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959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7 卷第1 期2023年3 月DO1:10.16515/ki.32-1745/c.2023.01.001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7,No.1Mar.,2023刘永彪1.3,李忠海2.3,余秋静2(1.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 1 1 1 6 9;2.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3.江苏省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 1 1 1 6 9)摘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聚焦服务构建新发

2、展格局,系统性梳理建设“制造强市”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重要意义,较为全面地回顾2 0 1 6 年以来南京“制造强市”建设的基本成效、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重点城市“制造强市”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就南京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提出强化制造强市”定位、激活股权投资运作平台、深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造业体系、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制造强市;国资国企改革;资本运作;数实融合;制造业集群;南京中图分类号:F127南京2 1 1 1 6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1 3 1 X(2023)01-0

3、001-0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深刻阐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并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南京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以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为突破口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既是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重要举措,还是“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引擎。一、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

4、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收稿日期:2 0 2 3-0 2-1 8基金项目: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经济引领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2 2 ZY02);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支撑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2 0 2 2 0 6 0 0 6);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南京市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究”(2 0 2 2 0 6 0 0 4)作者简介:刘永彪(1 96 5一),男,江苏丰县人,教授,博士后,金陵科技学院校长,江苏省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金融科技、金融监管和数字经济研究。量发展作

5、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逆全球化、美国对我国实施全面遏制和脱钩战略等新形势,以增强制造业全球竞争力为关键抓手,短期稳住大规模低成本制造优势、长期重塑高端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是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支撑和基础保障 2-3 。因此,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服务构

6、建新发展格局。(二)有助于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拥有更大的技术进步潜力,更能借助关联效应促进技术创新的传播 4,使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升。在劳动力配置方面,制造业部门可吸收大量转移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再配置,助力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5;在出口效应方面,制造2业部门出口的扩大有助于集聚更多投资,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6 。与此同时,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制造业社会平均生产率的提升和单位产品相对价格的下降,有助于激活更多潜在消费需求,带动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全社会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7;另一方面,作为制造生产资料(工具)的

7、部门,制造业在技术、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改进也会促进制造业内部及农业、服务业等产业或行业生产率的提升 8 。因此,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有助于扩大城市制造业影响力,加快国际化都市建设随着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技术成本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攀升,各国城市都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占比快速下降的过程。2 0 1 2 年,伦敦制造业占比为2.57%,巴黎为2.8%,柏林为9.45%,洛杉矶都市圈为9.3 7%9;与伦敦等全球顶级城市相比,后发国家中的世界级城市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比如,首尔都市圈为2 2.55%,东京都市圈为1 1.5%

8、9,上海为2 7.56%。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支撑中心城市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也是中心城市迈向国际性大都市的内在要求。纽约、东京、伦敦三大全球城市无不是在制造业高度发展后,才实现以制造业经济为主向服务型经济主导转型。例如:纽约在1 9世纪初是美国轻工业龙头,东京曾是日本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伦敦也曾是全球久负盛名的制造业之都 1 0 。因此,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有助于扩大城市制造业的影响力,加快国际化都市建设进程。(四)有助于激发城市科技创新活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1 。

9、与此同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激发城市科技创新活力、培育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制造业提供的高端装备、先进仪器、精密设备及精加工材料等可以为科技创新创造性能更好、功能更全、精度更高的科学研究环境;二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有助于增强创新动能,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1 2-1 3 ;三是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越好、研发投入越多,越有助于增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强自身科创能力 1 4-1 5,四是发达的制造业既能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多样应用场景,促进成果转化,又有助于向科创平台提出更多科技创新诉求,激发创新动能。因此,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有助于激发城市科技创

10、新活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二、南京“制造强市”建设的主要成效(一)规模体量“稳中有进”,增加值占GDP比重相对稳定制造业规模体量既是“制造强市”建设的基础,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2 0 1 6 一2 0 2 1年,南京制造业增加值和GDP总量均稳步增长。一方面,南京GDP于2 0 1 6 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持续增长,2 0 2 1 年GDP已达1.6 4万亿元,继续稳居全国城市GDP十强行列;另一方面,南京制造业增加值于2 0 1 8 年首次突破40 0 0 亿元后持续增长,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已超过490 0 亿元。2 0 1 6 一2020年,南京GDP增速均值为8.8

