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007691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一五”时期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1、研究背景1.1我国纺织服装发展状况 中国服装纺织业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看,其工业化初期均将纺织行业作为先导型产业,在提供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如对美国、日本、韩国多年来GDP与纺织工业相关性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步入衰退期判断至少会到2020年。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全球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各类资源在全球流动以实现优化配置。资金、技术的快速流动已体现了这种趋势。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由于多种原因却难以快速流动,因此,以物流

2、代替劳动力流动的货物贸易快速发展。而吸附劳动力较多、便于运输的纺织品贸易更得到快速发展。在19802001年的21年中,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增长了258%,比同期全球出口贸易增长幅度210%高出48个百分点。2004年全球纤维、织物、服装、家庭布置等的贸易总额达到了3800亿美元。 从长远发展看,服装纺织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服装纺织业只能以不断的增长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服装纺织行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 国际贸易促进了全球服装纺织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调整。目前西欧、北美和日本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主要消费市场,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则是世界

3、纺织品服装的制造中心。 自1991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9%,略高于同期GDP 9.3%的增长速度。纺织行业全面步入快速成长期始自1998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纺织行业扭亏解困的政策,加之社会资本对2005年取消配额的良好预期,从而导致纺织行业投资额大幅增长。1.1.1产业优势突出 服装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低耗能、高就业、与农业密切相关、出口创汇等特征符合中国国情。同时,纺织服装行业的内生性增长强劲,中国企业消化和传递成本的能力也在日益增强。 中国目前的国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自然资源少,能源短缺;“三农”问题严重;高科技领域落后,需要大

4、量进口先进技术和装备支撑现代化发展,即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而纺织服装行业的特点是: 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每亿元固定资产吸纳就业人数:纺织业1876人,服装业4464人,是全国工业平均数932人的2.01倍和4.79倍。发展纺织服装业符合劳动力过剩这一国情。 低耗能、少污染的产业。2001年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消耗的能源(折合标准煤),纺织业为1.93,服装业为0.48,分别是全国工业平均数的59%和14.7%。在漫长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中,除印染环节外(目前新技术已逐步克服印染带来的污染),基本对环境无破坏,属于“绿色产业”。北京、上海、深圳等现代化城市把服装制造列为“都市产业”也说明了这一

5、点。 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行业。2003年纺织行业消耗天然纤维620万吨(棉、麻、丝、毛等),涉及到1亿农民的生计。目前约有1300万农民子女在纺织服装行业就业。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一个农民从事纺织业,其放弃耕种土地的机会成本,中国是0.2公顷,美国57.4公顷、法国19.6公顷、墨西哥2.8公顷、土耳其1.7公顷。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可推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以有力解决“三农”问题。 是出口净创汇的主力。 2005年1-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024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进口4780.8亿美元,分别增长31.3%和16.0%;贸易顺差683

6、.40亿美元。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9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99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71%。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868.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7%,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89%,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32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95%;服装出口金额是54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1.50%。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值为12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2.65%。其中纺织品进口金额为1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0%;服装进口金额为1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1-9月纺

7、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741.21亿美元。 由此可见,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 1.1.2国际竞争遥遥领先 纺织行业亦是中国国际比较优势最为突出的行业。首先,中国具有充足的原料资源。中国纤维产量从1980年的347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2000万吨,已占世界的30%。其中棉花、化纤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6%和28%,居世界第一。其他纤维如苎麻、蚕丝、羊绒产量占世界80%多。其次,中国纺织工业具有强大的上下游配套生产能力。从上游的纱、布,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中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与竞争伙伴印度和墨西哥相比,前者的纱布加工能力很强,而服装的生产能力很弱;后者正相反,服装制造能力强但面

8、料基本靠进口。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质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极大成就了纺织工业的国际比较优势。 据世贸组织的有关报告,中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分别相当于日本的2.64%,法国的3.81%,美国的4.85%,韩国的12.97%,墨西哥的31.36%。中国劳动力不但“价廉”,而且“质优”中国纺织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要远远胜过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 至今,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有十年时间,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差距日益加大。如果考虑香港大部分为国内转口贸易,中国更是遥遥领先。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1.1.3面临后配额时代的历史性机遇 对

