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追寻与解构:《八月之光》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想象_胡星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091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与解构:《八月之光》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想象_胡星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追寻与解构:《八月之光》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想象_胡星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追寻与解构:《八月之光》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想象_胡星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八月之光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南方作家代表威廉 福克纳构建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的重要版图之一,着重书写了跨种族结合诞下的混血儿克里斯默斯的人生境遇。福克纳以克里斯默斯被种族共同体拒斥与驱逐后转而对跨种族共同体进行个人寻踪作为主线之一,展现了其对构筑跨种族共同体的美好希冀。然而福克纳通过描写这一跨种族共同体最终因主体之间联结的断裂以及死亡而导致的崩解,揭示出其意图构筑的跨种族共同体的乌托邦性,其中内含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矛盾关系问题以及白人至上主义的批判,但也寄寓了对未来多元社会各种族和谐共生的希冀。关键词:八月之光;威廉 福克纳;跨种族共同体;种族矛盾中图分类号:I7

2、12.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699(2023)01-0024-06(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追寻与解构:八月之光 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想象胡星怡,刘兮颖收稿日期:2022-09-05作者简介:胡星怡(2000-),女,湖北黄冈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通讯作者:刘兮颖(1976-),女,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曾获 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其构建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的重要版图之一,八月之光 中描绘的杰弗生镇位于约克纳 帕 塔 法

3、县 的 西 南 一 隅。八 月 之 光(Light inAugust,1932)是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延续了福克纳创作生涯中一以贯之的主题,即种族问题。在诸多人物形象中,被福克纳赋予了最深同情的无疑是乔克里斯默斯,这一“白面黑鬼”的混血儿的人生境遇,映射了南方白人与黑人二元对立这一根深蒂固的种族关系问题。福克纳用深沉而悲悯的笔调,勾勒了乔克里斯默斯这一独行者被命运的乌云笼罩着的一生。作为跨种族结合诞下的混血儿,种族身份的模糊性使得克里斯默斯一生都试图在黑与白的间隙中定位自我,换言之,克里斯默斯试图追寻的是理想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有学者将“跨种族命运共同体”定义为对不同种族的人群之间跨种族交流

4、与合作的肯定,他们因生活所需而产生了相互依赖、相互尊重的共生关系。1本文则采用跨种族共同体这一说法,意在强调其中的精神高度,即作为主体的个人能够跨越种族歧视,以平等的姿态与各种族人民进行对话交流。当前学界对 八月之光 的研究大多建立在人物分析、叙事艺术、空间书写等视角上,本文试从滕尼斯与安德森的共同体理论出发,对该作进行探究。通过描写克里斯默斯一生苦苦追寻跨种族共同体的经历,福克纳旨在为暂时解决美国南方 社 会 复 杂 的 种 族 关 系 问 题 提 供 一 种 理 想 方案。八月之光 中所描写的杰弗生镇是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历史空间,这一白人群体与黑人群体共同居住的地域空间,寄寓了福克纳对构筑跨

5、种族共同体的理想。当克里斯默斯在这一小镇驻足时,他似乎已经无限接近于理想中的跨种族共同体。但克里斯默斯最后惨遭枪杀与阉割的悲惨结局则预示着理想中的跨种族共同体的崩解。在跨种族共同体崩解的背后,展现了福克纳对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种族关系问题与白人至上主义的反思与批判。福克纳致力于揭露南方社会尖刻的种族关系问题,其构筑的理想中的跨种族共同体虽然只是一种具有乌托邦性的想象,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崩解,却触动了当前时代的神经中枢与命运脉搏,展示出对当下世界构筑跨种族共同体与多种族融合共生的期待。第38卷第1期2023年2月Vol.38 No.1Feb.2023景德镇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gdez

