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海洋国土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以湘教版“海洋与人类”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216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海洋国土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以湘教版“海洋与人类”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海洋国土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以湘教版“海洋与人类”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海洋国土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以湘教版“海洋与人类”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 1月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an.2024第1 期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No.1一、引言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平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和空间资源。可以说,海洋是一个广阔无垠的资源宝库,几乎包罗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在陆地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海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2001年,联合国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今后,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新技术

2、引领下的经济竞争,蓝色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疆辽阔,濒临太平洋及边缘海。根据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我国政府的主张,我国在“四海一洋”所辖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近1/3。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就目前来看,我国管辖海域的形势非常严峻,岛礁被外国非法侵占,资源遭掠夺,约1/3的管辖海域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捍卫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1P111。海洋对国家强盛和民族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代大国崛起无不依托海

3、洋,我国和平发展同样离不开海洋。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更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2。就现状而言,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并不强烈。通过对上海市青少年的海洋意识进行调查,发现上海青少年普遍从主观上喜欢海洋,但对海洋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薄弱,对海洋主权意识和海洋权益、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比较缺失3。上海市青少年海洋意识的调查结果是我国公民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缩影。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海洋意识的强弱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产生重要影响。因而,青少年海洋意识的培收稿日期2023-1

4、1-10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GS2021GHBZX198)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潘竟源(1983),男,汉族,甘肃民勤人,硕士,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基于海洋国土意识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以湘教版“海洋与人类”为例潘竟源1,杨建军2(1.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兰州730070;2.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甘肃兰州730030)摘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在完善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融入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2001年,联合国首次提出了“21世纪

5、是海洋世纪”。我国海陆兼备,海疆辽阔,但公民的海洋意识并不强。本研究采用海岛情境设计案例,通过对比国内和国外海洋资源的利用现状,逐渐渗透并提升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关键词海洋国土意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39-(2024)01-00103-05DOI10.20012/ki.ISSN1008-8539.2024.01.015103养对我国今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加强了对海洋地理的教学要求(图1)。在必修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直接与海洋权益相关的内容,侧重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

6、类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没有明确说明并不代表不需要讲授相关内容。相反,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提升我国公民海洋意识的需要,非常有必要在必修有关海洋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增加海洋与人类的内容。但在具体教学中,为了不增加难度,应以案例教学为主。笔者在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四章“海洋与人类”的教学中,采用了海岛开发案例创设教学情境,以期增强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二、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海洋资源的类型;2.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海洋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主要

7、海洋环境问题;4.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增强海洋意识,增进家国情怀。?1.8?,?2.8?,?、?。2.9?,?,?,?,?(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具体表现;2.说明海洋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分析人类活动产生的主要海洋环境问题。难点:1.说明海洋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分析人类活动产生的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理版图(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见表1)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播放 万疆 音乐1.提问:我国的国土面积约是多少?(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

8、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省是?(海南省)学生活动感受音乐,为进入课程做好准备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万疆 这首歌学生很喜欢,既可以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也可以为课堂中海疆问题做好铺垫。从身边的地理常识到海洋国土,检验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同时引出日本针对冲之鸟礁的行动。图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海洋地理相关内容表1“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104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承接设问观察图片课堂活动小结承转阅读课本思考问题课堂小结课堂总结教师活动2.展示冲之鸟礁图片,列举日本关于冲之鸟礁的行动。问题:为了一点弹丸之地,日本这么做值得吗?21世纪被认为是海洋的世纪,人类正从“黄色陆地文明”向“蓝色海洋文明”转变

9、。人类为什么如此关注海洋?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海洋与人类”。提问:你所知道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可举例说明。展示海洋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图。提出任务:请归纳海洋资源的特点,并说出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的用途。交流话题:假如你是一名海岛规划设计师,请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出谋划策(展示课本图片)。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10。拥有众多优良的港湾,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中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山东半岛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开发程度

10、和利用水平较低。1.对课堂活动进行小结;2.引出日本、沙特利用海洋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和空间资源)的案例。日本、沙特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高。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海洋环境问题?如果会,主要会产生哪些问题?1.展示资料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提出问题:大量原油进入海洋,会给海洋环境造成哪些危害?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只是世界海洋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迅猛。所以,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更应意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海洋资源的类型,交流了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也分析了过度的人类活动带来