9、于中国纺织品行业来说,配额限制的取消将成为中长期的一大利好。 纺织品服装协定(ATC)中规定,从1995年开始的十年间,分为四个阶段在世贸组织成员国间取消纺织品及服装的配额限制,实现自由贸易。2005年1月1日为最后阶段,所有配额限制(占49%)全部取消。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恰逢配额取消的第三阶段,美国欧盟共取消了87个类别配额,导致中国纺织业出口额从2001年的533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804美元,两年增长51%。2005年欧美还有126个类别取消,分别占欧美进口纺织品的60%和61%。美国取消配额的额度约760亿美元。 多年来在世界纺织品贸易总额中,配额市场占近70%,非配额市场

10、占30%多;而中国纺织品出口仅占配额市场的5%左右,占非配额市场近30%;在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中,向配额市场出口占25%,非配额市场占75%。这两组数据说明,中国纺织品出口受到配额限制的严重束缚。如果按照中国在非配额市场的占有率推算,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出口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据世界银行测算:2005年配额放开后,中国纺织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将由2002年的17%扩展到45%。 1.1.4出口将拉动行业持续快速增长 配额取消并不意味着纺织行业所有企业的出口均大幅增长,反而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配额对优势企业是束缚,对弱势企业又是保护。配额取消后市场空间的扩大会拉动优势企业高速增长。但弱

11、势企业难免在竞争中被淘汰。从行业看,未来几年出口是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2005年后纺织服装出口额将保持30%的增速。拉动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15%以上。 纺织板块可分纤维、面料、服装三大类。从其特点分析,纤维制造企业进入壁垒较高,但易受原料价格的影响,业绩波动较大;服装企业因成本中包含的劳动力价值最高,使中国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得到发挥,因此,国际比较优势明显。但多数服装企业出口以贴牌为主,内销尚未形成“品牌溢价”,且行业进入壁垒低,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因此,服装类公司的主业扩张受到制约;面料类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服装业的高速发展对面料的需求旺盛,目前出口服装中有近50%的面料仍需进

12、口,国家也将“国产面料顶替进口”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之一。面料行业主要依靠设备技术竞争,行业壁垒较高,销售约束较弱,企业易于通过扩大产量来提升业绩。1.2技术研发与应用当代服装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与管理科学多学科先进技术的综合,并应用于服装制造工程之中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先进制造技术内容之一是要研制开发一批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数字化服装设备。我国现有规模型缝制设备制造企业100多家,有缝制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400多家,其生产缝制设备能力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除了有生产电脑控制平缝机、电脑绣花机、自动开袋机、电脑花样缝纫机、电脑控制铺布机、电脑控制立体烫机等

13、以外,其他很少有数字化技术设备。先进制造技术内容之二是要研制和建立一批服装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制造模式和系统,以面向服装个性化和全球化两个市场的需要。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服装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及人们对服装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使得服装制造业向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方式发展。为适应这种情况的变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了大量的对策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概念,先后诞生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模式与系统。例如敏捷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生产系统、虚拟制造系统、全球制造系统、绿色制造系统等。对服装企业来说,服装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发展的总趋势是管理信息化、物料

14、条码化、生产柔性化、操作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网站个性化、环境清洁化。具体而言,采用ERP、MIS等信息技术产品、整合资源优势、再造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采用条码技术对服装面辅料、在制品以及成品等进行编码信息跟踪管理,强化对供应链中物料和成品的管理和调度,减少库存积压、加速资金周转;采用服装CAD、CAM、CAPP、MTM等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配备先进的生产装备,建设高度集成化、柔性化的生产流水线,适应服装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需求;采用三维人体测量仪、QRS工作台、开袋机等专用缝纫设备以及整烫设备等数字化、自动化设备,提高操作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作业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采用供

15、应链技术SCM建设产品分销系统,及时获取产品的销售信息,以安排生产和补货,以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采用网络技术建设企业的门户网站;采用绿色材料、绿色装备以及绿色工艺进行生产,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符合ISO14000标准的要求,消除通往国际市场的壁垒和障碍。目前,人事、财务、办公自动化软件在国内服装企业的应用率在90%以上,服装CAD应用率接近90%,CAM、ERP、PDM、SCM等应用也接近20%。相对而言,服装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在线控制、在线质量检测与控制、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电子商务方面信息化程度较差。另外,高新纺织纤维与面料技术在服装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纺织服装企业科技需求分析

16、2000年纺织全行业整体扭亏之后,尤其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科技、信息化需求明显增长,即使一些“九五”期间科技、信息化应用薄弱的行业(如服装、家用纺织品)、企业(如民营企业)、地区(如西部地区),也纷纷做了科技、信息化可行性分析、规划和应用调研。当然,这里存在政府和行业组织大力推动的因素,但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入世后国际竞争日益严峻这一发展趋势的清醒判断。在最近的需求调查中,纺织服装企业应用需求按技术领域分类为:管理系统占83%;电子商务占24%,较以往增加;CAD占29%;自动控制系统占12%;自动监测系统占10%。这表明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对纺织服装企业电子商务前景

