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方法论——基于全球史视野的对比考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822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方法论——基于全球史视野的对比考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方法论——基于全球史视野的对比考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方法论——基于全球史视野的对比考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方法论基于全球史视野的对比考察毕学进马金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北京100081)【摘 要】全球地理大发现后,西方国家财政政策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放任主义、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与 新自由主义的渐次调适,靶向解决殖民地开辟、市场创新、生产过剩与经济滞胀问题,呈现典型的线性逻 辑。其财政治理政策秉承“物本”属性,主要服务于资源配置,并且靶向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 题与生态问题,具有工具实用性与功能偏狭性特征。一些后发国家简单移植西方财政治理模式,出现水 土不服现象,政治撕裂、社会失序、文化缺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接

2、踵而至。这些后发国家对此类现象束手 无策。与西方“靶向论”财政治理政策不同,中国的财政政策从“系统论”切入,将现代化各要素进行整合,赋予财政“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定位,使财政系统嵌入现代化的五大元素中,产生了系统的 结构作用与交互功能,从而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循环链,促进政治认同,重塑资源配置,调整社 会秩序,聚合民族意志,促进持续发展,进而走出一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 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道 路。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政策拓宽了西方传统认知下的财政功能,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财政治 理

3、选择。【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治理;靶向论;系统论;方法论【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 997(2022)06-0004-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十八大以来在 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 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既往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 的研究在概念论W路径论“、价值论旷刃方面新 论迭出,但在研究视角、方法、对象等方面尚待深 入。第一,从研究视角而言,多数学者从当代视 域切入,忽略了全球史视域下的对比研探。对中 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离不开全球史的视野,从全球 视野进行对比或可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 独特属性。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长期被 学

4、界所忽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那么,中国式现代化 进程中的方法论是什么?较少有学者给出回答。第三,从研究对象而言,较少有学者以财政作为 研究对象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党的十 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 重要支柱”,从财政视角切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路 径研究,或可从一个新的视域分析中国式现代化 的方法范式。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全球史视野的考察,以国 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作为切入点,收稿日期:2022-11-13作者简介:毕学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史;马金华,中央财

5、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财政史。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研究(20AJY018)。-4-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梳理并对比中西现代化财政治理道路的方法论区 别,从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方法论的独特性质,总 结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财政治理的方法论差 异,进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治理的人类意义,以期从另一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面相。本文的边际贡献有三个方面:(1)研究视角 上,本文将既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视野从概 念论、路径论、价值论延伸至方法论领域,拓宽了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尺度;(2)研究

6、对象上,本文 选取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作为切 入点,分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财政是如何嵌 合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各个要 素,进而生成“五元素”互嵌互动的系统现代化格 局,以期从一个新的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 成路径;(3)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将 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延伸至全球史叙事语境,对 比分析中西方现代化的道路进程,进而分析提炼 人类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特征。一、西方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方法论:靶向论(一)西方现代化财政治理方法论历史演进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动态变迁过程。在这一演 变过程中,历史上形成的制度发生着急速的功能 变迁,人类知识空前增长,生产力与生产

7、方式发生 质变,继而引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 个领域急剧裂变佝。由此观之,现代化是人类发 展进程中社会急剧的动态转变过程。从行为来 说,现代化变迁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 的转变。从结果而言,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发生的适应性变化过程。在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O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以狩猎和简单种植进行经济 生产,财政的功能主要是集体分配。然而,随着生 产剩余的不断出现,私有制得以产生,传统的集中 分配制度逐步瓦解,交换现象不断出现,国家亦随 之产生。国家的出现使财政功能由分配拓宽至汲 取,即早期氏族社会从自然狩猎、种植等获取资源 方式转为社

8、会成员内部以捐税的方式集中资源。由于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征,这一时期财政主 要是以收入和支出的简单程序来维持传统的经济 秩序和政治秩序。地理大发现后,上述简单的财政治理方式得 以改变。通过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市场空前 扩大,交易边界不断拓展,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 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 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 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 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屈一些王室精英也逐步参 与海外贸易。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海外贸 易者要求政府统一货币、统

