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及排水设计(参考).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062185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及排水设计(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及排水设计(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排水设计计算说明书 3.1气候与地质条件介绍 项目工程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温13-14℃,1月均温3.0-6.3℃,7月均温19.8-22.0℃。极端最高气温为32.8℃,最低气温为-12℃。多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350毫米/年。蒸发量最大的月份为2~5月份,无霜期230-300天。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64亿立方米。项目工程区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长江水系以乌江上游三岔河为干流,展布于市境北部;珠江水系以北盘江为干流,由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南盘江支流分布于市境南部边缘。受岩溶地貌影响,地表河网与地下河网均有发育,互有衔接,且反复出现。境内10公里以上河流43条,多呈现河谷深切,河床狭,水流急,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 工程区年降水量具明显的季候性特征,5~10月为雨季,多暴雨,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二,暴雨常造成洪水灾害,并诱使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项目工程区所属境内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发育典型。山峦众多,延绵起伏;沟壑纵横,深履险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最高点为乌蒙山脉的韭菜坪,海拔在2900.3米,人称“贵州屋脊”;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境内平均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沿线地质情况为覆盖层以种植土、亚砂土和亚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碎石质土,覆盖层厚2m左右,稻田中种植土厚0.6m左右。下伏基岩为硅化板岩。 3.2 边沟设计验算 在K10+983.396至K11+020之间的左侧挖方段为挖方最大汇水面积段,本次设计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例。硅化板岩路堑(坡度为1:0.5,坡面流长度为7.5m),路基宽度21.5m,取单侧路面和路肩横向排水宽度为12m,路拱横坡为2%在纵断面方面,此处属于竖曲线上,采用平均纵坡i=(1518.14-1516.70)/36.604=0.03%,边沟坡脚和路肩边缘间设置矩形形边沟。计算简图如图4.2-1. 1.1.1 计算汇水面积和径流系数: 由图一计算汇水区域在路堑一侧(由平台沟到边坡平台)的面积A1=7.5×36.604=274.53m2。由于坡面上采用拱式护面墙防护,则由《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得坡面径流系数取C1=0.78。汇水区域在边沟平台上的面积A2=1×36.604=36.604m2,取坡面径流系数(浆植草护面)C2=0.53,汇水区域在路面一侧(公路路中线到边沟)的面积为A3=36.604×12=439.248m2,由表查得沥青路面径流系数为C3=0.95。由此,总的汇水面积为F=274.53+36.604+439.248=750.382m2,汇水区的径流系数为C=。 图 01 边沟计算示意图 1.1.2 计算汇流历时: 由克毕公式计算坡面汇流历时, 其中:L——坡面流长度; i——坡面流坡度; m——地表粗糙系数; 由表查得拱式护面墙防护路堑边坡的粗度系数m=0.4,且路堑坡度为1:0.5,得路堑坡面汇流历时。 由表查得边沟平台(植草护面)的粗度系数m=0.4,横向坡度为4%,则 查表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粗糙系数为m=0.013,横坡4%,坡面流长度为12m,所以历时时间为。 因此取坡面汇流历时t=3.816min(取最大值)。 设边沟底宽为0.6m,高0.65m,以浆砌片石砌筑,沟壁粗糙系数n=0.025。设计水深为0.5m。 求得过水断面段面积为A=,水力半径为R=m。 按曼宁公式,得沟内平均流速为: ,因此沟内汇流历时为 。 由上可得汇流历时为 。 1.1.3 计算降雨强度: 据设计手册,高速公路路界内坡面排水设计降雨重现期为15年。求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降雨强度(mm/min),由于公路在贵州六盘水境内,据《公路排水设计手册》,可取公式。 1.1.4 计算设计径流量: 可按降雨强度由推理公式确定:, 式中Q---设计径流量; C---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Km); 所以。 1.1.5 检验径流: 设定边沟的截面形式为矩形,底宽0.6m,过水断面为底宽0.6m,水深0.5m,断面积为0.3m2,则泄水能力Qc=0.3×2.3=0.69m/s。 因为设计径流量Q=0.0345m/s<泄水能力Qc=0.69m/s,所以假定的边沟尺寸符合要求。 1.1.6 冲淤检验: 边沟的平均流速应使水流在设计流量条件下不产生冲刷和淤泥。为此,应保证设计流速在最大和最小允许流速范围内。 