17、的乐观。在不同的行业中,项目分布比较均衡,棉纺织、化纤、纺机等相对集中,表明企业选择项目目标明确,考虑到了自身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从需求的内容分析包含了五个方面: 产品设计信息化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CAD的需求有提花纹织、织物组织、印花图案设计和分色描稿、电子绣花、服装设计和排料、电子测色配色等多种技术,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户中都得到应用。因此,今后两、三年内,CAD应用需求将稳步发展,前景看好。CAM、CAPP、PDM近期也有增长。 管理信息化近两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纺织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信息化需求增长最为显著,达83%。需求面广泛,遍及所有行业,棉纺、毛纺、化

18、纤企业较多。应用涉及财务系统等单项管理系统和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后者为重点 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对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检测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简化操作,提高自动化生产生平,有着明显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一直存在稳定的需求。制造设备数字化体现在单台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分新设备研制和老设备改造两方面。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能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直接决定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等竞争要素。企业间协作网络化近年来,越来越多面对国际市场的纺织服装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尽管处于起步阶段,却需求面广,并有很大的潜在需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地区,有的企业开始注意在企业业务伙伴之间

19、、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网络化方式协同工作。1.4 北京“时装之都” 建设1.4.1北京时装之都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11月正式对外宣告在北京建设“时装之都”。这一宏大的计划将对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服装纺织业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服装纺织产业是“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时装之都”建设不仅有利于展现城市文明,进一步提升首都的国际、国内地位,而且有利于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服装及关联产业的发展和都市经济的发展。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2北京与世界时装之都的

20、比照世界五大“时装之都”(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都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在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实现首都“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大力发展都市型服装产业,建设世界“时装之都”,是体现“绿色、科技、人文” 奥运理念,提升北京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我国入世后,服装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明显,符合十六大提出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精神。1.4.3服装产业北京目前拥有纺织服装企业3000多家,服装设计人员上千人,服装设计工作室200多家,全行业共有23个服装品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

21、和 “北京名牌产品”称号;30个产品商标获得“北京市著名商标”称号;94家企业获得工商局颁发的“守信企业”荣誉称号。一些区域性品牌已提升和发展成为全国性品牌。1.4.4市场空间北京是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北方地区的消费窗口,市场辐射能力强,对外贸易环境优越,服装及关联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北京作为北方地区的消费中心,市场影响力辐射东北、西北、渤海湾及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人口规模约4亿,这将为北京服装及关联产业的产品贸易和品牌经营带来巨大的商机。北京现有人口规模1382万,包括大北京都市圈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地区,人口约4000万,巨大的消费市场将为北京服装及关联产业的发展带来勃

22、勃生机。随着“奥运”的举办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北京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和国际商社的大批涌入,为入世以后北京服装及关联产业的对外贸易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北京不仅拥有高中商厦、服装专卖店和超市在内的服装零售体系,而且自发形成了几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服装集散地,全国性行业和专业组织举办的各类服装服饰展会也进一步巩固了北京的成衣贸易中心地位。各类贸易公司和驻京商社沟通了北京与各国的贸易渠道。目前北京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经营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共30家,其中服装销售额占商场经营销售额的40%50%;服装品牌3000多个,其中女装品牌1500个,占服装销售额的60% 。2

23、005年预计全市衣着类商品零售总额 270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比重9.7%。1.4.5开放与政府导向国际化的时尚都市必须是开放的,同时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会组织的有效管理,如伦敦时装周,英国政府曾为其投入约68万美元,以推动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这是保证其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的开放性可以吸引人才和资金,事实上现有任何一个世界时装之都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外埠设计师、企业和经营者的参与,巴黎更是将自己定位为国际时装人才的大熔炉。北京市政府建设“时装之都”的导向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可以使北京服装纺织产业沿既定轨道有序地向预期目标推进有利于带动时尚消费、强化城市创新

24、意识,从而提升北京的城市竞争力。2、北京服装产业发展状况2.1行业规模至2004年年末全行业企业法人单位3261个,主营销售收入153.85亿元,分别占北京制造业比重9.03%、2.93%。北京服装产业2004年GDP为137亿,占北京GDP的2%。北京服装产业在有序发展的同时,也在满足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等方面,为首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2.1.1产值、销售收入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服装纺织业的产值为120.8亿元、销售收入112亿元,分别占全市都市工业的16%、15%。其中服装业产值67亿元,销售收入60.2亿元。从2001年起服装业产值、销售收入逐年递增。 2.

