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谈美术课堂中对学困生的“偏爱”句容市后白镇茅西小学 周龙俊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其自主参与其中,已成为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由此产生了新课程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个体和个性的尊重。众所周知,任何学科中都会存在学困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油然而生。作为美术教师,面对学困生学习之窘,要多给予他们一些“偏爱”,使他们乐学、爱学、有所学。这就是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尝试去总结了。(一)趣味课堂能提高他们学习
2、美术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美术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2004年,英国艺术家克莱尔的在上海的一节“美术课”令人至今难忘。一群孩子面对白纸,随便画想画的东西,但5分钟后,必须沿着围成圈的画纸顺时针走,然后停在哪张纸前,就在前一个孩子画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尽情挥洒。几次转圈下来,一幅画经过四五个孩子的手,摆在面前的已经是形象各异了。结束后,就连最不善于表达的学困生都饶有兴趣的介绍着:如何揣测前人的想象,如何再次表现自己的想象。这完全摒弃了“为画而学”的教育观,真正培养了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所以说,有趣味的课堂模式是让学
3、生“乐学”的基础。尤其是学困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就容易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二)课堂“偏爱”能让他们的集中注意力,使他们“爱学”。美术课堂上,学困生表现依然是注意力分散,自制力较差。其注意力,主要是靠教师去吸引和挖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偏爱”他们,感染他们,使其充满信心和希望。多年来,我在美术课堂中,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学困生的画面,并抓住他们点滴“出彩”之处,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正道。在教授看谁涂得更好看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工具、方式方法等方面自由入手。学生初步练习时,我特意关注了学困生黄明宇的表现,边画边玩,好不专心。看其画面虽然有些脏乱,细细品味,也能感觉妙趣横生。
4、更吸引我眼球的是,因为贪玩,黄明宇将三支水彩笔用橡皮筋固定住,做成了一个涂色机器。涂色时形成了有规律的杂色,杂而不可乱。顿时,我别具心裁的放大了他的“三笔成捆”的画法,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他本身也更加专注于完善自己的画面了,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精心悉心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有所学”。一直以来,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就凭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上“好”的学生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评上“差”的学困生心里难过,却也不知道差在何处抑制了学困生的美术学习自信心。在我设计的衣服一课进入赏评阶段时,几个学困生不敢将自己的作品亮相。我却有意拿了其
5、中一个同学的作品说:“老师要与王蒙同学一起来评一评他这件让我感到出乎意料的作品。”由于王蒙同学做作业时的态度不认真,确实在有些方面画的效果不太好,所以同学们听了顿时大笑并议论起他的作品。没想到我在他的画上画了颗星,并说:“用线条的方式完成了服饰的设计,可以得到一颗星。”同学们都在羡慕中静下来,他也露出了惊异的目光。我指着作品说:“瞧!你的装饰很特别,上面有斑斑墨迹,还有一些字母和奇怪的符号,组成的装饰画面别具风格,与其他同学设计的大不一样,这种画法还真有点世界艺术大师米罗的味道呢!所以我建议再给他两颗星,大家说好不好?”在同学们的一片叫好声中,我在他的画稿上又唰唰画了两颗星。“其他同学看了他的
6、画,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生4:“老师,初看他的画,我觉得有点乱。但经过您的点评之后,我的确能感觉到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我同意给他优秀。”此时,王蒙同学感到很意外,带着感动与羞涩的表情说:“老师,是我不认真,乱涂乱画才造成这样的效果。衣袖的长短也很不符合比例。”我很快接着说:“ 是啊!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相信你再认真一些,会画的更出色。其他同学也应该学习王蒙同学善于发现不足的优点。”王蒙同学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教室里的气氛变的更为活泼,不仅原本想要展示的学生积极上来展示,那些本不想展示的学困生也纷纷主动要求我们来点评他的作业。实践证明,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偏爱”学困生,注重适时地给予他们肯定、帮助与鼓励。用一个善意提醒的眼神、一笔恰到好处的帮助、一席循循善诱的评价,都能使他们快速的融于课堂,使他们乐学、爱学、有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