对于浆砌片石边沟,最大允许速度为3.0m/s,由于水深不大于0.5m,则修正系数为0.85,故修正最大允许流速为2.55m/s,而最小允许速度为0.4m/s。 对于平均流速V=2.3m/s在最大与最小范围内,故满足冲淤检验。 综上所述,边沟尺寸符合要求。 拦水带设计验算: 本次设计以沥青路面设计为例,单侧路面和路肩横向排水的宽度为12m,出水口的间距初拟为50m,以K10+983.396~K11+020段为设计段,纵坡坡度为0.03%,路拱横坡度为4%。计算图见图4.3-1: 图 01 拦水带设计示意图 1.1.7 设计径流量计算 (1) 设计重现期 按公路重要程度(高速公路),对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取设计重现期为5年。 (2) 汇水面积和径流系数 设出水口间距为50米,则两个出水口之间的汇水面积为F=50×12×10-6=600×10-6km2,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取径流系数C=0.95。 (3) 汇流历时 由克毕公式计算坡面汇流历时t1,由表查得地表粗度系数m1=0.013,路面横坡为is=4%,坡面流长度LS=12m,可计算得到坡面汇流历时=1.287min 由沟底(即路线)纵坡ig=0.03%,则由齐哈近似估算: ==0.154m/s,所以沟内汇流历时为: ts=50/(60×0.154)=5.411min 由此,可得到汇流历时为t=t1+t2=6.698min (4) 降雨强度 贵州六盘水的降雨强度公式为:3.170mm/min, 由此得到设计径流量为: =16.67×0.95×3.170×600×10-6=0.030m3/s 1.1.8 确定路缘带内的水深与水面宽度 硬路肩宽为3m,外侧边缘设沥青路缘带,近路缘带60cm宽度范围内路肩横坡采用5%,由以上求得设计径流量Q=0.03m3/s。折线型底边的过水断面图见图4.3-2。 查表得,光滑沥青表面的粗糙系数为n=0.013, 对于浅三角形沟的水力计算采用修正的曼宁公式来计算泄水能力,由QC=,带入Q=0.03m3/s,ih=0.04,i=0.0003,来反算ha=0.104m。 则离路缘带60cm处的水深hb=ha-Bwia=0.104-0.6×0.04=0.08m。 水深为0.08、横坡为0.04的过水断面的泄水量按修正的曼宁公式来计算。 =0.00211 m3/s 图 02 路缘带内60cm宽度范围内的泄水量为: 0.028m3/s。 路缘带内60cm宽度范围外的泄水量为: =0.0028m3/s。 总泄水量Qa+Qb=0.0308m3/s >Q=0.03m3/s 改水深ha=0.06m,按上述方法知: hb=ha-Bwia=0.06-0.6×0.04=0.036m m3/s, Qa=0.028-0.0016=0.0264m3/s m3/s 总泄水量Qa+Qb==0.0264+0.0021=0.0285m3/s,接近于设计流量Q=0.03m3/s,因而,拦水带边沟水深为6cm,沟内水面宽度到达离硬路肩边缘0.6+0.02/0.03=1.27m。 1.1.9 确定拦水带尺寸 水力计算主要关心边沟排泄设计流量时的水深和水面宽度,前者影响到路缘带或缘石的高度,后者用于检验沟内水面是否超过设计规定的限值(硬路肩内侧边缘)。根据拦水带边沟水深为6cm,以及水面宽度为1.27m(硬路肩宽度为3m),选择拦水带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拦水带,拦水带堤高12cm,正面边坡1:1,背面边坡直立。具体尺寸见下图。本节设计的公式均来自于公路排水设计手册。 拦水带尺寸图(单位:cm) 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4.1交通量计算 立德高速K10+000~K12+250段,在自然区划上属于区。拟建一条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5%,路基土为低液限粘土。 表4-1计算设计年限通过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车型 车轴 车轴车轮型 (KN) 小客车 前轴 1-1 11.5 2700 2.52656E-12 后轴 1-1 23 2700 1.6558E-07 中客车 SH130 前轴 1-1 16.5 800 2.41453E-10 后轴 1-2 23 800 4.90609E-08 大客车 CA50 前轴 1-1 28.7 500 1.05945E-06 后轴 1-2 68.2 500 1.095267 小货车 BJ130 前轴 1-1 13.55 1700 2.19522E-11 后轴 1-2 27.2 1700 1.52599E-06 中货车 CA50 前轴 1-1 28.7 600 1.27134E-06 后轴 1-2 68.2 600 1.314320388 中货车 EQ140 前轴 1-1 23.7 850 8.42156E-08 后轴 1-2 69.2 850 2.350262856 大货车 JN150 前轴 1-1 49 850 0.009387635 后轴 1-2 101.6 850 1095.76709 特大车 日野 KB222 前轴 1-1 50.2 600 0.009759121 后轴 1-2 104.3 600 1095.76709 拖挂车 五十铃 前轴 1-1 60 75 0.0.21158324 后轴 3-2 100 75 75 合计 2352.360544 2轴4轮略去不计;方向分配系数0.5,车道分配系数为0.8。故有: =ADTT×(×) =2352×0.5×0.8=941(次) 4.2交通参数分析 1、累计标准轴次 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为η=0.2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表A.2.4查得) 使用年限内的累计标准轴次: =〔-1〕×365× = =8532682≦2000×(次) 使用年限内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100,2000),属于重交通等级。 