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人之诗__清俊平和——凌...堪《校礼堂诗集》新探及补遗_高明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78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人之诗__清俊平和——凌...堪《校礼堂诗集》新探及补遗_高明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人之诗__清俊平和——凌...堪《校礼堂诗集》新探及补遗_高明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人之诗__清俊平和——凌...堪《校礼堂诗集》新探及补遗_高明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 年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江藩集笺注”();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古代文学”();辽宁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教学团队项目“语言文学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辽宁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虚拟教研室项目()作者简介:高明峰(),男,江苏无锡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研究。学人之诗清俊平和 凌廷堪 校礼堂诗集 新探及补遗高明峰,魏蓝婷(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摘要:凌廷堪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于经学之中尤精礼学,室名曰“校礼堂”,诗集名为 校礼堂诗集。廷堪于乾隆六十年(公元

2、 年)前后将其诗文整理结集,名曰“校礼堂初稿”,但未能刊刻,现藏上海图书馆。现存最早的刻本 校礼堂诗集 是道光六年(公元 年)本,由其学生张其锦将廷堪诗从“校礼堂初稿”中分出,并结合在海州搜辑的遗稿整理编纂而成。校礼堂诗集 收廷堪诗作五百余首,内容丰富,涉及题赠唱和、咏怀古迹、记游抒怀、研经论学诸多方面。廷堪诗艺术风格鲜明,主要表现为中正平和与清冷俊逸。廷堪诗另有多重价值,包括文学评论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三个方面。廷堪诗数量众多,尚有散佚,今辑得八首,颇具文学价值。关键词:校礼堂诗集;成书;题材;特色;价值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凌廷堪(),字次仲,一字仲子,安徽歙县人,是清

3、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贯通礼乐,兼治文史,清史稿 本传称其于学“无所不窥”,“于六书、历算以迄古今疆域之沿革。职官之异同,靡不条贯”。于经学方面著有 礼经释例 十三卷;乐律方面著有 燕乐考原 六卷、晋泰始笛律匡谬 一卷;史学方面著有 元遗山年谱 二卷;文学方面著有 校礼堂文集 三十六卷、校礼堂诗集 十四卷、词集 梅边吹笛谱 二卷。凌廷堪十五岁时从友人家偶得 唐诗别裁集,携归夜读,自此便能吟诗。其诗“不分唐宋门户,专论声韵之协、对偶之工”。诗作内容丰富,涉及题赠唱和、咏怀古迹、记游抒怀、研经论学诸多方面。艺术风格鲜明,体现出中正平和与清冷俊逸之美。清代朴学大师卢文弨赞曰“(凌廷堪)诗不落宋元以后

4、,文则在魏晋之间,可以挽近时滑易之弊”,白镕评其诗“时而浑涵汪洋,千汇万状,则少陵之为也;时而崇严峭壁,万仞崛起,则长吉之为也;又时而吐语高华,修词绮富,则钱、刘、温、李之为也”。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凌廷堪的研究,多围绕其学术成就展开,尤其侧重于对其礼乐思想的研究,对凌廷堪诗歌的研究集中在其 论曲绝句 体现的曲乐思想和其诗歌与翁方纲“肌理说”的关系研究。目前学界尚未有论著对凌廷堪 校礼堂诗集 进行整体性研究。今笔者拟立足文献整理和文本细读,从成书过程与版本源流,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文学评论与学术价值、诗作补遗四个方面对 校礼堂诗集 加以考述,以期客观评价凌廷堪其人其诗在清代诗歌史上的地位。辽宁

5、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卷一、成书过程与版本源流凌廷 堪 学 古 诗 中 写 道:“十 五 学 吟 诗,于 今十余载。”可见廷堪十五岁时即能吟诗。但现存 校礼堂 诗 集 中 收 录 的 凌 廷 堪 所 作 诗 歌 始 于 乾 隆三十九年(公元 年),廷堪十八岁时,终于嘉庆四年(公元 年),廷堪四十三岁时。今笔者从清崔应阶重编,吴恒宣校订的 云台山志 中辑得凌廷堪“登云台山诗”一首,“云台山二十四景”七首。据 云台山志 序记载,此书刻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 年),可知凌廷堪的“登云台山诗”和“云台山二十四景”创作时间不晚于乾隆三十七年,即公元 年,也即凌廷堪十六岁时。因此,目前所见凌廷

