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知人论世视域下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63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人论世视域下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知人论世视域下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知人论世视域下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文学教法7知人论世视域下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知人论世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思想主张,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他主张:“颂其诗,读其书,不知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后人要交结古人,只是读其诗书是不行的,还必须了解他们的为人行事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这样,才能与古人心契神交,成为知音。这就在告诉我们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不仅仅要关注作品本身,更要将作品和作品本人、当时的社会状况连接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若只关注文章的形式,作者的文笔,所运用的写作方法,难免会将文章禁锢起来,丧失了阅读的灵魂所在,在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里,都一定有作家个人的影子,作家的思想、性格、经历都会巧妙地融入他的作品之

2、中。所以,我们要准确的分析把握文学作品,解读其思想认识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对于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整个时代都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创作性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而现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知人论世”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运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知人论世”会造成喧宾夺主,因其内容往往复杂有趣,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学生学习“正餐”,而真正需要学习的文本内容成为了“辅食”,往往有些内容与实际学习的内容脱节,这就会造成知识了解的意义大于文本学习的意义。在更多的情况下,它更像阅读教学中一道固定的程序,机械地存在于阅读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嵌入

3、文本学习环节,至于是否对学生阅读文章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待商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两脚书虫”,“知人论世”可以充当促进优化、深化理解的策略存在,因此,教师在运用“知人论世”说时,都体现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是否清晰,对教学问题的判断是否准确,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合理。“知人论世”说并非一张图片、一番介绍、一个教学环节所能涵盖的,它的引用方式、引用环节、引用内容都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知人论世”将薄薄的纸张建立起“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将文字变得有温度,与作者建立心灵上沟通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并非通用的,在社会环境背景下,作者的心情会影响到文章的整体基调,在写景散文中,如何处理好作者的

4、内部心理思想与景色的细节描写?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过分解读作者思想的情况,为了重点突出作者的时代背景,从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欣赏,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一节课的时间里,如何把握好讲授的侧重点,是教师所要长期学习的一门课程。1 “知人论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知人论世”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和原则,中国的文学批评常常以道德进行批评,比如说中国古代的诗歌,也就是说诗人的道德高下会直接影响到后人诗人作者的批评,比如说杜甫,不去结合他的生平就很难知道他的诗中具体表达的意涵,知人论世,要弄清一个中国文人的文学成就就势必要去了解他的生平和经历。不同于西方的新批评则更看重作者的作品,也就是读者对于作品的评

5、价是第一位的,在卡尔维诺的每本书开头,他都借用了齐泽克的那句话,大意在于我只提供你想知道的,但真与否与我无关。中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要想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必须摒弃那种依赖于长期碎片化信息袭扰的方式,而应当以长期、持续的学说演化及延伸为载体,向着跨越并联通学科的方式去探索。在此之上,应秉持一种跨越时代的个殊性与对基本逻辑关系的把握,以保证自我的完整。因此,在阅读文章不应只注重文字表面意思,挖掘文章的深层寓意很有必要,在阅读文章时,感受文字背后的力量,与作者共情,目前,阅读在中学语文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有效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现在层出不穷的阅读方式,“知人论世”在经过时间

6、的洗礼,依旧闪耀着理性的光环,是有其实用性所在,但是作为基本的阅读方法,在中学课堂学习中,教师都会教授学生这一法则,然而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使学生灵活掌握该方法,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知人论世”法是教师需要不断钻研的一门重要课程。2 “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将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家庭背景都介绍给学生,这对学生的阅读有所帮助。比如朦胧诗代表人物李商隐,他的很多诗都没有题目,大多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我们了解李商隐当时所处的境遇,知道他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生存,想必他的诗也不单单是爱情诗那么简单,在那个时候,以爱情隐喻职场或政坛也是常用的手法,

7、作为一名文人,其诗作难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很多时候不敢直接表情达意。光是无题就写了十五首,还有很多诗都直接用首联诗句的前两个字,比如锦瑟 日 文/姚晓洁摘要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的主张,提出将“人、文、世”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深入了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知人论世”说一直被广泛采用。本文试图探究“知人论世”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实际意义、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启示,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知人论世”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策略,最后分析过分强调“知人论世”法会对阅读教学造成的种种弊端进行分析。希望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关键

