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 试 周 刊2 0 1 0-g 3 9 ,)1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对技:r 5 孙 春 雷(睢宁县李集 中学,江苏徐州2 2 1 2 2 1)摘要:通过 地理 案例,突 出基础知识和主 干知 识学 习;转 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提 高教 学的有效性;增强地理 学习 能 力 提升 学科素养:体现 了新课程 改革 的方向,同时也是 近 年 高考发展 的趋势。实践证 明,运 用地理案例教学是提高课 堂 教 学有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 学方法。关键 词:高中地理 案例 教学 地球公转地理 意义 教 学有效性 一、问题 提 出 地理案 例教学 是通 过对一 个具体 的地 理教学 情境 的描 述,引 导
2、 学生 对 案 例 进 行 讨 论 的 一 种地 理 教 学 方 法。它 通 过 引 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 内容更加具 体 化和典型化,使 学生从“个”推 知“类”,由特殊 归纳一般,通 过典型 的案例理解普通的规律性原理。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 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 活,从 基础知识 的传 授,转 移 到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培养上来,打破了 教学 的封闭性,使地理教学愈趋开放,并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 用 的原 则。地理课程标准 对案例 特别重视,课标 能力 要求 必修 中用案例的 占四分之一。“原理+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 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
3、内在联系,形成系统 的知识网络。二、史 料 式 小 结 在课 堂结束时 给学生提供 与本节教学 内容相关 的历史 材料,设计一些与教学 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相关 的问题而进行课 堂教学小结 的方式。如学完 近代 中国民族 工业 的兴起 一课 时,我展示如下材料:中英 南 京条约 规定 的五处通商 口岸相 继开放,洋货涌人中国市场。1 8 4 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 于厦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 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 不能出 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 原是 中国手工棉纺织 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 以后 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
4、大半”。东南沿海 许多以纺织业为业 的乡村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民间之买洋 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洋布、洋纱、洋袜、洋 巾入国,而女 红失 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 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人 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 民生计,皆为所 夺矣”,请阅读以上材料并回答:鸦片 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 主要原 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 么重大变化?经济结构变化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什 么影 响?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小结方 式丰富了教学 内容,有利 于教材延 伸、拓展,有利于巩固知识,有利于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活用知识,提高能力,
5、有利于培养 学生史料分析 的能力,使 学生对课 堂内容的学习技能化,提高 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论从史 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运用史料式小结要注意:针对性。即在史料选择上,要 注意与课 堂所学历史知识相吻合,材料不能过多,难度要根据 学生的实际学 习水平相一致,有利于学生阅读;原始性。在 材料选取上,要注意材料原文 的真实引用,切 不可断章取 义,或 为 达 到 教师 的意 图,而 对材 料进 行有 意识 的 改 造,这 样 不 利 于历史教学;适量性。是指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精造史 料。历史 教育知识容易大,要 在有限的课堂内处理好教材,即 要分清主次 对教材 内容有所取舍。这就要求
6、教师在补充史料 时选择典 型史料,不 宜过多,否则会影 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三、启 发 式 小 结 通过钻研历史教材 找出知识 点的前后联系,通 过历史现 象,挖掘历史规律和本质,给学生以启迪 的小结方式。如 宋明 理学,通过对本课 的学习,我们进一 步了解儒学 在汉武帝 时 期确立正统地位后 的发展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 时期 面临严 重挑战 依然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时期;宋朝时期,程朱更深兴起,儒学思想走 向成熟;明朝理学 发展新 阶段,心 学产生 尤其是对宋 明理学兴起 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 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学”的 比较等作了粗 浅分析。那 么接下来,儒学发展又将
7、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我 们将学习 明清之际活跃 的儒家思想。通过 小结,学生对 儒学 发展有 了比较明确的线索,并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有了 深刻印象。又 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了伏笔。运用启发式小结要 注意:目的性。即 目的明确。课堂小 结从历史教材的本身 出发,结合教学 目的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具有 明确的 目的性,或从重点、难点进行提示,或从智力开发、思 想教育方面予 以引导;(简洁性。小结教 学要做到重点 突 出、切 中要 害、画龙点 睛、恰 到好处,要 在教 学时做 到干净 利 索,语言精炼;启发性。小结要给学生 以启发,以激起学生努 力探索 的积极性,做到“点 而不透、含而不露
8、、意味无穷”。如果 把 一节 课 比作“凤 头、猪 肚、豹尾”,那么小结 教学就应像 豹子 的尾 巴那 样 强 劲 有 力。四、问题 式 小 结 即根据教学 内容、教学 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班级学生 的实际情况 设置一些综合概括 的问题,从而达到巩固新课 的 小结方式的 目的。如在 新文化运动 一课小结 时,我提 了三个 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回顾1 9 世 纪 晚期到五四运动(1 9 1 9 年)前后,一些先进 阶级先后提 出了哪 些救国方案?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 想 有 什 么不 同?造 成这 种 不 同的 主要 原 因 是什 么?通过 点 拨
