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855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8卷 第3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38 No.32023 年 5 月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May 2023do i:10.12085/j.issn.1009-6116.2023.03.010引用格式:胡祎.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3):120-134.HU Yi.Researc h o n returnee entrepreneurship with Chinese c harac

2、teristic s:framewo rk,pro gress and pro spec ts J.Jo urnal o f Beijing Tec hno lo 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 c ial Sc ienc es),2023,38(3):120-134.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胡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05)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返乡创业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和学界的关注。结合西方经 济学界对劳动迁移、区域发展和创业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特色返乡创业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有助于加深对该

3、 现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定位和意义的理解,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进步。当前对中国特色返乡创业现象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绩效成果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等方面,偏重讨论返乡者个人特征的效应,相对忽 视了创业环境的影响。中国特色返乡创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相关研究政策启示性较强,因此与国际类似研究的接轨则 略显不足。未来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和数据建设工作:一是分析返乡创业需求侧的特点;二是讨论如何优化实现 高效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三是探讨返乡创业对社会非经济层面的影响;四是加强返乡创业研究数据库的建设。关键词:返乡创业;劳动力流动;农民工;迁移;就业;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

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23)03-0120-15进入21世纪,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城市 完成对资金、技术和社会资本的积累,返乡创业成 为一种越发普遍的现象,受到中国政府和学界的 关注。返乡创业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人口流动 和就业现象,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 一,人口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国际上 的人口流动大多以向发达地区集聚的单向迁移为 主,而中国的返乡创业表现出城乡之间人口双向 流动的特征,且是在“乡一城”流动为主情况下的“城一乡”逆流动。第二,强调返回原籍地。中国 特色返乡创业目的地的选择并不取决于区域的创 业优势,而是强调返回人口的原籍地

5、,这既是对原 籍所在地社会网络的依赖,也是出于建设家乡的 情怀。第三,创业产业选择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国际上常见的归国创业,其创业产业主要集中在 高新技术行业,重视利用归国者在发达国家学习 的前沿技术,而中国特色的返乡创业产业选择大 多基于原籍地农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并不高端。可以说,中国特色的大规模返乡创业现象在当今 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返乡创业是发展乡村经济并实现乡村振兴的 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返乡创业者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最稀缺的人才。返乡创业者具有一定的人力、社会与经济资本,属 于乡村中的“精英群体”,吸引这些高素质人才返 乡创业,可以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

6、 持和资金投入支持。另一方面,乡村振兴的抓手 在产业,返乡创业会激活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更 多人才返乡,从而实现产业兴旺。因此,鼓励和支 持广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能够为乡村振兴 提供人才支撑,激发乡村产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战略目标的实现。收稿日期:2022-10-20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研究(2022YQNQD034)。作者简介:胡 祎(1989),男,湖南衡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劳动力流动、农村人力 资本。120第38卷第3期胡祎: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针对返乡创业这一普

7、遍现象,众多学者从不 同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在研究对象上,按照劳 动力迁移问题研究的传统1,学者们重点关注了 返乡创业的条件、过程和影响,即返乡创业的动力 机制、决定因素、创业绩效及对农村区域发展的影 响。在研究层次上,学者们以实证分析为主,多以 经典的劳动迁移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和创业理论 为参照,对返乡创业现象展开理论分析,并基于调 查数据或案例进行实证检验,以此验证上述经典 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返乡创业行为。通过以实证 分析为基础,逐步验证不同因素对返乡创业影响 的研究范式,学者们逐步构建起返乡创业这一中 国特色“逆城市化”现象的理论框架。在中国情境下,返乡创业的主体除农民工外,还包括大学生

8、、退伍军人、科技人员、城市企业主 等,但70%以上都是农民工。鉴于此,本文重点 梳理与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关的研究文献,提 炼相关领域的研究框架,归纳研究的重点和前沿,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 提供启示和参考。一、返乡创业的内涵与外延一、返乡创业的内涵与外延(一)返乡创业的定义返乡创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迁移和 就业现象,国内学者尝试对这一现象做出界定。程春庭2最早对返乡创业行为做出定义,即“农 民外出一定时间,在务工、经商中,开阔了眼界,增 长了胆识和才干,积累了较多的资金,当感到家乡 的经济环境宽松、利用掌握的技术可获得更高收 入时,便返回家乡创办工商企业,或从事非原