6、hen University胡星怡,刘兮颖:追寻与解构:八月之光 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想象2023年第1期一、追寻与向往:跨种族共同体建构下的个体寻踪尽管 八月之光运用了绵延的复调叙事手段,我们仍能从中拼接起乔克里斯默斯短暂而悲惨的一生。克里斯默斯的一生都在流浪与驻足中度过,当他渴望融入白人种族共同体时,却因黑色血液而遭到排斥;当他试图融入黑人种族共同体时,却又时刻背负着种族歧视的枷锁。克里斯默斯一生所追寻的朝向并非世俗意义上的事物,在无数个夜晚,克里斯默斯都曾深入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而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最终只汇成一句话上帝也爱我。上帝施予人间的是平等的爱,这正表明,克里斯默斯一生所追寻的或许只是

7、一种能无限度接纳包容自己并给予平等的爱的跨种族共同体。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持久的、真实的共同生活共同体本身应当被理解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在共同体里,一个人自出生起就与共同体紧密相连,与同伴共同分享幸福与悲伤”。2这种个体与共同体的紧密联结,正是克里斯默斯可望而不可即的。克里斯默斯模糊的种族身份是他被种族共同体拒斥、驱逐和歧视的根本缘由。自出生以来,上天就似乎对克里斯默斯施加了某种诅咒,使他刚一生下就成了孤儿。克里斯默斯的生父,只因海因斯从他脸上“看见了万能的上帝对黑人的诅咒”3,甚至并未求证这位墨西哥人身上到底是否真的流着黑人的血液,就近乎疯狂地枪杀了他;而他的生母,则因私通被海因斯视

8、为淫荡的化身,在难产时因海因斯拒绝伸手相救而死去。在海因斯眼里,克里斯默斯作为白人与黑人私通生下的混血儿,与生俱来就带着原罪的烙印。正因如此,海因斯拒绝承认克里斯默斯与其的血缘关系,随后更是在一个圣诞夜将克里斯默斯扔到了一座白人孤儿院门口,并化身为看门人对克里斯默斯进行监视。海因斯对克里斯默斯混血身份的不认可,彰显了海因斯对黑人种族的偏见。“借助先入为主的观念,偏见创造出一种可以让人不舒服的刻板制度,但它允许人们将任何内在的异物 投射到外在的敌人身上。”4对黑人种族的偏见使海因斯将克里斯默斯视为敌人,海因斯这一不顾血缘和亲情的行为代表了种族共同体对克里斯默斯最初的排斥,而孤儿院,也成为克里斯默

9、斯一生流浪的起点。种族共同体对克里斯默斯的拒斥、驱逐和歧视往往以暴力作为外在表现形式。孤儿院的其他白人孤儿在克里斯默斯的外祖父也即看门人的挑唆下叫他为黑鬼,他在一众孤儿之间也备受歧视。在撞破孤儿院营养师的私情之后,这种暴力演变为更为剧烈的种族攻击。蹲在帘子后面的克里斯默斯,他眼中的营养师是一种粉红色的甜蜜形象,正如他嘴里含着的粉红色的、香喷喷的牙膏。但营养师发现克里斯默斯撞破了她的私情之后,却以“小黑杂种”对克里斯默斯进行种族攻击,他的黑人身份被直接与坏等同起来。福克纳颠覆了传统女性粉红色的甜蜜感性形象,并将这种粉红色形象与克里斯默斯的羊皮纸颜色的皮肤联系起来5,在这里利用颜色的对比,暗示了因

10、肤色差异而导致的对立,这种对立最终演变为营养师对克里斯默斯无端的种族攻击行为。在营养师的恶意推动下,克里斯默斯的混血身份被揭穿,随后被这座白人孤儿院驱逐至一个信奉清教的家庭里。他的养父麦克伊琴是一个古板、极端的清教徒,对克里斯默斯采取高压式的教育,为逃避这种压抑的生活,克里斯默斯结识了一位名叫博比的女招待,他自以为获得了爱情,然而后者却是一位暗娼,并在克里斯默斯主动承认混血身份后大骂他是“黑鬼”。克里斯默斯无法在白人种族共同体中获得认同,于是他转而承认自己是黑人种族共同体的一员:“他同黑人生活在一起,回避白人”,“竭力往体内吸进黑人的气味,吸进幽深莫测的黑人的思想和气质;然后又从体内着意呼出白