6、堪诗歌创作时间可考订为乾隆三十七年(公元 年)至嘉庆四年(公元 年),即凌廷堪十六岁至四十三岁之间。凌廷堪青少年时期,怀揣建功立业之志,高呼“英雄本色在戈戟”,发出“何时驾云车,绝顶鞭长虹”的豪言壮语。二十三岁时,开始出游求学,二十五岁时李绳勉励他“莫 将 掾 似 笔,顾 曲 误 垂名”,二十六岁时得金兆燕赏识,鼓励其入京,而后入京得翁方纲肯定,开始教其学时文并准备参加科考,然而几次都以落第告终,直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 年)方中进士。十余年的漫游,凌廷堪将所见所感、喜乐辛酸结而为诗,以诗述志。廷堪寓居维扬时期,结识了汪中、江藩、阮元等友人,究心于经术,后又在毕沅幕中参与 史籍考 的修纂,加之十

7、余年羁旅漂泊对世事的感慨,心中的建功立业之志逐渐转变为愿仿靖节先生,“会买江乡田二顷,侵晨视膳暮扶犁。”在乾隆五十五年中进士之后选择“避热就冷官”,任宁国府学教授,专心治经研文,整理其作品集。张其锦在 校礼堂诗集跋 中写道:“先师次仲先生,年十五能诗,其集编年则始于甲午,随时地各异:其名甲午至丙申为 学吟集,丁酉至戊戌为 佣书集,总名 紫石山房吟草,后删改 为 海 隅集。己亥为 銮江集,庚子十一月至辛丑二月为 负土集。壬寅八月至十月为 游燕集。癸卯至庚戌本名 春草阁诗,后更删为 易蜩集。及秉铎我郡,乃去旧集之名,统前后所作,总名为 校礼堂初稿。”可见凌廷堪在任宁国府学教授之前便有意将其诗歌整理

8、结集,诗人将其诗歌创作和生平经历结合,来为诗集命名。张其锦 凌次仲先生年谱 载:“(乾隆)六十年,乙卯,先生三十九岁春正月,在杭州臬署,将回徽,卢抱经先生撰 校礼堂初稿序 以赠之,并乞作 仪礼注疏详校序。”可见,校礼堂初稿 成书最迟不晚于乾隆六十年,即公元 年。然而,校礼堂初稿 并不是纯粹的凌廷堪诗集,卢文弨 校礼堂初稿序 中写道:“君于 礼经 用功最深,其所作诗若文。君之乡戴东原庶常,吾之益友也。自戴没而有程君易田,吾亦得而友之。今君复又继起,顾、戴不能为诗与华藻之文,而君兼工之。诗不落宋元以后,文则在魏晋之间,可以挽近时滑易之弊。”据此可知,卢文弨所见 校礼堂初稿 是凌廷堪的诗、文合集。凌

9、廷堪去世后,其门人张其锦将其诗歌从 校礼堂初稿 中分出,加入其锦在海州搜集的遗稿,编为 校礼堂诗集 十四卷,于道光六年(公元 年)刊刻。目前可见最早的凌廷堪诗歌版本为凌廷堪手稿本 校礼堂初稿,即凌廷堪的诗文合集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凌廷堪诗集通行版本为 校礼堂诗集 十四卷本,初次刊刻于道光六年(公元 年),现藏国家图书馆,卷首钤“越缦堂主”“李伯读书记”朱文印,“校礼堂诗集卷一”下钤“慈铭私印”白文印、“白华绛跗阁清课”白文印,可知此本为李慈铭私藏本。四周双边,黑单鱼尾,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版心刻有卷数,卷首题有“凌次仲先生校礼堂诗集”,目录后有张其锦作于道光六年仲秋月朔日的跋文,跋文后有“同

10、治甲子三月会稽李慈铭书”一行题记,正文凡收诗五百余首,另有李慈铭先生所作批语。年,黄山书社出版了纪健生点校的 凌廷堪全集,首次对凌廷堪全部作品进行点校整理,第四册收录 校礼堂诗集 十四卷,据安徽丛书影印道光六年(公元 年)张其锦刻本整理而成。二、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凌廷堪现存诗歌五百余首,内容丰富,涉及题赠唱和、咏怀古迹、记游抒怀、研经论学诸多方面,乐府、古诗、歌行、今体律绝众体兼备。廷堪为诗不分唐宋门户,诗歌博采众长,不专守一家,艺术风格鲜明。李慈铭在 越缦堂读书记 中写道:“乾隆中经儒之称诗者,沃田最胜,兰泉次之,先生诗可以上肩西高明峰等:学人之诗清俊平和 凌廷堪 校礼堂诗集 新探及补遗 庄