8、词 知人论世;阅读教学;运用文学教法 8射昨日等等。但并没有因为无题就使得佳作被埋没,无题之无,正是用一个无,包含了所有。就像高明的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恰当留白,给人以无限想象与创作空间,不同的人,可以从这些无题诗中,读出自己的心事。李商隐的无题诗,没有叙事对象,像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其中的孤独离愁,都与他人无关。又比如他的 夜雨寄北,这是一首在漂泊巴蜀时寄给妻子的家书,用来表达思念的一首诗,而绝望的地方就在于在李商隐写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前几天,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过了几个月他才知道妻子的死讯,他再无一个归处可去,往后漫长的人生可以凝结成他的另外一句诗“此情可待成追

9、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于 锦瑟 这首诗的大多解释为作者的“悼亡”与“自伤”,但结合作者的生活环境,也可能存在着影射政治的说法,或者是对亡妻的思念。诗歌是浪漫的,但也是比散文更加难以理解,透过短短的几句诗,去体会作者的悲伤与喜悦,相比较于散文,诗歌则更让人难以捉摸。但是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写的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擅长借景抒情。那么“知人论世”就是我们学习诗歌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在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首诗时,主要让学生掌握的是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来描写小石潭的景色,或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溪水的清澈,抑或是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鱼儿在水中的活动。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经历

10、,也不会体会到作者被贬之后的凄凉,或许学生还会当作是一首写景诗来欣赏,对于中心思想的把握不准。这首诗主要通过描写小石潭的静穆,抒发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小石潭过于清冷,作者也不愿久留于此。因此,了解作者生平,再去读作者的作品,仿佛字里行间一切缘由都有迹可循。“知人论世”帮助学生去更好地权衡书中的观点对于自身是否有价值,慢慢往“培养美的情操”方向发展。不了解作者生平,写诗背景,何谈鉴赏诗词,那只是在赏析词句。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编“题未定”草六中提到“倘若要研究文学或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

11、,选本固然愈准确,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杀了作者真相的居多,这才是一个“文人浩劫”。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个文人,那我们就不能选择他本人写的传记,这样的主观色彩过于浓重,我们在研究一个作品或者一个文人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环境”带给作者的影响,当然作者的生存环境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时代性,他笔下的人物都被他刻画得很生动,有血有肉,从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征,他们都成了时代的牺牲品。这是我们需要透过时代背景所要发现的。当然在作者的“心态”则更重要,确切地说,要关注作者写这个作品的前后几个月的心绪、状态。比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

12、月色,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作者开篇就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句话就是整篇课文的“文眼”,定下了文章的基调,作者为何心里不宁静呢?结合当时的现状,社会动荡不安,作者心怀天下,另一方面,作者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正如他在课文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句话里,表现了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在一篇写景的散文里谈到他自己的性格特点呢?有什么含义吗?当我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我们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作者内心的矛盾,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想要参与斗争但不能参加的无可奈何的忧愁与苦闷。文章开篇就写心里颇不宁静,但并未交代原因,而是写月色、写

13、荷塘、写荷花、写美景,作者置身美景的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但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散文写景的最高境界是“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写情的最高境界“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另外作品的本身的“形态”也会影响我们对作者及作品的理解,苏东坡同样写赤壁赋,诗的感情就非常周正,两篇赋就很洒脱,词的个人化的感伤就多一点,这在欣赏古典文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中国人的问题实际上饱含的是不同的心绪,最悲伤的情愫都在诗里,而最快乐的因子都在戏剧里。往往一场悲剧也是用喜剧的方式来更加凸显其悲。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份作品里往往倾注着作者的心情,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作者个人的心绪常常会被读者忽略,了解一个作品就要考虑各种

14、因素带给它的影响。因此,“知人论世”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挖掘文本对于中学语文的学习是有利的,高中的阅读学习不同于初中,语文篇目的学习也不再是简单的背诵理解。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发散思维,关注作品的深层内涵,不再浮于表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程应当力求同时实现这两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于去自主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3 “知人论世”在阅读过程中易出现的弊端作品问世后存在着非常庞大的“解读区间”,有正常解读和过分解读的区别。但是“解读共识”是丰富了作品内涵的,和公众人物一样,作者不能

