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_雷振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450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_雷振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_雷振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_雷振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8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项目名称: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业 主:西宁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沈那遗址公园设计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用地面积:40 436 m2建筑面积:59 810.86 m2设计总负责:雷振东建筑方案:陈景衡,田虎,梁斌建筑专业:沈西平,张伟,吴凯,蔡小芳,李慧芬,张春林结构专业:王帆,魏通XINING CULTURAL&ARTS ACTIVITIES CENTRE,CHINA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雷振东LeiZhendong 收稿日期:20221128设备专业:韩玚

2、,李祥,孟则麟,张振江,柴永金,李博文景观专业:关伟锋,高宁,韦鑫,王永超,周辉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建筑层数:4层主要材料:石材,耐候钢设计时间:2018年建成时间:2021年摄 影:叁山影像图纸版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CA 2023/02 当代建筑 591 四馆与遗址公园东南角鸟瞰60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1 设计背景与挑战2018年,西宁市启动沈那遗址公园暨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建设项目。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那遗址为3 500年前古羌人生活聚落,核心保护范围位于10 hm2的黄土高台之上,浅表满布房址灰坑。遗址土台所在

3、地块一直被保护,并控制在40 hm2的城市街区中部内,四周均为“带”形地带。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基地位于遗址土台南侧不规则的坡地上,其中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总建筑规模为60 000 m2。基地面向城市,背靠遗址,双向长界面地势复杂,进深不足80 m,沿街坡降大于7 m,110 kV高压走廊斜向横穿基地,与土台之间有天然乱沟。因此,设计面临以下挑战:如何兼顾建筑群整体性与各馆独立性;如何利用基地的复杂地形,既容纳60 000 m2功能,展示遗址,又满足遗址台地对新建建筑提出严格高度限制;如何同时满足地域气候对建筑封闭性的要求,以及公共文化建筑对开放性的需求;如何实现文化

4、重器的地域印象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一体化。2 设计模式与路径设计秉承科学应对地域气候的绿色设计理念,以探索“文化与绿色”一体化为设计目标,将场馆文化空间聚合性潜力作为构思切入点,基于“兼用、合用、联动、互借”的现代建筑高效利用原则,借鉴青藏高原庄廓合院、共享空间、阳光温室等地域建筑原型中的生态模式,运用分化、转借、置换、叠加等方法,探索兼顾建筑绿色性能与地域文化传承的设计方法。3 设计方法与亮点设计利用空间垂直层级,分化、协同各馆功能区边界的穿插、嵌入与包容;设计采用连续流动的顶界面,减少对遗址的扰动,使遗迹呈现最优效果;设计利用室外流线组织与多平台,与整合建筑空间秩序连接,巧用套、掏、围合等

5、方式,平衡遗址的开放与封闭,实现建筑群的开放、共享,以及建筑厚重高性能与气候界面的一体化,使遗址形成西北荒漠气候区独特的共享、开放公共空间。3.1“三开两合”的开放性城市文化步行街相对独立又连续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串联四个文化场馆,沿城市界面形成文化广场、宁和广场、文博广场三个开放广场;聚合博物馆与美术馆、图书馆与文化馆两组建筑群。既实现各场馆的分区管理、分时开放、分流组织,又打造出联动、连通城市的公共空间平台,使博物馆与美术馆展览空间可分可合,使图书馆与文化馆的报告厅、商业设施一体共享。室外广场与大面积的上人屋面,提升了支撑城市各类城市文化活动的能力,还使四馆实现多功能互隔互联。3.2 多首层

6、立体建筑流线设计在高20 m的天然土台下分层嵌入四层水平界面:顶界面强化自然之势,延续土台的形态;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屋顶交错倾斜,该组合利用下沉庭院与退台组合消解东区高差;文化馆与图书馆,利用入口平台、地下垂直交通入口、建筑退台,内嵌半开放庭院,激活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让转折错层连接双首层,形成文化街空间的多个节点平台。设计利用建筑公共空间庭院界面,围合步行城市文化“街”场所,有机地消解场地东西向天然的7 m高差,嵌入了遗址公园的南入口。设计组织立体建筑流线,将建筑整体形态与动线整合进遗址公园的大结构形态中。3.3 厚重内敛的丰富体形建筑形态顺应地形、台塬、廊道的几何关系,采用简洁的外部造型及角度