11、,下揖芸薹,其中往往自出名论,又时证发经义,则诸家所未及。”现存凌廷堪诗作始于其十六岁时,终于其五十二岁时,是其一生的写照。现拟将其诗歌按照题材内容分为题赠唱和、咏怀古迹、记游抒怀、研经论学四个方面,加以解析探究,回溯诗人的生命历程,感悟蕴藏在诗歌背后的人生思索。(一)题赠唱和凌廷 堪 少 时 居 家,常 常 与 章 酌 亭 题 诗 唱 和,二十八岁始出游,先是客居仪征,后又应伊龄阿之聘去往扬州参与词曲校勘,而后得博士金兆燕鼓励入京拜翁方纲为师,此后往返于扬州和京城两地,中年以后羁旅四方,曾在毕沅幕府中作幕僚。廷堪一生交游甚广,其题赠唱和诗,或为与友人的题赠次韵之作,摹写画图风物,如 题程序堂

12、画山水 题周秬卣白描十八罗汉渡海图 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 等;或记录和友人相聚论学,表达与挚友相聚的闲适之情,如 游崇真观同酌亭作 甲辰二月至扬州金棕亭先生招饮兼赠二律即席次韵 程彝斋招同王石工部小集。试看 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昔游洪 州 岁 丁 未,襆 被 十 日 留 苏 潭。是时日躔鹑尾次,梅信已过无由探。潭上芙蕖一千柄,覆锦绣段晴霞涵。主人好客忘势分,把臂入座容狂谈。人生从古重知己,期许过望心怀惭。亭亭玉立两公子,殷勤劝我停征骖。此事回首三数载,侧身西望情空含。前年先生膺简命,持使者节来江南。意中乃有贱子在,不惜百里驰瑶函。昨来淮上复想见,如寒得暖苦得甘。官斋下榻昼方永,脱略礼数夙所谙。池

13、上轻萍绿澹澹,风外弱柳青毵毵。种梅之图取示我,香雪如海堆云蓝。低低横枝照近水,离离瘦影浮远岚。凤毛森然露头角,阶前宝树今成三。长君岐嶷日下鹤,次君秀慧书中蟫。衮师最小白胜雪,亦解背诵声喃喃。先生把卷坐其侧,似此乐事谁能耽。属题数语志离合,瓦釜敢与黄钟参。京华他日倘重遇,玉梅花下须沉酣 。凌廷堪赠与友人的题画诗,大多选用古体,此诗先叙写作缘由,怀念昔日与好友相聚的欢乐时光,再摹写画中之景,描绘出画作清新淡雅之美。诗歌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将画作之景摹写得惟妙惟肖。托画中之物以言与友人志同道合。游崇真观同酌亭作:修竹过 墙 柳 四 围,小 桥 南 望 路 依 稀。水涵秋影雁初下,门掩夕阳僧未归。禅室

14、半收青嶂入,画檐低露白云飞。谈余试向空庭立,不待闻钟已息机。诗人与章酌亭同游崇真观有感而作。诗歌着力摹画崇真寺的景致,寺观建置在山林之间,禅室隐于青嶂之中,画檐伴随着白云飞动,寺观内外柳树与竹子相映成趣。诗人伫立空庭,不待闻钟,便已忘却机巧功利之心,恬淡闲逸之情溢于言表。(二)咏怀古迹凌廷堪外出求学,多方辗转,每每登临古迹,历史的沧桑之感与个人的人生境遇杂糅于胸,诗人咏怀古迹,或表达对古人古事的无限感慨,或抒发世事无常的无奈。试看 河间献王墓:一炬斯文尽,遗经出汉初。赖兹朱邸力,得 保 素 王 书。梁 苑 才 安 在,淮 南 术 已疎。即今三尺土,持较复何如。诗人咏叹孔壁遗书赖河间献王而得以传