9、一市场、保护商业贸 易,于是便产生了早期的政府干预主义重商 主义。拉克曼认为,通过鼓励国内生产和出口、对 进口商品征税、设立特许公司推动贸易、建立殖民 地和其他殖民活动等来吸引金银的一系列国家政 策,统治者与经济的关系在十六世纪发生了质的 变化四。在国家政权的支持下,一批海外公司相 继建立,并通过武力侵略,占据了大批殖民地,同 时以暴力掠夺、不平等贸易和黑奴贩卖等各类手 段,为西欧国家的现代化快速积累了海量的原始 资本。因而,在重商主义阶段,西欧国家的财政主 要是通过国家权力保护商业活动而发挥作用。然而,政府对商业的干预,并不能适应日益扩 大的海外市场需求,于是自由放任主义“粉墨登 场”。较早

10、提出这一思想的是重农学派,他们不满 国王随意增加税收并干预自由贸易,因而提出自 由秩序的主张。斯密继承了重农学派的思想,提 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该理论认为,市 场活动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动调节,即市 场会自动完成资源配置,并形成社会分工。在这 一思潮的影响下,国家功能转变为对自由竞争和 产权的保护。在自由贸易主义的影响下,西方国 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日益 增长的海外市场需求促进了工艺改进与创新,继 而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马克思、恩格斯评价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 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 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

11、要大。自然 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 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5-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 来的大量人口,112561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城市 化。这一时期财政主要在保护产权与自由秩序、促进大规模生产方面发挥作用。然而,无限制的生产引致了产品大量过剩。这表明市场并不能独立承担起现代化的资源整合 功能。一些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是在个别资本 无限竞争过程中发端。但是,“维持这种竞争的条 件或生产剩余价值的社会基础本身的再生产却不 可能用资本手段来实现。它们需要一种与个别资 本相对应的非

12、资本家的国家发挥强制性作用,充 当代理角色,贯彻竞争领域所无法形成的集体资 本主义意志。,1358即国家具有补充市场机制而非 从属于市场机制的功能时才有可能避免生产剩余 危机。于是政府干预主义开始出现,即国家利用 财政工具为资本创造有利条件,提高资本的使用 价值,调节经济循环过程等,以抑制过剩危机。以 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措施很快平息 T经济危机,从而使国家资本主义这种新的财政 模式风靡全球。但是,政府功能永远无法取代市场功能。国 家不能对产权结构进行实质性干预,也不能消除 积累过程的周期性紊乱,即内生的停滞倾向,它甚 至不能有效地控制住替代性危机,如经常性的财 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5

13、9。此种情形下,市场自由的 呼声再起。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的干 预扭曲了经济激励,抑制了市场自我调节功能,他 们认为市场可以使经济自由、经济效率与分配均 等有效协调。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接受了这一思 想,在其新政中不断压缩货币总量,取消对金融资 本的流动限制,削减社会开支,并推进私有化,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滞胀的蔓延。这种新自由主义 的财政政策被很多西方国家接受。(二)西方现代化财政治理“靶向论”分析1.纵向分析。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各个经济 发展阶段,财政功能始终以一种靶向工具的角色 出现。在早期资本积累时期,国家强制干预并扶 持资本海外扩张。随着市场扩大,西方国家又实 行自由放任主义,

14、以激励生产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与生产技术的更新。但过度的自由产生供需失 衡,引发生产过剩,政府干预主义再次登场,通过 宏观经济管理实现均衡。然而政府功能的扩张又 带来滞胀问题,自由主义呼声又起。西方几百年 的现代化过程中,财政始终在国家干预与政府保 护中反复调适,以靶向性工具解决具体问题,如图 1所示。Q15世纪重商主义-靶向解决国家保护商业活动 促进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自由放任主义一靶向解决 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扩大生产规模 激励技术创新并细化分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一靶向解决政府调节供需管理 实现均衡解决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一靶向解决减少政府干预 减轻滞胀问题图1西

