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注“弱势”群体用博爱滋润学生心田.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19451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弱势”群体用博爱滋润学生心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弱势”群体用博爱滋润学生心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弱势”群体用博爱滋润学生心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弱势”群体用博爱滋润学生心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弱势”群体用博爱滋润学生心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注“弱势”群体 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内容提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

2、,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看重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从班级管理中发现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来阐释教育的本质。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建设者,更是因为教育能够造就出具有健全人格、诚实、正直、追求真善美的“人”,真正的“人”。只有以“

3、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才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据中华教育资讯网 父母离异是威胁儿童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危机之一。这种家庭解体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大有形成单亲一族的趋势。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习惯上,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与帮助,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书育人教师,我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

4、程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要有一颗慈母之心;作为教师,应该善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决不能厚此薄彼;作为教师,应该树立起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活跃在校园里;作为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爱倾注在特殊家庭的学生身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一、用爱点亮心中的灯呼唤自信心在我教过的学生中,经常会遇上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有的随母亲过,有的跟父亲一道生活,他们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得不到像别的孩子一样的家族温暖,享受不到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同时也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因此,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了重创,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孩子在烦恼中成长,在痛苦中学习。他们对自

5、己丧失了信心,产生了悲观 情绪,性格孤僻,缺乏乐观,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他们更渴望有人为他们“拨开迷雾,看见青天”,使他们重新证明自身的价值。作为教师,点亮他们心头的灯,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三、用爱点亮心中的灯争取家长配合我还教育学生不能歧视这些同学。要与他们友好相处,不要在这些同学面前议论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以免他们触景生情,引起伤感。(学生个性品质形成于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大凡残缺家庭的学生都会缺少父爱或母爱,这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导致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很多青少年罪犯都出自残缺家庭。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可见,对残缺

6、家庭学生的关心教育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残缺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冷漠,性格孤僻;二是自卑,自暴自弃;三是任性,不易接受教育;四是顽劣,染上某些恶习。这“冷”“卑”“任”“顽”往往是互相渗透、揉杂在一起的。虽然,上述问题出现在这些学生身上,但我们却毫无理由责怪他们。英国的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谈论家庭管教问题的人所犯的错误,就在于把一切过失和困难全部归到儿童身上。”应该说,这些儿童是其残缺家庭最直接的受害者。作为一个班主任对他们不能厌恶、岐视,既要正视其缺点、错误,又要满腔热情,使他们在残缺家庭中失去的爱从老师这里得到补偿,尽早改正缺点,和健全家庭的学生一样快乐地健康成长,成

7、为对社会有用之人。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 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一、 弄清情况,体贴同情,用师情师爱感化学生的心灵创伤,引导其进步。一伟是个男孩子,是从他校转来的插班生。我发现他总是沉默寡言,不愿合群,冷漠孤僻,很自卑,完全没有快乐的样子。学习、劳动小心翼翼,机械应付,成绩一般。我感到有些不对头,第二天在家访中,弄清了情况,原来他父母已离婚,可他的“归属”又起纷争,思想压力很大,心灵创伤较重。他不愿让妈妈告诉我这些,是怕老师对他“另眼相看”,怕同学们知道了笑他,看不起他。我理解这个孩子的心情,也非常同情他。我向他保证,决不告诉别人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此后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让他对学习、生活热情起来,不要冷漠自卑。告诉他:“你虽然很不幸,但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妈妈、为了你自己、也为了老师,你必须快乐起来,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一伟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老师同情他、体贴他、理解他、爱他。渐渐地,一伟变得开朗起来,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成绩越来越好,还被选为劳动组长,很乐于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一伟的妈妈也发现了一伟的变化,打电话对我说:“一伟在你的教育关怀下,变得开朗了,学习也有了进步,谢谢老师。”

9、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情师爱去感动学生,医治其心灵创伤。 我班一男孩叫大宇,属于“顽”的一类,自小父母离异,随父、继母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感受到的是“畸形”的爱,也养成了某些顽症恶习;纪律涣散,随随便便,常爱动手打人。入学半个月,从没做过作业。后经其母一番争取,把大宇接来身边,就近入学插到我班。他妈妈说:“王老师,大宇交给你了,帮我好好管教他。”因我比较了解他的家庭,所以,我就经常找大宇闲谈。特级教师柳王芳说:“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我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他小时候的可爱和趣事。如:跟他一起回忆岁生日时的快乐;带几个小学生给他过9岁生日,把他约到我家玩;上学放学

