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组 张【学习目标】1、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2、 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3、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4、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学习难点】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 课前预习【课前自读】有关亲情的名言:1、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培根2、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比尔盖茨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游子吟【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莫怀戚,当代作家。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其写作契机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曾就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进行过交谈,柯尔特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在思考之于,写下了此文。3.文体知识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
3、想感情。【预习检测】1.字音字形莫怀戚( ) 熬( )过 嫩( )芽 一霎( )时 刹( )那 拆( )散 蹲( )下 分歧( ) 劳累( ) 积累( ) 果实累累( ) 强( )壮 勉强( ) 散( )步 散( )文 铺( )着 店铺( )2.词语解释熬: 信服:委屈: 粼粼:分歧: 各得其所:一霎时: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写的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2.理清全文思路散步的时间初春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散步的开端“我”劝母亲散步,母亲同意,全家一起散步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散步的结果“我”决定委屈儿子,
4、母亲却依从了孙子,“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3.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贤惠;儿子天真可爱。第二课时一、 课前小测(字词听写)二、 课文内容探究1. 第三段“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从两个“太迟”、“熬”、“总算”可以看出什么?两个“太迟”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死去的怅恨之情。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和焦虑之情;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身体和精神所经受的折磨之巨。“总算”表露出“我”盼春春至
5、的欣喜之情,对母亲的孝敬之情。2.第四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文章中还有没有其他地方有此类描写?第四段是景物描写,描绘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既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又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愉快的心情。第七段也有景物描写:“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老人疼爱孙儿的内心世界)考点链接:景物(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心情D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品质E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3.
6、“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第五段中的这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文章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句子?(第六段“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第八段“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特点及作用:语句大致对称,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有趣味。4.第八段“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7、,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每个家庭若都能如此和睦温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肯定是和谐的。文章结尾处再次描写一家人在阳光下的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点明主旨,揭示寓意,也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考点链接:文章结尾段的作用A点明中心B深化主题C升华感情D照应开头E启发读者思考,余味无穷三、 写作手法探究1.文章第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人物、地点和事件。让人一看或一听就知道要讲什么了,非常清楚直接的表达。(开门见山:打开门就看见山,
8、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2.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插叙。补充说明散步的原因,突出孝敬父母这一中心。考点链接:叙述顺序记叙顺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
9、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羚羊木雕更典型)3. 文章中有两处细节描写,请找出并谈谈作用。第一处:第六段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我”经过考虑,为了方便老人,决定走大路。第二处:第七段“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这两处细节,前者反映了“我”对母亲的爱,后者反映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二者具体真切地表现了一个幸福家庭中各个成员互敬互爱的真情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考点链接:细节描写及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秋天的怀念更典型)4.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以小见大: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本文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