11、%,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值为5%,GDP增速明显快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导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 4.9%下降到2 9.2%(图1)。2 0 2 1 年,国内疫情基本受控,经济形势好转,南京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同期GDP增速,推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回升至30.52%,超过杭州(2 6.5%)、武汉(2 5.9%)、成都(24.3%)和广州(2 3.8%),见图1。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1号2016图1 2 0 1 6 一2 0 2 1 年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情况注:数据来自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历年统计年鉴。(二)制造业能级向高端化攀升,综合排

12、名稳居重点城市Top10先进制造业既是推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文献 9,上海的数据为2 0 1 7 年的数据。由于统计年鉴披露口径仅到工业层级,因此,本部分所涉及的制造业增加值均以工业增加值代替。尽管这种处理会导致数据略有出人,但不影响主要结论。第3 7 卷20172018年份201920202021第1 期的核心引擎,也是彰显城市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自2 0 1 8 年以来,赛迪研究院连续推出“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南京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排名中,位次持续上升。如表1 所示:2 0 1 8 年,南京位列全国第十;2 0 1 9年,南京排位上升一位,位列全国

13、第九;2 0 2 0 年,南京以6 6.8 分位列全国第六;2 0 2 1 年,南京排名继续上升,位列全国第四(前三名为深圳、苏州、广州,不含上海和北京)。先进制造业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南京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同样位居全国前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次发布的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报告(2 0 2 2年)显示,南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全国地级市第十、省会城市第五,在省内排名第三。表1 2 0 1 8 一2 0 2 1 年部分城市“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排名情况城市2018年深圳2广州3苏州5杭州11南京10宁波8青岛9武汉6成都13长沙15注:2 0 1 8 一2

14、 0 2 0 年数据来自历年“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 0 2 1 年数据来自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五周年巡礼暨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 0 2 2)研究报告。(三)成功入选国家集群梯队,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制造强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重点。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全国2 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入选集群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2 0 2 1 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接近6878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深圳(90 1 3 亿元);

15、智能电网产业链实现主营业务收人2 2 0 0 亿元,同比增长2 1.5%,其中,主导产业产值全国占比超过50%,位居全国第一,省级电网刘永彪,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2019年2020年2021年224455779610912116108816183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9 0%以上,高压继电保护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8 0%以上,市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40%以上,变电站监控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3 0%以上 1 6 。(四)“两化”融合持续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成效明显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与创新,也是中

16、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更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以“智改数转”为关键抓手,推动“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 0 2 2 年1 1 月,南京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 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 0 家、示范车间1 0 6 个,星级上云企业1 0 2 6 家,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各类服务商近3 0 0 家。在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排名中,南京以7 2.1 分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苏州(7 3.2 分)和无锡(7 2.2 分)。中国1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 0 2 2 年)显示,南京在数2字经济发展竞争

17、力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六、副354678910省级城市第四,其中在核心数字产业分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五)引导科创产业良性互动,以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2 0 2 1 年6 月,科技部复函支持南京建设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一年多来,南京健全科创产业和产业科创双向发力机制,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紫金山实验室进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中科院麒麟创新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落地运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EDA

18、国创中心)成功获批。过去五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1844家增加到8 8 0 0 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从截至2 0 2 2 年1 2 月,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扩容至45个,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1 3 个,高端装备领域有1 3个,新材料领域有7 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有5个,消费品领域有4个,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有3个。参见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的2 0 2 1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度统计数据。4285亿元增长到8 50 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3.01%提升到3.7%;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 万余家,独角兽企业1 7 家;南京高新区全国排名由第27位上升至第1

19、2 位 1 7 。三、南京“制造强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础偏弱,后续增长动能相对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其数量和收入规模直接体现城市制造业发展的潜在张力。长期以来,南京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偏少,直至2 0 2 0 年才首次突破3 0 0 0 家,达到3 1 6 2 家。2021年,南京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达到3975家,但远少于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相当的其他城市,例如:在副省级城市中,远少于深圳(1 3 0 2 7家)、广州(6 7 57 家)和杭州(56 53 家);在省内地级市中,远少于苏州(1 2