15、方现代化财政的纵向靶向功能2.横向分析。西方现代化的财政功能亦有明 确的靶向性。西方国家秉承“物本”理念,将财政 首先作用于资本配置。马克思对这一现象进行考 察后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 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 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 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111即资 本运行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矛盾接踵 而至,西方国家不得不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 各类问题与风险,以维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 生态秩序。因而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财政具有工 具实用性特征,如图2所示。(1)

16、在政治靶向上,资本主义生产逐步扩大 后,传统政治寡头依然掌握着权力资源,造成权力 分配不平衡。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建立起新的 政治体制。但是,随着社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社 会阶级逐渐分化为资本持有方和非资本持有方之 间的对立,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为了缓和矛 盾,在阶级妥协的基础上,西方国家获得了一种有 限的计划能力。“这种计划能力可以在通过形式民-6-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获得合法性的架构内,用于被动地避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维护集体资本主义的利益,一方面 与个别资本集团的利益发生矛盾和竞争,另一方 面与各种大众集团

17、以使用价值为取向的普遍利益 发生竞争,1368o为了调和各方利益,重塑政治秩 序,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合作契约型”的政治形 式,构建了政党、社会与公民的合作渠道,以期改 变传统政府治理的矛盾对立问题。(2)在文化靶向上,西方国家以物质财富的获 取为最大目标,产生了物欲的过度膨胀,使国家与 公民、个体与个体之间产生撕裂。为了减少过度 物欲追求带来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关注到文化 建设的重要性,有意识培育民族精神,聚合国家意 志,以文化协调不同主体的交互关系。女旷美国精 神”,鼓吹美国人乐观、奋斗、开拓、服从国家等精 神,以期聚合国家与民族的认剛叮英国精神”则 鼓吹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慷慨

18、的民族之 道。除此之外还有“法国精神”“德国精神”等,无 一例外都是借国家历史的认同感知避免精神 缺位。(3)在社会靶向上,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 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 的贫富差距愈发悬殊。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加 速机器对工人的排挤,在一极造成富有,在另一极 造成贫困冋喚 这种现象使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出 现日益高涨的罢工运动、贫富分化下的消费萎靡 以及社会公共产品分配不均等问题,使社会秩序 处于崩溃的边缘。种种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促使 一些西方国家开始社会改良。如十九世纪西方国 家普遍保护劳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人待遇 等。二十世纪全球经济危机下,西方国家进一步 改善社会

19、福利,用增加政府财政赤字等代价提供 就业岗位,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尤其是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潮下,很多西方国家 在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和社 区服务等公共产品上提高了供给力度,以期稳定 社会秩序。(4)在生态靶向上,西方现代化经历了“先污 染后治理”的演变过程。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国 家对亚非拉地区的资源展开了暴力挖掘与攫取。工业革命以后,对石油、矿产和天然气的需求与日 俱增,在自由放任的思想指导下,工业废气不断增 加,“燃煤工业化的传播带来了共有的空气污染问 题绿色空间和蓝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贫穷城 市居民的无意义术语。”网空气污染的同时,还造 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20、土壤污染和气候恶化,并引起 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因为自然资源是稀缺 的,生态资源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西方国家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出台了 一系列政策,如污染者负担政策、排污税费政策,并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的国际合作,以期遏制对生 态无限制的破坏。图2西方国家现代化财政的横向靶向功能概而言之,西方现代化的财政是典型的靶向 方法范式。西方医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发展事实 中皆有靶向意识,体现出西方思维的“致用”性。然而,这种“靶向”的策略曾引起西方国家剧烈的 动荡,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顾此失彼的现 象,例如供需的断崖式脱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的失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失衡等,付出

21、了巨 大的治理成本。西方世界的这种靶向思维投射到 国家财政治理中,西方现代化的财政始终以“资 本”运行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具有功能 偏狭性特征。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殖 民体系逐步瓦解,很多后发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为了快速推进现代化,后发国家纷纷移植西方成 功的制度经验,将财政耦合到经济发展中。此举 虽然短时间内驱动了后发国家的经济增长,但相 继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诅咒、物 质发展与精神缺位的矛盾之谜等问题,以及层出 不穷的“软弱国家”“失败国家”“崩溃国家”的典型 现代化样本,说明西方的现代化并不能完整投 射到整个世界作为人类变迁的概念和准则。-7-甘肃

