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新移民在地慈善与人类命...马来西亚的一场水灾救援为例_马海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30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移民在地慈善与人类命...马来西亚的一场水灾救援为例_马海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新移民在地慈善与人类命...马来西亚的一场水灾救援为例_马海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新移民在地慈善与人类命...马来西亚的一场水灾救援为例_马海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一、问题提出伴随人口跨国流动而产生的移民慈善(diaspo-ra Philanthropy)业已对人口流入国和流出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界一般将移民慈善定义为“移民群体因公民或公共责任感而将物资转移到其祖籍国的行为。”1“移民群体通过以慈善目的直接给予,间接给予基金会、公共慈善机构或其他中介等方式,在其祖籍国的投资行为。”2对“移民慈善”的界定,学者们侧重于移民群体对祖籍国或其家乡的慈善。华侨华人在侨乡与居住国社会从事慈善由来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国家、国际社会和民间组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民心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

2、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迁至世界各地的中国新移民具有跨国网络和多重语言文化的资源优势,是推动中外民心相通,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马来西亚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移入地之一,其独特的族群结构及与中国长期的良好双边关系是考察中国新移民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经验的绝佳案例。在地慈善是中国新移民开展社会互动、融入居住国社会、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关键词:中国新移民;在地慈善;中华文化传播;马来西亚;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3)1001807本文系20222024年度中国侨联课

3、题“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经济文化交流与认同问题研究”(批准号:22BZQK22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马海龙,男,新疆石河子人,青海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教授人类学博士,主要从事海外华侨华人、中亚及东南亚区域国别、移民社会学等研究。中国新移民在地慈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马来西亚的一场水灾救援为例马海龙(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Chinese New Immigrants Philanthropy and Construct the Human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Take a Flood Rescue in Malaysia as an

4、ExampleMA Hai-LongAbstract:The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nitiative is a Chinese plan to build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he state,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re the main actors in constructing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and the commu

5、nication between the people is the core content and key driving force in constructing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future.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ese new immigrants who migrated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have the advantages oftransnational networks and multilingual cultures,which are

6、 important bridges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people and participate in constructing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Malaysia is one of the main destinations for Chinese newimmigrants,and its unique ethnic structure and long-standing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China a

7、re excellent examples to examine the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new immigrants in constructing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Local philanthropy is animportant way for Chinese new immigrants to engage in social interaction,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of their country of residence,andpromote

8、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the people.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th for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showcasing Chinas nationalimage,and constructing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Keywords:Chinese new immigrants;Local philanthropy;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Malaysia;Human community with a

9、sharedfuture18DOI:10.15899/ki.1005-5681.2023.01.003已久。华侨华人的慈善实践为推动侨乡社会和居住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45。有关华侨华人从事慈善的动因、组织与运作方式及其影响等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关于华侨华人从事慈善的动因,主要有两种解释路径:一是从华人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宗教思想出发,强调文化的、微观的解释路径,认为华侨华人从事慈善源于深厚的文化渊源、伦理传统和宗教信仰要求67;二是从“国家社会”关系、社会结构、跨国网络等视角出发,强调政治经济学的、宏观的解释路径。例如,基于东南亚区域华人善堂的慈善研究,有学者提倡应重点从政治经

10、济学视角考察华人慈善行为的动因和运作逻辑8。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华侨华人从事慈善的动因及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洞见。华侨华人慈善活动的组织和运作,离不开多重因素的影响。华人社团组织、中国的侨务政策、侨乡地方政府的动员、华人亲缘社会关系网络等因素,共同构筑起制度化的“推拉”动力,构成华侨华人慈善的动力机制910。华侨华人的跨国慈善及其组织运作,强化了华人的跨国联络与合作11,加强了族群内部的凝聚力,积累了社会资本,满足了华人道德经济需求,也有利于华人在居住国建立社会庇护关系12,增加华人在侨乡的补偿社会地位13。总体而言,对华侨华人慈善的研究,学者们较多关注华侨华人在其侨乡的慈善,而对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社

