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731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交通职业数育17教学研究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汤梅1张攀2(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土壤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路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此,高校应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养成。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

2、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全体人民的寄语,也是对全体青年的深切厚望。广大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身上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大学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前途命运。为此,高校应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

3、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土壤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练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滋养土壤。”传统文化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与

4、依据,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带有中华民族的精神烙印,并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丰富与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尊重历史,善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中华民族的未来。传统文化有其精华的一面,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所提出的“爱国”这一要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后乐”,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等,均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传统文化产生于封建时代,存在着消极落后的成分,比如传统观念上的三纲五常,严重阻碍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应当辩证看待、批判继承。(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

5、秀传统文收稿日期:2 0 2 3-0 5-0 6作者简介:汤梅(19 8 0),女,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攀(19 9 8),女,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18交通职业数育2 0 2 3.2教学研究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与理性生发的产物,并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凸显出当代中国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传统文化为社

6、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与生命力,使其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和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与升华,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其进行现代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远景、共同向往与追

7、求,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上中华民族的印记,才能在广大民众之间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认同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绝不能简单地以成绩优异作为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德育的养成,在这种环境下培育的人才并不能满足与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努力将教育方式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倾斜。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这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应对

8、时代的挑战,把握个人成长命运,青年一代的教育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个人理想与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其提供了精准指引,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有利于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广大青年学生应当具有清晰的道德认知与积极的道德践履,应当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二)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表明培育社会主

9、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群体思想与情绪波动较大,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尚未形成固定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发挥思政课的德育作用,但当前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专业课教师缺位的现象,比如只关注专业、课上、教师育人责任意识不足、为人师表不够,这都会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铸魂育人的作用,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发展,纠正其错误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向大学

10、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三)有利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历史的积淀,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浮沉,展现着中华民族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风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学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在新时代得到继承与发展,提升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大学生群体间开展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有利

11、于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2023.2交通职业放育19教学学研究(一)大学生传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普遍只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琐碎知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片面,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解读来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渠道单一化、局限化。同时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针对性课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欠缺与不足,导致大学生自身人文素养不够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不够高涨,缺乏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12、与主动性。另外受外来流行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重视度不够高,对一些优秀的经典文化著作比如四大名著知之甚微,容易被外来流行文化比如韩流等引导,导致其不能辩证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始终停留在表面,未能深人学习了解其底蕴。目前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局限于一些传统节日上,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传统节日等同于放假,对于节日背后的寓意,了解甚微、一知半解。这让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未能对大学生思想上产生深刻的教化。(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不足大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 4 字熟记于心,社会主义

13、核心价值观对其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学以致用,价值观贵在践行,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加上高校实践课程相对设置较少,且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以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为主,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较为被动,无法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到其日常生活中。同时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灌输普遍只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对其来源、形成发展过程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做到知行合一。9 这必然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不足,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地融合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去,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

1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有待提高。三)大学生传统美德观念薄弱在许多高校的校训中就展现出了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视与强调,校训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凸显出学校所特有的人文气息,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核,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被历代人相传与称颂,隶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里面有精华的部分,也有糟的部分。汲取精华,收获成长,汲取糟粕,使人落后,这就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鉴别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近年来,学生不讲诚信的

15、事件增多,除了高校的教育引导外,归根到底是其传统美德观念的缺乏。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会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切实增强其传统美德观念,提升其道德水平。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而不是将学生引导成为精致的利已主义者,个人价值只有在服务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四)大学生对多元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的困惑增多外来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给我国传统主流文化带来一定的挑战。由于大学生鉴别外来文化的能力尚有不足,在面对多元文化以及各种流行文化,困惑增多,使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削弱与降低

16、,容易受到比如西方崇尚自由的理念,西方国家在疫情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仍旧我行我素,不佩戴好口罩。这一理念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背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背离,设想如果不对外来文化进行区别吸收,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一味盲目崇拜与模仿外来文化,只会弱化大学生自身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薄弱其民族意识,不利于其个人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广大青年学生应当正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异,提升自身鉴别糟粕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四、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一)丰富高校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实践育人的质量。高校应根据学生的