9、来意 义的农业规模经营和开发性生产”。王西玉等 则从人的角度定义了返乡创业行为,即“回乡民 工指改革前后从农村出县境到城市打工或经商半 年以上的,又返回本县(包括县城、乡镇、村)的民 工,而其中创办过工商企业包括搞开发农业的称 为创业民工”。之后,韩俊做出了更为规范化 的定义,即返乡创业是“农民经过一段时间的外 出务工后又返回家乡,利用打工积累的资金、技能 和信息等资源,在乡村、小城镇或县城创办企业、发展服务业以及投资商品性农业的行为”。之后 的相关研究,无论具体研究策略有何不同,理念上 基本都接受并沿用了这一概念,本文亦认可这一 对返乡创业的定义。虽然返乡创业的概念得到明确界定,但涉及 具体

10、研究,对返乡创业的判断标准还存在争议,口 径的不一致导致研究之间不可比,由此衍生出的 政策含义也大打折扣。具体来说,对返乡创业判 断标准的模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哪些行为算创业一部分学者受限于数据,无法准确区分创业(entrepreneurship)和自雇(self-emplo y ment),只能 把二者都算作创业,即认为无论规模大小、产业类 型,只要是在“自我经营”而非“给人打工”,就认 为是在从事创业活动5-6o另一部分学者为了将“承担风险”的真正创业行为7与传统小农家庭 经营区分开来,选择只将非农部门的自我经营视 作创业,而忽略农业相关创业8-90还有的学者 尝试通 过 多 变 量

11、 的 组 合 来 识 别 创 业 行 为。如 Wassink10除观察农民是否自我经营外,还用“是 否雇佣家庭之外的成员”来区分创业和自雇;郭 云南等11则对创业的固定资产规模提出了要求。2.出去多久算有外出务工经历大部分学者将“跨县流动半年以上”视作有 外出务工经历的标准5,12,但也有学者以“出县务 工3个月”13或“连续外出打工一年以上”14为 标准。还有部分学者不对外出时间做严格限定,而是询问农民“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并直接采 纳他们的回答15-16o这里暗含一种假设,即无论 农民在哪里务工、出去多久,只要在他们的观念中 是离开家乡出去打工了,那就可以界定为有外出 务工经历。3.回到

12、哪里算返乡在概念上,学者们普遍认可“返回原籍农村或 回到家乡所在县城和乡镇”就算返乡17。但在具 体的实证研究中,由于返乡创业调查数据大多来自 农村,因此很多研究的数据样本中没有包含在县城 创业的返乡者,而这可能导致相关结论“以偏概 全”,因为返乡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可能 在县域层面比在村域层面更加凸显18-19。(二)返乡创业的特征与相关研究领域尽管在实际研究中,不同学者对返乡创业的衡 量标准有所差别,但也体现出一些共性的特征,使 学界对中国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有较为清晰的 画像。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返乡 者都经历了一个从不发达地区(农村)向相对发达-121-北京工商大学

13、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 第 3 期地区(城市,也可能是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迁移,再回到户籍所在的不发达地区的过程;第二,返乡 者在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的过程中,积累了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财富;第三,回到家乡后,返乡者利 用在外积累的各种资源,从事自我经营的、与传统 小农家庭经营不同的农业或非农产业。根据上述特征,在更广泛的研究领域中搜寻,可发现迁移经济学和创业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一“归国创业”(returnee entrepreneurship)与 中 国 的 农民工返乡创业十分相似。尤其是归国创业者中 那部分人力资本相对低的群体的归国创业行 为。如墨西哥向美国的非法移民20,希腊、阿尔 巴

14、尼亚、埃及等东欧和北非国家向意大利迁移的 劳动力等21-23,他们“迁移一回迁一创业”的行 为逻辑和特征与中国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高度 相似。虽然不完全等同于返乡创业,但国外学 者对归国创业的研究无疑有助于理解中国农民工 的返乡创业行为。与返乡创业比较相关的研究主题还包括“农 村创业”(rural entrepreneurship)和“农民 创 业”(farmer entrepreneurship)。前者强调创业发生在 资源约束下的农村社区,大多从资源基础24的角 度展开分析,并探讨各类农村产业创业的特点,包 括乡村民宿业25、乡村旅游业26等;后者注重探 讨农民这一身份和职业对他们创业行为的