11、人的血、白人的思想和白人的气质”3,即便如此,他仍旧遭遇着博比等人恶劣的种族歧视。因此克里斯默斯这种试图进入种族共同体的做法并不能使他真正成为任何一个种族共同体中的一员。威廉斯认为共同体应该“被用来激发美好的联想”6,“憧憬未来的美好社会”,是“一种超越亲缘和地域的、具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共同体形式”7。克里斯默斯要想真正获得美好的生活,唯有理想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才能实现。在十五年的流浪生涯之后,克里斯默斯来到了杰弗生镇并在此驻足停留。他与一位来自北方家族的白人女子伯顿小姐相爱了,两人的结合25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似乎为 理 想 中 的 跨 种 族 共 同 体 提 供 了 一 种 范式,在

12、伯顿小姐这里,他既得到了身为白人的伯顿小姐的接纳与认同,也不再因为体内的黑人血液遭受到种族歧视或攻击。看似已无限接近理想中的跨种族共同体的克里斯默斯,却因长期以来无法进入任何共同体的异化与边缘化之下形成了扭曲的人格。他与伯顿小姐最终因为各种无法调和的矛盾而产生嫌隙。在一次争吵的盛怒之下,克里斯默斯开枪射杀了伯顿小姐并仓皇出逃。法农在 黑皮肤,白面具 一书中指出,在历史上,黑人犯了同白种女人睡觉的罪是要被阉割的,黑人占有一个白种女人这种事是他的同族所忌讳的。8因而克里斯默斯与伯顿小姐的结合在当时无疑触碰了伦理禁忌,而黑人男子谋杀白人女子的行为在当时更是为社会所不容。克里斯默斯这一伦理失范行为使得

13、联结起他和伯顿小姐这一跨种族共同体的纽带断裂,指向了理想中的跨种族共同体的崩解,并以克里斯默斯最后被格 雷 姆 枪 杀 与 阉 割 的 悲 惨 结 局 作 为 结 束 的 终点。在克里斯默斯对跨种族共同体的追寻之路上,崩解的结局折射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二、断裂与死亡:跨种族共同体的解构之途正如克里斯默斯对伯顿小姐引人深思的发问指出的那样:“什么时候身上流着不同血液的人才会停止相互憎恨?”3这一场跨种族共同体的追寻之旅以失败告终,克里斯默斯与伯顿小姐暂时组成的跨种族共同体因联结的断裂而走向崩解,伯顿小姐死在克里斯默斯手上,而克里斯默斯最终又死于象征白人至上主义的格雷姆手中。导致

14、共同体走向崩解的直接原因诚然是克里斯默斯与伯顿小姐二人之间联结的断裂与死亡,然而在这一表象背后,福克纳意在指出,美国南方社会黑人与白人二元对立的种族关系以及对白人至上主义的狂热信奉的历史原因才是导致跨种族共同体崩解的根本原因。在当时美国南方的特定历史条件之下,伯顿小姐与克里斯默斯的结合只能暂时消解种族问题,却不能真正解决种族问题。克里斯默斯与伯顿小姐二人之间联结的断裂来自伯顿小姐渴望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确证克里斯默斯的黑人身份,“而正是这样的一种行为再次刺激了乔敏感的身份意识的神经,彻底触发了乔内心深处积郁的暴力本能。”9福克纳也指出,造成克里斯默斯悲剧的原因在于:“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究竟是白人或是

15、黑人,因此他什么都不是。由于他不明白自己属于哪个种族,便存心地将自己逐出人类。”3因而两人虽然暂时组成了脆弱的跨种族共同体,却无法从根本解决克里斯默斯对自身存在的认知问题。由于美国南方社会长期以来的种族关系问题,白人与黑人是相互对立、泾渭分明的双方。克里斯默斯“终其一生拼命地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类别,而他周围的人们也同样拼命地为他归类”10,对于作为主体的克里斯默斯而言,其身份是不断被他者所构建的。他并不清楚自己身上是否真的流着黑人的血液,他的混血身份来源于外祖父海因斯的一面之词。然而,克里斯默斯就在这种无端的怀疑以及无形的排斥中不断强化着对自己混血身份的认知。但人不能在绝对意义上独在,海德格尔