4.3方案设计 方案一: 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厚0.28m 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厚0.18m 底基层:6%级配碎石 ,厚0.16m (一) 初拟路面结构 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一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低等。根据高速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等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1和表4-3,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8m。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5%),厚=0.18m,底基层为=0.16m的级配碎石(颗粒含量6%)。单向路幅宽度为24m(行车道)+2×2.5m(硬路肩),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3.75m,长5.0m。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设计为传力杆的假缝。 (二) 材料参数的确定 1、 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与弯拉弹性模量 按表3.0.8,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5.0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31GPa泊松比0.15。 2、 土基的回弹模量 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附录表E.0.1、表F.0.1路基回弹模量取=70MPa,查表E.0.1-2,取地下水位1.0m时湿度调节系数0.80。由此,路床顶综合回弹模量取为700.8=56MPa为查附录E.0.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回弹模量=1300MPa。泊松比0.35级配碎石底基层回弹模量=220MPa。泊松比为0.35,砾石粗集料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11/℃。 按式(B.2.4-1)~式(B.2.4-4)计算板底地基综合回弹模量如下: ===220MPa ===0.16m =0.26ln()+0.86=0.26×ln(0.16)+0.86=0.384 ===94.7MPa 板底地基综合回弹模量取为90MPa 混凝土面层板的弯曲刚度、半刚性基层板的弯曲刚度、路面结构总相对刚度半径为: ===58MN.m ===0.66MN.m =1.21=1.21=1.05m (3)荷载应力 按式(B.4.1-1),标准荷载和极限荷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为: == =1.434MPa == =1.51MPa 按式(B.2.1),计算面层荷载疲劳应力。按式(B.2.6)计算面层最大荷载应力。 ==0.872.4841.151.434=3.56MPa ==0.871.151.51=1.51MPa 其中:应力折减系数=0.87(B.2.1条);综合系数=1.15(表B.2.1);疲劳应力系数===2.484。 (4) 温度应力 由表3.0.10,最大温度梯度取88℃/m。按B.3.3和B.5.2计算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 ===3390MPa/m ===0.118m =_=_=0.101 t===1.59 =1-=1-=0.619 =1.77=1.77=0.263 按式(B.3.2)计算面层最大温度应力: ===1.10MPa 温度疲劳应力系数,按式(B.3.4)计算: ===0.241 按式(B.3.1)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0.2411.10=0.265 MPa (5) 结构极限状态校核 查表3.0.4,一级安全等级,低变异水平条件下,可靠度系数取1.24。按式(3.0.4-1)和式(3.0.4-2)校核路面结构极限状态是否满足要求: 1.24(3.56+0.265)=4.743≦=5.0MPa =1.24×(1.51+1.1)=3.24MPa≦=5.0MPa 拟定的由计算厚度0.28m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和厚度0.18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组成的路面结构满足要求,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以及最重轴载在最大温度梯度时的一次作用。取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为0.28m。 方案二: 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厚0.27m 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厚0.15m 底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 ,厚0.16m (一)初拟路面结构 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一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低等。根据高速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等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1和表4-3,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7m。