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殊学生转化案例何燕伟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行为粗野,有些甚至思想品德也不好,我们俗称“特殊生”。“特殊生”的存在是每个班主任都无法回避或选择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转化结果也直接影响到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故“特殊生”的帮扶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结合本人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就此问题略述浅见,与同仁交流。案例:金同学,这是一个女生,单从外表看,这是一个文静讨人喜欢的学生,但开学没几天,就有学生家长告诉我:在幼儿园她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果真没几天,就有同学来告诉我金同学打他,此后“告状”的人越来越多,“犯事”的方式也多样化:或用脚踢
2、人或推人,“民愤”也越来越大,以至后来没有同学愿意和她玩。我了解情况后静静地观察了她几天,发现这个小女孩并不是不想和同学们和平相处,因为后来当没人和她玩时,她总会拿些笔呀本子“贿赂”同学,以“求”得同学和她玩的机会。再与她父母交流后得知在家里女生总喜欢跟父亲玩,踢父亲一脚或打一拳,父亲从不责怪反而会夸奖女儿力气大。了解情况后,我把小女孩叫了过来,和声和气的跟她讲同学对她的看法,又把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和她结对,平时一起学习游戏,为了监督她,又把她安排到第一排,针对小女孩喜欢“做头”的“虚荣心”,平时时不时“差遣”她做一些小事情:举举牌子、帮老师发本子,小女孩总是兴高采烈的去完成,虽说现在时不时
3、还会“老毛病”发作,但频率小了,犯了以后也能自我反省,也有要好的小伙伴了。案例:刘同学。这位同学学习成绩一般,学习习惯也一般,平时与人也不争吵,在班级里属于不显眼的一种,如果不加注意,你不会感觉到此人的存在。下课同学们都在玩,他只会露出羡慕的目光,但不会主动;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说实话,单从管理角度讲,碰到此类学生老师应该松口气,因为他不会给老师添加麻烦。但在我看来,此类学生问题很大,因为他长期被老师、家长、同学忽视,孤单不合群是他们的伙伴,时间一长,容易形成封闭自锁的性格。通过和该学生的家长的交流,知道该生小时候身体较弱,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经常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同时我发现刘同学喜欢画
4、画,而且画的很好,就象漫画的那一种,有时边画边讲,就象是和画中的小鸟小鱼倾诉什么。看到这些,我觉得心酸,我觉得小学生不应该如此深沉,活泼、热闹是他们的天性。为此我决心帮助刘同学回到同学们中间。此后一有机会,我都会叫刘同学和同学们一起玩,针对他画画好的特长,还专门给他办了一个“小画展”,有时还拿他的画作为学生看图说话的范图。慢慢地孩子的天性被激活,自信心也增加了,班级里也多了个积极分子。分析:从心理学讲,造成学生学习行为差异的原因主要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的不同的影响,就我所教班级,属于单亲或父母离异的家庭有10%;40%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带,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都造成“
5、特殊生”。因此对于“特殊生”的个体,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们,辨证对待他们,因人施教;其次要用爱真心关心他们,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心对他们,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感动,从而接受你,信任你,听你的话;要不”吝啬“你的表扬,要善于发现“特殊生”的闪光点,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长处,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及时的表扬;要给予“特殊生”宽松的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要适度,不能一视同仁,要求过高,使他们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最后,对于“特殊生”的转化是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步成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有爱迪生。我想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做到:在学生的心里,既是敬爱的师长,又是最能了解和信任他们的朋友,也是最能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充当好良师、益友和慈母这三种角色。我相信每一朵花都能展开美丽的花瓣,每一轮朝阳都会发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