15、存,而历史人事已成云烟,流露无尽感慨。(三)记游抒怀凌廷堪自二十八岁出游求学,辗转四方,旅途中触物兴怀,往往结而为诗。诗歌以五、七言律诗为载体,或感物而发,抒发思乡之切、漂泊之苦;或将个人喜忧融入历史的长河中,抒发世事无常之感;或摹写所见世态,暗含讽喻之意。诗歌含蓄蕴藉,清冷疏旷,韵律和谐。试看 阻风五河县:渺渺长 淮 天 四 围,石 尤 吹 浪 打 征 衣。灯前听曲大鱼出,草际恐入饥鹘飞。濠濮微茫犹在望,僧伽咫尺坐相违。高歌把酒篷窗底,不及春鸿接翅归。长淮之地天际渺渺,淮水翻浪打湿征衣,端坐灯前,只听见大鱼翻腾和饥鹘盘桓的声音,即便高歌把酒,仍难以纾解思归之情。这里用春鸿接翅而归表现出诗人深

16、切的思乡之情。再如 泗州僧伽塔近圮于水作诗纪之 中,诗人将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历史的沧桑变化中,慨叹世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卷无常。而 白沟河书所见 一诗:停车白沟河,午餐犹未终。何来肥少年,连骑骄嘶风。黄金 缠 两 臂,鼻 底 蛮 烟红。自矜裘马都,顾盼增豪雄。按之五行志,是谓貌不恭。对此 不 能 食,废 筋 心 忡忡。渠辈岂足惜,所惜吾党中。古人未暇学,学彼痴儿童 。着力摹写诗人停车白河沟中所见所感,两臂缠带黄金的富家少年骑马骄嘶而来,诗人忧心难以进食,借以讥刺当时江浙一带崇尚骄奢的社会现实。(四)怀友论学凌廷堪出游以后寓居扬州,结识了金棕亭、程枚、罗聘、李斗、方竹楼等友

17、人,后进京得翁方纲赏识参加科考,与邵晋涵、任大椿、吴锡麟等人结识,而后旅居四方,入毕沅幕府,与洪亮吉等人一起编纂 史籍考,其间还得谢启琨等人资助,凌廷堪一生交友甚广,多首诗歌为哀悼好友的挽诗,表达出挚友深情。如 闻抱经先生卒于常州之信 故礼部尚书座主德定圃先生 故翰林院编修程蕺园先生 故陕西道监察御史任幼植先生 等诗。此外凌廷堪诗中有专门的论学之作,如 学古诗 二十首,这一组诗通过梳理学术史,表达出诗人的汉学主张和经学思想。后学古诗 则阐述了诗人在天文、历算方面的观点。试看 故翰林院编修程蕺园先生:我初入京师,逐逐肥马尘。感君一见我,许我观国宾。为我 谋 一 技,不 忧 长 安贫。君家本素封,

18、独与逢掖亲。黄金信手尽,非为营一身。广夏 大 布 裘,寒 士 忘 艰辛。修髯一尺余,谈笑超群伦。平生所为诗,岂让唐宋人。压囊 千 万 篇,韩 杜 苏 黄陈。老作吏部郎,马骨高嶙峋。诏修石渠书,特改侍从臣。似此 稽 古 荣,亦 足 垂 千春。别君未经年,闻君西走秦。拟缄尺素书,远托黄河鳞。忽传 君 信 来,客 死 渭 水滨。伤哉不复见,西望惊心神。只鸡路阻修,怀抱何能申。慰君 君 莫 悲,君 息 真 石麟。他年读父书,天路扬通津。作善必获报,至理宁无因。诗歌中先叙初入京师时得程晋芳相助之事,继写二人深厚情谊,最后表达对程晋芳深切的伤悼怀念之情。此外,凌廷堪还有恭纪诗一首(乙巳二月初七日皇上亲临辟