22、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二、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方法论:系统论(一)系统思维及中西现代化的逻辑分野无论是人类与自然,还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抑或是本者与他者,都是复杂结构的相互运作 系统。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 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11109o因而物质以 及社会的运行是按一定的秩序或因果关系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着的一组事物所构成的 体系。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 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 体性、层次性、稳定性、目的性、适应性和历史性等 特点呵。任何物质及其构件是相互联结的有机整 体,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

23、都会以连锁方式引发其 他要素的变化,进而造成整体系统的变化。从西方社会思维的逻辑演变来看,文艺复兴 后西方自然科学取得了迅速发展,一些哲学社会 科学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生成了实用的逻辑体 系。西学的哲学观强调独立人格与个人主义,由 此构成“群己结构类型的社会”,强调利己行为的 竞争,产生了广泛认同的竞争观,即推崇单个物种 之间的竞争,并将此规律推导至整个人类社会和 自然界,与建立在机械自然观基础上的学科体系 交相呼应。从实质而言,自然秩序虽然强调竞争,但是也重视自然选择过程中的联系与合作。竞争 视野下的经济学及其经济政策,模仿了自然进化 中一切物质为己所用与渐进式适应的观点,从而 产生了利己导

24、向的靶向性思维,即凡是符合群己 需要的资源则不择手段取之,凡是不符合群己利 益的内容则或弃之或改之,直到符合竞争规律。例如,在早期资本积累阶段,西方国家目标明确地 采取了殖民掠夺与屠杀的方式,攫取了大量资源。在工业革命阶段,西方国家目标明确地建立了资 本运行网络,并对阻碍实现这一目标的各个要素 进行镇压或者修正,以维持均衡状态。因而,西方 现代化进程是单维的线性工具逻辑。然而,中国思维与西方有较大差异。中国强 调辩证、阴阳、五行的交互关系。道德经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传系辞 上传亦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一

25、”,中国自古强调整体性的系统思维。在中国人 的传统认知中,生成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有 无合一”“阴阳合一”“天地合一”和“家国合一”的 和合系统思维,支配了中国数千年的生产与生活 行为。例如,中国人十分注重人类活动与自然的 和谐。逸周书大聚解有言,“春三月,山林不登 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遗不入网罟,以成鱼鳖 之长。”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情怀。同时注重精神 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推崇“厚德载物”“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以个体文化修养促进社会进步。同时中国十分强调共同需要与共同获得。礼记 礼运构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26、的大同社会成为中国几千年孜孜不倦的 追求。中国人也持有天下观念,如尚书尧典有 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百姓昭明,协和万 邦。”由此,中国传统思维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自 然、个体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看成是相互作 用的诸要素复合体,从而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 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的价值观。这种系统思维使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了整体、平衡、协调、包容、共生的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维度,分别是人口规模 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 个维度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27、性发展,体现出与西方现代化方法范式的本质不 同。就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而言,西方的现代 化是建立在资本持有者对非资本持有者的剥削之 上,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 化,体现出整体性、包容性与平衡性思维。就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言,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对自 然资源无尽的掘采上而形成的,但是中国式现代 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就物质与精神 之间的关系而言,西方的现代化是在利己主义的 物欲追求下而形成,但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就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关系而言,西方的现代化是走殖民掠夺与 不平等贸易等道路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8-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

28、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而,西方的现代化 是“以邻为壑”“损他利我”的少数人的现代化,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二)中国式现代化财政系统的基本要素系统论是一种辩证的、综合的方法范式,一种 从整体和过程的角度把握对象的方法,一种定量 地研究系统的元素、结构、功能、环境及其相互关 系并从这种相互关系中把握系统目标的方法论。系统哲学认为,认识的主体、客体以及中介也是以 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根据现代系统理论,认识系 统需要描述和研究它的四大要素:元素、结构、功 能和环境叫1.元素。系统论中的元素是系统可以相对区 分的组成部分