15、影响,以及一些农民群体特有的创业行为,如农民合作 社创业27、女性农民创业28等。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中国的返乡创业大多发生在农村,创业主体 大多是农民,但农村创业和农民创业的相关研究 并不强调劳动力流动带来的生产要素流动,与返乡 创业研究的重点差别较大,因此这两类研究对于理 解中国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帮助相对有限。鉴于此,本文综述的文献范围包括农民工返 乡创业的相关研究,以及部分与返乡创业具有相 似特点的归国创业的相关研究,但不重点涉及农 村创业和农民创业有关文献。为方便陈述,后文 中的“返乡创业”概念,既包括中国典型的农村劳 动力完成城乡迁移后在家乡的创业行为,也包括 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16、劳动力出国务工后返回 母国创业的行为。(三)返乡创业的分类由于创业动机、创业背景、创业模式等方面不 同,返乡创业者内部的异质性多过同质性,因此在 具体研究中,不宜将返乡创业者视为一类主体,而 应基于具体的研究目标,做出更加细致的分 类29传统创业研究主要基于创业背景和创业目标 对创业行为进行分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报告中将创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类 是自雇。即劳动力在不能找到其他合适工作条件 下的一种生存策略。另一类是真正的创业。即企 业家精神的表达或追求成为他人雇主身份的经济 行为30。有学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将创业 者分为三种类型31。一是经典创业者(c lassic en

17、trepreneurs)。即传统意义上符合熊彼特对创业 定义的创业者,这类创业者大多雇用了需要支付 工资的雇员。二是被迫创业者(fo rc ed entrepre-neurs)。即暂时找不到合适工作机会而被迫进行 自我经营的创业者。三是家庭创业者(wo rk-family entrepreneurs)。相当于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会 计师等,这类创业者往往拥有较高的技能水平。1.按经营特征分类借鉴传统创业研究中对创业行为的分类方 法,研究返乡创业问题的学者们大多也区分了自 雇和真正的创业,划分标准一般为“企业中是否 雇用了需要支付工资的家庭外成员”10越。需要 注意的是,返乡创业相关研究中“创业

18、”的概念往 往包含了真正的创业和自雇两类行为,学者们彳倾 向于将这两类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展开分析,仅在 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中予以区分。这主要基于两 方面原因。第一,以农民工为主的返乡创业群体 普遍创业规模较小、创业水平不高,自雇者占了创 业群体的大多数。如果将自雇排除出创业行为,将导致有效样本量大幅减少。第二,自雇虽然规 模较小,但也具有传统意义上创业所具备的独立 核算、高风险高回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等特 征33,与真正的创业行为大体相似。2.按创业动机分类按创业动机分类最基础的做法是将返乡创业 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Kveder&Flahaux34指 出,自愿返乡和被迫返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19、,被迫返乡是一种找不到合适工作情况下的无奈选 择,被迫返乡者的创业大多属于自雇,成功率较 低。相反,自愿返乡则是劳动者在外获得了技能、-122-第38卷第3期胡 祎: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资本、信息、经验后的一种有预谋的行为,自愿返 乡者的创业更可能是真正的创业。基于这种思 路,国内学者习惯于将返乡创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生存型创业。即创业者为了赚钱养家或为了 生存下去而进行创业。二是发展型创业。即创业 者为了自我发展而选择创业。三是实现型创业。即创业者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选择返乡创 业35-36。已有研究表明,创业动机对创业行为和 创业绩效有重要影响37,因此,区分创业动机对

20、 于理解返乡创业者的不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 问题在于,现有研究仍未开发出合适的方法来准 确识别创业动机,而只能通过询问农民“创业目 标是生存、发展还是实现自身价值”之类问题来 获得一个非常主观的答案。3.其他分类标准除上述标准外,少数学者也从其他角度对返 乡创业类型进行了划分。如 Wassink&Hagan29 从创业质量和持续性角度将返乡创业分为生存型 创业(创业质量低、持续时间长)、垫脚石型创业(创业质量低、持续时间短)和繁荣型创业(创业 质量高、持续时间长)。吕惠明38从创业内容和 行业角度,将返乡创业分为农业产业化、乡村旅 游、居民消费性服务业、家庭手工业演变和现代工 业企业5种类型