20、493 家)、无锡(7 7 2 1 家)、南通(6 1 7 4家)和常州(56 6 2 家)。此外,南京规上工业企业收入不高。与数量偏少相类似,南京规上工业企业收入长期稳定在1.1 万亿元左右,直至2 0 2 1 年才首次突破1.5万亿元,虽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跃升,但仍然低于苏州(4.3 8 万亿元)、广州(2.2 6 万亿元)、无锡(2.1 4万亿元)和杭州(1.93 万亿元)。(二)重点行业盈利能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偏弱盈利能力既是制造业经营绩效的体现,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支撑。作为原材料生产环节规模占比较高的南京制造业,无论是行业整体还是细分大类行业的盈利能力均相对偏弱。2 0 1

21、 5年以来,南京制造业整体盈利能力低于广州和杭州。2020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收入利润率较广州低2.4个百分点,较杭州低近7 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收人利润率较广州低3.47 个百分点,较杭州低近2 个百分点。与行业盈利能力偏弱相一致,南京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处于低位。2 0 1 5一2 0 2 0 年,南京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稳步下降态势,尤其是在2 0 1 7 年出现“断崖式”下降后,基本都在低位(7 0 0 亿元900亿元)盘桓。而其他重点城市却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广州工业固定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资产投资在2 0 1 9

22、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后稳步攀升;武汉长期处于高位发力状态,一直稳定在2 0 0 0亿元以上,甚至在2 0 1 9 年突破3 0 0 0 亿元大关。(三)企业梯度驱须健全,行业龙头数量明显偏少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覆盖“大中小微”企业的梯度化企业支撑体系。与重点城市相比,南京重点产业的企业主体梯度化布局仍不到位,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数量相对偏少。一方面,行业龙头型百强企业数量不多。“2 0 2 1 年度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 0 强”榜单显示,南京仅5家上市公司入选(图2),明显少于杭州(1 7 家)、广州(1 4家)和苏州(1 0 家),也少于

23、武汉(6 家)。另一方面,细分市场领军企业数量偏少。截至2 0 2 1 年底,南京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 0 5家(图2),明显少于杭州(2 0 8 家)、武汉(2 0 7 家)、成都(2 0 2 家)和广州(1 2 1 家),在全国排第2 0 名;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 4家(图2),少于杭州(2 6 家)、常州(2 4家)、苏州(2 1 家)和广州(1 6 家),在全国排第1 7 名。250m200150100505.17.14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企业数量图2 2 0 2 1 年南京、杭州、广州行业龙头数量情况(四)中间品生产环节占比偏高,核心企业引领力度不够核心“链主”

24、企业是产业集群培育和打造的关键,但过高的中间投入和偏高的工业增加值会抑制产业链附加值的攀升,制约核心企业对下游企业的引领和带动。2 0 2 1 年,南京工业增加值率为0.34,高于广州(0.2 8)和杭州(0.2 4)。与广州、杭州相比,南京制造业中间品(环节)行业比重明显偏高,且对下游终端行业的辐射力、渗透度和引导性都不强,难以充分发挥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对中下游企业的带动效应。以具有规模优势的化学原料参见创业邦发布的2 0 2 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报告,其中,部分数据可能略有出人,但不影响整体结论。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此处工业增加值率计算中的工业总产值用规上工业企业收人代替,即:工业增加

25、值率=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收人。第3 7 卷南京杭州广州208121105“专精特新”企业数量14.26.16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第1 期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例,2 0 2 0 年,南京在收入(1 57 1 亿元)明显超过杭州(1 0 9 1 亿元)的情况下,利润(7 7 亿元)却与杭州(7 5亿元)相当。究其原因,主要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中间产物生产环节占比较高,产业链下游衍生品及制品业企业数量明显偏少,规模不大。例如,南京仅有4家相关产业链下游上市公司,而杭州却有1 1 家。四、重点城市“制造强市”建设的主要做法与典型经验(一)加强市级层面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工作全局,

