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说课
十里中心中学 熊本金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复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是主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生活中图形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索和研究图形的奥秘,并有以后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教材结构、内容以及考虑到学生的实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复习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维、分析归纳等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展示图形、感受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强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作图的能力,准确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运用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相关性质进行几何计算。
教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对比法—归纳法。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合作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学生的认识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直观事物的感知较强,他们都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法上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中数学的美,采用动手操作,独自设计,分析归纳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学流程设计:
1、 考点知识梳理
2、中考典例精析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分析:
一、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考点二 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考点三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作图
通过以上考点的复习,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它们区别与联系,并会运用它们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一 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
考点二 轴对称的性质
考点三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作图
这三个中考例题难度不大,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看图,作图的能力,准确判断图形的对称性,会运用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相关性质进行几何计算。
三、巩固训练
我安排的这7个练习题,是对上面3个例题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的对称性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更系统的了解。
评价分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绐终坚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特积极主 动地探索新知在活动中悟理,体验发现真理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