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市烛光杯参赛教案
课 题
财产属于谁
学校
香坊新成
授课人
许海红
时间
2014.10.2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懂得在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以及在财产受到侵害时,培养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具有防范财产受侵害的意识;
提升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法律保护公民财产及其所有权的方式;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方式,提升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方式,提升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探索新知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通过流行话语爸爸去哪儿-时间去哪儿-卡里的钱去哪儿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会遇上不如意的事,例如,卡里的钱哪去了?
请看视频
同学们可以猜测:窃贼是如何从卡中盗走11万的呢?
【板块一】新闻链接
通过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多媒体的案例
撬开房门、更换门锁、装潢入住……这套房子就成自己的了?家住江苏盐城的王女士就遇上了这样的事……
探究一: 王女士对自己的合法财产拥有什么权利?
这项权利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看书学习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教师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 为了让学生巩固,可让学生举例说明财产所有权的体现方式(提示学生用学生身边的财产为例)。
探究二:
邓某拒不搬出。如果你是王女士,房子归你所有,你该怎么办?
我们以前后组每4个人为单位,两人一组,假设你们是当事人,为双 方的做法说说理由。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引导学生懂得:依法解决问题才是理智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引出本课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共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通过案例的进一步分析,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教学环节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归纳交流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探究三:
教师:同学们知道案例是如何进展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学生朗读案例,分析本案中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后,都受到哪种法律的保护,各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引导学生明确: 民事法律:追究民事责任
(重要武器)赔偿经济损失
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锐利武器)刑事处罚
【板块二】以案说法
1、撬开房门、更换门锁、装潢入住……这套房子也不是你的,王女士的案子给我们什么启示?
2、播放视频:砸盗路边汽车,敲诈事主钱财
评价此案例中: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的做法是否妥当?
引导学生掌握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方式。
【板块三】知识拓展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虽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当有防范意识,警惕财产受到侵犯。关于防范意识,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让学生各抒己见,多角度考虑问题)
教师完成板书,用简洁四句话结束本课。
明确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谈话法教师与学生探究交流,联系学生实际增强维权意识。
收获体验
板书设计
财产所有权
占 使 收 处
有 用 益 分
民 刑
事 事
法 法
律 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