26、提升“制造强市”建设的领导力随着制造业迭代加速和集群化发展逐渐增强,地方政府对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和重大科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所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广泛。鉴于此,地方政府需要着眼全市中长期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制造强市”建设相关工作,健全全市产业集群整体服务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化发展联动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十三五”以来,不少城市围绕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先后组建了市级层面领导机构。例如:2 0 1 9 年6月,上海更名设立“上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2 0 2 1 年2 月,广州成立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2 0 2

27、 2 年8 月,成都成立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二)以国资国企为引擎,做大本土产业资本,夯实产业集群化发展核心承载力产业资本兼具资本和产业双重属性,是培育引进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承载。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人推进,不少城市立足地方国资国企打造产业资本平台,借助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撑,重点做强行业龙头,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十三五”以来,广州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地方国资国企上市平台,提升国资国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引领力和承载力。近五年来,广州围绕“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先后组建四大市属产业投资平台,支持地方国资累计控股上市公司

28、3 6 家,有力支撑工业总产值连续五年(2 0 1 8 一2022年)突破两万亿元,带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刘永彪,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成为创投市场知名品牌。(四)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动迭代升级优化,提高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力一流的开发区培育一流的产业集群。地方制造业投资项目的落地和产业集群的培育打造,有赖于产业载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自2 0 1 8 年广州开发区获批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广州不断出台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引导营商环境改革实现从1.0 到5.0 的迭代升级,切实围绕市场主体研发、生产、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专

29、业服务,重点围绕企业需求提升行政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例如:打造“2 十3 十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给予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充分自主管理权;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政策,累计出让工业用地达到3 0 宗;成立全国首个劳动争议研究机构一一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广州)创新研究院,主要通过开展劳动关系管理和劳资纠纷调处机制前沿理论研究、共性程序对接、差异性问题研讨和服务方式创新,学习借鉴港澳先进做法,服务大湾区互联互通、规则对接和机制创新。(五)强化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优化成果转化生态,增强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力随着我国迈人自主创新阶段,制造业的

30、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经过十年的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不断攀升。2 0 2 2 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 0 0 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提升至6 1.6%。(三)支持国资优化重组,做强本土创投品牌,提升制造业创业投资市场带动力“创投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全国重要科创城市、工业强市(大市)及制造业异军突起城市,无不高度重视创业投资发展,强化本土创投品牌培育意识,激活创投品牌对制造业创投市场的集聚力。2 0 2 1 年1 2 月,上海科创集团与浦东科创集团联合重组为新上海科创集团,资本管理规模超过1 2 0 0 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项目超过3 6

31、0 项,参股创投基金超过1 6 0 支,参股基金投资项目超过1800项,成功跃升为本土创投机构知名品牌及重要品牌。2 0 2 2 年6 月,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成立,它由本土3 家公司和两只基金组成,注册资本达到180亿元,总资产超过3 8 0 亿元,资本管理规模超过1 0 0 0 亿元,成功身国内城市创投第一方阵,6探索,合肥充分发挥科创平台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制造业发展。2 0 1 2年以来,合肥借助众多重大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优势,深化与大院大所大学合作,重点围绕制造业优化成果转化生态,促进成果就地转化和应用。在“成果发现”环节,常态化对接高校院所,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库

32、;在“成果评价”环节,建立概念验证中心评价成果价值,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决策依据;在“成果转化”环节,设立专项种子基金,形成成果转化第一撬动力;在“成果应用”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注重先试先用,建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五、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一)强化“制造强市”定位,推动国资国企能级定位提升和布局优化1.强化“制造强市”建设领导。聚焦“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和数字南京”,成立“南京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制造强市”建设全局性工作。稳步推进南京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规划的实施,立足全市“4十8 十X”先进制造业体系和 2 十2 十2 十X创新型产业体

