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周馥家族与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的共性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853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馥家族与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的共性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周馥家族与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的共性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周馥家族与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的共性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有基础。在近现代史上有两大家族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影响较大,一是新会梁启超家族;再即是建德(即东至)周馥家族1。周馥周氏家族于十九世纪中叶,由一个蓬门小户逐步发展成为江南望族,其家族人才荟萃,百年不衰,被誉为“安徽的大宅门”。2015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鹅湖读书会”上,一些知名学者马勇、余世存、杨铸、朱万曙、孟宪钧、方继孝等高度评价了周氏家族,认为周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周家的

2、家风文化是时代的标杆。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用他浓烈的爱国情怀和独特的家教方式,将九个儿女均培养成杰出人才,获得了“满门皆才俊”的赞誉。纵观周、梁两家的家庭教育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两大家族之所以人才辈出、成就显赫与他们家庭教育的方法、理念等密切关联。目前学界对梁启超家族、周馥家族家庭教育的研究都有一些涉及,但是鲜有分析两个家族家庭教育成功之共性的,因此,本文拟对之进行初步探讨。1满门俊杰:周馥、梁启超家族代表性人物及其成就1.1周馥家族李鸿章曾用“祖德流光”四个字赞颂东至周氏家族,这不仅是对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的称赞,也是对周氏家族人才辈出的生动注释。19世纪中叶,东

3、至周氏家族自周馥起,在百年时间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商并举的大家庭,在实业、藏书、学术等领域成果斐然。周馥后辈人才济济,涌现出大批的专家学者,据统计共涉及22个学科,38位专家学者,在科教文化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下表为周馥后辈部分杰出人才统计表。表1周馥家族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成就家族辈分子辈子辈孙辈孙辈孙辈孙辈曾孙辈曾孙辈曾孙辈曾孙辈曾孙辈姓名周学海周学熙周达周叔弢周明泰周叔迦周一良周炜良周绍良周杲良周以良研究领域及成就校勘、评注、编撰医学著作达32种。实业家、政治家,近代工业先驱、教育先驱,两次担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民国初期北方财政、实业界的著名代表。中国集邮大王、数学家;著有 周美权算学 数

4、之性情 九九支谈 集合求作 等10种著作。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收藏家;我国北方民族工业代表人物;文物古籍收藏家和民族文化的保护者;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副市长等职。著名京剧史专家、文史专家、收藏家;号称“戏单大王”;曾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农商部参事、内务部参事。著名佛学家和佛教教育家;著有 法华经安乐行品义疏 等诸多佛学专著。著名历史学家;著有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世界通史 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卷 常务主编。世界著名数学家;曾任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曾任中国佛教文化协会副会长。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副教授。著名植物学家

5、、林学家、生态学家;先后发现70种植物新物种。资料来源: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周馥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家理念,教育子孙后辈“苟能好学深思,自然知识日充,事理通贯。即能谨守数语,终身不失,亦必受用良多”21。其长子周学海用毕生精力校勘、评注、编撰医学著作达32种。次子周学铭历尽艰辛,潜心纂修建德县志,为家乡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四子周学熙是近代工业先驱和教育先驱,曾两任北洋政周馥家族与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的共性探讨李志英a,肖宁生b(池州学院 a.家风文化研究中心;b.商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摘要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

6、家庭教育是形成好家风的基础,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周馥、梁启超家族作为近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家族,他们共同的育人目标、内容、方式和理念造就了两大家族的人才辈出、卓越成就,也为当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关键词周馥;梁启超;家庭教育;家风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02(2023)01-0019-05收稿日期:2021-11-04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创新研究项目(2019cx044)。作者简介:李志英(1975),女,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家风研究中心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家风文化;肖宁生(1972),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商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7、研究。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2023年4月 第37卷 第2期Apr.2023 Vol.37 No.2DOI:10.13420/ki.jczu.2023.02.005池州学院学报第37卷府财政总长,并兼任山东大学堂和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校长。东至周氏家族在民族工业的振兴和发展上也是功不可没。周学熙倡设中国实业银行,创办了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等著名的企业,为振兴实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承父母遗愿,不遗余力地为家乡做公益事业,开诊所、办学堂、建传习所、修桥、建坝等等,造福乡梓。五子周学渊,著有 晚红轩诗存,辑有 张李二君诗存 八家闻适诗选 等诗集。

