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三重逻辑_魏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88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三重逻辑_魏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三重逻辑_魏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三重逻辑_魏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农业伦理学通识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2107004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高校思政课“三堂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2021SJZDA062);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我国农业领域科技伦理管理制度现状研究(KYGL2022003)收稿日期:2022-08-08作者简介:魏艾(1983 ),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农业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伦理。通讯作者:姜萍(1971 ),女,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农业伦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农业伦理。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23-4,2:31

2、-37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23-4,2:31-37DOI:10 13839/j cnki hae 2023 2 004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三重逻辑魏艾,姜萍(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摘要:进入新时代后,农林人才培养面临机遇和挑战。从农业伦理教育的发展进程看,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趋势对于农林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伦理教育方兴未艾;在新文科建设的现实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学科交叉融合体现了新文科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须开设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契合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的新文科通识

3、课程,以满足社会对文理贯通、知农爱农为农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关键词:新文科;农业伦理学;三重逻辑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981(2023)02-0031-07进入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文科建设趋势下,培养知农爱农的卓越农林人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历史、价值、实践等方面考量,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势在必行。一、农业伦理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农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入 21 世纪后,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趋势对于农林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

4、要求,同时面临巨大挑战,正在引发知识获取和传授的革命性变化。2018 年 9 月 17 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服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卓越农林人才”1。2019年 6 月 28 日,“安吉共识 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发布,将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生态和新农民,对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等战略需求,主动培养能够

5、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故而体现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优化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选择。加之我国农业发展目前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如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固化,粮高等农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食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业技术风险持续增长,农村空心化等问题,进而涉及农业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不仅需要从科学、技术与政策角度进行研究,还需要从伦理学角度做出相应的思考与回应,开展农业伦理教育极为必要。因此,在课程建设上,既要调整导向与目标,改革适应新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又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让

6、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引导学生学农、爱农、知农、为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还要在师资力量建设上采取长效机制,优化结构,保障教学相长,宗旨是培育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并能引领农业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2022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强调指出:“重视科技伦理教育。将科技伦理教育作为相关专业学科本专科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高等学校开设科技伦理教育相关课程,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意识,遵守科技伦理要求。完善科技伦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伦理人才队伍。”2 这是对伦理教育提出的新的方向与

7、重点。可见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背景下,在高等教育改革新常态下,农林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进行改革与调整。从国内的研究发展来看,农业伦理研究方兴未艾。2016 年 7 月 2223 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筹)主办的“农业伦理学与生态文明研究会”在安徽省召开,涉及议题包括农业伦理学与现代农业、农业文明史和文化遗产、农业的多功能性与生态文明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会讨论。2017 年 9 月,“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农业伦理学与农业可持续

8、发展”的主题,从哲学、农学、历史学、伦理学等视角进行了跨学科、多视角的讨论。任继周院士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三农”政策不断出台的前提下,城乡差距反而更加突出;油料作物的生产问题迫在眉睫;农产品成本过高问题;农民收入增加不够显著;留守儿童、空心村等农村社会问题;农业生产资源污染问题等。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2018 年 9 月,第二届年会在兰州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农业伦理学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农业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研讨。同时举行了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 首发式,任继周院士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伦理性反思,他认为目前的“三农”问题与农业伦理观的缺失休戚相关,为此他奔走

9、呼吁,并召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十余人,共同编写中国第一本农业伦理学专著。全书从“时、地、度、法”四个维度,探讨了我国农业伦理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任继周院士还主编了中国农业伦理学史料汇编 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 等著作,填补了国内“农业伦理学”研究与教学的空白,必将有助于我国“农业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从南京农业大学历史发展来看,农业伦理相关研究及教学工作早已开启。早在 1992 年南京农业大副校长王红谊就与胡一胜教授联合主编了 农业道德概论 一书,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院士更是在题词中明

10、确强调,“提倡科学道德,振兴祖国农业”,吹响了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伦理学研究与教学的号角;2010 年学校成立了以农业哲学为特色的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拓展了学校农业伦理的研究论域,培养了教学人才;从 2017 开始学校又陆续开设了“动物福利”“食品安全控制”“生态文明导论”“生命伦23第 2 期魏艾等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三重逻辑 教育发展研究理学”“伦理学专题”等农业伦理学相关课程。2019 年,教学团队在学校已有相关课程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相关课程的经验,依托以农业哲学为特色的哲学硕士点、农业伦理研究中心、“One Health 研究中心”、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等平台