29、。武田清子将现代化定义为知识、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心理维度的积累性变迁四。中国学者罗荣渠认为现代化是政治、社会、文化、福利、居民健康与素质等的适应性变化悶。由此 可见,现代化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几 个基本构成元素。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文明影响 了社会福利和居民健康,甚至对其他元素也产生 影响冋,因而现代化应该还包含另一个元素,即生 态文明现代化。因此,现代化应该包含五个基本 元素,即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 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的 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元素”系统化推进。“五元 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30、业发展的整体系 统构成元素,这些元素在系统内部各自独立又相 互联系,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彰显 了系统思维的整体性。中国赋予财政“国家治理 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定位,将财政耦合到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从而形成了现代化系 统论的着力点。2结构。结构是系统诸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总和,它构成了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 组织形式和结合方式。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财政 嵌入经济系统,平衡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关系。在 供给端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在需求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激发消费

31、需求,平衡经济长期增长与其依赖要素之间的关系,从 而为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生态 文明现代化提供了保障。中国把财政嵌入政治系 统,将财政治理视为政府、社会与公众互动的物质 和信息中介,立足于共同利益与共同需要,将所有 社会主体纳入财政决策,形成了多主体治理模式,使财政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更符合 公共需要。中国将财政嵌入文化系统,培育红色 精神、长城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充实了中国人的 精神谱系,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聚合了民族意志。中国将财 政嵌入社会系统,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建成了世界 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提升了社会 公众的获

32、得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丰富的精神感 知。中国将财政嵌入生态系统,坚持绿色发展,推 动产业升级,驱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生活环境 的不断改善,促进社会和谐。因而,中国式现代化 中的财政嵌入任何一个要素主体都能带动其他要 素实现链式运转,生成“财政嵌入一体系反应一动 能输出一动能嵌入一体系反应”的多维反应链条。3.功能。功能是系统在结构和元素等内部条 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 来的整体特性。财政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耦合,产 生了链式反应,进而驱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就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言,财政在国家治理 中发挥基础、支柱的重要作用。中

33、国财政协调推 进民生问题治理,完成精准脱贫历史壮举,让全体 人民进入小康,大步迈入美好新生活,14亿人口整 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 人口的总和。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 言,中国财政超越了资本属性的偏狭形式,在消除 两极分化与剥削的基本愿景遵循下,将资本掌控 的生产力转移至人民所有的公有制经济中,使生 产力发展更契合公共性价值。发挥资源配置的决 定性作用,做大蛋糕的同时,又补齐发展不平衡与 不充分的短板以分好蛋糕,扶持中部崛起、西部开 发、东北复兴,缩小区域差距,并通过各类税制改-9-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革等措施缩小群体性收入差距,实现

34、更加平衡、公 平的发展。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 化而言,物质条件充分改善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增进公众精神动能。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而言,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除完善相 关税费改革外,还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生态修复,设 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发行绿色专项债,推进“碳 达峰”“碳中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绿色发 展,守卫碧水蓝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环境。环境是与系统存在物质、能量和信 息交换而又不属于该系统所有事物的总和。现代 化各要素离不开一个基本环境:全球化。任何民 族国家都离不开全球的生态体系、贸易体系、技术 体系、知识体系和对话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不是 封闭的

35、现代化,而是开放的现代化,并与全球形成 交互关系的全球化。中国式现代化除运用财税政 策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与分工外,还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人是“同呼吸共 命运”的类性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关注 人类共同命运。如中国贡献巨额维和基金营造公 道正义的国际安全环境;设立全球环境基金,主动 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尊崇自然、循环低碳的全 球生态系统构建;主动开放市场,推动共建“一带 一路”高质量发展,协调多边冲突,建立共商、互 谅、共赢的国际贸易关系;关注人类贫困,持续支 持非洲、东南亚饮水工程、医疗工程等基础设施建 设。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一直着眼全人类的共 同利益福祉,促

36、进人类共同发展。在系统论中,元素、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 是元素、结构的表现并反作用于结构,这是系统的 结构功能统一律,描述了系统的元素、结构、功能、环境四个基本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从中国式 现代化而言,财政嵌入现代化道路系统的元素与 环境中,产生了系统的结构作用与交互功能,从而 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平衡性、协同性与协调性,是整体思维的现代化。(三)中国式现代化财政系统循环系统具有层次性,而层次又是相对的,因而任 何一个系统都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需要该 系统中的要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协同整合的统 一系统;另一方面,它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它 在这个更大系统中作为要素,构成了更大系统的 基