11、会的在地慈善关注较少。此外,目前学界对华侨华人慈善的研究,多以中国为中心,而缺乏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居住国社会的视角,以及微观性研究。相较于海外华人老移民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后移出的中国新移民群体经济实力更强,受教育程度更高,与中国和居住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141516。中国新移民群体的在地慈善活动是一个新现象,对于华侨华人、区域国别等学术领域而言意义重大。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均衡发展和公平正义的方向迈进,共同构筑以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社会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7。华侨华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联结中国和海外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

12、流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践行者18192021。包括中国新移民在内的华侨华人在地慈善,事关促进中国和国际社会民心相通的重要层面,是呈现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22。因此,加强对中国新移民的在地慈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2014年12月,马来西亚遭遇严重水灾。2015年1月,由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群体发起的一项水灾救援活动得到马来西亚社会的广泛好评,获马来西亚和中国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笔者全程参与并跟踪了此次水灾救援活动,本研究中的调查资料即来源于笔者对本次水灾救援活动的实地调查。以回族华侨群体在马来西亚发起和组织的一场水灾

13、救援为例,本文试图讨论以下问题:中国新移民群体的在地慈善活动的动因、动员与组织方式、运作逻辑为何?当地政府和社会如何看待及评价中国新移民群体的在地慈善活动?中国新移民在居住国社会从事慈善对其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有何影响?海外中国新移民的在地慈善活动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有何作用?二、中国新移民水灾救援活动的发起2014年12月,马来西亚遭遇近45年来最严重水灾,马来西亚全国13个州中有个州遭受水灾,东北部的吉兰丹、彭亨和登嘉楼三个州灾情最为严重。水灾已造成2000多间房屋被毁,4000多间房屋遭受不同程度损坏。东海岸地区的铁路因受损严重完全停运,一些公路和通讯设施也严重

14、受损,马来西亚军方投入5000多人进行救灾,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开展救灾和赈灾活动,政府慈善机构和社会慈善组织开展各类赈灾募捐23。时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于12月27日在吉隆坡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向马来西亚红新月会移交10万美元支票,支援马来西亚赈灾24。除中国政府对马来西亚此次水灾给予赈灾捐款外,民间社会力量也发起募捐和救援活动,如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群体。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启动改革开放的国策,大批中国留学生走向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国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的回族留学生。马来西亚是中国留学生较早的留学地点之一,也是回族华侨群体较早的移入地之一25。据笔者的田野调查,2

15、020年以前,长期定居(130年)在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大约有200户家庭。他们中除极个别人已经获得马来西亚的“永久居民权”以外,绝大部分人都仍然属于中国国籍,持工作、商务等类型的签证常年居留于马来西亚,他们对中国及家乡尚保持着强烈的记忆与认同,与侨乡有着密切的跨国联系26。相对稳定居留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研究19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的中国回族是分布在各类公立与私立高等院校中的留学生群体,其数量目前约为2500人。以探亲、旅游和商务考察等途径,每年往返于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中国回族大约有5万人次。长期定居在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大多从事商业,他们的商业领域主要涉及餐饮业、纺织品销

16、售业、旅游业、教育中介业、酒店与房地产业等。在马来西亚,回族华侨群体聚居在吉隆坡与雪兰莪州。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最早成立的社团组织是留学生建立的留学生会。留学生会成为回族留学生群体对内分享与整合资源、凝聚群体力量,对外维护群体利益的重要平台。回族华侨在马来西亚成立的第一个群体性社团组织当属“马来西亚回族华侨联会”(下文简称“联会”)。联会成立于2012年10月,目前为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群体中会员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社团组织。据联会发起者之一的M夫妇介绍,该社团组织成立之初发挥着文化教育的重要功能。联会最初是从周末学习班开始的。2009年,我们组建了一个周末学习班,请来几位在马来西亚留学的博士生