21、。虽然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对返 乡创业类型的划分方法种类繁多,但从经营特征 上将返乡创业划分为真正的创业(有家庭外雇 员)和自雇(无家庭外雇员),以及从创业动机上 将返乡创业划分为主动型创业和被动型创业是得 到普遍认可的。总体来看,在返乡创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现有研究已经达成了不少共识。在对概念的定义 上,虽然不同学者给出的文字定义不同,实证研究 对返乡创业样本的选择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但 学界对返乡创业内涵的认知基本是一致的,即农 村居民通过外出务工、经商或上学积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然后返回家乡进行自我经营的 行为。在具体分析中,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 目的,对返乡创业者依据不同特征

22、进行了分类,这 些分类标准虽然不同,但一致的认知是,返乡创业 群体的内部差异很大,不宜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考 虑,而应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仔细辨别其内部不同 群体的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与国际类似 研究的对比上,由于严格意义上的返乡创业属于 中国当前阶段特有的现象,因此相关研究的特殊 性强于一般性,其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未来中国 的返乡创业实践,但尚未跟国际上一般性的移民 研究很好地接轨。二、创业前因: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与决定因素二、创业前因: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与决定因素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 满足两方面条件:第一,农民工有返乡创业的意 愿;第二,农民工有返乡创业的能力。研究“农民

23、 工为什么要返乡创业”“什么样的人更可能返乡 创业”的问题,有助于从底层逻辑上理解中国当 前出现的大规模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进而把握 返乡创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很多研究返乡 创业问题的学者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返乡创业 的动力机制和决定因素上。(一)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研究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实际上就是要回 答“为什么要返乡创业”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 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为什么要返乡”,二是“返 乡后为什么要创业”。目前看来,学者们对第一 个问题的回答比较充分,对第二个问题的研究还 有待深入。1.返乡的逻辑对于“为什么要返乡”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主 流观点,一种将返乡者视为“失败者”,另一种则

24、 将返乡者视为“成功者”。第一种观点认为,进城 务工是农民对城乡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理性判断 后的决策结果,其目的是在城市立足,只有当他们 在城市失业或找不到符合预期的工作时才会返 乡39O根据这种观点,返乡者实际上是城市竞争 中的失败者,他们之所以返乡,是因为无法在城市 生存下去40。第二种观点认为,农民进城务工不 是为了扎根城市,而是想通过进城务工积累技术、资金、经验等家庭发展要素,最终目的是使家庭在 返乡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41。按照这一观点,返乡者无疑是在城市完成了家庭原始积累的成功 者42O上述两种观点单独拿来解释中国农民工 的返乡行为都存在局限性。实际上,“失败者”观 点用来解释新生

25、代农民工返乡更合适,而“成功 者”观点用来解释老一代农民工返乡更合适43。此外,还有学者从非经济角度解释农民工的返乡 行为,认为家庭责任是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的核心-123-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摇 第 3 期动力,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创业,是一种兼顾家庭责 任下的无奈选择44-45o上述观点结合起来,可以 比较好地解释中国农民工返乡的动机。2.创业的逻辑对于“返乡后为什么要创业”的问题,相关研 究较少,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 面原因。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老 一代农民工大幅提高,他们进城前也没有农业生产 的经历,当他们回到农村后,不愿再像父辈一样从 事

26、传统小农生产,而是利用在城市积累的资本,努 力寻求创业机会,哪怕规模很小,只称得上自雇,但 对他们来说也是相对更体面的生活方式恥-锢。第 二,近年来中国农村创业环境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农村创业面临的资源约束,为农民工返乡后 的创业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土壤48-49。(二)外出务工经历与创业行为外出务工经历是否会促使农民创业?这是返 乡创业研究主题中学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针对 这一问题,学者们基于不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开 展了大量实证研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外 出务工经历会显著提高农民返乡后创业的概 率5,50。对于其中的机制,现有研究的说法