37、础却。中国式现代化财政功能的双重性体现在 财政在“五元素”的耦合过程中,形成了内外两条 循环主线。从内而言,财政在促进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 中,同时又培育了财税红利,使财政收入进一步增 长。从外而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 是一体的系统,财政驱动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会 带动整个系统链式反应运转,从而生成了自适应 的动态循环演化系统,如图3所示。图3中国式现代化财政的内外循环系统从内循环而言,财政投向任何一个元素都会 反作用于财政,形成内循环系统。在经济领域,财 政政策通过政府计划布局生产,资源配置调节分 配,政府调控指导物价,政策激励促进消费。中

38、国 式现代化主要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内国际 双循环系统促进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在 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财政收入规模 亦有明显提升,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十年累计163.05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 6.9%24 o在文化领域,财政嵌入文化建设,加快建 设高质量教育文化体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 精神力量,在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同时,汇 聚更多能动力量参与现代化建设,化精神文明为 物质财富。在社会领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就 业公共服务体系,增进民生福祉,激发消费活力,带动经济循环,从而形成新的财税红利。在

39、政治 领域,将财政作为政府与社会、个人联系的中间介 质,从财政决策、预决算到监督建立链式全过程人 民民主,激发人民主动参与感知,有利于促使政府 依法理财、依法治财,并防范权力寻租,使财政运 10-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行更为有序。在生态文明领域,财政推动绿色发 展,培育绿色新兴产业,拓展税基税源。因而,财 政投向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反作用于财政,形成内 循环系统。从外循环而言,即财政联结的每一个链条都 能带动其他元素的运转。从人类发展构成的五个 元素之间的关系而言,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建立于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并反作用 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社

40、会文明构成其 他文明元素乃至文明整体的发展条件,是维系文 明发展的基本保障。五个文明元素彼此关联、不 可分割,在协调发展中形成有机的结构整体购。财政可推动五种元素的运转。以财政推动文化建 设为例,精神文明具有显著的能动性,人总是按照 特定的精神框架进行思维和创造,因而通过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可以赋予人的活动目的性 和计划性,凝聚共同意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从而带动经济、政治、社会与生态文明发展。以财政作为载体的政治建设,同样也能使财政决 策更符合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共同需 要。换言之,任何一个要素的推动都会带来其他 要素效应的改善。正是由于中国式现代化将五个 元素放在了同一

41、运转链条上,才使得现代化各元 素之间发生交互作用,这与将不同元素置于机械 式分裂与靶向式治理状态的西方现代化存在方法 论方面的差别。这种循环系统使中国式现代化各个维度得以 相互嵌合,使现代化各个维度的势能与效能得以 充分发挥。中国赋予财政“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 要支柱”的定位,从而全面促进现代化的进程。一 是财政立足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秉承“共 享”观念,让每一个体都能全过程参与财政决策,共享经济发展,平等获得社会保障,接受先进文化 熏陶,享有碧水蓝天惬意生活,使全球五分之一的 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二是财政将实现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重要目标,推进资源的合 理配置,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

42、,缩小收入分配差 距,完善社会保障与生态建设,使不同群体都能平 等享有社会福利与生态福利,着力维护和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财政 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现代化,发挥精神 文明建设各种载体的功能,注重“人性位格”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繁荣发展。四是财政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现代化发展。中国推进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税 制改革,发行绿色债券,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五是利用财政走出一条和平发 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综合利用财税政策,开放 国内市场,并推动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推动全 球环

43、境治理,以实际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大对外援助力度,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中国 式现代化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 中,与西方现代化的暴力掠夺呈现出鲜明对比。图4为中国式财政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链点图。图4中国式财政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链点图中国式财政治理体系嵌入中国式现代化进 程,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循环运行体。例如,人 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每个个体都能共同富裕的 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更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 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独立自 主与和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相协调基础上的共同富裕,进而实