25、1.2 进出口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出口实力较强,服装纺织品出口遍布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据北京海关统计,2004年北京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10.47亿美元,在地方工业出口中仅次于机电产品之后,列在第二位,是北京出口创汇的支柱行业。表1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指标行业比重变化情况 单位:个,亿元,%年份项目行业企业数量资产总额负债总额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2001行业合计412150.9103.597.733.1服装业25865.744.449.819.2占行业比重62.643.5435158纺织业14078.552.845.313.9占行业比重34525146.442化纤制造业146.76.32.6占行业

26、比重3.44.562.62002行业合计414145.798.895.334.2服装业26362.44250.219.8占行业比重63.542.842.552.757.9纺织业1407750.543.914.4占行业比重3452.85146.142.1化纤制造业116.36.251.2占行业比重2.54.46.51.22003行业合计380151.8101.1122.943.6服装业23658.339.558.528.0占行业比重62.138.43947.664.2纺织业14090.759.963.215.6占行业比重36.860.059.251.435.8化纤制造业42.81.71.2占行业

27、比重1.11.61.81.02004行业合计396157.998114.543.62服装业24663.541.760.330.92占行业比重62.140.242.652.770.9纺织业1459054.652.312.6占行业比重36.65755.745.728.9化纤制造业54.41.6520.13占行业比重1.32.81.71.60.2从上表看出,尽管服装企业数量占大多数,但资产总额比重比纺织企业低,表明服装企业仍以小型企业为主体;服装企业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占行业比重超过三分之二,说明服装行业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更为明显。2.2 产业布局北京已形成了大兴、延庆、顺义、通州、平谷和密云六大服装产

28、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东部,形成了北京东部服装工业带。区域分布看,服装生产加工主要聚集在东部(包括东南、东北各区县)地带。2004年顺义、密云、大兴、平谷、朝阳5个区县销售收入占到全市服装业的63%。服装出口交货值前三名的顺义(30%)、密云(21%)、平谷(9%)占到全市服装业的60%。城区则以服装商贸、品牌设计和研发中心为主。2.3所有制结构北京服装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龙头,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见图1)。2.4技术创新优势逐步显现“十五”期间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初步实现成果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全行业范围的重大新技术推广、新纤维研发

29、应用项目28项,其中大部分项目已经和正在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十五”期间,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2.4亿元;累计申请专利30项,已被授权13项;自主研发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6个;合作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2个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3个。纺织新原料、新纤维、新染整技术不断开发,纺织品日趋高档化、绿色化,对绿色环保、功能性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形成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十五”期间行业内大的品牌集团如京棉集团、光华集团、铜牛集团、雪莲集团、大华天坛、白领、依文、顺美等骨干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和产品宣传。运用网站的互动功能,初步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

30、购、网上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并在生产经营管理当中不同程度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覆盖从财务、采购和成本等业务领域,设计、研制、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操作模式,应用了各类管理软件,达到了北京市制定的信息化分级标准的初级或中级水平。其中:雪莲股份公司、铜牛股份、白领等公司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成为国内同行业该领域的示范单位。重点企业正以三维服装设计系统技术的应用带动企业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以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5就业北京市服装纺织行业从业人员18万人,占全市制造业职工人数的12%;每亿元固定资产投入能安排就业人数2611人,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2.9倍,医药制

31、造业的3.5倍,食品饮料的3.8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4.1倍。有效地发展服装产业,可以缓解北京地域存在的“两少一多”即“水少、地少、人多”的矛盾(见图2)。2.6能源消耗服装产业是“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体指标如下:万元产值用电量为0.03万千瓦小时,万元产值能源消费总量为0.24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水耗为0.02千立方米。2.7品牌品牌是北京发展服装工业的一个重要的支持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女装为主的北京服装,已在国内形成一些品牌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北京服装产业紧跟国际服装流行趋势,注重新型面料的研制和开发,使服装产品档次不断提升,整体水平有

