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逯家寨学校 祁小敏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东方之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第13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之综合欣赏课东方之珠。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题材,本课时主要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以“同为炎黄子孙”、“浓浓的思乡情怀”抒发“回归”、“盼归”、“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歌曲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比眷恋。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学了七子之歌澳门这篇课文,对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2、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二教学目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结合教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及相关的历史知识。技能目标:欣赏东方之珠,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并在学唱、思考、讨论、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情感目标: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为: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四说教法:现在新课程理
3、念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在教授本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而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五学情分析: 这节课我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音乐素质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理
4、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接受音乐的美感与音乐知识。六设计思路: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音乐是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音乐的美感。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并在学唱、讨论、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七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古希腊学者普罗塔尔说过:“头脑不
5、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创设情境,就好比是一把打开学生知识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的进入学习。教学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一件什么事?”众所周知,多媒体课件非常直观、形象,而且视觉冲击力强,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将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相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而且能够自然而然的记住“香港回归”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6、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也对香港产生了好奇心。紧接着,我对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稍作介绍,使学生对香港有个感性的认识。2“走进香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香港一定充满兴趣。这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导游的身份,结合图片带领学生“游览”香港,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引出本课的课题东方之珠。3欣赏歌曲东方之珠(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
7、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对音乐所描绘的景象产生联想和想象。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借机引导:“这么美丽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描述它的呢?”待学生欣赏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并适当的给予肯定。(2)熟悉旋律,教师自弹自唱,学生跟着哼唱。(师生互动)(3)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A. 把你听到的优美抒情的旋律,用横线画出来,并用个符号表示这部分。B. 把你听到的比较激昂的旋律,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个符号表示这部分。C. 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什么?D. 歌曲中最能够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是哪个部分?如何理解其含义?在这个环节中,为了突破
8、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渴盼统一”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这首歌曲是作者在香港回归之前创作的,香港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被英国占领了150多年,不能与祖国母亲团聚。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离开自己的妈妈那么多年,心情会怎样呢?请个别学生谈谈感受,以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体会“思归”、“盼归”的情感。尤其是歌词中“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多次的强调,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黄子孙,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的主
9、体地位.在这部分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合作、探讨、学习, 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5实践活动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1) 在充分了解香港的基础上,教师弹琴,男女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一起唱。(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6拓展(1)欣赏香港回归十周年主题
10、曲始终有你 (简要介绍香港回归十年间的变化)7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8趣味作业,展示个性(1)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游”香港的感受;(2)爱画画的你,不妨画一画你对香港的印象;(3)爱搜集资料的你,不妨到网上搜一搜与香港有关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这样的趣味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了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评析设计理念: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 “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 音乐教学必须营造
11、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围绕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教育思想,以 “ 回归 ” 、 “ 盼归 ” 为情感主线,以 “ 离愁 ” 、 “ 思乡 ” 、 “ 同根 ” 等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情。组织结构:这节课集欣赏和歌唱为一体,因而属综合欣赏课。总体教学结构承上启下,与本单元第一课时的七子之歌相互呼应,本课时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始终抓住歌曲中蕴含的浓浓的情感。通过欣赏不同形式、不同版本(声音文件、影视文件、图片文件)的音乐旋律,从多方位多角度感受歌曲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表演(对歌曲
12、的二度创作)以及课前相关资料的自主查寻等多种学习方式,了解并掌握歌曲旋律及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以 “ 同为炎皇子孙 ” 、 “ 浓浓的思乡情怀 ” 抒发 “ 回归 ” 、 “ 盼归 ” 、 “ 渴望统一 ” 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达到 “ 以祖国昌盛、民族富强、和谐统一 ” 为己任的爱国思想境界。拓展探究现代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当成惟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当成惟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当成惟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突显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东方之珠这类案例并非单一的音乐知识课,在教学中可将文学、地理、历史等其它学科相关的知识 “ 拿来我用 ” ,以更好的为本课教学目标服务。比如本节课在课件制作中可再进行一些扩展:中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文章乡愁、潘长江的电视小品风筝等,都是以 “ 盼归 ” 、 “ 企望统一 ” 为主题思想的,只要教师科学地进行筛选、取用,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进行安排,对激发学生的情感、辅助完成教学目标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