8、六子周学辉,是爱国民族实业家,与周学熙一起致力于实业救国。周家第三代更是人才辈出。中国集邮大王、数学家周达,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邮学界代表性刊物 邮乘,著有 周美权算学 数之性情 九九支谈 几何求作 等10种著作。周叔弢是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收藏家,他是我国北方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更是我国文物古籍收藏家和民族文化的保护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5 次将自己珍藏的珍贵图书3.6万册和历史文物2200余件全部赠送给国家。周叔弢被赞誉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周学熙长子周明泰,是著名的京剧史专家、文史专家、收藏家,他被称为“戏单大王”,他花重金收集了上万张明清戏单、戏曲图书和大量的清代

9、南府和平升署的抄本,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全部捐献给国家。周志俊是位爱国实业家,抗日战争期间,他多次将自己生产的物资支援大后方,抗美援朝战争中再向国家捐赠飞机等支援抗战。周叔迦是著名的佛学家和佛教教育家,曾任北平中国佛学院院长,是全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著有 法华经安乐行品义疏 等众多佛教丛书,为我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周氏家族的第四代已成功实现了从实业家族向文化家族的转型,涌现出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如著名翻译家周煦良,世界著名数学家周炜良,历史学家周一良,翻译家周珏良,红学家、敦煌学家周绍良,神经生理学家周杲良,植物学家、林学家、生态学家周以良,建筑设计师周

10、治良,童话作家周叔昭,火箭专家周嗣良等等。正如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所说:“周府几代教授,学者特别多,涉及学科十二分宽广,所以就像这些学者,办一所大学绰绰有余,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1.2梁启超家族梁启超一生波澜壮阔,建树无数,同时他又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社会的责任之心,对教育的感悟之性,言传身教于他的九位子女,树立了家庭教育的典范。他的九位子女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成绩卓越、独树一帜,成就了3位院士: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5位专家: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专家梁思达。另4位子女也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出类拔萃。下表为梁启超子女成就统计表。表2梁

11、启超家族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成就家族辈分长女长子次子三子次女四子三女四女五子姓名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研究领域及成就著名的诗词研究专家。院士,建筑学家,为中国的大学建成两个建筑系,参加设计联合国大厦。新中国建立时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国徽。院士,考古学家,改进了我国考古的组织方法,提升了考古的科学水平。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回国参加国民革命军,英年早逝。图书馆学家,精通英、法、德语,擅长西文图书分类编目。经济学专家,参加编著 中国近代经济史。擅长社会活动,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妇联主席。投身中国革命,是陈毅元帅手下的兵。院士,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为中国航天事业

12、的发展贡献卓越。资料来源:孟昭庚,文史月刊,2013年第2期,第5-11页。梁启超的子女在建筑、考古、军事、经济学等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设计者,建筑五宗师 书中将他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为“建筑五宗师”。1928年,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建了建筑系。无论是身患疾病还是生活艰难,梁思成从未停止过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在他一生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为世人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学术著作和建筑作品。1988年梁思成被追授国家自然科学奖

13、一等奖;1999年国家又设立“梁思成建筑奖”,这是对他在中国建筑史上作出重大贡献和杰出成就的高度肯定。次子梁思永,亦是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梁思永对我国考古发掘有着重要的贡献,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五子梁思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导弹控制专家和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和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学科带头人,曾领导和参与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四子梁思达,是著名的经济学专家,参与中国科学院经济所编写的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一书,并主编了 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 等书籍。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为诗

14、词研究工作做了诸多贡献,热心于公益事业。次女梁思庄,图书馆学专家,精通英、法、德等语言,擅长西文图书分类编目,是公认首屈一指的中国图20书馆西文编目方面的专家。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她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的代表,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为国家的外事工作作出了贡献。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是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他多次在两会上发表环保言论,唤醒大众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季羡林先生曾这样评价梁从诫:“宁可少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子”。家风家教作为家文化的赓续,在家族成员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规范着后辈的思想道德和言行举止,也对