16、认为:“世界向来已经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此在之独在也是在世界中共在。他人只能在一种共在中而且只能为一种共在而不在。独在是共在的一种残缺的样式,独在的可能性就是共在的证明”。11因而人必须在交往中生存,这也即所谓的交互主体性。在克里斯默斯的成长过程中,他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不断强化着其自身对于身份的认知。他在交互主体性带来的自我认知中不断建构与他人的伦理关系,最终强化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但不幸的是,黑人与白人二元对立的种族关系使他在成长过程不断受到白人的谩骂与指责,“黑鬼”“杂种”等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身份攻击使克里斯默斯既憎恨白人,也憎恨黑人。因而他即便与伯顿小姐暂

17、时组成了跨种族共同体,也无法消弭长期以来在种族攻击下形成的异化人格,克里斯默斯自始至终都站在种族深渊的悬崖边上。杰弗里斯坦顿(Jeffrey Stayton)指出,福克纳在 八月之光 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种“南方表现主义”的手法,在谋杀伯顿小姐之前,福克纳用克里斯默斯的视角俯瞰杰弗生镇的全景,并将其描26胡星怡,刘兮颖:追寻与解构:八月之光 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想象2023年第1期绘为相当现实的悲惨景象。这种表现手法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为使他们的现代城市景观显得更加动荡不安而采用的技术相类似,这一视角非但没有抵消克里斯默斯的疏离感,反而更加尖锐地加剧了他被排除在种族之外的隔离感。12这种表现手法或许就

18、是对此种二元对立的种族关系的隐喻,象征着克里斯默斯始终是一个被隔绝在外的独行者。二元对立的种族关系加剧了克里斯默斯的疏离感与隔离感,最终造成克里斯默斯与伯顿小姐之间的争吵,从而导致跨种族共同体联结的断裂。如果说伯顿小姐的死亡是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种族关系影响下的恶果,那么克里斯默斯的死亡则是南方社会长期信奉的白人至上主义运作的结果。克里斯默斯在被押送的路上逃到了海托华家中,杰弗生镇上的一位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和白人至上主义者珀西格雷姆带领一群人追到那里,最终枪杀了躲藏在房间中的克里斯默斯,并抱着“现在你会让白人妇女安宁了,即使你下到地狱里”3的想法对他施加阉割的私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未经审判便施

19、以处罚的程序并非正义,且更为可怕的是,南方社会似乎对这种随意施以私刑的做法早已习以为常,海因斯便随意枪杀了克里斯默斯的生父。克里斯默斯最终被珀西格雷姆随意施以私刑,正是白人至上主义运作的结果。在克里斯默斯与伯顿小姐的跨种族共同体崩解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福克纳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南方社会的种族问题,并对南方社 会 长 期 以 来 信 奉 的 白 人 至 上 主 义 提 出 了 怀疑。此外,文本中的种种细节也无不体现充斥着种族对立关系和白人至上主义的南方社会的缩影。无论是白人群体对“黑鬼”的谩骂,海因斯近乎癫狂的对黑人的仇恨,还是杰弗生镇对来自维护黑人的北方家族的伯顿小姐的漠视,都体现了白

20、人至上主义。正如戴维斯认为,尽管性格、教育和阶级不同,但书中大多数人物对种族的想法都是白人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读者不应该认为杰弗生镇这个传统社区的道德是一种理想的规范,在杰弗生镇的世界里,白人种族群体中间存在着狂热和误解。福克纳并没有不加批判地颂扬这个社区或维护其道德标准。13相反,福克纳通过伯顿小姐和克里斯默斯的死亡,指出南方社会在处理种族关系问题中所执行的标准是一种不理想的规范,这正展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矛盾的种族关系和白人至上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三、反讽与希图:跨种族共同体想象的乌托邦性美国南方社会的多元环境为跨种族共同体的生成提供了契机,福克纳在艺术世界中所构建的跨种族共同体是不