15、光一味的享受而有选择的接受。中学生的由于心理逐渐成熟,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如果在阅读作品时,过分强调“知人论世”,对作者的其他方面所吸引,从而忽视了对文本的学习,再者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无法辨别哪些是错误信息,易造成对文章及作者的亵渎。阿莱夫博尔赫斯的作品存在的多义性,所以不必过分的苛责自己去理解或者解读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镜子、迷宫都是博尔赫斯爱用的具象,符合其作品那种迷幻、充满想象的风格,什么是真实与虚幻、什么是神秘、什么是自己,看似简单的故事其实一直都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仿佛雾里看花,走近了想要摘,却发现是条蛇,吓到退后,却发现背后空无一物

16、。这是我们在阅读文章时的习惯,阅读完一篇文章会觉得了解了作者,离作者很近,以此来分析他的世界,他的思想,但大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多阅读,我们所看的只是 文学教法9作者想要给我们看到的,阅读是无止境的,只有多阅读,才能将知识进行串联。比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背影这篇课文时,文中想要表达的是浓浓的父爱,父爱无声,父亲翻月台替我买橘。但有人却说父亲翻月台是违反交通规则,建议将背影从语文书中删掉,孙绍振先生以美学中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来分析父亲翻月台违反交通规则这一事例,从实用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对的,但从审美角度来看,它是美的,合乎情如不一定合乎理,文章的好处也不在于强调了什么,而在于省略了什么

17、。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是1925 年,如果都用现在的眼光去打量以前的作品,那么大多数作品都是过不了实用价值这一关,如果让学生带着现代交通意识去学习这篇课文,那么课文的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有“知人论世”这个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在学习一篇文学作品时,带着更客观的眼光去分析作品。在提到创作因批评而变得不自由时,但批评同样是一种原创,因而它拥有应有的自由,好的批评就是相互促进,什么是好,就是推陈出新,永远的新,好或不好,一拥而上,是丧失趣味的原因之一。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不可避免地被人反复推敲,究竟作者有没有扬黛抑钗,读者也只能是猜测,某些评论家也只是博取眼球或者把自己的现代价值观加进去而过分解读了。尊

18、重读者的不同看法的前提是,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行输出,再经典的作品也是如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过分解读字眼,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动词都能解读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用标准的答案去禁锢学生,让语文的学习变得不再简单,为了接近标准答案,过分追求句子的美感,会让学生过分解读源语的意思。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而鲁迅因其尖锐的文风加上其生活背景,所以在学习他的作品时,常常会被惯性思维带偏,先入为主的将其批判社会的思想感情带入其中。比如鲁迅的社戏写一帮孩子快乐玩耍的故事,是其少有的明朗作品,但教学中却被过分解读。语文教学一味追求正确和高尚,即使虚假,也要不犯错误。让人不禁想起一个笑话,鲁迅

19、:“晚安!”语文教师:“晚安”中的“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晚,甚至还上升到社会环境的深层解读。让人看了不禁觉得可笑,这样的教学情境在其实是常见的,那么教师在教授一篇课文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完全按照教材去教,显得生硬,无法将人、世、文做到联系起来,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学生,“知人论世”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4 结语随着当前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知人论世”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也在实际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如何让其有效,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对于背景的表述要规范、严密、通俗,不能让学生不知所云或者产生歧义,每节课要有主干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关联,避免出现“满堂灌”或者“满

20、堂问”的现象。通过提问解惑的过程,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课前、课中、课后的问题也要有所侧重;课前激起兴趣,课中深层次理解探究,课后要归纳梳理。在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有所思,有所问,如此,阅读教学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简单的思考,深刻的阅读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多多鼓励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主要以开放式教学为主,努力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学习,才能走进文本的学习。语文课程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要

21、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参考文献】1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集题未定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5 胡根林.知人论世:散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支架 J.中学语文教学,2018(09):30-37.6 邹雯.从“知人论世”到“循着文本的层次突围”-对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方法的反思和建议 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7 姬长娇.“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D.首都师范大学,2012.作者简介:姓名:姚晓洁(1998),安徽省天长市,研究生在读;单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材改革、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语文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