19、雍讲学礼成恭纪二十韵)、游仙诗二首、小游仙诗 组诗四首等作品。凌廷堪的游仙诗多表达对当时人们盲目礼佛现象的批判。总体看来,凌廷堪诗歌数量众多,题材丰富,诗歌艺术的特色鲜明,具有温柔敦厚、清疏俊逸的艺术特色。一直以来,学界对凌廷堪诗歌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翁方纲的“肌理说”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严迪昌 清词史 写道:“翁方纲门下如刘台拱、凌廷堪等亦以学人而兼能诗,其中凌廷堪的 校礼堂诗集 颇传 肌理 一脉。”然综观凌廷堪五百余首诗作,虽不乏应制奉和与论学之作,如 热河八观诗 晋砖歌并序 学古诗 后学古诗 等,但其大部分诗歌为记游述怀之作,尤其是其中的五、七言律诗,诗歌艺术特色鲜明,具有中正平和、清冷俊逸

20、的格调。凌廷堪诗歌的中正平和主要体现在其抒发感情时,多采用比兴寄托和用典的方法,诗歌情感充沛却又不显激烈。试看 阻风五河县:渺渺长 淮 天 四 围,石 尤 吹 浪 打 征 衣。灯前听曲大鱼出,草际恐入饥鹘飞。濠濮微茫犹在望,僧伽咫尺坐相违。高歌把酒篷窗底,不及春鸿接翅归。诗中无一字写羁旅之愁,却又无处不写羁旅之愁,诗人用把酒高歌亦不及春鸿接翅而归,将浓郁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 怀阮大伯元:千里关 河 一 寸 心,金 台 岁 月 苦 侵 寻。美人何处暮云合,行子未归秋水深。落拓敢希方朔米,相思慵鼓伯牙琴。别来几度芜城雨,谁与挑灯论古今。用伯牙鼓琴的典故表达与阮元的真挚友情。凌廷堪诗歌的中

21、正平和,一方面源自凌廷堪经学思想的影响。凌廷堪于经学之中尤精礼学,主张学礼来节情进而复性,这一经学主张反映在其文学作品中,则体现为文学创作过程中情感的节制,有一种中正平和之美。另一方面,也受沈德潜“格调说”的影响。凌 廷 堪 十 五 岁时从友人家 得 唐 诗 别 裁集,携归后苦读,自此便能吟诗,沈德潜“格调说”这一诗歌主张,贯穿于 唐诗别裁集 始末,因此“格调高明峰等:学人之诗清俊平和 凌廷堪 校礼堂诗集 新探及补遗 说”对凌廷堪诗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不能忽视的。沈德潜认为诗歌表情达意应该采取比兴寄托的方式,形成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其 说诗晬语 指出:“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郁

22、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复唱叹,而中藏之欢愉惨戚,隐跃欲传,其言浅,其情深也。倘质直敷陈,绝无蕴藉,以无情之语而欲动人之情,难矣。”凌廷堪诗歌中正平和的艺术风格深受沈德潜格调说的影响。凌廷堪诗歌也表现出清冷俊逸的艺术特色,其诗往往在意象选择、意境营造和整体风貌上追求清冷俊逸,诗歌总体风格俊逸脱俗。试看 鸡鸣寺:门掩苍 苔 晚 寂 寥,松 杉 一 径 冷 萧 萧。云边鹳鹤盘孤塔,沙上精灵话六朝。登眺时增羁客感,幽寻不待故人招。梁台齐埭俱黄土,祇有秋山緑未消。诗中深掩的柴门、寂寥的苍苔、萧瑟的松杉、盘桓的鹳鹤、独立的孤塔营造出了清冷悲凉的意境,将游人的羁旅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23、,整体上呈现出清冷俊逸之风。三、文学批评与学术价值凌廷堪学贯经史,文学方面亦造诣颇高,论诗主张诗歌应“充学以养气”,诗作常常以学入诗、以史入诗,内容丰富,价值多样,主要表现在文学评论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三个方面。(一)文学评论价值凌廷堪论诗不分唐宋,诗歌情理兼胜,诗中常有议论之辞,既有对友人学术成就的评价,如 寄祝座主韩城公八十生日四首 座主石君先生内迁兵部尚书恭送四律 寄祝山西方伯谢韵山先生六十寿二十四韵 等,也有对相关文学作品的品评,如 论曲绝句 三十二首。凌廷堪作的 论曲绝句 三十二首,以三十二首七言绝句组诗为载体,通过对相关作家和戏曲的品评,既反映出凌廷堪的戏曲思想,也可从中管窥乾