17、来讲课,学习班地点就在我家服装店的二楼。因为发现我们当中的很多小孩连中文都讲不好,中文读写基本上都不会,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就很担心小孩忘了“本”。我们就计划给孩子们教中国的历史、文化、古文,比如我们印刷了三字经,教给孩子们。除此之外,还有民族历史文化等知识。希望能够把这些基础的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不要忘了我们的“根”。随着来参加周末学习班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多,原有的场地、师资力量以及经费已远不能满足需求,联会的筹划、组织和申请就被提上日程。M夫妇讲述了成立社团组织的经过。我们多次向大家提议,在马来西亚成立一个社团,为在马来西亚的华侨群体搭建一个服务文化教育和公益慈善的平

18、台。社团的定位是服务于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群体,要求社团领导人、理事会成员等具有领导和决策性质的岗位,必须是在马来西亚生活5年以上的中国籍回族。申请的过程很复杂。我们去了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从构思社团计划、起草方案,到申请成功,花了将近两年时间。直到2012年10月,我们的社团才审批下来。它对于我们而言意义重大,我们在马来西亚终于有了一个“家”。联会组织的日常活动有教育、公益慈善、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会员大会等。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常常通过联会在马来西亚当地组织一些慈善活动。M夫妇告诉笔者慈善活动在联会日常活动中的重要性。公益慈善是我们社团中非常重要的活动,大概能占到我们组织的全年活动的三分

19、之一。我们的慈善活动,少部分是帮助在马来西亚留学的遇到困难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面向马来西亚当地城市和农村的贫民、家庭困难的学生、孤儿、寡妇、无子女的老人等。马来西亚接纳了我们,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应当帮助有需要的人。公益慈善活动不仅是为了表示我们对马来西亚人民的感谢,还能增进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友谊。社团经费和善款来源于在马来西亚的华侨和中国国内的捐款。除文化教育功能外,华侨华人社团组织的另一大重要功能便是公益慈善27。回族华侨通过社团组织,形成跨国网络,积累社会资本,在马来西亚广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帮助困难人群渡过难关,为自身在马来西亚的适应和发展积累了良好的社会资本,增进了中国和马来西亚的

20、民心相通。此次马来西亚遭受罕见的水灾,引起马来西亚中国新移民群体的广泛关注,马来西亚政府通过各大电视新闻媒体、网络、报纸向社会公众传递出灾情的严重性以及救援的紧迫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马来西亚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回族华侨,产生了参与救灾的强烈愿望。2015年1月17日至19日,在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群体的广泛呼吁下,由联会牵头而发起了一场“让爱传递为马来西亚受灾同胞捐款”的募捐倡议书。倡议书通过微信群、脸书、社团主页等平台发出,以下是倡议书的内容。让爱传递为马来西亚受灾群众捐款各界朋友们:我们是马来西亚中国留学生、商人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马来西亚的这片土地上,当地人接纳了我们。这次,在马来西亚特

21、大洪灾面前,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同胞,向马来西亚、中国两地的各族各界有识之士发出号召,为马来西亚受灾最严重的吉兰丹州、登嘉楼州捐款。此时此刻,马来西亚的水灾正在急剧恶化,受灾人数已逾12万人,这是4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水灾。而吉兰丹州、登嘉楼州等几个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正是马来人同胞较多的地方,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急需我们援助。当看到许多灾民无家可归;当看到母亲抱着哭泣的孩子;当看到70多岁的老人九死一生的从水灾20中逃脱出来,老泪纵横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生活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的同胞们,我们不能当旁观者。在512大地震时,我们接受了马来西亚的援助。此时此刻,我们必须站出来,奉献出我们的爱