10、同他一快儿走;因他饭量大,又给他多加早餐,和他妈妈一起帮他正确认识他家庭变迁的客观原因;有一点进步时,就让他自己转告爸爸。我用严师情慈母爱去教育他、感化他、引导他,不怕他反复无常。终于在半年后,使他从一个纪律涣散、爱动手打人的后进生变成了一位少先队员。一年后,又使他从一个不爱写作业的后进生转变为一个中等生,考试分数从六十来分升到八十多分,有时达到九十多分。字也写得整洁多了,劳动也积极肯干了。有一次,大宇对妈妈说:“王老师有时很严厉,有时又像妈妈那么爱我,我一定要改正缺点,好好学习,希望考到一百分。” 三、及时开导,多方启发,用师情师爱去感化学生,引导其进步。 女生璇子在父母离婚后,跟外公、外婆

11、一起生活,父母又各自成家,在这特殊生活环境中,璇子染上爱撒谎、好吃好动的环习惯。刚进我班时,在学习、劳动、发言上还是积极的,成绩从五十分提高到九十分。可是好景不长,就犯了老毛病,从家里偷钱买零食吃,还撒谎说是别人给的,自己上课不专心搞小动作,还说别人先惹她,作业也不认真完成了,成绩又下降到六、七十分;也属“顽”“任”一类。针对这些情况,我找她的妈妈反映,要求家长配合教育。我也跟科任老师取得联系,协助对其教育。有一次上课时,璇子发高烧,我马上带她去门诊看病。打针之后,我趁机说:“有病要打针才能好,有缺点要改正才行啊!”她含着泪点点头。郊游中,我对她格外关照,给她吃、喝,跟她谈心,了解她不情愿跟外

12、公外婆住,很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告诉我,星期六她去妈妈家玩,下个星期天爸爸来接她去玩,还去麦当劳我启发她:“虽然你和爸爸妈妈不住一起,可是他们还是很爱你的,你如果把缺点改正了,他们就会更爱你了。你有没有决心和勇气来改正缺点啊?”她想了想说:“有。我一定改正缺点,争取进步。”一个学期过去了,她虽还时有反复,但确有很大进步,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好吃、撒谎的坏习惯还是逐步改掉了。她妈妈说:“这孩子心事重,不愿和我们沟通。她告诉你心里话,可见她对你是又敬重又相信的。”璇子现在被选进了舞蹈队,很积极努力地学跳舞呢。 四、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为残缺家庭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其进步。

13、阿丽在父母离婚后跟随伯父伯母生活,在学校,她的“毛病”很多,态度时“冷”时“热”,成绩忽高忽低。也有“顽症恶习”:多嘴、好动、抢话、欺侮同学,属于“骄横任性型”,逆反心理很强,不易接受教育。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教育她,可她总是时好时坏,反复无常,有些缺点常常屡教不改。后来在与家长取得联系之后,才知道她的“特殊”情况:我和家长分析阿丽可能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还有思念父母的心情,她很早熟,想的很多,不愿与家人沟通,跟小堂兄之间可能有“磨擦”,心中不平衡,导致其在校有那些“顽症恶习”。家长很乐意在家里找原因,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协助老师想方设法教育阿丽,帮助她改正缺点,尊重她,信任她,把她当亲生女儿看待

14、。渐渐改变她“寄人篱下”的感觉。比如:家长多带阿丽出去玩,告诉她为什么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原因;不让小堂兄“欺负”她;尽量多给阿丽一些“父母之爱”。我也常常和她谈心,听她说心里话,经过半年多的时间,阿丽终于转变了,不仅改正了缺点,学习努力了,每次考试都是九十多分,大家信任她,选她当了领读和学习组长,她工作主动,又负责,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带领同学早读,很乐于助人,还学会了关心别人。有一次,我带病坚持上课,学生看我有病还给他们上课,都非常听话,阿丽更是懂事,一动不动盯着老师。下课后,她急忙跑过来帮我拿书本,并扶我回办公室,我心里很激动:阿丽变了!会关心老师了! 我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母亲,我付出

15、的师情“母爱”也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回报”这五个可爱的孩子不仅改正了缺点,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三个后进生转化为中上生,大宇和小瑜获写字比赛二等奖,璇子获讲故事比赛二等奖,二个中等生变为上等生,大伟获班级作文比赛一等奖,阿丽获学校朗读比赛二等奖,大伟和阿丽都获学校“好学生”奖,而且都当上了班干部,大宇和璇子做了图书管理员。他们不但没拖班级后腿,还对同学和班级起了很大促进作用。我班也逐步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上学期参加广播操比赛获级组第一名,卫生和纪律流动红旗的获得次数也是级组第一名,期未考试语文、数学成绩都是年级组第一名。 十七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在对残缺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老师有必要用春天般的温暖,用极大的师情师爱和耐心“对病下药”,去精心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尽一切努力使其获得心理平衡,尽力使他们在品行、学业上不残缺。这样,他们才能和健全家庭的孩子一样幸福地、茁壮地成长,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材。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