11、,开设了“农业伦理学概论”核心通识课程。因而从农林人才培养的角度考察,农业伦理教育虽然起步不久,但积淀深厚,学界关注度很高,前期的发展有助于深入开展丰富的教学工作。二、新文科发展的现实逻辑: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现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已经成为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学科交叉融合也是新文科教育改革的现实选择,并成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题中之义。国家政策导向调整的趋势却也反映出我国当前农林人才高等教育的困境依然严峻。(一)传统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凸显1952 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后一大批农林院校兴起,采用苏联模式办学,统一计划管理,培养专门化人才;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一系列调

12、整、改革、发展,多元化、多模式、多层次办学,促进了一批农业院校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总体上,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农林人才培养及高等教育竞争力不足,教学管理、学科设置、课程安排、师资建设等弊端凸显,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断裂等问题。例如在学科及专业细分的情况下,各个专业之间的壁垒很难打破,学理工不懂农医、学农医不懂文史哲,学得精深,但视野狭窄,其知识结构的割裂难以解决农业生产、生态文明与健康等现实问题。这种变革就需要通识教育的出场。农业伦理学可以在哲学 伦理学视域下,审视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现实案例,切实让学生领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

13、合。例如,在分析种植业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多的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在分析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利益与道德的辩证关系等。(二)农林人才“知农爱农为农”情怀不足“农业专业的艰苦性 和服务对象的艰苦性,造成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加大,人才通往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不够畅通,毕业生就业困难且呈加剧趋势3。我国一直存在 学农不爱农、不务农 的问题,现在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就业形势紧张、学科偏见、社会偏见等现实困境的影响下,学生专业认可度较低、“三农”认同感不足、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相对较弱,难以全身心投入,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把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14、、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贯穿农林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种交融性也正是作为通识课程的农业伦理学的优势场域,可以深入挖掘耕读教育元素,使教学内容更加凸显“秾味”。南京农业大学本课程已建成两处教学实践基地,一是 2019 年挂牌的溧阳市南渡镇实践基地,享有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和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等称号;二是 2020 年挂牌的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实践基地,其中大泉湖“枫彩漫城”生态景区综合体,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带动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产业的优秀案例。两个基地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业,亲身体验现代化农业生产实况,

15、了解我国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有助于扭转专业偏见,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新的时代发展与现实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科发展同样需要更新迭代。我国的新文科建设发端于 2018 年,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课程33总 338 期高等农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建设,注重体现学科交叉融合”4。2019 年 4月 29 日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启动大会,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新文科建设开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0 年

16、 11 月 3 日,教育部发布的 新文科建设宣言 中提到“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建设新文科就是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提升时代性,加快中国化、国际化进程,引领人文社会科学新发展,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人的现代化 建设目标的实现。”5“新文科是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6 结合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农林高校“新文科

17、”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守正创新。传统文科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学科划分过细的影响下,功利有余而批判反思不足,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人文关怀缺失,又何谈形成中国学派?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目标下,新文科建设的主要内涵就是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就农业伦理通识教育而言,其教育理念之“新”在于贯彻新文科使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进行学科交叉、课堂创新,着力培养文理贯通、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以此打造面向各农林院校师生的高质量通识教育范本。其教学内容之“新”在于首次在本科通识教学中引入农业伦理相关观点、在国内农林高校内首开农业伦理学概论通识课程。“农业伦理学是 20 世纪

18、 80 年代初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重新反思与农业和食品研究及生产相关的道德信念、价值观、伦理规范及责任体系,构建条理分明的伦理学框架和伦理决策工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决策者审慎考虑农业发展战略和创新决策。”7 其教学方法之“新”在于对标“金课”、以“学”助“教”、“三堂”融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评价,利用“双师”课堂拓展学科视野,制作优质慕课并积极推广,开展实践教学基地探访等,把理论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融合在农业伦理通识教育全过程。农业伦理学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 1所示。三、涉农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逻辑: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新实践从高校新文科建设角度考

19、量,除了培养文科专业人才,新文科的辐射面必须是面向高校所有学生,对不同专业的人才进行基础人文素质教育。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体系化的通识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农林类高校需要开设具有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契合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的新文科通识课程,以满足社会对文理贯通、知农爱农为农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从农林类高校现有课程设置来看,农业大学以生命科学、农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资源环境科学等优势专业见长,人文社会科学相对较弱,传统文科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特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割裂无法满足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因此进

20、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势在必行。农业伦理通识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涉农院校通识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南京农业大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之一,开展通识教育已有十多年时间,提出了“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健康43第 2 期魏艾等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三重逻辑 教育发展研究问题的卓越领导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识教育改革中,“把握通识教育理念,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建设具有农业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