33、系,做大规模体量,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收人年均增长不低于15%;保持比重相对稳定,确保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 0%左右。2.推动地方国资国企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地方国资国企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动性、协同性和有序性,引导实体产业、金融资本、产业载体和科创平台中的地方国资国企共同发力,聚焦“制造强市”,主动担当基础研究的组织者、创新要素的撮合者、应用场景的提供者和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围绕“制造强市”,构建“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3.突出创新驱动企业主体地位。推动科创产业和产业科创双向发力,加快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设立科创平台对接企业主

34、体工作专班,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为手段、产业化为目标的政产学研协作机制,强化研发投人、科创决策、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畅通“科技产、产技科”双向转化渠道。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二)激活股权投资运作平台,推动资本赋能,打造“2+N制造业集群1.推动资本赋能优势引擎型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锚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业,推动行业龙头组建企业风险投资资本(CVC),招引知名独立风投机构(IVC)联合设立专业子基金,以“行业龙头十中小企业十双创团队”多层次梯度布局为引擎,扩大总部型企业主体基数,做大产

35、业规模体量,加快核心要素进一步集聚,打造两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推动资本赋能传统支柱型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制造业集群。引导行业龙头和国家级资本组建新材料产业基金,推动石化、钢铁、建材等行业向下游“延链扩链”“固链强链”,打造覆盖面广、门类齐全、自主可控性高的国家级新材料集群;协同行业龙头和国家级资本组建电子信息产业基金,重点推动电子制造业资产优化重组和治理结构完善,优化主营业务布局,提高资产盈利能力。3.推动资本赋能高成长型产业,打造全国性创新型制造业高地。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和潜力产业,推动知名资本机构发挥资源、客户和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力,助力高成长企业

36、主攻重点市场、核心区域和关键客户,以及融人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实现主营业务快速拓展、企业间沟通成本压降,推动领军企业高速成长,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4.推动资本赋能新赛道方向,完成一批新兴未来型产业布局。围绕未来网络与通信、基因技术、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等方向,集聚一批拥有特定领域投资专长的投资机构和知名投资人,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驱动型”和“市场引领型”相辅相成的新赛道产业孵化培育模式,促进“孵化器一加速器一产业园”孵化链孵化效率的提升,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和成长。(三)深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实业资本促进制造业向高端跃升的能力1.推动国资国企聚焦主责、主业

37、,优化产业布局。支持国资国企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中心目标深化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及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促进南京国资国企优先向“2 十2 十2 十X”创新型产业体系及关键领域集中。第3 7 卷第1 期2.加快“资本十”产业发展,放大国资引领功能。以资本市场为平台、资本运作为抓手,加快探索“双向混改”“精准混改”和“重点领域混改试点”等。优先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集群,优化市属国资国企与央企国资、省属国资、民营企业的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做强做大。3.发挥资本运作功能优势,强化基金服务产业。优

38、先支持新工集团、紫金投资等市属国资国企控股制造业头部企业、“单打冠军”和上市公司,培育资本招商“强磁场”,形成“以产带投、以投促引”发展模式;支持本地国资国企组织并购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推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强链补链”。(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激活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内生动能1.“一链一策”,推动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以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为依托,聚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链,推动“链主”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形成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的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下单、计划、生产、交

39、付、品控、物流等关键环节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在线高效协同 1 8 。2.“一行一策”,促进优势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聚焦汽车、钢铁、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推动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 十N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整体方案,构建“云”上产业链和虚拟产业园;重点发展中央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集采集销等新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1 8 。3.“一企一策”,引导行业龙头加快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专精特新”、独角兽等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提高生产管控、精益制造能力和智能制造水

40、平;推进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引进和购置智能制造装备,支持应用工业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设备数据、系统数据、供应链数据等在云端或平台的集成、分析和应用 1 8 。(五)秉承绿色转型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造业体系1.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绿色产业技刘永彪,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合同定制研发及生产服务。(六)强化都市圈协同,以区域分工协作为抓手,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1.强化规划统筹引领,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协同力。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引领,深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都市圈“8 十2”城市立足产业基础,