22、心!这次捐助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所有善款均全部转交给最需要的灾民手中,专款专用。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公开捐款明细。为保证此次捐款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我们通过中国国内青海义乌商会和马来西亚当地两种渠道进行募捐。从回族华侨发出的水灾救援募捐倡议书来看,回族华侨因在马来西亚的生活经历对马来西亚产生的地域认同,以及报答马来西亚曾援助中国512大地震的原因,而通过社团组织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动员在马来西亚的华侨群体和中国各界人士捐款救灾。联会将倡议书通过微信、QQ、社团主页、脸书等网络平台发出,在马来西亚的中国新移民群体和中国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引起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同时,在中国义乌的青海商会

23、,作为善款收集者之一,负责在国内传播倡议书并收集爱心捐款,有助于推动募捐活动。联会的倡议书激发起在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群体和在中国的回族群体的跨域国界与族群边界的共同体意识,使得他们对马来西亚遭受水灾的灾民群体感同身受。加之中国在512地震时受到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援助,进一步增强了在马来西亚的中国新移民群体和中国国内各界人士的救灾意愿。倡议书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后,得到来自中国国内和马来西亚众多人士的询问和联系。询问的内容主要是确认水灾的实情、救灾募捐的真实性以及募捐金额和捐款方式等。甚至是第一次到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也纷纷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例如,一位近期首次来马国旅游的青海籍商人Q,在

24、微信群里看到救灾倡议书后,立即与联会取得联系,报名当志愿者,并全程参加此次赴登嘉楼州和吉兰丹州的水灾救援活动。三、跨国网络与慈善经费的筹集跨国网络是在马来西亚的中国新移民群体发起和组织此次募捐活动的重要方式。在马来西亚工作、经商和学习的回族华侨中,约有80%的人来自中国西北地区,其中,有近半数来自青海省。此外,联会的领导人中有两位均为青海籍人士。Z和Y先后于1992年和1993年来马来西亚求学,之后在马来西亚从事纺织品加工、进口和销售业务。同时,他们也是青海义乌商会的负责人。Z告诉笔者他发起成立青海义乌商会的经过及其作用:这几年,来马来西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且,自三年前开始,中国政府出台鼓励

25、私人企业去海外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有了这些政策,对于我家乡青海省而言,能鼓励更多的私人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我的进出口公司成立于2003年,中国的办公室就设在义乌。因为我们主要从国内进货,再带到马来西亚进行加工和销售。所以,在国内需要有人来负责这些业务。后来,在义乌的青海籍商人增多,我们就在那边成立了青海义乌商会,我也是这个商会的副会长。当时,我们成立这个商会的时候,青海省工商联的领导也来了,他来了以后,了解到马来西亚也有我们青海人,感到很惊讶。当时我和Y都在,领导当场就对我们说,你们出去那么长时间了,应该给家乡做些贡献。我们当时还纳闷,就做点小生意嘛,能给家乡做什么贡献。最后,领导给我们指示,要

26、我们以后帮助促进青海省和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义乌和马来西亚都成立了商会组织。从Z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得知,马来西亚的华侨商人和中国国内有着广泛的跨国商贸业务往来和合作。早期流入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在商业领域的成功,使得他们在群体内部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为他们带来较高的声誉和较多的社会资本。通过青海义乌商会,在中国国内广泛宣传针对马来西亚水灾的募捐倡议,以使募捐倡议传播的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产生更大的社会反响,筹集到更多的善款。通过广泛的宣传,此次募捐救援活动得到中国国内的广泛关注和捐款支持。由于来自各方的询问人员较多,联会和青海义乌商会就募捐问题发布了补充说明。各界

27、朋友们,大家好!由马来西亚华侨朋友们联合义乌青海商会倡议的“让爱传递为马来西亚受灾群众捐款活动”从2014年12月30日起至2015年1月7日24点截止。希望朋友们多多献出爱心,帮助马来西亚的受灾同胞脱离困境。在此,我们郑重声明,2015年1月8日零时之后,我们将不接受用于此项活动的捐款,希望大家广而告之。本次捐助的目的非常明确,所有善款均用于帮助马来西亚受灾民众,并且会在第一时间公开捐款明细以及善款支出。对于献出爱心的同胞们,我们代表马来西亚受华侨华人研究21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灾群众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捐款主要是通过微信红包的方式,发送给救灾活动捐款负责人的微信账号,