27、也比 较一致,即外出务工为农民积累了资金、人力资 本51,以及在务工地的社会资本16,提高了他 们创业的能力和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外出务工 同时也会降低农民在家乡的社会资本,这会对他 们的创业行为产生负面效应。实际上,外出务工 对创业的净影响取决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相 对大小22O但现有证据表明,对于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农民外出务工对返乡后创业行为的正面效 应是大于负面效应的52-53o少数学者认为,外出务工经历也可能提高农 民从事受雇型工作的概率,进而抑制农民的创业 行为13,其机制在于外出务工带来的人力资本提 升增加了农民创业的机会成本。笔者认为,上述 研究之所以得出相反的结论,很大程度

28、上是因为 没有区分自雇与真正的创业。与真正的创业相 比,自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则相对有限,自雇 者更像是暂时退出了劳动力市场,类似于进入了 劳动力的“停车场(parking lo t),又称之为“停车 场效应”。一旦经济环境复苏,市场创造出更多 就业岗位,自雇者又会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54。因此,外出务工经历会促使农民进行真正的创业 活动,但对农民的自雇行为不会有显著影响。Pi-rac ha&Vadean21和 Alili&Adnett55对阿尔巴尼 亚返乡者的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即外出务工经 历对返乡者真正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自 雇行为。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外出

29、务工和创业行为之间存在内生性。即农 民创业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外出务工经历,而 仅仅是因为他们本身能力更强、更有冒险精神,而 这些特征同时也是促使他们外出务工的原因。为 解决内生性问题,学者们主要采用了似不相关双 变量 Pro b it 模型(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 n Bivariate Pro b it)22、递归双变量 Pro b it 模型(Rec ursive Bivariate Pro b it)10,56和工具变量法。对于 核心解释变量“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工具变 量的选择,大部分学者选择了“村内有外出务工 经历的劳动力比重”5,但也有学者独

30、辟蹊径,采 用了“第一次外出年龄”53、“务工地原油价 格”22等不常见的工具变量。(三)返乡创业的决定因素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发现,男性、在外储蓄多、往家里汇款多、家庭人口多、外出前有创业经历、社会网络紧密、信任政府的外出务工者,返乡后更 有可能创业口0-11,57-58。从经营特征的角度区分 创业的异质性后发现,往家里汇款多、在外获得技 能和证书多、在外务工时间长的外出者,返乡后更 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创业而非自雇32O在上述诸 多影响返乡者创业决策的因素中,被讨论得最多 的是返乡者的人力资本、在外积累的资金以及家 乡的创业环境。1.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方面,Lazear59提出了著名的创 业“多

31、面手”理论(Jac k-o f-All-Trades)。即创业者 应该是多面手,各方面能力均衡的人比专注于某 一项技能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企业家。Demurger&Xu5和Mahe60分别用中国安徽和埃及返乡创业 者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两项研究都发现,外出 务工者在外从事的工作类型越多,返乡后创业的 概率越大,尤其是当外出从事的工作种类超过4 种时,他们返乡后创业的概率有一个显著的提升。-124-第38卷第3期胡祎: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外出务工获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技能,也是 促进返乡后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34O Hagan&Wassink61对墨西哥的研究发现,劳动者在外务

32、工获得的技能越多(包括语言技能、社会技能、技 术技能),返乡后越有可能创业。不同技能的效 果存在差异,语言技能相对来说最重要,因为语言 技能提高一方面可以扩大务工者的社交范围和商 业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务工者的学习阅读能 力。Zhang et al.6对中国农民工的研究发现,返 乡创业者从事的产业一般都是务工地的主流产 业,而非居住地的主流产业。Tho mas&Inkpen62 对马拉维返乡创业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他发现在欧洲务工的返乡者偏向于非农产业创 业,在非洲务工的返乡者偏向于农业产业创业。上述研究可以证明,外出务工获得的技能对于返 乡者的创业决策至关重要。2.资金积累在资金的影