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5%),厚=0.15m,底基层为=0.16m的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4%)。单向路幅宽度为23.75m(行车道)+2×2.5m(硬路肩),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3.75m,长5.0m。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设计为传力杆的假缝。 (二)材料参数的确定 1、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与弯拉弹性模量 按表3.0.8,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5.0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31GPa泊松比0.15。 2、土基的回弹模量 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附录表E.0.1、表F.0.1路基回弹模量取=70MPa,查表E.0.1-2,取地下水位1.0m时湿度调节系数0.80。由此,路床顶综合回弹模量取为700.8=56MPa为查附录E.0.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回弹模量=1300MPa。泊松比0.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回弹模量=1300MPa。泊松比为0.35,砾石粗集料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11/℃。 按式(B.2.4-1)~式(B.2.4-4)计算板底地基综合回弹模量如下: ===1300MPa ===0.16m =0.26ln()+0.86=0.26×ln(0.16)+0.86=0.384 ===187.3MPa 板底地基综合回弹模量取为185MPa 混凝土面层板的弯曲刚度、半刚性基层板的弯曲刚度、路面结构总相对刚度半径为: ===52MN.m ===0.42MN.m =1.21=1.21=0.80m (3)荷载应力 按式(B.4.1-1),标准荷载和极限荷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为: == =1.29MPa == =1.34MPa 按式(B.2.1),计算面层荷载疲劳应力。按式(B.2.6)计算面层最大荷载应力。 ==0.872.4841.151.29=3.21MPa ==0.871.151.34=1.34MPa 其中:应力折减系数=0.87(B.2.1条);综合系数=1.15(表B.2.1);疲劳应力系数===2.484。 (4)温度应力 由表3.0.10,最大温度梯度取88℃/m。按B.3.3和B.5.2计算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 ===4029MPa/m ===0.101m =_=_=0.062 t===2.08 =1-=1-=0.90 =1.77=1.77=0.46 按式(B.3.2)计算面层最大温度应力: ===1.86MPa 温度疲劳应力系数,按式(B.3.4)计算: ===0.46 按式(B.3.1)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0.461.86=0.86MPa (5)结构极限状态校核 查表3.0.4,一级安全等级,低变异水平条件下,可靠度系数取1.24。按式(3.0.4-1)和式(3.0.4-2)校核路面结构极限状态是否满足要求: 1.24(3.21+0.86)=5.04MPa≈5MPa≦=5.0MPa =1.24×(1.34+1.86)=3.97MPa≦=5.0MPa 拟定的由计算厚度0.27m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和厚度0.15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组成的路面结构满足要求,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以及最重轴载在最大温度梯度时的一次作用。取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为0.27m。 方案三: 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厚0.28m 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厚0.16m 底基层:天然砂砾 ,厚0.22m (一)初拟路面结构 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一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低等。根据高速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等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1和表4-3,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8m。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5%),厚=0.16m,底基层为=0.22m的天然砾石。单向路幅宽度为23.75m(行车道)+2×2.5m(硬路肩),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3.75m,长5.0m。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设计为传力杆的假缝。 (二)材料参数的确定 1、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与弯拉弹性模量 按表3.0.8,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5.0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31GPa泊松比0.15。 