9、和 思考。学生得 出新文化运动前期“新”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 期“新”宣传 马克思主义。1 9 世纪晚期到“五 四运动”(1 9 1 9 年)前 后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走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 民主、科学。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激进派则对儒家的传统道德 进行 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维派代表民 族 资产阶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中下层。这样通过 设置 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 性 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 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消化课堂教 学 的相关知识,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
10、力。运用问题式小结要注意:自由性。要重视学生在小结中的 主体作用 紧扣每节课 的教学 目标,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抛 出有价值的问题,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或 在 轻松、或热 烈 的氛 围 中,加 深 对本 节教 学 内容 的理 解和 巩 固:悬念性。在小结时,教师精心设问,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 学 习:可提 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以一种悬念性,有助 于学生 课后主动探讨:也可在小结时,将问题 引向更深入的问题,有助 于优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思维性。因课堂小结时临近下课,学 生 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为此教 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
11、飞跃”,通过巧 设疑问、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 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结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的 重要途径之,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结,是“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的课题,也是有待教 师们进一步探索的课题。1 77 2 o 1 0 年第 3 9 期考试 周刊 向,同时也是近年高考发展的趋势。地理新高考重视案例学习的 思 维 与方 法在 试题 上的落 实,以某 一专 题 为 载体,从 不 同层 面、多个 角度 考查 学 生 的 学科 思 想 方 法 的 掌握 程 度 与学 科 素养 的 养成情况。试题着重考查某地理专题的原 因分析与问题解决,要求学生透过对某地理专题的
12、复杂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地理事 象与本质规律的联系,用准确简洁的语 言、明确严谨的 辑、正 确和谐 的观念来展示 自己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 学习成果。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存接触新事物,学 习新知识的背 景下,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探究尤为重要。通过教学 实践,我认为:运用 案例 教学,可 以充分激发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培养 其能 力。是提 教学 有效 性 的一 种行 之 有效 的教 学方 法。二、教学 案 例 分析 1 地 球 公 转地 理 意 义 教 学 实例(1)内容标准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特征,黄赤交角的产 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学习要求 通过
13、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现象,学 生能够准确 地 画 出二 分 二 至 日太 阳照射 地 球 的示 意 图。能够根据“二分二至日太 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 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 同季 节 和不 同纬度 地区 相同 季节 的昼夜 长短 和正 午 太 阳高度 的 变化。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借鉴与运用知识,进行案例迁移。(3)教学程序 分析:虽然 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 的地理现象 已经司 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 了解、掌握其变化 规律 地球的运动很 复杂,学生的空间感要很强。本 节教材在 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 的基 础 上,重 点
14、阐述 地 球公 转 的地理 意 义。该 部分 内容 较 为抽 象,学生 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 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 感性认识 呢?首先,从 日常生 活I 1 1 的熟悉方法人手,从中发现 地 理 问题,再 从 中 找 出规 律,理 解 规律,上升 至 理性 认 识 怎 么 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球公转 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 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 中,我先后想到 了 三个教学方法。第一,图表讲解法 教材巾的图像统 和文字系统都是学生 要掌握的内容,在学 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 通 过读 图(二 分二 至 日照 图)加 深对 文字 系 统 知识 的认 识 和
15、理 解。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 间位 置、空 间结 构和 空 间联 系。但 是,本课 的 内 容 比较抽 象。由 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 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 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 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 的方 法,让学生凭借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 中,再经过加工、分 析、比较,形成 新 事 物 的 形 象,来 获 取新 知 识,对 于他 们 来 说 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 的变化。经过整理,我 合成 了一个 可 以较 好 地 演示 地 球 公 转 的 地理 课 件。利 用 多