33、响方面,现有研究一致认为,家庭 资金越充足,返乡者创业的概率越大。发展中国 家的农民普遍面临信贷约束,而外出务工积累的 资金缓解了这一约束,因而催生了创业行 为3-65。Mesnard&Ravallio n66对突尼斯返乡 创业者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资金功能的认识,他们指出,财富对返乡者的创业行为确实有积极 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凹性的,这一特点与财富效应 和资本边际递减效应相吻合。那么,人力资本和资金积累哪个对返乡者创 业更重要?Mc c o rmic k&Wahb a67 对埃及的研究 发现,对于有文化的劳动力,工作经验积累和技能 获得比资金积累更重要;而对于没有文化的劳动 力,资金积累比工作

34、经验积累更重要,因为他们在 外务工从事的岗位一般技术含量比较低,没有多 少学习技术的机会。Wassink&Hagan20 对墨西 哥的研究发现,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创业,人力资本 更重要;在农村地区创业,资金积累更重要,因为 在农村地区创业的产业所需的技术水平往往较 低。总体来看,人力资本和资金积累的相对重要 性在不同环境下虽然有所变化,但二者都是促成 返乡创业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二者相辅相成、不可 或缺。3.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对返乡者创业行为的影响比对一般 性创业者的影响更大。返乡者创业成功的一大凭 仗在于返乡者对家乡社会网络的把控,但这种社 会网络资源不能随着人口迁移而流动,因此,一旦 家乡创业环

35、境不好,返乡者无法像一般性创业者 那样调整创业地点,而是只能放弃创业。在创业 环境不佳,缺少信息、就业指导的情况下,即使返 乡者在外积累了资金和技能,也很难应用到创业 实践上丽。因此,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促进 返乡创业行为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发现,区域繁 荣程度、政府支持、税收水平、交通设施等都对返 乡者的创业行为有显著影响69-70。在发展中国 家,政府支持能极大地促进返乡创业行为,因为发 展中国家的返乡者更容易面临信贷、信息、政策等 方面的约束,政府支持能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创业 能力和创业信心14。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支持也 不是普惠性的,有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高的返乡者,其创业行为

36、更容易得到政府支 持71。这种支持的选择性,虽然不是政府明面上 倡导的,甚至还可能存在政策寻租的嫌疑,但这实 际上是一个有效的筛选机制,让有技术、有人脉的 返乡者优先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同时抑制能 力不足者的创业行为,使他们得以避免创业失败 的后果。总体来看,在“什么样的人会返乡创业”的问 题上,现有研究进行了相当多的讨论,其中,外出 务工经历与创业行为的关系是学者们讨论的重 点。在经过大量实证研究的检验后可以断定,在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外出务工经历会促进农民的 创业行为,因为外出务工积累的各种资本,提升了 他们创业的信心和能力。此外,现有研究还发现,较高的人力资本、较多的财富、良好的创业

37、环境也 会激励农民的创业行为。现有研究虽然对返乡创业的机制和决定因素 进行了相对充分的讨论,但仍有可拓展的空间,其 中最重要、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于如何打造一个 适合返乡创业的环境。现有研究受到数据限制,主要关注了返乡者个人特征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对创业环境的关注尚显不足,而返乡创业恰恰对 创业环境更为依赖,因为返乡者的“家乡”是不可 选择的。因此,探究怎样的环境更适合返乡创业、政策上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支持返乡创业者,这 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25-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 第 3 期三、创业过程:返乡创业绩效及影响因素三、创业过程:返乡创业绩效及影响因素返乡创业促进经济

38、发展,需要以创业成功为 前提,如果创业失败,不仅不能创造就业岗位、促 进经济增长,反而会使创业者陷入负债累累的困 难境地。而创业又是一种风险很高的商业活动,那么,返乡者的创业活动能否成功,影响创业成功 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另 一个焦点。(一)返乡创业绩效的衡量研究创业绩效,首先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是 如何衡量创业绩效。一般来说,创业的目的在于 利润最大化,企业经营利润能够较好地衡量创业 绩效。然而,由于创业初期经营不稳定,每年的利 润波动往往较大,因此用某一年的企业利润来衡 量创业绩效不一定准确。理想的状态下,最好能 连续收集创业企业5年以上的经营数据,才能相 对准确地判断企