24、嘉之际扬州地区的戏曲发展概况,可作为研究乾嘉之际戏曲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论曲绝句 三十二十首中,诗人通过对相关作家和剧作进行评价,全面地彰显了凌廷堪的戏曲思想,具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重视戏曲的音乐性,主张戏曲创作应求诸律吕。试看 论曲绝句 其二、其七:工尺须 从 律 吕 求,纤 儿 学 语 亦 能 讴。区区 竹 肉 寻 常 事,认 取 昆 仑 万 里 流。(其二)清如玉 笛 远 横 秋,一 月 孤 明 论 务 头。不独 律 严 兼 韵 胜,可 人 怨 被 冷 堆 愁。(其七)工尺是民族音乐各个音阶上的总称,凌廷堪认为即便是俗乐也应该求之于律吕,主张戏曲创作要做到“律严兼韵胜”,反映出凌廷

25、堪重视宫调律吕的批评思想。第二,主张戏曲创作要重视艺术的真实,与社会的真实区分开来。试看 论曲绝句 十二、十三:仲宣忽 作 中 郎 壻,裴 度 曾 为 白 相 翁。若使 硁 硁 征 史 传,元 人 格 律 逐 飞 篷。(十二)比干剖 心 鲍 吉 甫,玄 奘 拜 佛 吴 昌 龄。摘星 楼 暨 唐 三 藏,莫 笑 谰 言 都 不 经。(十三)诗作论述了戏剧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关系,认为如果一味将剧作内容征于史实,会损伤杂剧的艺术性。第三,戏曲的语言应区别于诗文的语言,要本色当行,体 现 出朴 拙 通 俗 的特点。试看 论 曲 绝 句二十一、二十五:仄语纤 词 院 本 中,恶 科 鄙 诨 亦 何

26、穷。石渠 尚 是 文 人 笔,不 解 俳 优 李 笠 翁。(二十一)半窗明 月 五 更 风,天 宝 香 词 句 浪 工。底事 五 言 佳 绝 处,不 教 移 向 晚 唐 中。(二十五)诗中批评了吴炳的剧作文人气息浓厚,不如李渔的作品更具本色。论曲绝句 二十五后面的跋文写道:“王伯成 天宝遗事: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似晚唐人诗,于曲终不类也。”由此可见,凌廷堪认为戏曲在语言上应区别于诗,要体现质朴通俗的本色。此外,诗中对于戏曲艺术特色的批评,也反映了乾嘉之际扬州地区戏曲发展的概况,试看 论曲绝句 其一和十五: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卷三分损 益 孰 能 明,瓦 釜 黄 钟 久

27、乱 听。岂特 希 人 知 大 雅,可 怜 俗 乐 已 飘 零。(其一)诗人慨叹俗乐、雅乐混杂不分,人们争相追求雅乐,导致俗乐已然飘零的现状。是真是 戏 妄 参 详,撼 树 蚍 蜉 不 自 量。信 否 东 都 包 待 制 ,金 牌 智 斩 鲁 斋郎。(十五)诗中讽刺和批判了当时人们用史实强解戏剧艺术真实的社会现实,强调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亦可作为研究当时清廷戏曲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凌廷堪 手抄诸经跋 云:“乾隆庚子冬,两淮巡盐御史长白伊公龄阿奉旨删改古今杂剧、传奇之违碍者,次年,属予襄其事。”廷堪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 年)参与杂剧、传奇之整理工作,任分校官,以 曲海总目 的编成而告终。此

28、次整理,是清廷文化高压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主要删除戏剧、传奇中事涉当朝现实,影射当朝政治的部分,凌廷堪的 论曲绝句 反映了在当时政策的压力下,人们将史实强加于戏剧题材的社会现实。此外,凌廷堪评价友人的诗句,如 座主石君先生内迁兵部尚书恭送四律 中对朱珪的赞美、闻抱经先生卒于常州之信 中对卢文弨的缅怀、寄祝山西方伯谢韵山先生六十寿二十四韵 题程易田先生让堂话别图 中对谢启琨和程瑶田的评价等,有些虽不免溢美之词,但不失为研究朱珪、卢文弨、程瑶田等学术及文学成就的重要参考。(二)史料价值凌廷堪乾隆五十二年(公元 年)在毕沅幕中作幕僚,诗作 大梁上毕大中丞四十韵 等记述了毕沅幕府的学术交游盛况,对于研