11、的海洋环境问题。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疆辽阔。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战略利益。如果说以前我们的视野主要在陆地上,新世纪的中国人视野更广阔。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老师希望你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回答问题学生相互交流,接力回答。学生读图、回答。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看日本人工岛图片、沙特棕榈岛视频。1.阅读课本内容,观看图片;2.交流之后,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引出领海

12、和经济专属区的概念(展示课本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洋国土,形成海洋国土空间感。1.学生列举熟悉的例子,掌握新的、难懂的概念(如海洋空间资源);2.接力回答提升课堂整体氛围。1.使学生感受到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2.为课堂情境活动打下基础。1.在具体的半岛案例中进一步认识海洋资源的丰富性;2.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海洋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基于山东半岛的开发现状,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通过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案例与国外海洋开发的实例做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美国前

13、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结合这一典型案例,对分析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主要海洋环境问题更有针对性。三、课后反思(一)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有助于教材的延伸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之一是地理学的学科体系,所以采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同时,综合考虑融入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注重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4。较之于之前的教材,新版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在必修、必修、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中都涉及了海洋地理相关内容,此外,选修课程还专门开设海洋地理。这些内容的开设旨在105

14、帮助学生感知海洋的浩瀚,认识海洋作为独特环境的区域共性和差异性。海洋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海洋空间对未来中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我国公民海洋意识的现状,笔者在必修有关海洋知识的教学中,设计能够引起、提升海洋意识的海岛案例进行教学。在学习必修“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对海洋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探究。(二)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可选择不同的区域和案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让学生举例说明海洋资源的类型;二是通过山东半岛的案例,说明海洋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是结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分析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主要海洋环境问

15、题。在说明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关于海洋生物、矿产、化学等资源可以列举很多例子,但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认识并不到位。而实际上,海洋空间是海洋其他资源赋存的基础,人类是在不同的海洋空间对资源进行开采、开发和利用。所以,笔者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对海洋空间资源做了重点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虽然笔者选择了一个典型的海岛区域,但因班级、学生的差异,达成的效果有较大差别。在对两个班级授课的过程中,一个班级学生的视角可以从半岛延伸到长三角甚至联想到马六甲海峡;在另外一个班级授课的过

16、程中,学生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半岛本身,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如“农家乐”“烧烤摊”等。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课堂反馈。同时也认识到:(1)课堂内容必须“备学生”,根据学情展开相应的教学,设计相应的活动;(2)内陆学生的海洋意识亟待加强,学生对海洋资源缺乏感官上的直接印象和行动上的直接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应用两种方法稍作改善:一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典型的纪录片,如海洋 地球脉动等,提升学生对海洋的感官印象;二是充分利用身边的水域,如河流、湖泊等,让学生逐步产生空间共鸣。当然,学生如果能够亲身体验海洋,这是最好的渠道。对于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主要海洋环境问

17、题,学生结合图片做出了较好的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地理必修进行到后半部分的时候,学生逐渐形成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三)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尝试将必修、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海洋地理内容连为一体,相互渗透。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认识到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增强了海洋国土意识,并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正确度来看,本节课达成了初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见表2)。问题我国的国土面积约是多少?日本为什么在冲之鸟礁石上大费周折?你所知道的海洋资

18、源有哪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你可以做什么?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海洋环境问题?设计意图调查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国家之间的对比突出说明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对海洋资源做进一步地了解开放性话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学生的回答要建立在对海洋资源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对海洋生态问题进行分析,理解人类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作为起点。这节课的关键词是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意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表2“海洋与人类”课堂问题设计106文字校对:贾红红和海洋意识的培养,并未

19、设计较难的海洋地理知识。(2)前后问题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普遍较弱,内陆地区的学生这种情形更加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劣势”反而有利于后续问题的生成,因为这节课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情,进而发现海洋问题,解决海洋问题。(3)尽可能完整地呈现案例环境背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基础。同时关于案例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创新表现,勇敢表达。1成丽.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 M.湖南:湖南教育,2020:111.2冯梁.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 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1):71.3 弓卿,韩兴勇.上海青少年海洋意识调查及研究.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 C,20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参考文献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