32、了很大提高。北京目前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0家,5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见表2)。根据对北京亿元商场品牌服装销售的统计,北京女装品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全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服装品牌有白领、滕氏、玫而美、赛斯特、薄涛、天马、巴比龙、顺美、依文等。表2 北京重点企业情况表(销售收入过亿企业)单 位品 牌所在区县北京市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朝阳北京针棉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朝阳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宁崇文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雪莲大兴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爱慕朝阳北京京工服装集团有限公司雷蒙朝阳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依文丰台北京婷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婷美大兴北京滕氏制衣有限责任公司滕

33、氏大兴北京赛丝特新世纪服装有限公司赛丝特大兴北京铜牛针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牛通州北京东方叶杨纺织集团公司东方叶杨通州北京鹏达制衣公司鹏达昌平北京维根制衣有限公司维根朝阳北京美姿时装有限公司美姿顺义北京华阳服装有限公司华阳平谷北京制衣有限公司冠亚平谷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顺美顺义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威克多大兴北京利德尔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利德尔朝阳北京天釜服装有限公司朝阳北京金鹰羊绒制衣有限公司金鹰朝阳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白领亦庄北京卓欧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玫而美海淀北京京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亭朝阳北京光华纺织集团绿典朝阳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朝阳北京九达纺织集团公司朝阳北京富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密云北

34、京富泰革基布有限公司密云 2.8对相关产业带动现代企业正在以资源配置为导向集聚发展,“时装之都”建设将有利于开发和优化北京的产业资源,吸引国内外服装企业集聚北京,从而进一步扩大北京服装产业的“集群”规模。无论原材料、技术、人才还是资讯,产业集群的规模需求都将降低生产要素的单位成本,为服装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低成本扩张的优势。产业集群所产生的产品技术人才等市场,不仅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而且催生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这些服务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形成又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分工,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为集群服务。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直接拉动成衣、面辅料等产业链的扩张,

35、带动鞋帽、饰品、箱包、皮具和化妆品等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商贸流通、仓储运输、文化艺术和旅游购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9产业优势2.9.1 市场需求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北京已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服装集散地,服装零售和批发市场颇具规模,现代物流基地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消费示范作用强。北京的城市生活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均居全国前列。较高的消费需求不仅拉动了北京的服装市场,而且消费结构的特点对全国内陆地区,尤其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的服装流行趋势和消费方式有较强的示范作用。2.9.2信息高度密集众多的服装纺织设计、研发机构云集,使北京成为各类新工艺、新技术和流行趋势等相关信息的集散地;对时装业有重要影响

36、的主流传媒和大量时尚专业传媒云集北京,构成了大量、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北京媒体影响力大,权威性强,时尚媒体80多家,数量居全国首位。2.9.3品牌集聚效应明显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时尚氛围,使北京成为著名服装品牌的聚集地。目前国外200多个顶级服装品牌已进入北京市场,其中相当一批品牌都设立了专卖店,并且已在一些大型商场和商业区呈明显的聚集趋势,既满足了人们对品牌商品的消费需求,也为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提供了展示和销售渠道。2.9.4人才和组织资源优势北京集中了大批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培养服装著名设计师、高级技师和模特的人才基地。同时在京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

37、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等全国专业性协会组织和机构,集中了服装界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组织资源,并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使北京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组织资源优势。2.9.5 会展优势北京具有大量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纺织专业会展。随着北京对外开放的推进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会展业正在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服装纺织会展业在京的发展,为促进国际交流和商贸活动搭建了专业性的平台。2.9.6难得的奥运机遇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服装业的发展和“时装之都”的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北京将通过服装这个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载体,吸引全球注目,展示东方文化,扩大国际交流,促进北京服装业在与国际时尚接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同

38、时,奥运会期间上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中蕴藏着巨大的服装购买力,将为北京服装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商机。3、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十一五发展思路3.1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1.1产业高端发展不足在新形势面前,进一步暴露北京服装纺织企业在自主创新、原创品牌和现代营销管理、产业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使大部分利润控制在中间商、品牌所有者和市场垄断者手中。研发设计及物流业发展薄弱。3.1.2服装品牌影响力不够,缺乏竞争力“十五”期间,服装产业高速发展,许多优势企业的加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已成就了一批知名服装品牌。但北京品牌常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大多以地方品牌

39、的形象出现,辐射全国的品牌很少;同时企业各自为阵,缺乏交流,服装品牌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目前国际服装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劣势已经成为阻碍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最大障碍。3.1.3人力资源开发不充分北京拥有大批的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优势明显。但人才资源优势没能充分开发,存在“两多两少”状况。设计制板中一般水平人员多,高水平人员少;生产人员中,“生手多,熟手少”。人才结构失调,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研发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更缺乏适合国际市场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存在专业人才闲置、流失、人才队伍不稳定的现象,使得服装产业整体人才素质不高,人力资源利用不够,服装产业发