29、究毕沅幕府的文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试看 大梁上毕中丞四十韵:铃辕虚请谒,幕府盛宾朋。民被恩无斁,人钦行有恒。政声元夙仰,学术更宜称。器与山俱重,心随水共澄。儒林齐郑服,文苑压欧曾。四海尊山斗,诸生负笈簦。疏经河北贾,注史汝南应。训诂今多误,声音古可凭。百家 资 考 证,六 籍 表 师承。象纬殚心考,与图悉力征。长编 删李焘,事略 续王偁。鉅制千年贯,雄辞万手誊。是非分黑白,得失判淄渑。大雅诚谁并,鲰生敢自矜。晨昏瞻白发,风雨愧青灯。何幸亲颜色,从兹得准绳。叩钟人寡学,殚 铗 客何 能。俛俯 情 无 极,低 回 感 不胜。惭非鸿鹄翼,愿附九霄鹏。诗歌铺写毕沅幕府中学术活动的规模之盛,同时也

30、阐述了毕沅幕府中学术方面的思想主张,如疏经方面推尊贾公彦,训诂多循古音,追求旁征博引,考辨是非。这对于研究毕沅幕府的思想学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凌廷堪与乾嘉时期重要的幕府领袖朱筠、谢启琨、毕沅、阮元等人及其幕僚皆有酬答唱和之诗,诗中体现的思想主张为研究乾嘉之际的幕府文学及学术提供了重要参考,别具史料价值。(三)学术价值凌廷堪学通经史,兼善辞章,其诗歌中贯穿着经史思想,可作为研究其礼学思想的重要资料。一直以来,学界研究凌廷堪的礼学思想多围绕其 礼经释例 和 复礼 三篇而展开,而其诗作中对礼学思想的阐发,亦是研究凌廷堪礼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凌廷堪 复礼上 写道:夫人之所受于天者,性也;性之所

31、固有者,善也;所以复其善者,学也;所以贯其学者,礼也。是故圣人之道,一礼而已。学界多据此立论,认为凌廷堪提出了“舍礼无学”的礼学主张,体现出唯礼主义的思想倾向。凌廷堪 学古诗 亦有涉及礼学的阐述,据此可丰富对凌廷堪的礼学思想的认识。学古诗 中写道:儒者不明礼,六籍皆茫然。于此苟有得,自可通其全。不明祭祀制,洛诰 何以诠。不明宫室制,顾命 何以传。不明 有司徹,安知 楚茨 篇。不明大射仪,安能释宾筵。不明盥与荐,易象孰究研。不明聘与觐,春秋孰贯穿。如衣之有领,如官之有联。稽古冀有获,用志须精专。凌廷堪指出,不明祭祀之制,不能更好地诠释 洛诰 篇,不明宫室制,不能更好理解 顾命。据此可知,凌廷堪认

32、为明礼对于研究六经具有重要的作用,礼与六经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凌廷堪言“礼之外高明峰等:学人之诗清俊平和 凌廷堪 校礼堂诗集 新探及补遗 别无所谓学也”,重在强调礼学的重要价值,指出明礼是研治经学的基础,意在论述明礼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与其作为考据学者的身份息息相关,凌廷堪对礼学重要性的论述深受其考据思维的影响,考据学家们以“无征不信”为根本研究方法,凡立一义,必旁引曲证,凌廷堪在 礼经释例 序中就揭示出“证以群经,合则取之,离者则置之,信则申之,疑者则阙之”的 研 究 方 法。凌 廷 堪“圣 人 之 道,一 礼 而已”的礼学主张,是从其考据学思维出发来论述的,认为礼贯穿于六经,对于六经研究具有

33、重要作用,从而提高礼学研究在诸经研究中的地位,为其“以礼代理”的主张提供一个合理的立论基础。此外,凌廷堪 学古诗 二十首,通过对经学史的阐述,既表现了凌廷堪的经学思想,又阐述了乾嘉之际经学发展的现状,可谓是乾嘉之际经学研究现状的缩影,后学古诗 中关于天文、历算的论述,揭示了乾嘉之际天文、历算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对于研究乾嘉之际天文、历算方面的学术主张与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四、诗作补遗凌廷堪诗歌是其一生行迹的反映,非一时一地之作,尚有散佚。现笔者从清乾隆三年刊本崔应阶重编、吴恒宣校订的 云台山志 中辑得凌廷堪佚诗八首。此前,李明友的 李汝珍师友年谱 曾经提及此八首佚诗,但并未摘录。据张其锦 凌次