28、经由捐款负责人接收、统计后,在马来西亚兑换成马币。中国国内,除个人捐款以外,一些中国民间组织也参与了捐款,如各地的青海商会、甘肃商会等。在马来西亚的华侨商人、留学生等群体,纷纷以发红包和现金的方式进行捐款。此次募捐活动共筹集到马币150992令吉。四、精英人物、社会资本与水灾救援活动的运作2015年1月1617日,联会组织的一支由社团领导、回族华侨商会领导、留学生组成的近40人的“中国救灾志愿队”,将所有救灾款以支票、现金和救灾物资的形式,一部分移交给登嘉楼州和吉兰丹州救灾办公室,另一部分由救灾志愿队直接运到灾区发给受灾民众。志愿者队伍由5辆载有志愿者的车辆以及1辆满载救援物资的卡车组成。每辆

29、车的车头和车尾都贴有中国的国旗;卡车上的货物用篷布覆盖,车身左右两边贴有中国国旗以及“让爱传递中国人民和马来西亚灾区人民在一起”的横幅。2015年1月16日早上9点,救灾志愿者队伍从吉隆坡位于Gombak区的联会办公室出发,前往登嘉楼州。联会副会长C,曾于19951998年在登嘉楼州一所大专学院学习,C毕业后留在马来西亚经商,从事纺织品加工和零售,业务范围遍及马来西亚各个州。C与登嘉楼州州长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救灾队伍在当日中午约12点抵达登嘉楼州,州长在当地一家酒店接待了救灾志愿者队伍,为大家安排午餐,并与联会几位副会长交谈,了解救灾募捐情况以及捐款分配计划。随后,在该酒店举行善款转交仪式

30、,联会几位副会长将写有募捐金额、捐款人、受捐人等信息的KT板转交给登嘉楼州州长。马来西亚当地多家著名新闻媒体和报纸,如Star、星洲日报、东方日报等,做了现场报道和采访。登嘉楼州州长和联会副会长C在捐赠现场接受了马来西亚当地主流媒体的采访。州长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其中提到:此刻,我们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同胞们的温暖和爱意,我们并不孤单,中国同胞在关心和帮助我们,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重建家园。联会副会长C在接受马来西亚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马来西亚留学、生活、工作的这些年里,有很多当地人帮助过我们中国人,让我们很感动。中国发生地震时,马来西亚也帮助了我们,这份恩情我们不能忘记。在这次水灾救援的动员、组

31、织和运作过程中,以商人为代表的精英人物成为关建因素。他们移居马来西亚的时间更长,经济上实力更强,在国内外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广,在族群内部的威望更高,这使得他们在动员公益慈善时,更能得到来自侨乡和居住国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响应,筹集更多的钱款、物资,动员更多的人力,保障公益慈善活动的实施。1月16日当晚,救灾志愿者队伍将一批装满一辆中型卡车的大米、食用油和矿泉水卸在登嘉楼州救灾办公室。至此,登嘉楼州救灾任务完成。在救灾志愿者队伍前往登嘉楼州和吉兰丹州的路途中,遇到道路狭窄或高峰路段时,都会有当地交警出动警队在志愿者队伍前面开道。在志愿者队伍发放救援物资过程中,收到救灾款和物资的灾民不时向救援志愿者表达