39、业的经营绩效72O但当前很少 有数据能实现连续5年以上的追踪,因此,相关学 者只能退而求其次,构造出一系列客观和主观指 标来衡量创业绩效。客观指标方面,一部分学者采用企业经营年 利润或月利润来衡量企业绩效73-75,虽然未能实 现长期追踪,但学者们尽量使用了多期面板数据,以尽可能准确地衡量创业绩效。另一部分学者采 用了时间指标,把企业是否长期生存作为创业成 功与否的标准,这个判断创业成功与否的企业存 续期限一般在5年72O主观指标方面,有学者尝试让创业者自己评 价创业绩效,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跳出短期 经济指标,从更长远的发展态势上衡量创业绩效,缺点则在于创业者的绩效自评有可能因为顾及自 身

40、颜面或存在信息偏差而不准确。常规的做法 是,请创业者对自己创业的满意度进行主观打分(1 5分),具体包括市场份额满意度、销售增长 满意度、盈利能力满意度等76-77。(二)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在返乡者群体内部,什么样的主体更容易创 业成功?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从外出务工经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信贷资本、政策环境等角度 展开了广泛的讨论。1.外出务工经历有外出务工经历的人创业是否更容易成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返乡创业相关研究的一个重 点。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结论是肯定的,如Mar-c hetta72对埃及1998年和2006年两轮返乡者的 研究发现,在采用递归二项Pro b it模型和2SRI克

41、 服自选择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外出务工经历仍 然展现出提高返乡后创业绩效的效果,影响机制 在于外出务工积累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有利于 返乡者更好地经营企业。Kveder&Flahaux34和 王轶等78 分别对塞内加尔和中国返乡创业者的 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即外出务工经历有利 于提升创业绩效。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 为外出务工经历可能对创业绩效有负面影响,原 因在于长期外出务工降低了创业者在家乡的个人 声誉、人员关系和社会评价等,这些“软资本”对 于在农村地区创业的返乡者来说,可能比人力资 本更加重要79O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外出务工经历对创业绩 效的影响应该是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42、这一点 从大多数实证研究发现有外出务工经历者的创业 绩效更高中能得到充分证实。少数研究得到相反 结论,应该是技术问题导致,如样本选择有偏,对 创业成功的定义不明确等。从机制上看,外出务 工也并不一定会弱化创业者在家乡的社会网络,这取决于个人对家乡社会网络的重视程度和维护 行为76O如果能在外出务工期间与家乡保持良 好的社会联系,或者家乡有其他亲属代为完成维 持社会网络关系的任务,那么返乡者的创业行为 依然能够得到当地社会网络的有效支持80。有学者尝试打开“外出”和“返乡”的“黑箱 子”,从二者的内涵和目标角度分析外出务工经 历提升创业绩效的关键。Bensassi&Jab b o ur75 指出

43、,并不是劳动力在欠发达和发达地区之间完 成了来回的迁移就能提升创业绩效,关键在于劳 动力在外出务工过程中是否真正积累了产业相关 的人力资本,只有在外出期间学到了新技能、掌握 了新知识、获得了新证书,返乡后才能实现更高效 的创业。Kveder&Flahaux34则从返乡目标的角 度做出了解释,即不同类型返乡者的创业绩效存 在很大差别:自愿返乡者大多是在外获得了经验、技能的“成功者”,他们的返乡创业可看作是有计 划的经济行为,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被迫返 乡者的创业更像是在找不到合适非农工作和不愿-126-第 38 卷 第 3 期胡祎:中国特色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框架、进展与展望回归农业之间的一种

44、无奈的折中选择,往往更偏 向于自雇,他们的创业绩效必然不如自愿返乡者。2.人力资本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是学者们最为关注的因 素,具体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培训经历、身 体健康状况等。对人力资本影响创业绩效的研究 结论比较一致,即较高的人力资本往往意味着较 高的创业绩效78O 一项针对中国返乡创业者的 研究表明,创业群体多受一年正规教育的边际收 入效应为12.6%-18.8%,高于务工群体的教育 回报率3.3%-8.0%81。如果将创业细分为真 正的创业和自雇(以是否有需要支付工资的家庭 外雇员为标准),那么真正的创业的教育回报率 为14.5%26.1%,而自雇的教育回报率只有 4.9%8.5%