40、展受到制约。3.1.4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备北京虽已初步形成了六大生产基地的基本格局,但总的说来,产业集群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未形成合力,主要体现在:配套产品不齐全;中、下游相互配套,相互协作还未形成;产业发展还未能和专业化市场体系相互促进;产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尚处于初步建设之中,产业集群效应尚未显现。如何形成产品开发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及物流体系和服装检测中心等服务体系,为集群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是未来几年急待解决的问题。3.1.5科研投入不足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服装纺织产业的利润空间已经不是主要停留在生产阶段了,而是大量转向研发

41、和销售阶段。走品牌化、个性化之路是未来服装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品牌的创造与科研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就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来说,北京目前还不足1%,远远地低于国际惯例中的2%(保证生存)与5%(保证领先)。与北京的情况相比,欧洲是5%,美国是10%以上。低投入必然不会带来高产出,长期下来北京必然不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3.2“十一五”发展思路3.2.1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把提升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的服装纺织产业;坚持以自主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北京服

42、装纺织产业的辐射力和竞争力;坚持发展科技、绿色、人文服装纺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北京服装纺织全面进入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为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3.2.2发展目标随着“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奥运”的举办,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将进入“文化繁荣、品牌云集”的快速扩张时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重点企业主体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较先进水平,产品开发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品牌实力明显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重点企业物耗、能耗、水耗和环保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服装纺织产业将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都市产业。根据国际国内

43、市场需求,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十一五”期末北京服装纺织工业将实现翻番。3.2.2.1到“十一五”期末,服装纺织产业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年递增率为15% ;其中服装168亿元,占60%,年递增率为17%;出口贸易:服装产业出口创汇20亿美元,年递增率为14%;就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20万人,年递增率为10%; 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增长。 3.2.2.2到“十一五”期末,形成一批名牌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家,创国内外知名品牌。4、北京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时装之都”建设的推进,以及受到“首都效应”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汇集了国内外高端产业的人才,

44、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坚实基础,北京服装产业将显现良好的发展趋势。4.1天然织物成为主导目前虽然化纤服装产品还占有很大空间,但以纯棉、毛为主的天然织物产品将成为未来国内市场的主流。4.2功能性面料将受到关注具有抗菌、远红外线保健功能、防辐射、防尘、防紫外线等性能面料,吸湿、防雨透气、吸热保温等功能性将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4.3 纳米技术在服装纺织面料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由于含纳米技术的服装纺织产品具有杀菌除臭、防辐射、防水、防油、抗污、吸附能力强等多种特殊功能,应用领域日趋增多。4.4品牌发展将带动整体行业水平的提高。以研发设计为核心,发挥首都信息、人

45、才、资金、技术市场等综合优势,促进优势资源向名牌企业集中,用名牌引导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整个行业的档次和水平将有很大的提高。4.5中小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如销售和市场、制造生产、财务会计、人事和组织管理等未来增长空间较大,属于快速发展期。4.6相关产业发展力度加大在汇集众多优势资源,推进服装纺织产业链的发展的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会展、咨询策划、商贸等高端环节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增强。4.7协会将发挥重要作用。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阶段。作为一个产业的推进,大量的组织工作需要政府更多地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来完成。5、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发展重点突破的科技研发及应用问题分析5.1适合北京

46、服装纺织的产业链高端环节及重点领域北京服装产业的重点领域主要涉及与服装相关的面辅料、信息、传媒、会展、教育、咨询策划等一些环节。其中,除面辅料产品因受产业结构调整及环保因素影响,只能发展高端的研发试制以外,其余均属优势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见图4)。服装产业信息业传媒会展教育咨询策划面辅料原料织造印染染料助剂图4 服装产业子领域结构图服装设备5.1.1调整格局低 图5 服装产业链增值示意图设 计供 应采 购生 产加 工市 场展销 售品牌 文化 服 务价 值 创 造高北京服装产业发展重点的增值线目前国内服装业增值线研 发北京发展服装产业与外省市比较,优势在于市场、品牌、信息、展示、咨询策划,因此可形成“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即大力发展产业高端环节的格局(见图5)。5.2调整依据:5.2.1服装产业链“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依据价值链附加值。中间部分的产值只占零售额510;劳动成本。北京劳动成本较其它地区高2030,劳动密集型产品无竞争优势;人口总量控制。北京市至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600万,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