16、 媒体教学的确 比较形象、直观,问题是:在实际教学 中,我发现 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 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又问题百出 看 来,仅凭多媒体 的演示很难让学生 留下深刻的印象。所 以 我 放 弃 了这种 方 法。第三,选择合适的球 体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 到了 用一个体积 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 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案例 描 述:本节 课 需 要解 决 的 问题:地球绕 日公转,能根据教材 中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 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你能总结 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 中地轴的姿态吗?公 转 中二 至 二 分位 置 的 判 断?(曼 能总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17、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吗?在上课之前,我找到 了一个篮球,将篮球的 中间一圈用 白 粉笔涂成 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 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 比例画出北极圈和南极圈“咦,老师,你缴的是谁 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 17 8 时 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 当地球仪 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 胃 口 以激起 他 们 的 好 奇心。上 课 开 始,我 说:“通 过 前 面 的 学 习,我 们 知 道 了地 球 的 运 动包括 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 的自转轨道面
18、(赤道平面)与公转 轨道面(黄道平面)不重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 地球表面是移动的。现在我们就来演示一下。”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学生终于知道 了篮球 的用途。当我说需要两个 助 手 来 演示 地 球 公 转 时,学 生 的 反 应是 不 同 的:有 些 活 泼 的学 生积极要求参加演示,有些学生比较安静,也不够积极。最后,我在班上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 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地球”与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面。在我的指挥 下 太阳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 “地球”以同样的姿势 绕着太 阳不断地移动。我把整个教
19、室四个方位作为地球移动的 位置(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首先,我让“地球”站 在春分 目的位置,(观测者要随着地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 观测方 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赤道的形状和南、北两极 地 区范围的大小。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在黑板上 画出图形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与教材 中的示意图(或示意图的变化 图)总是大致相 同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特别留意了一 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 并不 时对照课本和 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地球公转这部分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教 学反 思 这 节课 的 设 计也 有
20、不 足 之 处 首 先 是 在“地球”移 动 的方 向上 我 不应 该 告 诉 学 生 应该 如何 移 动,而应 该 由学 生用 所 学 的知识 自己完成。其次,“地球”在移动的过程 中姿势容易改 变,换用地球仪误差会更小些。在后面 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及 时作 了调 整。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 自 然 现 象 的兴 趣。(1)通 过 地 理案 例 分 析,突 出 基础 知 识 和主 干 知识。案例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调用 已有的知识 和运用新学的知 识 来 理解 地 球 的 公 转,使 知识 变 得 生 动、有 趣。(2)转变教学方法与学 习方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在
21、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 学 生 的 主动 性。(3)增强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案 例 分 析 采用 了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方法 促 进 了学 生 的 思 维,开 阔了学生 的视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 到了培养 有利 于 学生 全 面 发 展。三、结 语 自然地理 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通俗易懂方法 去诠释 如何用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 识,我们需要精益求精的。教师要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点拨与总结,考法的归纳与提炼,进行解题思路 的整理,建构答题 的模式和基本“公式”。强化案 例教学
22、 遵循学科的知识规律与学 习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 自 主构建地理逻辑思维体系,学会知识迁移运用。通过这个典型 案例 的学习,学生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评价,学会 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 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提高了获 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就像 叶圣 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例子 通过例子来使 学生达到举一反三 的本领。”我 们应使案例教学 由“个”到“类”,进而形成知识结构和规律性认识 的目标,使学生“学 以 致用”。同时,减少不必要 的讲解和重复,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 的参与活动的空间与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 段玉山 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2 夏志芳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