2、土基的回弹模量 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附录表E.0.1、表F.0.1路基回弹模量取=70MPa,查表E.0.1-2,取地下水位1.0m时湿度调节系数0.80。由此,路床顶综合回弹模量取为700.8=56MPa为查附录E.0.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回弹模量=1300MPa。泊松比0.35,天然砾石底基层回弹模量=150MPa。泊松比为0.35,砾石粗集料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11/℃。 按式(B.2.4-1)~式(B.2.4-4)计算板底地基综合回弹模量如下: ===150MPa ===0.22m =0.26ln()+0.86=0.26×ln(0.22)+0.86=0.466 ===88.6MPa 板底地基综合回弹模量取为85MPa 混凝土面层板的弯曲刚度、半刚性基层板的弯曲刚度、路面结构总相对刚度半径为: ===58MN.m ===0.51MN.m =1.21=1.21=1.07m (3)荷载应力 按式(B.4.1-1),标准荷载和极限荷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为: == =1.45MPa == =1.51MPa 按式(B.2.1),计算面层荷载疲劳应力。按式(B.2.6)计算面层最大荷载应力。 ==0.872.4841.151.45=3.60MPa ==0.871.151.51=1.63MPa 其中:应力折减系数=0.87(B.2.1条);综合系数=1.15(表B.2.1);疲劳应力系数===2.484。 (4)温度应力 由表3.0.10,最大温度梯度取88℃/m。按B.3.3和B.5.2计算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的温度应力系数。 ===3785MPa/m ===0.108m =_=_=0.088 t===1.56 =1-=1-=0.59 =1.77=1.77=0.24 按式(B.3.2)计算面层最大温度应力: ===1.01MPa 温度疲劳应力系数,按式(B.3.4)计算: ===0.20 按式(B.3.1)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0.201.01=0.202MPa (5)结构极限状态校核 查表3.0.4,一级安全等级,低变异水平条件下,可靠度系数取1.24。按式(3.0.4-1)和式(3.0.4-2)校核路面结构极限状态是否满足要求: 1.24(3.6+0.202)=4.71MPa≦=5.0MPa =1.24×(1.63+1.01)=3.27MPa≦=5.0MPa 拟定的由计算厚度0.28m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和厚度0.16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组成的路面结构满足要求,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以及最重轴载在最大温度梯度时的一次作用。取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为0.28m。 5 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5.1设计资料 立德高速K10+000~K12+250段,在自然区划上属于区。拟建一条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车道系数为η=0.5,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5%,沿线土质为低液限粘土,沿线地质情况为覆盖层以种植土、亚砂土和亚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碎石质土,覆盖层厚2m左右,稻田中种植土厚0.6m左右。下伏基岩为硅化板岩。公路沿线有较丰富的砂砾材料、砂,当地沿线无矿石料场,矿石材料需外购,当地有水泥厂和电厂,粉煤灰较丰富,有少量石灰生产,但产量不高。 5.2轴载分析 表5-1交通组成及交通量表(双向) 车型 后轴型号 交通量(辆/昼夜) 小客车 1-1 2700 中客车SH130 1-2 800 大客车CA50 1-2 500 小货车BJ130 1-2 1700 中货车CA50 1-2 600 中货车EQ140 1-2 850 大货车JN150 1-2 850 特大车日野KB222 1-2 600 拖挂车五十铃 3-2 75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8.5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5-2确定。 表5-2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标准轴载名称 BZZ-100 标准轴载名称 BZZ-100 标准轴载P(KN) 100 单轮当量圆直径d(mm) 21.3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 两轮中心距(cm) 1.5d ﹙1﹚当以设计弯沉值设计指标及沥青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均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式中:—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 —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d); — 标准轴载(); —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 C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C2—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轴组为0.38; —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离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m—轴数。 