44、现人口 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也是 内外协调与循环的现代化。一方面,中国将财政 与国家治理进行嵌合,在实现内部现代化的同时,又将和平发展惠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加 11-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周边开放与全球合作,提出了促进全球发展合 作的中国方案,进而实现了资源的内外循环,也进 一步促进自我发展。因而,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 的、循环的,而非西方靶向的、机械的。概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利用“五元素”系统 化推进财政治理,在现代化各个维度的子系统中 产生催化作用,从而实现了财政功能的良性循环,进而使系统中

45、的各维度通过功能耦合,形成循环 交互的动能系统,使中国式现代化向更高水平更 有序的状态进化。三、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治理方法论为人类 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 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为人 类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 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一)拓宽了西方现代化路径中的财政功能在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中,财政始终扮演着资 源配置的作用,即财政始终在资本的运作逻辑下 发挥经济工具属性。虽然西方也曾通过财政解决 社会问题、生态问题与政治问题等,但财政的其他 属性让渡于经济属性,未能形成良性运转

46、链条。然而,财政的功能远远不止其经济功能。马克思 认为,财政体现出国家属性,当社会陷于自身不可 解决的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 摆脱这种对立情势时,国家应运而生。国家的功 能是各类矛盾冲突下的秩序维护。因而,财政 属性从根本上服从国家属性。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财政方法论的拓宽在于 赋予“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历史新 定位。“基础和支柱说”的核心和灵魂在于财政职 能的全面拓展。以“基础和支柱说”的提出为转折 点,中国开启了一个大不同于以往的财政基础理 论建设新阶段旳。国家治理无疑是整体性的概 念。财政依然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是政府收支 活动下的资源配置、分配、交易与生产的工具

47、,但 是国家的职能远不止经济职能,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整体范畴。中国式 现代化的财政功能远远超出了西方财政主要作为 资源配置的功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各元素互相契 合,彼此和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循环网络。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拓宽西方财政功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秉承的财政理念是“人本”,而 不是“物本”。西方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中,“物”的属性大于“人”的属性,使西方长期处于“见物不 见人”的状态,因而西方的现代化,为了符合资本 增殖的利益需要,不惜破坏生态、剥削劳力,甚至 侵略其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让渡于物 的价值,使西方连续遭受物欲横流的精神缺失、资 源破坏的生态困

48、境、社会分化的秩序失衡、武力侵 略的殖民掠夺等多种问题。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人本”属性,财政功能归属到 人的现代化上,以人性、人文、人权、人情、人和的 全面发展为立足点,让人参与到财政决策中,从而 体现出公共需要;经济发展惠及每一个个体,实现 共同富裕;持续改善生态,使人民拥有碧水蓝天;加大精神文明投入,使人民享受文化熏陶;同时,人是类存在的物种,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实现了“人”的价值,还着力促进“类”的价值,推进人类命 运共同体建设,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存在本质差异。(二)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西方现代化的财政“靶向”发挥作用,虽具有 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在运行过程中,“靶向时效”

49、“靶向精准”等问题制约了靶向效率,西方社会面 临的各类冲突与矛盾无法通过“靶向”得到根本解 决。同时,一些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移植西 方经验,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等多种问题,现代 化进程长期阻滞不前。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 与西方不同的道路。中国用事实表明,现代化并 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中国的成功经验可给世界 其他国家一定的启示。1.中国式现代化为西方困境的解决提供了中 国财政治理方案。如前所述,西方现代化呈现典 型的机械式线性特征,虽能靶向性解决具体问题,但是作为一种“后发”性干预措施,它并不能系统 性解决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为解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因政府干预而引致的滞胀

50、问题,目前西方现代化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虽然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活力,但随即引发失业 12-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问题,拉大贫富差距,牺牲平等。当前,西方世界 普遍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两极分化严 重、集体精神信仰缺失等各方面的问题。西方“靶 向”方法论无法系统解决当下面临的社会和经济 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 础和重要支柱,在拓宽西方财政经济职能的同时,也为西方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西方可将其财政的“物本”属性转向“人本”属性,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不是资本需要,建立起一 套以“人”的共同需要为基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