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进生”转化案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下面我就我的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转化对象:柴阳超,男,7岁,学习态度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爱捣乱,课后作业马虎,家庭作业基本上不做,而且经常性从垃圾桶捡东西吃,但好在他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一般不会做出格的事情,因此我把他定性为思
2、想素质还可以的后进生。 转化过程: 1、寻找、分析原因 经过多次观察了解,发现他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家庭: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弃之不顾,而其父为了生活外出打工,一直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加之奶奶身体不好,常年打针吃药,爷爷又不识字,没人能辅导他学习,甚至有时候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证,因此导致他形成了自由散漫,作业不做,上课不认真,还经常打人等恶习。由于家庭和他自身的原因,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班里也没有好朋友,下课同学们都不带他玩。他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经常做鬼脸、拿别人的东西,有时还打人,以至于同学、老师都不喜欢他,还经常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于是他对学习感到失望,丧
3、失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2、抓住闪光点,增强学习兴趣。 通过从其他同学反馈来的信息得知,柴阳超同学还是挺喜欢看书的,并且我在课堂上也发现前10分钟能认真听讲,并且还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正确率不高。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他多发言,并且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的评价,还表扬他发言积极,让其他同学学习他。另外我还和其他课任老师交流,请他们在课堂上对他多关注。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都发觉,他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有明显的改观,上课比较专心,经常举手发言,也不怎么捣乱了,并且上课效率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作业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和他交流这段时间以来他对学习的看法,他自己觉得对上课
4、比较感兴趣了,但是不愿意做作业,问其原因,他说不会做,其实我从背后了解到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懒惰不愿意做。对此我也不着急,我只是在谈话最后告诉他作业的重要性,老师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做好这一点。自从那次谈话后,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选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做,并给以积极的鼓励,使他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外,我还找班长课下帮助他学习,带他一起玩。一段时间后,他的课堂练习做得有模有样起来了,我把他的作业拿给同学们看,同学们都说他的作业进步了,他高兴的呵呵直笑。从此,他上课更专心、发言更积极了,而且作业越写越漂亮,越来越干净了。他也表示在今后会努力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课下,他还主动清扫垃圾,而且还把垃
5、圾桶倒掉,同学们也愿意带他玩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3、转化工作应循序渐进。 由于柴阳超同学在上一阶段表现还不错,于是,渐渐的我对他的要求提高到和其他同学一样。可能由于压力过大,我对他的期望值过高,他居然星期一没有来上学,而且还没有请假。我立马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中午还到他家进行家访,问其原因,是作业没有完成,怕老师责备他,索性就不上学了。我马上就意识到我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太心急了。于是,我对他旷课一事没有做过多的批评,而是肯定他前一阶段在学习上的进步,然后还赞扬他对于学习的态度的转变,并表扬他在班级做好事不留名的美德,接着我指出他旷课行为是不对的,是比不做作业更让老师感到心寒的。最后,我让他自
6、己思考他的行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他沉默了很久后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今后会好好学习的,我向你保证。”我听到他那样说也没有再进一步追问他,我接着就对他说,“好,老师相信你说话算数。那你接下来该怎么做?”只见他转身拿起书包和我一起走出家门,走向学校。回到学校后,他主动补齐了作业。我拍拍他的肩膀,竖起拇指,好样的。 后进生身上本来就存在了许多缺点和毛病,对他们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万不可虎头蛇尾,前功尽弃!经过大半学期的转化,柴阳超同学在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习惯也都有了很大的好转,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转化柴阳超的过程中,我感悟到:一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至关重要的。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其自信心。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我们深入细致了解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