34、仲先生年谱 记载,廷堪十六岁时,受吴恒宣之聘,参与修纂 云台山志。因此,凌廷堪的“云台山二十四景”和“登云台山诗”应作于廷堪十六岁时,即乾隆四十年(公元 年)。云台山志 选录七首,现载录于下:云台山二十四景(选七首)塔影团圆路入云台境,团圆识古宫。山光苍树外,塔影白云中。九级功施普,千秋享祀崇。荒唐稽故实,野语笑雷同。云护天门郁郁绕天门,纷纷四望盈。迷离浓复淡,隐约散还萦。偶识因风起,还惊触石生。氤氲真异境,坐此足怡情。九涧争流万壑泻飞泉,千山瀑布悬。相看九涧水,争落一溪烟。响与松声合,寒随雨气连。石桥闲憩息,云树总茫然。后顶观潮苍茫连碧海,极目望悠悠。浪涌鼋鼍伏,波翻日月浮。奔腾吞远屿,出没

35、乱虚舟。试问逍遥客,何如水上鸥。别峰桃雾别有峰峦起,桃花处处红。多情含晓雾,有意炫春风。点缀环青嶂,依稀映碧空。迎眸浑不辨,疑在武陵中。东磊奇石崚峋饶异态,万叠势嵯峨。不是鞭羊起,非关射虎讹。云生迷翠黛,雨过洗青螺。遥映松篁里,偏饶别致多。仙桥霁雪寒山初霁后,积雪满桥东。冻合千峰路,花开几树风。诗吟驴背上,景忆画图中。更欲寻仙迹,登临兴不穷 。此外,云台山志 还收录凌廷堪“登云台山”诗一首。登云台山千仞崔嵬峻莫扳,天边浓结绿云鬟。泉悬绝壁垂寒练,日浴洪涛转大轘。万里风波回砥柱,千秋峦嶂作重关。团圆塔影浮云外,半插青霄半倚山 。诗歌采用正反结合的方式,描绘出了云台山巍峨险峻、云雾缭绕的景象,意境

36、开阔。首联和颔联正面描写云台山的山势高耸,尾联写山中寺塔一半直插云霄一半独倚云台山,侧面衬托出了云台山峰险而高。凌廷堪描摹云台山的诗歌,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与后期诗歌风格相异,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综上所述,凌廷堪诗歌结集于乾隆六十年(公元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卷 年)前后,首次刊刻于道光六年(公元 年)。诗作数量达五百余首,题材内容丰富,涉及题赠唱和、咏怀古迹、记游抒怀、研经论学诸多方面。体式上乐府、歌行、律绝等众体兼备,情理兼融,整体上具有一种中正平和、清朗俊逸之美。作为学人之诗,廷堪诗歌尚有多重价值,包括文学评论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三个方面。清中叶以来,凌廷堪的

37、诗作并未受到重视,乾嘉年间,编选刊刻诗歌选集之风盛行,毕沅编有 吴会英才集、王昶编有 湖海诗传、阮元编有 淮海英灵集,凌廷堪与毕沅、王昶、阮元等人皆有题赠唱和之作,但此三种诗歌选集中皆未收录凌廷堪诗歌,或因凌廷堪诗歌与选集所体现出的“务期于正”的观念不完全相符。正如严迪昌先生在评价乾嘉诗史时所说:“这是一个不需要个性的时代,更难容有个性的高材。于是 英雄在布衣,文章乃归于匹夫 真正的诗人多在草野。”就凌廷堪诗歌总体情况而言,可谓丰富多样,别具风格,价值突出,在清代诗歌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参考文献:凌廷堪凌廷堪全集:肆纪健生,点校合肥:黄山书社,江藩汉学师承记漆永祥,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严迪昌 清诗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沈德潜 说诗晬语 王宏林,笺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凌廷堪 凌廷堪全集:叁 纪健生,点校 合肥:黄山书社,凌廷堪 凌廷堪全集:壹 纪健生,点校 合肥:黄山书社,崔应阶,重辑 云台山志 吴恒宣,校订 台北:成文出版社,(,):(),“”,(),“”,:;责任编辑:徐大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