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追忆金融泰斗黄达_姚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010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忆金融泰斗黄达_姚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追忆金融泰斗黄达_姚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追忆金融泰斗黄达_姚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法人杂志2023年03期77离世那天,是他农历 98 岁生日。当他身心能量将尽时,他几乎用尽最后力气对医护人员一一感谢。在他临走前两天,他特意嘱托儿子:不要采取任何强制医疗手段延续他的生命。他的勤奋质朴、豁达谦逊,陪着他直到生命尽头。他是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生活中却极其低调;他是中国金融学重要奠基人,却不曾脱离过教学第一线;他一生著作无数,却自称“只留下四本教材”;他桃李满天下,却始终未忘母校培育之恩。他从不畏惧死亡,仰世而来,潇洒离去。他就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校法人全媒体记者 姚瑶 整理追忆金融泰斗黄达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CFP长黄达。豁达洒脱:直

2、到生命尽头2 月 18 日清晨,黄达因病逝世。他的遗愿是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中国人民大学为了祭奠这位老校长,在尊重其遗愿的基础上,举行了亲属告别会。据黄达小儿子黄恒回忆,当天前来吊唁的每个人都泪流满面,有一幕场景令他久久难忘:一位社会地位颇高的嫡系弟子,向黄达遗体三鞠躬、跟亲属握手后,又停住脚步,转过身,重新回到遗体前,前倾着身子人物78仔细端详黄达的遗容,而后“咕咚”跪倒在地,啜泣着低声诉说起来“我相信父亲听见了,也相信父亲听懂了,更相信父亲得知弟子们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心里多么高兴。”黄恒说。黄达将生死看得风轻云淡,他不畏惧死亡,但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前能一

3、如既往地体面、潇洒。他留有遗嘱:生命最后时刻,不进行任何无谓的医疗抢救,不进 ICU,不插管,不做鼻饲即便早已看淡生死,但他从没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他曾因患脑梗一度失语,但他不畏困难,想方设法自我康复。他坚持用颤抖的手写字,还让黄恒找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读给他听。黄恒读一句,黄达就跟着嘟囔一句。这篇文章大意是:“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在一遍遍领读中,黄恒终于明白了父亲的通透与豁达,在黄达的生死观里,无论谁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不必有遗憾,不必难舍。就这样,通过一句一句嘟囔着练习,黄达语言功能逐渐恢复

4、。日复一日,他竟然奇迹般复语了。执着勤奋:伫立三尺讲台1925 年,黄达出生于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明白,好好读书,本分做人,是安身立命之道。小时候,黄达的父亲、叔父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不识字,家里无人说教,更没有成文家训,但好好读书的观念却在这样的家庭里根深蒂固。也许正因生长在如此环境之中,黄达早早养成了安心读书的习惯,也为他后来深耕学术打下基础。黄达 4 岁时,跟随母亲到父亲的工作所在地生活。那里是矿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矿区生活的三年里,父亲除了教他识字和算数外,还教他练习汉字“笔顺”。他后来慢慢体会到,方块字是“写”出来,而不是“画”出来的。领悟方块字的魅力,成为他后续创作

5、良好开端。在中国金融学领域,无论在校学子还是研究者,都很难避开黄达的名字。他致力于银行货币、金融学研究 60 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即使在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行政职务以后,也没有中断过教学工作,直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一直把不脱离教学第一线作为准则,甚至新中国成立后每一次金融教材编写,都有他的贡献。黄恒记忆中,父亲有许多惊人天赋,比如只学三个月俄语,就翻译出中国第一本金融教科书;从没见父亲练字,他就能写出一手漂亮字;早年间,母亲看到同事穿了双广州产的漂亮凉鞋,父亲照着“刷刷”几笔就画出图样,寄给广州托朋友买到了同款。黄恒认为,父亲确实有与生俱来的聪明,但他的成功更取

6、决于执着和勤奋。据黄恒回忆,黄达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写作,绝不允许他人打扰。也许正是因为一辈子都在不断运用、开发大脑,坚持讲学、著书立说,他始终头脑清晰,思维缜密,说话有逻辑,做事有条理。他的勤奋不仅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敏锐地洞察生活,与时俱进。他从 70 岁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写作,此后所有文稿都是电子版。在住进养老院后的四五年时间里,他每天坚持坐在电脑前,编写文章、整理文稿。工作之余,跟养老院的朋友们一起吟诗背赋。年逾九旬的他,依然能一口气背出整篇的阿房宫赋滕王阁序。黄达曾在一个人的“教材编写史”中写道:在我一生的写作中,教材写作投入的精力最多。上世纪50

7、 年代,我开始练习写作,编写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关中国货币、信用与银行的教学参考资料;新世纪的十法人杂志2023年03期79多年是我最后从事教学研究的阶段,这段的主要精力也是致力于教材建设。可以说教材建设是我学术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能够写出一部流传后世、影响几代人的好教材,是教育者的崇高理想。因材施教:留下四本教材与很多“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黄达自称“只留下四本教材”。分别是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80 年代中期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90 年代的货币银行学和 21 世纪初的金融学。其中,金融学累计发行 200 余万册。这些教材在中国金融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黄恒描述,黄

8、达出过的书专业性普遍较强。由于读者范围窄,发行数量不多,有时还要搭上自己的工资才能开印。但黄达从不考虑这些,他认为只要自己的知识对国家、人民有用,就足够了。“父亲对金钱看得极淡,他把这些年所获的 300 多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金融学科发展建设。”上世纪 90 年代,黄达出版了文集。有一天黄恒跟着他去王府井新华书店,他围着书架默默地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他在一个书架前停住,黄恒凑过去顺着他手指方向看见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刚出版的 黄达文集。那时,他笑了,皱纹里布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中国人民大学在黄达生平介绍中这样描述他:黄达同志是新中国金融教育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他一

9、生伫立三尺讲台,潜心培育扎根中华文明沃壤、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的人才,桃李天下。他本着实现中国教师“在中国大学讲台讲中国金融故事”的愿望,不断编写具有“中国味道”的教材。立足现实、因材施教,是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来没有忘记的事情。改革开放后,在金融学教材编写上,曾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已经有很好的货币银行学教材,没有必要编写中国自己的教材。黄达却坚持,面对中国学生,讲授货币银行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他认为,翻译的教材,是外国教授以外国作为背景写的,不完全适合中国学生,如果只用外国课本,就会出现学生不了解国情的现象。因此,他始终坚持积累,以自己的领会和理解为主,在尽力借鉴吸收西方知名

10、货币银行学教材内容的同时,力求讲明白中国金融领域的实际。2004 年,黄达主编的金融学出版,这是中国金融学科发展中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科书。这本书是黄达花费数年心血研究界定的宽口径“金融”为范畴,与现代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同步,充分吸收国内外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立足中国实际搭建的金融学科基础理论框架,代表了同期中国金融学科基础理论教学最高水平。黄达写得一手好字,很多社会名流都想得到,但他很少答应。可他的司机结婚时向他求字,他一挥而就,送上祝福;他还没住进养老院时,每逢过年,都给门卫保安送慰问品,对他们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保安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他的感谢和慰问从未间断。黄达拥有一名优秀人民教师身上所有美好品格:博古通今、爱岗敬业、勤奋质朴、诲人不倦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说:黄达的逝世,标志着中国金融学科一个时代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评价:黄达同志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教育界、经济学界、金融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崇高品格和卓越贡献,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黄达同志讣告黄达:一个人的“教材编写史”追忆父亲黄达:他的豁达是世俗之人难以想象的 黄达:中国金融学发展的奠基人 黄达学术自传)(责编 惠宁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