21、同种族身份主体在多元背景下能够和谐相处的有机生命体。然而这一跨种族共同体的崩解证明,它始终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共同体,正如安德森在 想象的共同体 中对民族共同体所下的定义一样,共同体不是许多客观社会现实的集合,而是一种被想象的创造物。福克纳对构筑跨种族共同体的愿望也始终只能停留在想象层面,跨种族共同体的乌托邦性使得其内含了福克纳对当下美国南方社会能够解决种族问题的反讽与质疑,但也寄托了福克纳对未来更加多元的全球化时代能够解决种族问题的希图。事实上,福克纳在 八月之光 中构筑的跨种族共同体是出于其本人的理想认知,八月之光取材于福克纳年幼时所听闻的一桩反映种族矛盾的惨案。名叫勒尔斯伯顿的黑人因杀死一名

22、白人妇女而被一群清教徒施以私刑,他们冲进监狱杀害了勒尔斯伯顿,并割掉了他的耳朵和睾丸,最后将他的尸体悬挂在大树上示众,克里斯默斯的结局正好映射了这桩现实惨案。为宣泄自己对于听闻这桩惨案后的愤怒之情,福克纳在八月之光 中融入了对克里斯默斯的同情与悲悯,在描写克里斯默斯的死亡时,福克纳使其死亡的场景带有一种诗意的超脱:“他长时间地仰望着他们,带着安静、深不可测、令人难以忍受的目光。然后,他的面孔、身躯、身上的一切,似乎一齐瓦解,陷落在自己身上他仿佛随着黑色的冲击波一起上升,永远进入了他们的记忆。”3在这种超越性的死亡中,他体内的黑色血液似乎被净化了,福克纳为克里斯默斯追寻之旅的终结附上了一点美好色

23、彩,但透过这层描写,我们会发现,克里斯默斯与勒尔斯伯顿相似的结局才是南方社会的普遍现实。更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克里斯默斯身上究竟是否流着黑人的血液全凭27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海因斯的揣测。倘若克里斯默斯身上并没有黑人血统,那么他的悲惨结局是否会完全颠覆?海因斯将不确定的种族身份强加于克里斯默斯身上,“通过给其他非白人种族贴上黑人的标签来保护白人在二元对立的种族等级制度中的特殊利益,最终强化了南方根深蒂固的 一滴血原则。”14未能被填补的叙事全貌使克里斯默斯的身份真相完全被遮蔽,他无法为自己被污名化的混血身份正名,只能默默承受因身份杂糅而带来的种族攻击与羞辱。克里斯默斯对跨种族共同体的追

24、寻,也是出于对杂糅的混血身份能够被主流社会所认同的渴望。福克纳成长于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一段时期,南北战争虽然使黑人摆脱了奴隶身份,但这一群体仍旧生活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之下。马克斯韦伯在 经济与社会 一书中认为:语言共同体、宗教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是促使种族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几个客观条件。15而黑人与白人作为相异的种族共同体,其语言、宗教以及政治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也是其无法融合形成新的跨种族共同体的原因之一。因而如何解决种族关系问题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艰难路途。福克纳是“变革中的南方社会、南方文化传统同现代世界相撞击的产物。他的思想、他的文学创作都深深植根于南方的土壤之中”16,种族问题是他文学创作中

25、无法回避的问题,他不断在文学实践中探索解决种族关系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并以构筑跨种族共同体这一美好理念作为解决种族问题的理想方案。福克纳的许多作品都涉及种族问题,他也倾向于在如克里斯默斯一样的黑白混血儿身上折射种族矛盾与冲突,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查尔斯邦以及 去吧,摩西 中的路喀斯布钱普,都与克里斯默斯的身份如出一辙。“正像威廉福克纳在小说 去吧,摩西 中所暗示的那样,白人与黑人的真正的平等、融合和黑人文化身份的真正认同是解决美国社会问题的关键,但完全消灭种族隔阂和跨越种族的樊篱的日子还没有来到。”17福克纳虽然尝试在文学实践中构筑跨种族共同体,但他也认识到跨种族共同体的乌托邦性。福克纳正是借助