17、认知特点,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将其作为20交通职业放育2 0 2 3.2教学研究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化。比如将国学经典著作、民族音乐、戏剧、国画、书法等融人课堂教学之中,突破说教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理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成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也可由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去校外的博物馆、历史古迹等参观游学,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起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节,从而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高校应为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组建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成为传统文化教学研讨班,有利于增进与改

18、善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水平。高校应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媒介将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在局限于课堂,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浓厚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积极健康发展,反之,空洞的校园文化难以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造成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失落。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园的景观设计、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也涵盖了精神文化,比如组织大学生开展如诗社、文学社、书社等社团活动,一方面

19、可以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也陶冶了其情操,强化了其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另外高校可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草坪文化音乐节,将传统文化融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建设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熏陶感染中,促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与自觉践行。还可以举办特色传统文化书展活动,鼓励大学生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提升其文化素养。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心智,明确其个人理想,树立科学长远的目标,激发其斗志(三)借助新媒体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更新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新媒体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具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能够使传统文化变

20、得鲜活起来,让中华悠久灿烂历史和文化产生最大化关注度及影响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各种信息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校应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优势,利用网络制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奥论环境,借助各种自媒介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电台广播等向学生定期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加强网络奥论宣传,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努力将传统文化着力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通过新的传播手段和媒介能够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力,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边界,扩大受众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能。另外创新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比如将各种红色资源、传统孝道文化等内容借助新媒体平台加以宣

21、传。广大学生不仅是新媒体信息的接收者,也可借助微博、微信各种自媒体平台合理表达自已的观点与想法,实现了新媒体教育的双向互动(四)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平台高校为学生开设的理论课程学习并不能直接深化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是一个大的学习课堂,与校园有着较大的区别,唯有深人社会实践,方能增长其见识,掌握真本领。理论学习应与社会实践相统一,高校可以为学生开展一系列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主题讲座、研讨沙龙、名家讲堂、体美劳实践、赛事活动、志愿活动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可借助当地优秀

22、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平台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机会,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只有深入实践学习,才能深刻体会与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否则就会丧失理论学习的意义。(五)建立家校联合教育机制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是一个家族文化与精神的体现,体现着一个家庭所特有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能

23、够作为学生的精神支撑与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人家庭教育中,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育人功能,有2023.2交通职业教育2 1教学研究利于学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12 建立家庭、学校双向联合教育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另外家校联合教育机制还应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激励方式,比如各种奖励机制、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评分、家庭好友的肯定等,从而调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主动性,明确其践行的目的与宗旨。家校联合教育机制有效弥补了传统意义上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缺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

24、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六)重视发挥红色文化的重要德育作用红色文化本身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着不同的内涵与价值,具有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红色文化相对于硬件教学措施具有着潜移默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高校应当重视发挥红色文化的重要德育作用。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参加各种红色基地,去感受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的精神,激发其奋勇向前的精神斗志,有利于丰富高校德育教育的形式,充实教学内容。将红色文化融人课堂教学,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设置翻转式教学,实现师生角色的翻转。13比如由教师按照汇报主题进行分组,由小组进行自主调研活动,再将社会实践成果进行汇报,尽可能使

25、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研讨中。这极大地克服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有利于深化学习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高校作为传播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应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不断挖掘其优势,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加强其自身修养、健全其人格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其成长道路上的风向标,只有将

26、个人奋斗融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成长为对社会、国家、民族真正有用的人。参考文献:1房广顺,张宏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意蕴探析.理论探讨,2 0 15(0 1):3 0-3 3+2.2马平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建构J.边疆经济与文化,2 0 18(10):4 7-4 8.3韩震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传播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9.0 5.4倪响,董德福.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戏剧之家,2 0 19(0 9):166-167.5莫非.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7、中缺位问题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 0 10,12(0 4):9 4-9 7.6全慧萍.传统文化视角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 0 19(0 9):216-217.7石健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 0 18(0 5):5 6-5 7.8刘笑菊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本维度一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继续教育研究,2 0 18(05):10-14.9张琴凤.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 0 19,3 5(0 5):10 4-10 5+12 7.10邹建辉.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 0 2 2,4 1(0 4):82-86.11李航,骆晨.问题导向式教学在高校的实践与反思.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 0 18,2 0(0 2):12 9-13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