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夜读书示子聿 教学内容 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教学资源【教材开发】古诗配有插图,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看看图画,读读诗,帮助学生想象诗人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学生经验】冬夜读书示子聿围绕读书生发出一定的道理
2、,此类诗,学生接触不多。所以教学中只要读读议议,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使学生大体领悟就行了。【课程资料】陆 游 教 子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年隐居家乡。他有六子一女。陆游一生是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度过的。面对金兵的南下,宋朝的山河为金人所占有,他心急如焚。他对朝中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恨之入骨。为此,他对子女十分重视做人的教育。他告诫儿子们说:但愿你们长大成人之后,乡亲们称赞你们是有道德的人。即使做一个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爵相比,也是无愧的。他要求儿子们时常检查自己,有错必改;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要主动自觉地学习。知书达理是陆游在子女教育上十分注意的一点。他说:古人做
3、学问是很努力的,往往是年轻时候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他对儿子说:“现在我已老了,可你们正是读书的好时机,要刻苦攻读,莫失良机,希望你们一定牢记我的劝告。”他还说,读书做学问,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他不仅要求自己“善言座铭要躬行”,更告诫子孙“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这里所说的力行,就是要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不媚权贵,不干利禄,不污大节,廉洁自守,处处谨慎,时刻想着报效祖国。陆游85岁那年冬天,病到在床上。他预感到留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很长了。然而,使他引以为憾的是,为他一生所向往的中原收复、国家的统一还未能实现。十二月二十九日,他把几个儿子都叫到自己床前,捧过纸笔,写下了
4、最后的遗言:“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遂即合上了眼睛。【教学准备】PPT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冬夜读书示子聿,借助好书伴我成长理解字词和古诗大致意思,思考本诗蕴含的道理。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陆游。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背诵古诗,揭示课题回忆古诗示儿第二板块:理解题意,读熟诗歌理解题意预设:从“冬夜”交代了当时的读书环境。“示”含指示、训示、教育、告诫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了感想教育儿子子聿。读准字音1. 指名读2. 齐读。第三板块、深入理解,感悟领会学程单一:(1)大声朗读古诗,读得有韵味。(2)尝试理解诗
5、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大胆猜测字、词、句的意思,在小组内交流。(3)学习时间:3分钟。(各句学情预设)第一句:A、不遗余力,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B、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程门立雪C、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是孜孜不倦的、是刻苦勤勉的D、有感情齐读第一句。第二句:预设:从“少壮”到“老”,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也就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投影显示:我选择,我快乐工夫 功夫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3明天有( )再来玩吧!4中国( )
6、,名扬海外。(齐白石、李时珍、谈迁等)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但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取得成就。第三句:终:到底、毕竟。浅:有限,浅薄。第四句: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身实践。学生讲“纸上谈兵”的故事。预设:反面事例:赵括只知道死搬教条,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变通运用,没能做到活学活用。正面事例:1、举詹天佑、李时珍尝百草、天火之谜里的富兰克林、“炸药之王”诺贝尔、爱迪生、贝尔等古今中外的事例。2、我们同学学游泳、自行车、轮滑、活力板离不开亲身体验、亲自实践。再看医生、驾驶员、厨师他们也都是从书本上学到了知识并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预设:不入虎穴,
7、焉得虎子。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三、四句意思:预设: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第四板块:情景对话,熟读成诵A:陆游想到自己就是这样从小饱读诗书,现在才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栋梁之才。B:也许他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认真地研究书本知识,他怕他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时间结合起来。(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 )学程单二:(1)同桌合作演练情景对话。(2)学习时间:3分钟集体交
8、流情景对话。指名两人背诵,集体背。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第一板块:“温故然后才知新”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 猜猜他是谁?(PPT)出示2. 回忆古诗示儿3. 简介诗人陆游,揭示课题第二板块:“不会作诗也会吟”理解题意,读熟诗歌理解题意1、从这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冬夜”交代了当时的读书环境。“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陆游有六子一女,子聿是他最小的儿子。 区分示儿的示:告知、告诉。“示子聿”的示指示、训示、训诫。2、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指导读好诗题。3、启发谈话:在冬日寒冷的夜晚,陆游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读着读者,他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写下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
9、我们学的是同题诗中的第3首。那么,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想呢?我们来读读古诗!4、 读熟古诗读准字音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注意字音的正确)。过渡:同学们学习古诗,你觉得难在什么地方?难在理解古诗。而理解古诗就要先弄懂关键的字词意思,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板块、“打破沙锅问到底”深入理解,感悟领会点拨:古诗讲究节奏,读出节奏,韵味就有了。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 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A、指名学生读,理解“学问”、“无遗B、师: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全力以赴)C、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师:古人做学问是竭尽全力的,这就要提到古代科举
10、制度,学而优则仕,学习成绩优秀者提拔当官。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想想有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齐读成语。D、师:读着这些成语,你体会到什么?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板书:做学问 孜孜不倦。 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A、指名学生读。B、点拨:圈点:“少壮”“老”你体会到了什么?“始”:才。板书:持之以恒C、理解“工夫”师:做学问,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这要花多少工夫啊!。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我们经常会混淆,今天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能不能给弄清楚了。小结:通过选择比较,领会到:“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指名说诗句意思。小结:古
11、人做学问,强调积累,要花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工夫才有所成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历史上“老始成”的名人有很多,你想起了谁?看着这些古人的成就,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古人做学问的艰难。有所成就的古人都有着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持之以恒合并理解第一、第二句古诗。过渡:陆游认为做学问光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够的,做学问还必须有这些: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A、指名读。B、理解:“纸上得来” 获得书本知识;“浅”浅薄。 “此事”获得真知; “躬行” 亲自实践。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C、再读34两句,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 综合34两句得出“实践出真知”。D、