15、其成长成才起着滋养和教导功能。周馥和梁启超家族的家教严谨、家风清正,是其后辈开枝散叶、兴旺发达、成就卓越的关键要素。2家国情怀:共同的育人目标周馥、梁启超的家风家教,关注的不仅仅是小家庭的温馨安乐,更多的是培养子女对国家的大爱之情,塑造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周馥家族的爱国教育。周馥的一生在治水、兴工、理军、办学、外交等多方面均有所建树,这与他个人的胆识、学识、修养、才干是密不可分的。自周馥起,周氏家族便将家族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凡事都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这也是周氏家族后期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周馥处事遵循“先审此事于国有益否?于民有益否?”2102“遇有益于国于民之事,莫不

16、勇往图之,未尝一日偷安。”“凡用人、用财及取益、防损诸事,无不条具以陈,甚有非职任内所管摄者,但求于公有益,劳怨赔累,皆所不辞。”2105在周馥的影响下,其子孙铭记教诲,形成了鲜明的爱国家风。周学熙奉袁世凯之命赴日本考察,明确了“国非富不强,富非工不张”的道理,发展工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军事、教育、经济的振兴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他身体力行,兴工振商、兴学办厂、重视教育,以裨益民生为己任,整理田赋、整顿盐产、清理官产,倡行烟酒公卖,兴办了诸多著名的企业;担任了山东大学堂和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校长,创办了宏毅学舍;开创了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桑蚕讲习所和商业传习所,传授桑蚕种植、养殖技术和行

17、商技能等等,为社会开风气,为民谋生计。周馥的孙辈周叔弢是我国文物古籍的收藏家和民族文化的保护者,他在手订书目上留话给子孙:“生计日艰,书价益贵,著录善本或止于斯矣。此编固不足与海内藏家相抗衡,然数十年精力所聚,实天下公物,不欲吾子孙守之。四海澄清,宇内无事,应举赠国立图书馆,公之世人,是为善继吾志”251。他嘱咐子孙在国家安定太平之后,把藏书捐给国家,化私为公,造福后人。梁启超家族的爱国教育。梁启超辉煌的一生中积聚并迸发着真挚热烈的爱国热情,他毕生致力于政治救国和学术救国,始终保持着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三进三出政界,发动戊戌变法,著书立说,培养科技救国的青年等等,为中国文化事业和挽救民族危亡做

18、出了不朽的贡献。梁启超除了身体力行地用爱国行动感染孩子,更是有意识地引导子女树立爱国情怀。在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中,他用古代的爱国故事对子女进行教育,培养爱国意识;引导孩子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坚实的爱国底蕴;梁启超的子女在国外留学期间,他仍然引导他们读论语 孟子 荀子 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使子女在政治上拥有爱国志向,同时也使他们能站在东西方文明的高度上坚定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梁启超的子女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形成了浓烈的爱国家风。1926年1月5日梁启超在给留学的梁思成的信中写道:“天下乱之时,今天谁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随遇而安罢了。你们现在着急也无益,只有努力把自己学问学够了回来

19、,创造世界才是。”梁启超有7个子女出国留学,最终都学成归来,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为祖国贡献力量。即使因历史原因,梁启超的多位子女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一颗不变的爱国之心。3诗书传家:共同的育人方式周馥家族的诗书传家。周馥一生非常热爱读书,晚清名士于式枚曾说:“尚书(指周馥)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文忠(指李鸿章)尝为余言,曩在兵间,偶行诸将吏营帐,至尚书所,几上皆宋儒书,心独异之,以为异日可任大事。”373周馥八十三岁高龄时仍为子孙手抄 孔子家语,并在卷末手书:“令养老无事,复取昔年未卒读之书,一一玩索,觉孔子家语中皆有关修身治世之言,为孔氏家藏之本,王肃特捡取凑集之耳,非彼