7、微差增加层次,强化强辐射干旱气候区建筑的雕塑感;建筑采用金黄色的高密度砂岩,呼应黄土沉积的厚重质感,在细节上融入地域文化符号,塑造鲜明的地域文化建筑形象。设计根据建筑功能分区,分别采用洞窗、叠涩、深窗等地域建筑语言,优化并植入现代绿色建筑性能化设计技术。3.4 地域气候适应性与绿色语言示范性设计响应严寒、干旱、强辐射、多风沙等地域气候条件,综合地域建筑原型和现代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原型中的形态组织规律,运用外封内敞的生态空间布局、建筑功能非平衡区划、围护结构设计等热流原理,利用构造设计、遮阳通风平衡模拟等方法,提炼摸索并实验示范“气候内院功能复合利用模式”“阳光中庭共享开放提效模式”“辅助功能空间

8、布局缓冲模式”“表皮构造空腔功能复合模式”等“文化与绿色”一体化设计技术。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作为“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与技术体系”重点研发项目的系列示范建筑之一,其建筑性能与能耗控制通过项目验收认可,成为青藏高原上第一座通过绿色三星设计认证的建筑。4 结语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作为落实与支撑西宁市第二批国家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的重要文化工程,是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西宁市集公共文化服务、艺术交流、文物展示于一体的新城市文化平台,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交流中心是夯实城市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工程,其建筑形象承载了展示河湟文化

9、魅力、打造文化强市的气魄与抱负,也肩负了探索地域绿色内涵、示范地域绿色建筑技术模式的责任。项目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打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和弘扬河湟文化,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对外交流,建立西宁城市文化新地标,助力书香城市建设。CA 2023/02 当代建筑 612 四馆西北角鸟瞰 3 方案生成图3262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4 博物馆入口视角沿街透视 5 博物馆正面墙身构造及透视 6 博物馆、美术馆沿街立面 7 总平面图451 20 mm屋面 20 mm防水灰浆 90 mmBS-A防火保温板 15 mm砂浆找平 100 mm钢筋混凝土楼板

10、 10 mm面层2 35 mm干挂石材 横龙骨 竖龙骨 90 mmBS-A防火保温板 20 mm防水灰浆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3 50 mm石材铺砖 30 mm水泥砂浆 100 mm钢筋混凝土楼板4 40 mm地面铺砖 60 mm混凝土垫层 1234CA 2023/02 当代建筑 6361111234435门 源 路西海路小桥大街1 博物馆出入口2 美术馆出入口3 图书馆出入口4 文化馆出入口5 图书文化馆地下车库出入口6 博物美术馆地下车库出入口图例用地范围边界线遗址保护范围线7664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8 半开放立体内街透视 9 图书馆、文化馆平台 西南角透视 10

11、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 正面沿街透视 11 文化馆南立面 12 组合平面图1098CA 2023/02 当代建筑 651 下沉广场2 中央广场3 活动广场4 地上停车位5 室外庭院6 博物馆休息区7 博物馆中庭8 博物馆公共通廊 9 博物馆卫生间10 博物馆会议室11 博物馆办公室12 博物馆地方文化展厅13 美术馆储藏室14 美术馆画室15 美术馆艺术家文创产品厅16 图书馆阅览区17 图书馆专题研究室18 图书馆休息区19 图书馆休闲阅览区20 图书馆办公室21 图书馆门厅22 文化馆手工坊23 文化馆次门厅24 文化馆活动室25 文化馆培训教室26 文化馆门厅27 文化馆办公室28 设备用房167811152282324252624212828417171717171920202822181614141414141412121414282895111111111110282828282813135916161616282827273111266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151314CA 2023/02 当代建筑 6713 博物馆一层中庭 14 博物馆二层中庭15 图书馆二层共享中庭16 图书馆一层中庭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