32、谢意和敬意。当受灾群众问志愿者你们来自哪里时,志愿者队伍均告诉询问者,“我们是在马来西亚生活的中国人”。救灾志愿者强调他们的身份、祖籍地,以及在马来西亚生活的经历,以此表达他们对救助马来西亚灾民的同情心。17日早上9点,救灾志愿者队伍赶赴吉兰丹州。中午抵达吉兰丹州,吉兰丹州州长在他的官邸接待了志愿者队伍,将救灾物资放在州长的官邸。在州长的带领下,下午5点,救援志愿者队伍抵达此次受灾最严重的灾区Kuala Kerai村。由于该村庄位于山涧河谷地带,导致村庄的房屋全被洪水冲毁和淹没,灾情严重。灾民住在政府安置的帐篷里,工程车辆正在现场排淤泥、通道路。志愿者队伍随同州长,慰问每一户灾民。每到一户灾民

33、家里,州长都会介绍“这些是在马来西亚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和中国留学生,他们来看望我们,帮助我们。”由联会的几位副会长发放善款,为每户灾民分发100马币,并说“请你们要坚强,我们一起努力,渡过难关。”受到慰问的灾民们纷纷说到“谢谢,谢谢中国人民,谢谢中国。”当晚8点,救灾志愿者队伍返回吉隆坡。至此,整个水灾救援活动结束。返回吉隆坡后,联会迅速召开了会议,会长和几位副会长对这次救灾活动做了总结。募捐负责人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向募捐者和志愿者表示感谢,22并向捐款人汇报此次救灾活动的收支情况。让爱传递为马来西亚受灾群众捐款活动总结时间:2015年1月16日至1月17日地点:登嘉楼州长办公室、吉兰丹州长办公

34、室、联会办公室为期两天的“让爱传递中国人民和灾区人民在一起”的活动已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共有34名中国志愿者参加,5辆志愿者车辆以及1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齐赴登嘉楼州和吉兰丹州(水灾重灾区)。此次活动感受颇多,感动颇多,看到灾区家园满目疮痍,房屋倒塌,废墟一片,让我们不禁感慨人类的渺小,但灾区人民乐观的精神,让我们都为之动容,感受到信仰给人带来强大的力量。此次活动,感谢来自中国穆斯林的捐款,感谢义乌市青海商会以及其他媒体的支持,更要感谢这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让我们为灾区人民祈祷。由回族华侨群体自发组织的本次救援活动,得到马来西亚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好评,马来西亚当地多家主流新闻媒体予以专栏报道。此次水灾

35、救援活动,不仅帮助了马来西亚受灾民众,也增进了两国民间的友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官方新闻媒体对此也做了报道。新华网吉隆坡12月30日电马来西亚东海岸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后,马来西亚回族华侨联会,发起了“让爱传递为马来西亚受灾灾民捐款”活动,援助受灾灾民。倡议书中说: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华侨群体向马来西亚、中国两地的各族各界的有识之士和爱心人士发出号召,在马来西亚水灾急剧恶化之际,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要将中国人民的爱传递到马来西亚灾民心中去。马来西亚海外回族华侨联会代表表示,通过倡议和号召,中国及马来西亚各族各界朋友手拉手,传递爱,捐善款,把爱与民族的力量传到人们心中去。同时,通过这次倡议活动,也向世界

36、展现了中国人民大爱无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广阔胸怀。本次捐款活动从2014年12月30日到2015年1月8日结束。所捐款项将直接交给马来西亚政府相关部门,捐赠物资将通过志愿者发放给最需要帮助的受灾民众手中。马来西亚的回族华侨发起的这次水灾救援活动,得到马来西亚社会的赞赏和认可,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民族精神,也展示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增进了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的民心相通。五、结语华侨华人从事慈善的动因受居住国社会的结构与文化传统差异影响而呈现出多元化特点28。马来西亚的中国新移民群体基于地域认同和族群认同,对受灾民众产生同情之心,施以救援之手。实施慈善行为,也是马来西亚的回族华

