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德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理想阵地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21世纪教育改革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生命教育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认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在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青少年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视,他们很难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对他人生命的暴力及自我伤害或自杀的事件的报道频见报端,
2、一个人如果轻视自己生命,就必然伴随着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自己的身体缺乏尊重和珍惜,就必然漠视他人的痛苦;不会体会他人的疾苦,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就是冷血。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也是我们目前教育最迫在眉睫的大事,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但在我们国内,以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为核心的生命教育,相对还比较滞后。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尽管部分课程虽有生命教育内容的零星映射,但系统课程的开设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关注生命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
3、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为理想的阵地。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自然、内心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的。而品德课程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它引导学生走进多彩多姿生命世界的同时,引领学生多层次地认识生命、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1、唤醒生命之意识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首先,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现实生命界,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
4、知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的生命存在。其次,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保护生命,要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再次,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个性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识到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学会欣赏这种差异,能够以平等之心,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大自然博大的胸怀在接纳自己的同时,接纳他人,悦纳万物。珍爱生命从“欣赏”生命、感知生命的美丽入手,唤起心中对生命个体的爱、尊重,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关心你爱护他、友爱残疾人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差异。2、欣赏生命之美好唤醒学生生
5、命意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生命存在之趣,带领他们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伴随学习的深人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造就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塑造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建立一种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理机制,带领他们去发现生命之真,感受人性之善,欣赏人生之美。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生命,从而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样就自然地将热爱生活、环保教育寓于生态环境教育中。金色的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带给人类的快乐、丰收的景象,欣赏人与自然界生命的和谐。在爱的阳光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周围充满着爱,父母的爱,家人的爱,老师的爱,乃至社会的爱。美丽的生命,“生命使世界美丽”呈现了一幅反映大自然
6、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美丽如画的图画,让学生通过欣赏图中的各种生命之美、生命带来的世界之美,移情到自己的身边,感受身边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带来的美丽,引发学生对生灵万物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认知、体验、欣赏、反思、移情等心理都得到参与;读图、观察、联想、询问等学习方法得到运用;关于生命类别、生命历程的生物学知识,关于发现美、欣赏美等美学知识,关于爱惜生命的道德体验等都融会其中。3、领悟生命之艰辛人的生命虽然宝贵、美好,但并非一路坦途,存在着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教师要通过作者生命历程的介绍、生命感悟的解读和人物命运的关照,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首先是挫折和苦难
7、。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爱的阳光下让学生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的同时,还要理解付出爱的人的艰辛,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情,社会的关爱之心,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成长都不是封闭的。叔叔阿姨辛苦了告诉学生为了我们这个社会、人的生命更加美好,还有许许多多的默默的人在付出自己的艰辛劳动,从而学会感恩、关心、尊重。拥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明白人人都有烦恼,只是烦恼的事情、性质不同而已,烦恼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必然经历的。针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烦恼,引导学生要正视烦恼,分析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面对烦恼,不是情绪化处理,而是理性面对,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让学生明确怎样看问题将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凡事可
8、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面对。尝尝苦滋味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和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困难是可以超越的,关键在于你怎么面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认识到失败本身也许是小事,但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从中学会智慧,掌握经验,让失败升值。认识到毅力是人超越逆境,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要素。让学生明白毅力不是口头承诺,是一种践行,它的伟大在于它不仅会成就一个人,而且它是一种高贵的品质。那么,正因为毅力是一种践行,就需要我们付出实践行为。4、建构生命之信仰明确了“活着”、“为何活”,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活”,学会以科学的心胸面对现实人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信仰,忘怀得失,才能体味人生的博大与深沉,达到真善
9、美统一的人生境界,才能真正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实现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生命教育首先是生存教育,就是要首先保存生命,保证生命之所需基本技能,如基本生活自理和自卫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等。我的一天引导学生知道按时作息有益于身心健康,从小讲文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能按时起居,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讲究礼仪,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健康生活每一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保健活动,快乐健康、 安全地生活,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的保健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知道紧急求助和自救的基
10、本方法,表达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次是生命价值的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重视学生热爱生活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每一天,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只有用审美的眼光与态度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才能真正善于创造生活又享受生活。让家园更美好让学生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情绪愉悦地生活,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我们在长大引导学生有积极应付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怕困难)。5、实现生命之和谐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创造和实现一种广泛的和谐。关心你
11、,爱护他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组成的“众”,社会里的每个人各有特点,有的年老体弱,有的身强力壮;有的生活幸福,有的遇到一些麻烦我们只有相互扶持、关爱,才能组成一个“众”(社会的本义)。这种关爱的基石是平等,不是“施与者”对“弱势群体”的情感,使学生懂得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让诚信伴随着我激发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让学生不但从个人立身处世的角度看待诚信,更从社会遵纪守法的视角看待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诚信既是个人的德性修养问题,又是社会公德和法律准则,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必要成分。走进大自然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游戏活动以春天、阳光、风为切入点
12、,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将热爱生活教育、环保教育寓于生态环境教育之中,以多种方式感受、体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金色的秋天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命的和谐。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由欣赏生命到领悟生命,再到探求和建构生命,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其中生命不仅指人的生命,还包括着动植物的生命,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生命;珍惜、热爱生命不仅指要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和热爱别人的生命,从而真正实现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为理想的阵地。作为德育教师,我把关注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并为生命体的和谐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