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整理与复习三”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
内容
第P114“整理与练习”第18—23题。
共几课时
5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4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能灵活计算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与圆的面积。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了解圆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交流和探索解决问题等活动,体验数学探究的乐于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学习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难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
资源
学生已经认识了圆,知道半径、直径,经历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了它们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预习
设计
回顾与整理:我们认识了圆的哪些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怎样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反思
一、揭示课题,回顾整理。
交流问题(8分钟)
(1)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是什么?
(2)什么是扇形?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3)圆的周长怎么计算?推倒公式是什么?
(4)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1、预设:一般要研究这个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等。
2、预设: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
预设:计算圆的周长公式是:C=πd或C=2πr
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是:S=πr2
3、其他各条公式和注意点(略)
二、多层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别是:(1,3)和(7,.3)
半径的一个端点在圆心处,另一个端点在(4,0)处。
3、学生独立完成第19题。
4、学生独立完成第20题。
估计学生计算不细心,或者公式用错,或者单位写错。再次提醒学生。
5、学生分组计算各正方形中圆的面积。
通过计算学生一定有所发现。(每个正方形中圆的面积或面积的和是相等的,所以剩下的废料的面积也是相等的。)
6、完成第23题。
三、 当堂练习,评价反思。
→1、认识一个平面图形,我们通常要研究关于这个图形的哪些问题?
2、圆有哪些特征?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如果已知圆的半径可以求什么?公式是怎样的?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可以求什么?公式是怎样的?如果已知圆的周长可以求什么?公式是怎样的?
说说我们在计算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
→1、完成第18题第⑴题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相互评价。
全班交流。
→2、完成第18题第⑵题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相互评价。
全班交流。
→3、完成第19题
→4、独立完成第21题。
注意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计算要细心,单位不能忘记。
教师多多关心学困生。
→完成第22题。
说明:涂色部分圆的面积相等,剩下的面积也就相等;涂色部分面积不相等,剩下的面积也就不相等。所以只要计算涂色部分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完成第23题。
要比较哪张铁皮剩下的废料多,可以怎样做?(计算各正方形中圆的面积或面积的和。)
通过计算学生一定有所发现。(每个正方形中圆的面积或面积的和是相等的,所以剩下的废料的面积也是相等的。)
→1、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作业
设计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86、87页。
家庭作业:《课课练》114页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