37、侨与当地族群开展社会互动、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方式。通过树立族群良好形象,积累社会资本,以利于中国新移民群体的在地适应和社会融入。此外,运用跨国网络,特别是精英人物建立和维系的跨国网络,是海外中国新移民群体动员、组织并实施在地慈善的重要运作方式。马来西亚回族华侨精英人物利用其与地方政府和侨乡政府的跨国关系网络,进行慈善动员、组织和运作,成为跨国慈善实践的核心动力。从回族华侨在马来西亚实施的慈善活动来看,我们需要走出传统的以侨乡为中心或以华侨华人居住国社会为中心的单一视角,从居住国、侨乡和华侨华人跨国社会出发的综合性视角是考察和分析中国新移民在地慈善的动因、动员与组织方式及影响的重要路径。近年

38、来中国新移民的跨国慈善已引起部分学者关注,但总体而言,华侨华人研究及区域国别研究学界对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社会的在地慈善这一新现象依然关注不够。某种程度上,这也间接导致对“华侨华人慈善”的定义侧重于华侨华人对侨乡的慈善实践,而忽视了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社会的在地慈善实践。作为移居海外的中国新移民群体,其慈善理念和实践往往体现了中华民族慈善文化多元一体、交流交往交融的特点,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华侨华人的在地慈善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体现了中国重新思考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在世界”的认知

39、和尝试29,也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中国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不应仅停留于思想层面,更需实践层面的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国家、国际社会和民间组织的多方参与,而“民心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本文的个案表明,中国新移民在居住国社会的慈善活动有助于展示中国和平、友善的良好形象,以及传播中华文化中“和谐”“仁爱”的良好价值观,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新移民的华侨华人研究23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海外慈善活动亟需国家侨务部门的引导、鼓励与支持。注释:这些数据是根据本人在田野调查中,对几个由中国回族经营的旅游公司、教育中介机构和酒店、餐饮业等行业

40、老板访谈所得。根据2015年1月5日的汇率,1马币等于1.7564人民币。参考文献:1Johnson,Paula Doherty.Diaspora Philanthropy:Influ-ences,Initiatives,and IssuesM.Harvard University,2007:5.2Lethlean,Esther.Diaspora:the new philanthropy?M.Center for Philanthropy and Nonprofit Studies,Queensland U-niversity for Technology.pp.14.311Tan Chee

41、Beng.Charitable Temples in China,Singa-pore,and MalaysiaJ.Asian Ethnology,2012,(1)48陈志明.人类学与华人研究视野下的公益慈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张秀明.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贡献探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4).6陈世柏.海外华人的慈善理念及其思想渊源J.中国宗教,2011,(7).7陈世柏.中国海外移民慈善文化的当代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12,(2).9段颖.跨国网络、公益传统与侨乡社会以梅州松口德村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2、).10景燕春.华人移民慈善的动力机制:以广东侨乡顺德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4).12赖钰麟.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慈善动因变化:道德经济、庇护关系、社会地位补偿J.中国非营利评论,2021,(2).13社会地位补偿与海外移民捐赠广东五邑侨乡与海南文昌侨乡的比较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4).14王赓武.新移民:何以新?为何新?J.程希,译.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4).15曾少聪,曹善玉.华人新移民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5,(6).16庄国土,张晶盈.中国新移民的类型和分布J.社会科学,2012,(12).17丛占修.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现实与意蕴J.理论

43、与改革,2016,(3).18李明欢.国际移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华侨华人为视角的思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1).19张春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移民、华侨华人的几点思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1).20张国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侨”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1).21曾少聪,李善龙.华侨华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用和制约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22曾少聪,陈慧萍.海外华人传播中国形象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启示J.学术探索,2021,(9).23马来西亚遭遇45年来最严重水灾EB/OL.环球网:https:/ and Ma,H.L.,More Islamic,No lessChinese:Explorations into Overseas Chinese Muslim identitiesin Malaysia J.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vol.39,no.12,2016,pp.2108-28.27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28邢菁华,张洵君.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现代慈善事业探究与展望J.八桂侨刊,2019,(2).29张振江.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的中国世界观J.太平洋学报,2020,(1).责任编辑张振江责任校对陈慧慧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