26、了 八月之光 中对构筑跨种族共同体的探寻与书写,为族裔文学构建跨种族共同体指明了探寻道路,虽然离真正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斗争,但福克纳在美国南方作家中较早对此进行了基于个人生命经验和体悟的表达,看到了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福克纳之后,种族问题依然是美国文学的中心议题,无论是托尼莫里森对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碰撞的思考、约翰怀德曼对种族自由平等的主张,还是詹姆斯鲍德温对跨种族结合的美好希冀,都表明如何解决种族矛盾是当代作家的集体意识。在复杂多变以及根深蒂固的种族文化观念下,跨种族共同体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绝无实现的可能。在当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之下,或许有一天真的能够超越种族

27、、地域、文化的局限,寻求到具有多元主体性的跨种族共同体。四、结语福克纳在文本中对于种族问题的探讨展现了其对于现实社会的深刻认知及对于构筑跨种族共同体的希冀与期盼。克里斯默斯面对美国南方社会潜移默化的种族攻击时,不断挣扎并试图进入跨种族共同体中以摆脱混血身份带来的阴影。通过与白人女性伯顿小姐的相爱,克里斯默斯想象中的跨种族共同体已获得某种可能性,然而最后两人的相继死亡依旧证实了这种跨种族共同体的乌托邦性。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克里斯默斯为打破种族歧视、缓和种族矛盾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正是福克纳本人对解决美国南方种族问题的设想之一。对种族问题的忧虑作为当代美国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集体意识,福克纳所传

28、达的对构筑跨种族共同体的美好想象,虽然具有乌托邦性,却也仍旧带来了对未来多元社会中各种族和谐相处的期望。参考文献:1徐彬.“帝国博览会”与轰炸“幽灵村”:多丽丝莱辛 非洲故事集 中的跨种族命运共同体想象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1(01):234-246.2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张巍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3威廉福克纳.八月之光M.蓝仁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4爱利克埃里克森.童年与社会M.高丹妮,李妮,译.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5Clarke D.Gender,Race,and Language in Light in AugustJ.

29、28胡星怡,刘兮颖:追寻与解构:八月之光 中的跨种族共同体想象2023年第1期American Literature,1989,61(03):398-413.6Williams R.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7殷企平.西方文论关键词:共同体J.外国文学,2016(02):70-79.8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M.万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9王立新,王钢.八月之光:宗教多重性与民族身份认同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9-15.10生安锋.

30、白皮肤、白面具:八月之光 主人公乔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J.外国文学研究,2004(04):44-49+171.1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12Stayton J.Southern Expressionism:Apocalyptic Hillscapes,RacialPanoramas,and Lustmord in William Faulkners Light in AugustJ.The Southern Literary Journal,2009:32-56.13Davis T M.Faulkners Negro:Art and the Southe

31、rn ContextM.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3.14白碧霄.杰弗生镇的闯入者:以 八月之光 为例反思种族和移民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91-97.1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 1 卷M.闫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6肖明翰.福克纳与美国南方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50-58+132.17张立新.白色的国家黑色的心灵论美国文学与文化中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J.国外文学,2005(02):63-70.Pursuit and Deconstruction:The Imag

32、ination of Cross-racial Community in Light of AugustHU Xing-yi,LIU Xi-ying(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Abstract:As a great work of Yoknapatawpha geneaolgy constructed by William Faulkner,winner of Nobel Prizein literature and rep

33、resentative of South American writers,Light in August focuses on the life of Christmas,amixed-race child born of an interracial union.Christmas personal search for interracial community after therejection and expulsion from the racial community is one of the major plot lines,showing Faulkners hope f

34、orconstruction of an cross-racial community.However,by depicting the ultimate collapse of this cross-racialcommunity due to the breakage of the community and death of its leading characters,Faulkner reveals the utopiannature of the cross-racial community he intends to build,which implies not only his criticism of the deep-rootedracial conflicts and white supremacy in the American South,but his good wishes for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various races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in the future.Key words:Light in August;William Faulkner;cross-racial community;racial conflict责任编辑:邓 晔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