20、杜撰,彼亦不能杜撰也,诸小孙读书皆不暇及此,然此书万万不可不读。今因择取世俗人所共解者若干条,冒暑录之,眼昏手钝,未敢中辍,爱孙心切,忘其老惫,诸孙幸幸勉之毋忘,辛酉七月录于津寓,八十有三老人周馥。”4可见周馥对诗书传家的要求是详细且严谨的,他认为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之类的功利性,还应把读书作为提升修养、报效祖国的重要目标5。周馥家族不仅对子孙后辈读书有严格的要求,并且也李志英,肖宁生:周馥家族与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的共性探讨第2期21池州学院学报第37卷积极地为后辈创造读书的环境。周馥是清朝官员中最早在家中设立家塾的,周氏家族的私塾中邀请了诸如张悫、唐兰等名人为后辈们讲学,以 论语 孝经

21、 孟子 诗经 开蒙,礼记 左传 韩非子 史记 等内容为基础,为后代打下坚固的文化基础。周学熙 示儿 诗中写道:“但愿子孙还积德,闭门耕读继家声。”他对子孙的读书求学更是亲力亲为,他亲自审阅子孙们两周一次的文课作业,要求非常严格。此外,周氏家族家境贫困的读书人的读书费用,由周氏私塾师古堂负责提供。正是这种耕读家风的代代传承,成就了周氏家族文化大家的百年辉煌。梁启超家族的书香传家。梁启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崇尚科学,常以“汝辈学业切宜勿荒”提醒子女注重求学精神和学习态度。梁启超非常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提出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儿童教育思想6。在其子女幼小时期即重视传统文化知

22、识教育,教孩子读书、练习写字、讲故事、读诗词,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为孩子未来正确的读书观铺平了道路。在子女成长的学习过程中他给予“既要广博也要专精”的建议,鼓励子女在知识的海洋里多下功夫,汲取营养,开阔视野。1898年至1928年的30年时间里,梁启超共给子女写了400余封家书,在书信中有对子女的关爱、鼓励,更有对子女学业的督促和指导。在1916年6月22日写给梁思成、梁思永的信中写道:“但向果能用功与否,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闻汝姊言,汝等颇知习在苦学俭朴,吾心甚慰,宜益图向上。”他引导子女在学习中不要死记硬背,不要有一蹴而就的心理,要内化理解、融会贯通,保持对学习浓

23、厚的兴趣。梁启超书香传家的家风为其子女终身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勤俭持家:共同的育人理念周馥家族的勤俭乐济的积善家风。周氏家规将勤俭放在重要位置,周馥告诫儿孙要仗义疏财,俭以养德。周馥原配夫人吴太夫人一生勤劳聪慧,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在芜湖万顷圩购买良田1000亩作为义庄,取名“乐济会”,用于赈济灾民。古语云:七十古来稀,吴太夫人七十寿辰时却拒不祝寿,并说“持家贵勤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并将祝寿之银“费移助赈”。老夫人教育子女甚严,重勤俭,怜孤寡,助乡邻。临终前仍不忘嘱托周学熙:“吾邑地瘠民贫,兵燹之后,生计愈绌,欲图补救,端在教养,此吾之志事也。若异日得有寸进

24、,当力谋所以继述之。”316周馥时任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但是穿着依然像一位教书先生,给人留下朴素、诚恳的印象,且在任两江总督时废除了前任总督每日享用一次鱼翅、燕窝等名贵菜肴的酒席的惯例。周馥告诫子孙:“治家之法,应以勤俭为本。望吾子孙笃守塑封,勿忘此训。”2155周馥、周学熙、周叔弢、周志俊等秉承勤俭持家、行善济世之家风,为周氏家族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馥家族人才济济,没有一个人走向社会的对立面,与勤俭乐济的优良家风密切相关。梁启超家族的俭以养德的寒士家风。梁启超曾担任过政府官员且勤奋写作,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他始终提倡俭以养德,时常教育孩子们谨记“寒门”出生,保持勤劳简朴的生活作风