45、74,这说明真正的创业是一种对人 力资本要求更高的经济行为。3.社会资本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主要以对社会网络的 掌控来体现,这个社会网络既包括家乡的社会网 络,也包括务工地的社会网络。虽然外出者在务 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但返乡创业 时仍可能面临信息缺乏、资本不足等问题,而家乡 的社会网络能在这些方面对创业者予以支持。一 项对中国返乡创业者的研究发现,有更强大社会 网络的返乡者,会有更多的民间借贷渠道,有更大 可能创办自营工商业,并取得更好的创业绩 效82。在外积累的人力资本与家乡的社会网络 还可能产生“1+1 2”的效果,人力资本积累会 强化社会资本的使用,高技能的返乡者更可能,也

46、 更有能力动用本地社会资本,以提高创业收入、实 现信息交流和获得更多贷款,从而改善返乡创业 的绩效和表现73O除家乡社会网络外,务工地的 社会网络对返乡创业者来说也十分重要,它有利 于返乡者获得市场信息和打通营销渠道83。Pruthi84对20位印度返乡创业者的研究证实了 这一点,他发现,返乡创业者往往利用务工地的社 会网络获得市场资源,利用家乡的社会网络实现 创业想法,对于成功的创业者来说,两者都是不可 或缺的。4.信贷资本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返乡者创业面临的最 大约束往往在于资金不足,因此很多学者将关注 的重点放在了金融和信贷支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上。现有研究表明,正规金融(银行贷款等)和

47、非 正规金融(亲友借款等)都对返乡者的创业绩效 有积极影响85,其中正规金融对返乡创业者的帮 助更大,但非正规金融的覆盖面更广、更符合农民 创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对农业相关的创业绩效提 升效果更好86。5.政策环境地方政府对返乡创业的支持态度必然会影响 到返乡者的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朱红根87对 中国江西返乡创业者的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对返 乡者的创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对初始创业者的影 响较大,对达到一定水平的创业者影响较小,说明 返乡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更需要政策支持。方 鸣88同样认为政策支持有利于提升返乡创业绩 效,且政策支持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缺乏经济资 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企业从政策支持中获

48、 得的绩效提升更大。上述研究表明,政策支持对 返乡创业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包容性特征,主要 作用是帮助创业初期的、创业能力相对弱的群体 补齐短板,这有利于提升社会创业数量,并在一定 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总体来看,如何提高创业绩效是返乡创业相 关研究的一个重点,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创业绩效的一个前提是较好地衡量绩效,遗 憾的是,虽然在概念上创业绩效很容易理解,但客 观衡量上却存在很大的困难。学者们采用了主观 指标、客观指标、综合指标等多种方式,仍不能比 较完美地衡量返乡创业绩效。在现有的条件下,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出务工经历对返乡 创业绩效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创业带 来了人

49、力资本和财富的提升;另一方面,长期外出 使返乡者逐渐丧失了在农村极其重要的社会资 本。至于哪种效应更强,则要区分不同区域的发 展阶段和创业环境,以及返乡者自身的素质和行 为动机。与对返乡创业决定因素的研究相似,对返乡 创业绩效的研究也存在重返乡者个人特征、轻创 业环境特征的特点。现有研究虽然指出政策支持 有助于提升返乡创业绩效,但对政策的分析还很 笼统,并没有准确指出哪种类型的政策更有效、哪 种特征的群体应予以重点支持,导致相关研究的-127-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摇 第 3 期政策指导性较弱。前文分析表明,返乡者的创业 绩效极其重要,失败的创业不仅不能提升农民收 入,反而

50、会让他们的家庭陷入债务的深渊。因此,加快对返乡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研究,进而有针 对性地筛选、支持返乡创业者,引导返乡者理性创 业、高效创业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四、创业结果:返乡创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四、创业结果:返乡创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返乡创业实现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商品等要素从相对发达地区向 欠发达地区的流动,必然会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Murphy80对 20世纪末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就指出,返 乡农民工拥有改变农村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对于 那些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农村。然而,20年过去 了,这部分研究的进展却相对缓慢,返乡创业影响 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