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先锋初中专题七步学案 初一语文组 主备人:陶玉芳 审核人:张晓琴 周春红 使用日期:201505
课题:国宝——大熊猫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预学链接】
1、作者简介: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小说作品颇多,其中中篇科幻《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
2、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3、给划线字注音
嬉 ( )戏 憨 ( )态可掬 ( ) 濒危 璀 璨 ( )
孤僻 ( ) 浩瀚 ( ) 栖 ( )息 邛 崃 ( )
分娩 ( ) 翌 ( )日 繁衍 ( )
4、解释词语
憨 态:
悠 然:
殊 荣:
国 宝:
屈指可数:
第一课时
【课堂享学】
专题活动一 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目标:
1、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写出文章结构提纲。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请理清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中心、说明顺序。
2、合作解疑:
3、成果展示:
4、归纳整理:
专题活动二 再读文本 合作探究
1. 开头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 你认为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有哪些?
3. 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危险?大熊猫必须加以保护,你认为有哪些保护措施?
4. 本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标题,你觉得有什么用意?其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5.为了说明大熊猫的有关知识,文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举两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验收反馈】
1、给划线字注音
嬉 ( )戏 憨 ( )态可掬 ( ) 濒危 璀 璨 ( )
孤僻 ( ) 浩瀚 ( ) 栖 ( )息 邛 崃 ( )
分娩 ( ) 翌 ( )日 繁衍 ( )
2、解释词语
憨 态:
悠 然:
殊 荣:
国 宝:
屈指可数:
【作业布置】
【反思感悟】
第二课时
【课堂享学】
专题活动一 再读文本,合作探究 目标:
1、自主学习:
探究主旨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2、合作解疑:
3、成果展示:
4、归纳整理:
专题活动二 再读文本 品析语言
1、自主学习:
1. 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2. 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3. 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句中的“有时”能否去掉?为什么?
4.体会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冬春季多生活在3 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专题活动三 拓展延伸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由于某些目光短浅的人的破坏,大熊猫生长的适宜环境越来越少,大熊猫已处于极危状态,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请你设计一个保护大熊猫的活动方案。
2、合作解疑:
3、成果展示:
4、归纳整理:
【验收反馈】
品析语言
1、 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2、 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3、 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句中的“有时”能否去掉?为什么?
4、体会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冬春季多生活在3 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作业布置】
【反思感悟】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