25、。要求他们:一要做到心地光明,襟怀坦荡,二要练就抵御金钱诱惑的本领。梁启超常在信中告诫子女:“切勿见猎心喜,吾家殆终不能享无汗之金钱也。”“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该往吃苦的路上走。”711当得知大女儿梁思顺在加拿大因生活艰苦而抱怨时,梁启超写信告之女儿要养成勤俭吃苦的习惯,告诫她快乐与否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的,能在苦中作乐才是真会打算盘。梁启超教育子女保持“寒士”家风,本质上是摒弃世俗浮华羁绊的“寒酸”之气,保持笃学求实、学术专攻的恬淡之心。他经常鼓励子女树立“以苦为乐”的创造精神,“以苦为荣”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梁启超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寒士”家风培

26、塑了子女的良好品质和顽强毅力,使得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5中西贯通:共同的育人导向周馥家族中体西用的教育模式。周馥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因此十分重视对子女的西学教育。周家是晚清官员中最早在自家私塾中聘请外文老师和开设西学等课程的家族。周氏家族重视西学教育,更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周馥认为面对根基未稳,志趣未坚的初学之人,一味追求西学极易迷失方向。他教育子孙:“我家子弟,总以专重儒修为主,不可邪趋旁骛。考求西学,原属因时制宜,圣贤处今日,断无不变法之理,亦断无不间取西法之理,要不可逐末忘本,蔑视圣教,获罪于天,不可逭也。”277因此,周氏家族教育子孙学西学也通古典,在学习

27、西学的同时延请名师,教授子孙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周学熙的家塾古师堂即是践行周馥遗训之业。周氏家族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重视外语学习和科学教育,形成了中体22西用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周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关键,也是周氏家族成为“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的奥秘。梁启超家族中西合璧的家教模式。梁启超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为我国近代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也将中西合璧的先进思想理念完美地运用于家族的教育方式中,他指出:“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他在子女的教育中既重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家庭教育,也重视以西学为主的学校教育。

28、梁启超7位远渡重洋出国求学的子女在国外求学的过程中,梁父始终指导子女中西兼修的学习模式,一边孜孜不倦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一边持之以恒地研习国学,这样中西兼修的目的是让子女在搭建中西文化知识架构的同时也时刻保持坚定的爱国志向,从而在学成以报效国家。中西合璧的超前教育理念造就了梁氏家族多位学贯中西的社会精英。6结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8。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家庭教育也是家风的基础。只有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形成好的家风。辞海解释家风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具有的风尚。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29、、道德准则,其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规范性、持续性、约束性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理念等直接关乎着子孙后代的成长,在此前提下将之上升为家庭家族的风尚即家风。家庭教育是形成家风的前提条件,家风将家庭教育进一步固化为制度和习惯。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周馥家族、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导向可以得出:一个家族能否勇立时代潮头、树立家国情怀、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保持勤俭的作风决定着该家族能否行得正、走得远、飞得高,能否持续长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良好家风的基础,良好的家风促进良好家庭教育的形成。在对周馥和梁启超两个文化大家族优良家风的比较中我们还能看出,好的家风家教之所以能够让家族长

30、盛不衰、英才辈出,其中家国情怀是关键,耕读传家是根本,勤俭持家是保障。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延绵昌盛的根基。周易 论述“正家而天下定矣”。蕴含在家风家教中的情感和智慧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是无尽的宝藏,是生动的教科书。依此而言,周馥梁和启超的家庭教育对于当下具有启示意义,值得人们借鉴和参考。注释:安徽省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 第六期,2014年10月。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谢忠强,贾浩楠:梁启超家庭教育观论析,中国成人教育 2020年第21期,第36页;金新新: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单璐:梁

31、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初探,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梁从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攻读方向是世界史、美国史,研究罗斯福新政。参考文献:1孟繁之.世纪回眸看周馥J.传记文学,2013(1):32-34.2周馥.负暄闲语M.北京:中国书店,2014.3安徽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4政协天津市河东区文史委员会.周馥家族与近代天津M.天津:河东区文史资料第18辑,2006:183.5孙晓峰,鲍红信.以文化人: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3.6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7梁启超.梁启超家书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1.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8.责任编辑:胡惠芳李志英,肖宁生:周馥家族与梁启超家族家庭教育的共性探讨第2期2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