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方 舟培训中心运动和力一、力和力的测量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课本P117)图8-2,图8-3,图8-4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图8-5,图8-6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
2、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力的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
3、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本(P120)图8-12,8-13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 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8、力的表示法: 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二、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
4、/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力的合成: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二力合成定义:求两个力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
5、同 口诀: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经常把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现象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下相互替代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除定义合力时用等效替代法,电学中,定义串联总电阻和并联总电阻都运用了等效替代法。四、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P136图9-6研究二力平衡条件) 由图9-6实验1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图9-6实验2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6、图9-6实验中的木块换成两个木块分别受力,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画图时注意: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五、摩擦力:摩擦力静摩擦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
7、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甲、乙图可得: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甲、丙图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
8、、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
9、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
10、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11、不受力受平衡力合力为0物体受力条件静止匀速运动运动状态不变物体运动状态说明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物体不受力将 或 。2、物体受平衡力将 或 。3、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将 。4、所谓惯性是指 ,它只与物体的 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 、 、 等因素无关,它是物体的一种 。5、作用于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与F2的合力为10N,方向水平向右,已知F1=15N,那么F2的大小为 N.6、拉着一个重为3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拉力为 N。7、一个重为5N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受到空气的
12、阻力为1N,小球受到的合力为 N,方向为 ;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 N,方向为 。(设空气阻力不变)。8、用2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4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如果突然撤去拉力物体将作 运动。9、用10N的拉力拉着物体刚好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改用30N的拉力拉着物体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N,物体作 运动。10、用15N的力拉着重5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以1m/S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如果以2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拉力为 N,所受阻力为 N。11、用力拉着一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的运动状态是 (
13、改变、不改变)的,如果细线突然断裂小球将作 运动。12、用钢丝绳吊着质量为2吨的货物在空中静止不动,拉力为 N;吊着它匀速上升时拉力为 N、方向为 ;吊着它匀速下降时拉力为 N、方向为 。13、某工人用300N的力推一大木箱没有推动,木箱受到的阻力为 N;改用400N的力推也没推动木箱受到的阻力为 。14、从匀速上升的电梯上掉下一物,刚开始物体由于 运动方向是 ;后来又由于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 ,这一现象说明了力是 的原因。 15、跳远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地,蹬离跳板后 (还受到、不受到)地面的作用力,由于 能在空中飞行,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 。 1观察苹果下落时时的频闪照片(图11-25),可知苹
14、果作 运动。(选填 “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2观察一辆自行车,它在工作时,有些地方的摩擦是有益的,有些地方的摩擦是有害的。分别举出自行车一个“有害”和“有益”摩擦的实例,并说明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 “有益”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 。 (2) “有害”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游”是以 为参照物,青山“走”又是以 为参照物。4图11-26中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5家用暖水瓶的的大约是4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2 。1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 时候,总保持 或
15、 (题型一)2在体育测试中,铅球出手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_ _ (题型二)3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斗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 ,还保持原来的 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题型二)4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由于 ;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 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 倾 (题型二)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题型一)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D一切物体
16、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6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题型一)A立即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题型二)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8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题型二)A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要右侧通行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9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时要想命中目标,投掷点应选在( ) (
17、题型二)A目标的正上方B目标的左、右方投掷均可C接近目标正上方时提前投掷即可D远离目标正上方时投掷即可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题型三)A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会运动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C静止的物体一定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1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2小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 A17.31cm B17.32cm C17.52cm D17.30cm3某人坐在快速航
18、行的船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船 C河 D岸上的树4某同学骑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40m/s B20m/s C10m/s D5m/s5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关于其受力情况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汽车重力与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重力与汽车对地
19、面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汽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汽车重力与汽车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2、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火车的惯性比汽车大。 3、下列物体中没有受到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石块, B、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 C、列车在钢轨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D、火箭点火后腾空而起。 4、某同学在体育课上练习爬竿与爬绳,两次都匀速向上爬升,则爬竿与爬绳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 )A、 爬竿时用力大所以摩擦力大,B、爬绳时绳子粗糙所以摩擦
20、力大, C、两次摩擦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关于运到与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受到的合力不为零,B、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D、力是使物体保持运动的原因。6、在行驶的汽车上,车顶有一滴水从一乘客的头顶正上方落下,该滴水将落在乘客的( ) A 、正下方 B、正下方的前面 C、正下方的后面 D、以上都有可能。7、一弹簧秤受到两个力F1、 F2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秤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F1 、 F2 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弹簧秤示数为10N,B、 弹簧秤示数为零, D、弹簧秤水平方向上受到
21、的合力为零。 8、跳伞运动员从空中下落,开始时速度越来越大,受到的阻力是F1 ,后来匀速下落,受到的阻力为F2 ,人和伞的总重为G,则( ) A、F1G F2=G, B.F1=G F2=G, C. F1G F2G F2G. 9、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用铲子把煤抛入炉灶内, B、汽车到达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就关闭油门, C、 为了安全,轿车前排要系安全带, D、斧柄的一端在石块上撞几下使斧头套紧。 10、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约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在地球上质量为60千克的物体到月球上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分别是( )一、 A 、10Kg、 98N, B.10Kg、 588N C.60Kg、 588N D.60Kg 、 98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