程度;
(2)普通话自然、流利、准确,发音类似标准播音员;
(3)参加中文水准考试获佳绩;
(4)掌握多种语言;
【明确】3、犹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小学时的愿望
【明确】4、他有着爱和平爱生命的信念,他有着为和平而奋争的勇气,他有着同情人类的豁达心胸。
六、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犹太民族青年戴维突出才能的刻画,以及对其形成突出才能根源的探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犹太民族的家庭和整个犹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突出表现了犹太民族珍惜生命、憧憬和平的精神,抒写了人类期盼生命能够与和平相亲相爱的共同愿望。
七、自学指导3
探究课文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互相映照。
【明确】因为戴维是千百万个犹太人中的一员,是整体优秀的犹太民族中的优秀个体,正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社会教育,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滋润、灌注出戴维优异的人格力量。要揭示戴维品质之“源”,就必然会揭示他个性中蕴含着的民族精神的共性,通过他透视出整个犹太民族。所以说这篇散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却表现了一个民族。
2、逐步深入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明确】由戴维本人的才能、成绩,写到他所生活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随着接触的深入,戴维的形象全面丰满地逐步展现出来。文中写戴维的事迹、才华,这是直接写戴维;文中写他的家庭,写他所属的民族,这是间接写戴维。这样结合家庭背景和犹太民族精神来写人,可以使我们更好、更深入地认识戴维。
3、视角独特,立意深刻。
【明确】戴维的才能是努力的结果,然而他努力的精神动力来于何处呢?作者没有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而是选择了从一个民族 的特质来考察,从“对生命与和平的热爱”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分析——正因为犹太民族饱受“迫害”“杀戮”,所以珍惜和平与生命,而想要拥有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生命,首先必须使本民族强大起来,这便依赖于每个犹太人的努力奋斗。文章通过写一个人、一个家庭,表现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心声——珍惜生命,追求和平,希望人类的生命能够与和平相亲相爱,立意深刻。
4、概括的评价、深刻的议论将众多材料融合成一个整体,并点明了主旨。
【明确】文章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议论手法,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内容作画龙点睛的分析、评议,以揭示所记叙内容的意义,反复突出主题,叙写中始终渗透着对一个饱受战争蹂躏的民族珍惜和平、珍惜生命而表现出来的精神、智慧和意志的赞美。文章结尾处的议论抒情,揭示了犹太人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主旨,作者的良好祝愿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八、自学指导4:
讨论课后“探究 练习”二与四
【明确】第二题、并非是天真快乐掩盖冷静与成熟,戴维是有成就但是谦虚好学的青年,人们较多的注意到他的天真快乐,却不容易发现他的冷静与成熟。
【明确】第四题、 “后来一切都好”是戴维童年时的话,表现了他的天性的善良,虽然这体现的是一个“简单的好心”,但是它代表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只要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与和平相
爱,就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用这样的话结尾,既赞扬了戴维的这种美好情感,也表现出作者的向往。
九、读中感悟 拓展延伸
1、结合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谈谈你对生命与和平的理解。
2、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3、围绕“生命与和平”这一话题,请你拟一则宣传标语。
《生命与和平相爱》作业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认识犹太人的民族精神。
2、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且进一步归纳出其优秀才能的根源。
3、探究课文写作方法。
4、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
1、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进一步探寻其拥有优秀才能的根源。
2、引导学生探究犹太民族精神的由来及正确认识犹太精神的价值。
【课前作业】
1、熟读课文,标清节数。
2、请给加点字注音
硕士( ) 执著( ) 生机勃勃( )
深谙( ) 煞有介事( ) 侃侃而谈( )
3、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杀lù( ) xián( )熟 华yì( )
兴致àng( )然 qiè( )而不舍
4、思考:课文充分展现了戴维的语言才能,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课后作业】
一、拓展延伸:阅读《心灵之灯》后答题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人小朋友回家过夜。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你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吗?”这下真把我问住了。思索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你感受过‘火’吗?‘火’是红的。”“那‘红’一定很烫呀!”他说。我又讲:“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太阳是‘红’的。”“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光明了?”“我们身体里的血液也是‘红’的。”“那‘红’一定是流动的。”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 ‘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我愕然了,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地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嘈杂之音。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有运转我们的感官。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比我们多一份细腻的感情,比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美丽。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一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息的生命之灯。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够承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1本文叙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①
② 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 “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有运转我们的感官”,这句话是针对文中什么现象而发表议论的?
3棉对这位盲童,每个人都会怦然心动,文中的“我”受到震撼,情绪发生急剧变化,开始“颓然”,而后“愕然”,最后“黯然”,请分别指出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
“颓然”的原因
“愕然”的原因
“黯然”的原因
4文章结尾写了瞎婆婆点灯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
二、名著阅读
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2、《童年》中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时,阿廖沙看到__ __,就__ _ _,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生命与和平相爱》作业参考答案
【课前作业】
1、略
2、huò zhuó bó ān shà kǎn
3、戮 娴 裔 盎 锲
4、(1)阅读中文长篇小说已经达到无需辅导的程度;
(2)普通话自然、流利、准确,发音类似标准播音员;
(3)参加中文水准考试获佳绩;
(4)掌握多种语言;
【课后作业】
一、拓展延伸
1①盲童向我询问“红”是什么样子的问题。②盲童听到小猫的叫声。道理:只有用心去领悟世界,才能丰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的美好。2 在正常人眼里,红色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颜色,而盲童却感到它是有生命的,美好的;正常人常常听到的是嘈杂之音,而盲童却从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3 “颓然”的原因:同情盲童的不幸 “愕然”的原因:对盲童的细腻的心灵世界的惊讶。 “黯然”的原因:对自己感触不到生活美好的自责。 4点明盲童的心灵里有着一盏生命之灯(或点题),赞美身体残疾、心灵光明的人生风范;反衬正常人缺乏生活激情的不良心态。(或引出我的思考)
二、名著阅读
1、高尔基《在人间 》《 我的大学 》。“我”(阿廖沙)、 外祖母 、外祖父 、舅舅们
2、《童年》中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时,阿廖沙看到老三掉到井里,就纵身跳到院里,与老大老二一起把老三救了上来,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7
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