表5-3 轴载换算结果 车型 () (次/日) 小客车 前轴 11.5 1 6.4 2700 1.417684 后轴 23 1 6.4 2700 28.91078 中客车SH130 前轴 16.5 1 6.4 800 2.019878 后轴 23 1 1 800 1.338462 大客车CA50 前轴 28.7 1 6.4 500 14.02608 后轴 68.2 1 1 500 94.60891 小货车BJ130 前轴 13.55 1 6.4 1700 1.822069 后轴 27.2 1 1 1700 5.899615 中货车CA50 前轴 28.7 1 6.4 600 16.83129 后轴 68.2 1 1 600 113.5307 中货车EQ140 前轴 23.7 1 6.4 850 10.36941 后轴 69.2 1 1 850 171.3486 大货车JN150 前轴 49 1 6.4 850 244.316 后轴 101.6 1 1 850 910.7655 特大车日野KB222 前轴 50.2 1 6.4 600 191.5986 后轴 104.3 1 1 600 720.5896 拖挂车五十铃 前轴 60 1 6.4 75 52.02345 后轴 3×100 3 1 75 225 ∑ 2806.417 则按公式(3.1.7)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量轴次: 式中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数(次/车道); t — 设计年限(年),查表3.1.3知,t=15年; — 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 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量平均增长率,由材料知,γ=0.085; — 车道系数,查表3.1.6知η=0.5。 则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次。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式中----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式=1+2(m-1)计算;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表5-4 轴载换算结果 车型 () (次/日) 小客车 前轴 11.5 1 18.5 2700 0.001528 后轴 23 1 18.5 2700 0.391163 中客车SH130 前轴 16.5 1 18.5 800 0.008131 后轴 23 1 1 800 0.006265 大客车CA50 前轴 28.7 1 18.5 500 0.425791 后轴 68.2 1 1 500 23.40157 小货车BJ130 前轴 13.55 1 18.5 1700 0.003574 后轴 27.2 1 1 1700 0.050933 中货车CA50 前轴 28.7 1 18.5 600 0.51095 后轴 68.2 1 1 600 28.08188 中货车EQ140 前轴 23.7 1 18.5 850 0.156523 后轴 69.2 1 1 850 44.6959 大货车JN150 前轴 49 1 18.5 850 52.25878 后轴 101.6 1 1 850 965.0917 特大车日野KB222 前轴 50.2 1 18.5 600 44.76646 后轴 104.3 1 1 600 840.2833 拖挂车五十铃 前轴 60 1 18.5 75 23.30467 后轴 3×100 5 1 75 375 ∑ 2398.388 则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量轴次为: 次。 5.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 5.3.1 路面材料选择 1. 交通量情况:经计算得设计车道交通量累计标准为次(按设计弯沉计),为重交通,说明交通量很大。 2. 地质与土基情况:立德高速公路沿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该路段在自然区划上属于区,沿线土质为低液限粘土,填方路基高1.8m,地下水位距路床0.9m,属中湿状态,路线大致呈西南走向,六盘水境内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发育典型。山峦众多,延绵起伏;沟壑纵横,深履险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中本设计段K10+000~K12+500段路中线相对高差较大,公路沿线主要为荒山坡,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病害较多,有溶洞、滑坡、崩塌、采空区、软土、断层等。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低液限黏质土,土基的回弹模量为35MPa。 3. 沿线气象情况:由于该路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温13-14℃,1月均温3.0-6.3℃,7月均温19.8-22.0℃。无霜期230-300天。降雨量1200-1500毫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多年最大道路冻深为平均冻结指数为32℃,最大冻结指数为57℃,查表5.2.2可知该路段地区属于非冰冻地区,所以不需要进行防冻厚度验算。路段所属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六盘水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64亿立方米。 