21、过通识教育传递科学与人文精神,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能够领悟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的卓越农林人才”8。在此背景下,“农业伦理学概论”已被列为本校首批 40门核心通识课程之一,为推动通识课程的建设,借鉴国内外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成熟经验,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打造高质量的、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农业伦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农业伦理学”教学团队,对建设新农科、培养卓越农业人才意义重大。图 1课程建设思路建设农业特色、农文交叉、高水平农业伦理学通识教育新课程体系是“农业伦理学概论”的主要定位。农业伦理通识教育正是在融合通识课、新文科、伦理教学三方面的过程中力图探索和解决实践中的几

22、个问题:第一,知识结构不完善、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割裂问题;第二,学生伦理意识较弱,社会责任感不强;第三,原有教学方式陈旧,难以适应新需求。通过开设“农业伦理学概论”通识教育课程,挖掘新时代思政教育元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根脉,创新文化发展,交融多元文化与学科,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与农业生态、人与动物和人与农业科技的关系。在课程目标上,农业伦理学是通识课程中哲学方法类主干课程,阐释了人类干预自然进行农业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伦理规范与伦理实践规律。该课程促进学生理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动物、人类与科技的伦理关系,并从伦理学视角描述农业发展面临的伦理挑战,剖析其原因,求解其对策。在课程内容上,本课程目前主

23、要包含农业伦理学导论、种养殖业生产的伦理问题、农业生53总 338 期高等农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态伦理、食品伦理、农业负责任创新与农业伦理学前沿专题六个部分。结合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体剖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动物福利、农业技术风险等诸多挑战与问题,提升学生对有关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理解。既把国内外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介绍给学生,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也把中国农业伦理的智慧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提升文化自信,体现了新文科建设的价值性。在课程规划上,“农业伦理学概论”把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食品工程、动物医学等农业相关专业学科与伦理学相交叉,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文科与理

24、工农医的融合互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农业伦理学基本知识,理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完善人文知识体系结构。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道德使命感与伦理敏感性,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创新上,通过“优按答”云课堂、国际引智和“双师”课堂等形式,贯通线上与线下、科学与人文、国内与国外,让学生直面学术前沿。2019 年以“专家邀约计划”为载体,先后邀请农业伦理学先驱美国 Paul B.Thompson 教授,国际知名农业伦理学者荷兰 Franck B Mei-jboom 教授、Vincent Blok 教授和法国 Bernardeber 教授等专程来校进行现场教学。课程还通

25、过任课教师与农业、食品等领域技术专家的对话,帮助学生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同时在学生成绩评定上,注重过程评价、多元化评价,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程作业的挑战度。四、结语总体而言,本课程旨在培养农业发展亟须的既“一懂两爱”又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思维和伦理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力图以耕读精神砥砺学生品质,用新文科模式培养新农科人才,担好强农兴农使命,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农业伦理通识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灌输新文科理念,着眼培养学生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知农爱农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强农兴农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我国农

26、业的顺利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参考文献:1 4 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教高(2018 5 号)EB/OL (2018 10 08)2022 06 18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08/moe_740/s7949/201810/t20181017_351891 html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EB/OL (2022 03 20)2022 06 18 http:/www gov cn/xinwen/2022 03/20/content_568010

27、5 htm 3 包平 二十世纪中国农业教育变迁研究 M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222 5 樊丽明 对“新文科”之“新”的几点理解 J 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 6 王铭玉,张涛 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EB/OL (2019 03 21)2022 06 18 http:/mcssn cn/zx/zx_bwyc/201903/t20190321_4850785 htm 7 张译心 聚焦农业伦理学 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04 01(1)8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 版)EB/OL (2019 12 31)2022 06 18 https:/a

28、aonjau edu cn/info/1221/3519 htm63第 2 期魏艾等新文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开展农业伦理通识教育的三重逻辑 教育发展研究The Triple Logic of Carrying Out Agricultural Ethics GeneralEducation in Agriculture-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Wei Ai,Jiang Ping(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Jian

29、gsu,China)Abstract:After entering the new era,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faces opportunities andchalle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ethics education,trends suchas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adjustment,industrial integration,and innovation drive

30、have put forward new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and agricultural ethics education is inthe ascendant Cross-integration reflec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iberal arts Inthe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ethics general education,new liberal a

31、rt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should beset up with interdisciplinary,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at agree with ag-ricultural colleges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who areproficient in arts and sciences and know and love agriculture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agricultural ethics;triple logic(责任编辑 杨思尧)73总 338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