12、师述: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 。(请知道的同学简要地说这个故事。) E、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一故事的看法。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相机板书:书本知识+实践经验)教师启发:死搬教条,没有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而把事情办槽糕了。赵括成了历史上的一个笑话这是反面事例,那你能举一些正面事例,是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实践出真知的事例吗?古今中外的、或联系我们自己的事例都可以F、 我们也读过一些俗语、名言警句是说要“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师生交流。再指名说诗意,齐读诗意。G、在800多年前,陆游就提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这种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解实属难
13、能可贵!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古诗(第3、4行)!第四板块:情景对话,熟读成诵。1、 陆游为什么要对子聿说这番话?“2、 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态度呢?过渡:子聿真的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吗?出示情景对话: 子聿(兴奋地):父亲,您让我看的书我看完了,可以出去玩了吗? 陆游: 子聿(不解地):我看了那么多书,也没见有什么成就啊? 陆游: 子聿(若有所悟地):那我把这屋子的书都看完了就可以当宰相了吗? 陆游: 子聿(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2、 全诗熟读成诵。师:子聿很聪明,懂得了父亲写诗赠送给他的真正用意。如果你就是子聿,你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第五板块:布置作业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
14、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选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其它几首。作业设计课后作业: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选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其它几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说课稿 树勋小学 戴波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冬夜读书示子聿,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诗的大意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
15、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二、说目标预设 全诗通过文言的形式写出来的,所以教学时应该说和白话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制订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小练笔,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含的道理,帮
16、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四、说设计理念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瑰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安排自学环节,给学生创造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
17、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引导,恰当梳理问题。 五、说设计思路 本诗的教学由四大版块组成:一、“温故然后才知新”背诵古诗,揭示课题;二、“不会作诗也会吟”理解题意,读熟诗歌;三、“打破沙锅问到底”深入理解,感悟领会;四、领悟诗理,熟读成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领悟诗理的过程,层层递进,在朗读品悟中理解诗歌的内涵。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步:我设计了一个复习过程,让孩子们背诵一下以前在课堂内
18、外学过的诗,向他们复习介绍一些诗人,同时在复习一下今年刚刚学的示儿,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我设计了指导朗读一个环节,让学生们知道古诗的朗读方法并尽量读好古诗,还让他们明白古诗的压韵和朗读要有节奏这一特点。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地朗读,解决字词的读音一关。 第三步:引导大家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主要抓住“示”“无遗力”“始”“终”“浅”“绝知”“躬行”等关键词的理解,特别是在学生在理解有困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以已知的知识,通过组词,对比找出最佳答案,进而代入诗句来理解,让他们掌握学习理解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在部分学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以后,我就让学生们充分地说,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说一下,力
19、求做到全班同学都能够真正理解和说出诗句的意思,为下面的揭示诗的含义做好准备。因为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第四步:我就让孩子们从每句话中结合实际来说可以得到什么体会,指名说说,最后通过情景对话,让大家知道从整个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够从陆游教育儿子的诗中得到教育。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反思 树勋小学 戴波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寓理诗,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应该可以达到熟读背诵,理解感悟的目标,所以上课前我并没有让孩子们预习,因此课堂内容也设计较丰富,节奏较紧凑。学生学的还是比较扎实的,感悟也比较深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20、了解诗人,谈话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猜猜资料中介绍的诗人是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自然地进入课文。 二、对比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本册书中已学过一首陆游的诗,通过比较题目的异同点,学生深刻理解了课题中“示”的意思,对这首诗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大胆猜测诗句中重点字词意思,并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学生在没有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在小组内讨论,我参与其中,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很到位,为后文的理解感悟做好了铺垫。在检查诵读时,各个层次的学生也都做到了流利、通顺。 四、深入理解,交流感悟 这一课的重难点突破都在这一环节,对于诗词的理解,我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
21、交流讨论,结合实际。以下几点是比较突出的: 1、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学生联系旧知,很快就想到了学过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2、比较“工夫”与“功夫”,加深感悟。 课件出示“我选择,我快乐”,在对两个词语选择理解后,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了古人做学问的艰难,明白了诗人教育儿子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 3、恰当利
22、用故事,迁移语境。 学生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是否深刻理解于心了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纸上谈兵的故事,让大家谈谈看法,学生就很快明白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对“躬行”的印象很深刻,对诗的主旨也理解透彻。 4、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学古诗不仅展示了写作背景和陆游生平,在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将教学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交流关于“躬行”的名言警句。本诗的教学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自然而然地导入,又借助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合理地拓展延伸,这让我认识到:教者合理地开发与组织教学资源是教好一首诗的基本保障;课堂上,教者对资源的恰到好处的利用更是对教学资源价值的有效提升。 五、整体把握,熟读背诵 古诗诵读应有层次:初始读通,读出节奏;继而读出情感;最高层次是读出诗味,与诗人产生共鸣。感悟深刻,朗读方能到位;指导得当,学生才能悟到方法。我让学生想想诗人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会是什么态度语气,并听了范读,这样加深了理解,接下来的朗读真是有滋有味。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对很多环节进行了细致地预设,遗憾的是,我总想把学生牵引到我的预设“圈套”中来,忽视了动态学案的生成,对比名师课堂,他们的精彩纷呈,就是源于他们高屋建瓴,恰当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