4. 公路沿线主要筑路材料情况:公路沿线有较丰富的砂砾材料、砂,当地沿线无矿石料场,矿石材料需外购,当地有水泥厂和电厂,粉煤灰较丰富,有少量石灰生产,但产量不高。本路段水源较为丰富,施工用电可考虑利用沿线农用电网,加装变压器,改善及加铺电路解决。 5.3.2初拟路面结构 根据本地区的路用材料,结合已有工程经验与典型结构,拟定了两个结构组合方案。按计算法确定方案一、方案二的路面厚度。根据结构层的最小施工厚度、材料、水文、交通量以及施工机具的功能等因素,基于以上考虑因素,本段路对于中湿状态提出两种半刚性基层组合方式,初步确定路面结构组合和各层厚度如下: 方案一: 半刚性基层:4㎝沥青混凝土(AC-13)+6㎝沥青混凝土(AC-20)+9㎝沥青混凝土(AC-25)+18㎝水泥稳定碎石(6%)+?㎝石灰粉煤灰砂砾土 ,以石灰粉煤灰砂砾土为设计层。 方案二: 半刚性基层:4㎝沥青混凝土(AC-13)+8㎝沥青混凝土(AC-20)+10㎝沥青混凝土(AC-25)+18㎝水泥稳定碎石(6%)+30㎝水泥砂砾,方案二按验算法验算结构层厚度。 5.3.3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5.3.3.1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可根据附录E查得。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及劈裂强度已参照规范给出的推荐值确定。见表5-5和表5-6。 表5-5 结构组合参数(方案一) 层次 材料名 厚度 (cm) 抗压回弹模量 强度劈裂 (Mpa) 拉应力计算用 弯沉计算用 ①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 2000 1400 1.4 ②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 1800 1200 1.0 ③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9 1200 1000 0.8 ④ 水泥稳定碎石 18 3600 1500 0.5 ⑤ 石灰粉煤灰砂砾土 待定 3600 1300 0.7 ⑥ 土基 — 70 70 — 表5-6结构组合参数(方案二) 层次 材料名 厚度 (cm) 抗压回弹模量 强度劈裂 (Mpa) 拉应力计算用 弯沉计算用 ①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 2000 1400 1.4 ②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 1800 1200 1.0 ③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0 1200 1000 0.8 ④ 水泥稳定碎石 18 3600 1500 0.5 ⑤ 水泥砂砾 30 3600 1300 0.5 ⑥ 土基 — 70 70 — 5.3.3.2计算路表设计弯沉值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 =1.0 =1.0(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22.19㎜=2.219㎝(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5.3.3.3各层材料按容许层底拉应力 沥青路面层、半刚性材料基层和底基层以拉应力为设计或验算指标时,材料的容许拉应力按式(8.0.6-1)计算 (8.0.6-1) 式中 : — 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Mpa); — 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Mpa); —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劈裂强度,系指15°C时的极限劈裂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90d的极限劈裂强度;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材料系指龄期为180d的极限劈裂强度;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类系指龄期为120d的极限劈裂强度。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按下式计算: =3.2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按下式计算: =2.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按下式计算: =2.71 表5-7 结构层容许弯拉应力 材料名称 (Mpa) (Mpa)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4 3.27 0.4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0 3.27 0.31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0.8 3.27 0.24 水泥稳定碎石 0.5 2.11 0.24 石灰粉煤灰砂砾土 0.7 2.71 0.26 5.3.3.4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1)计算综合修正系数 ==0.637 2)计算理论弯沉系数 ==3.38 ﹙2﹚确定设计层厚度 采用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由诺莫图算设计层厚度。 h/δ=4/10.65=0.376 E2/E1=1200/1400=0.857; 由三层体系表面弯沉系数诺莫图查得:=5.8。 h/δ=4/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