41、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围绕智能电网、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强化统筹、优化布局,强化分工、突出协作,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先进制造业集群。2.强化跨区域协作,增强制造业发展空间承载力。支持都市圈地方国资国企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南京都市圈“8 十2”城市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8 个地级市和常州的溧阳、金坛两个县级市。7术支撑体系。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方向,加快推进固态电解液锂电池、氢能和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回收与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应用。以国内最大规模、首个梯次利用的南京江北储能电站建设为契机,重点推动电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领域的

42、技术攻关;发挥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项目经验和技术储备优势,加快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攻关和应用。2.加快传统工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南钢、梅钢、金陵石化和扬子石化等企业深化绿色化改造,围绕关键产品、重点方向和重要环节等构建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清洁生产体系,加快向钢铁新材料、石化新材料及深加工、精细化工等方向转型;推动全市重点行业采用原料替代、过程削减和末端处理等手段,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开展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3.以园区绿色发展为引擎,健全绿色低碳产业载体。贯彻落实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

43、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标对表,优先支持全市开发区和重点产业园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点支持新材料科技园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建设高效利用产品、副产品和能源的一体化石化基地;实现油品质量升级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聚合物等高标准产品生产能力,发展医药8式,围绕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推行“标准地”供应、“带项目”供应和“带方案”出让,健全都市圈内“地等项目”的产业载体承接格局;加大“工改工”力度,支持地方国资国企参与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整理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提升制造业用地供应质量。3.健全科创协作体系,增强制造业发展科创支撑力。以国家区域科技创

44、新中心为统领,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应用支撑型科技基础设施有序开放,带动“G328科创走廊”和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集群优先打造宁镇扬产业协作区;引导都市圈企业参与建设试验验证平台,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增强科技创新对都市圈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力。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3 02何自力,张月莹.维护和提升我国制造业优势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J.学习与探索,2 0 2 1(1 0):1 2 2 1 2 9,1 9 73

45、余新创.新发展格局下尤需稳定制造业发展 J.宏观经济管理,2 0 2 2(1 1):1 9-2 84 Nelson Marconi,Cristina Froes de Borja Reis,ElianeCristina de Araujo.Manufactur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ctuality of Kaldors first and second laws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16,37:75-895龚关,胡关亮.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J.经济研究,2 0 1

46、 3(4):4-1 5,2 96 Balassa Bela.Exports,policy choices,and economic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fter the 1973 oil shockJ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5(1):23-35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7宁吉喆.以消费升级为导向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中国经贸导刊,2 0 1 6(1 0):1 4-1 68J Jennifer Bair.Local clusters in global chains:the causesan

47、d consequences of export dynamism in Torreonsblue jeans industryJ.World Development,2001(11):1885-19039 黄佳金,谷金.全球城市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对上海的启示 J.科学发展,2 0 2 0(1 0):546 310吴忠.纽约、东京、伦敦制造业发展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 J.科学发展,2 0 1 8(1 1):1 4-2 511贺雪姣,金强.科技创新对高端制造业成长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 0 1 8(1 0):3 3-3 71 2 杨浩昌,李廉水,刘军.制造业聚集、科技创新与行业差

48、异 J.中国科技论坛,2 0 1 6(3):7 58 013周四清,庞程.产业集聚及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一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金融业、教育的实证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 0 1 9(1 9):1 0 4-11414李廉水,张芊芊,王常凯.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 J.科研管理,2 0 1 5(1 0):1 6 9-1 7 615武柏宇,彭本红,刘军,等.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中国科技论坛,2 0 1 6(8):2 3 3 01 6 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乘势而上,向“全球领跑”迈进EB/OL.(2 0 2 2-1 1-1 4)2 0 2

49、3-02-08.http:/ 0 2 3 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 0 2 3年1 月1 0 日在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EB/OL.(2 0 2 3-0 1-2 8)2 0 2 3-0 2-0 8 .https:/ 0 2 2 0 6 2 3(A14)(责任编辑:唐银辉军李海霞)第3 7 卷第1 期刘永彪,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南京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研究9Research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Manufacturing Strong Cityin Nanj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

50、se-style ModernizationLIU Yong-biaol-2,LI Zhong-hail2,YU Qiu-jing(1.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69,China;2.Jiangsu Research Center for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Economic Applic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211169,China)Abstract: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s the fundament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领证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