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019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6General.No.129Philosophyand SociarSciences(总第1 2 9 期)No.2.20232023年第2 期JOURNALOFMINNANNORMALUNIVERSITY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一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苏彦捷,王依宁,张悠然(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1 0 0 8 7 1;北京大学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 0 0 8 7 1)摘要:基于积极发展的视角,为探索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及自主定向与坚毅在其中的作用,分别采用源于家庭的发展资

2、源分量表、坚毅量表、自主定向分量表与创造行为的传记量表对44531名中小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正向预测儿童青少年的日常创造力;(2)自主定向与坚毅在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中分别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自主定向和坚毅在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了教育工作者与养育者应该重视家庭对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在规范行为的同时支持孩子在学业与生活中独立探索,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坚持性促进其创造力表现。关键词: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自主定向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3、9 5-7 1 1 4(2 0 2 3)0 2-0 1 2 6-0 8儿童青少年的创新潜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积极发展的重要体现。日常创造力(everyday creativity)是指个体能够在各类日常活动中创造出原创的、有意义的产品 2-3 ,例如对学习中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意见或是画一幅原创的绘画作品,都是日常创造力的表现 4。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个人兴趣、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等领域,会有体现日常创造力的多种表现 5-,日常创造力水平较高的个体更乐于探索新的知识,善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也能够较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7 。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

4、包括父母社会情感支持与父母权威教养 8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对日常创造力的培养与激发起着关键的作用9。一方面,以往研究探索了父母专制教养方式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消极影响 0-。采取专制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约束性较强,强制性地要求孩子遵循自已的指令并对孩子的错误进行较为严厉的惩罚,因此孩子在日常活动与学业中难以进行自主探索,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创造力表现被抑制 1 2 。那么,从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理论视角出发,我们希望了解积极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创造力表现的促进作用1 3 。另一方面,以往研究更多地考察了学校对儿童青少年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指出,家庭与学校对创造力表现的作用同

5、样重要,并且这一影响是跨年龄段的 1 4。儿童青少年感知到的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对其积极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 5 ,已有研究也开始探索教养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希望进一步考察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即父母社会情感支持与父母权威教养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表现的关系,尤其是哪些儿童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倾向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关系。收稿日期 2 0 2 2-1 1-1 0【作者简介】苏彦捷,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员,博士;王依宁,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在站博士后,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员;张悠然,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6、博士研究生,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员。【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2 0 7 1 0 7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1 8 7 2 7 8 2)。127自第2 期苏彦捷,王依宁,张悠然: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关于家庭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作用,以往研究更多地探索了父母的某一种教养行为对创造力表现的直接预测作用,但是家庭因素通过何种途径对儿童青少年的日常创造力表现产生影响,还有待探索。根据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社会环境通过影响个体的动机水平使个体产生不同的情绪、认知与

7、行为表现 1 6-1 7 。自主定向(autonomy orientation)是指个体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心理上的自由与内在意志的自由,并由内部动机驱动完成各项任务,自主定向水平较高的个体能够在各项任务与活动中寻找有兴趣的有挑战的内容1 8 。父母的教养行为中,较高的温暖与支持与较少的心理控制能够使儿童青少年形成更高水平的自主定向,在任务解决与学业表现上都有更好的表现 1 9 。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是父母为子女提供的规范与支持,其中的权威型教养与社会情感支持都能够给予个体足够的自主权,Teuber等人指出,这类父母能够认可孩子的观点,允许和鼓励他们在各种任务与活动中自主选择,并给予他们解释自身行

8、为的机会,这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表现 2 0 。更进一步,自我调节理论指出,个体的不同动机与动机的不同水平会更影响个体在学习与问题解决中的信念与行为倾向 2 1 ,因此自主定向如何最终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创造性表现还有待考察。已有研究表明,创造力产品的产生除了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还需要较高的坚持性 2 2 。坚毅包括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热情,包括意志的坚强性、努力的持续性与目标的坚定性 2 3 。创造力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环境的限制与阻碍,因此对目标的坚持与热情是创造性产品最终产出的直接影响因素 2 4。而内化的行为动机往往能够激发个体对学习与活动更大的热情与更高的坚持性 2

9、 3.2 5 。自主定向所激发的内部动机使个体以掌握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标,因此在学业与生活中,自主定向水平较高的个体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坚持性,不会因为外部奖励或他人评价而放弃学习与探索 2 6 。基于以往研究及上述论证,论文提出如下的研究假设:1.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包括父母社会情感支持与父母权威教养能够正向预测儿童青少年的日常创造力;2.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通过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自主定向提高其日常创造力;3.自主定向能够通过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坚毅水平提高其日常创造力。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吉林、四川、广东、安徽、贵州、山东、江苏与浙江的445 3 1 名中小学生作为

10、研究对象。其中,小学生2 47 1 9 人,平均年龄为8.6 5 1.6 7 岁,男生占49.5%;初中生1 447 0 人,平均年龄为1 2.9 7 0.8 0 岁,男生占46.1%;高中生5 3 42 人,平均年龄为1 6.0 3 0.7 8 岁,男生占45.3%。(二)研究工具及采集的相关数据1.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分量表采用中文版发展资源量表(Questionnaire to Assess Resources forChildren and Adolescents,QARCA)中的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分量表 8 。该分量表包括父母社会情感支持和父母权威教养两个维度,各包含6个条目。父母社会

11、情感支持是指父母帮助解决问题等工具性支持和依恋等情感支持(e.g“我的父母总会在我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候出现”)。父母权威教养是指父母可以根据子女所需,设定明确规则并让子女发展其自主性(e.g.“我的父母很慈爱,同时他们也会给我设置限制”)。量表采用Likert4点评分,在本研究中,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 4与0.8 7。2.坚毅量表采用坚毅量表,共1 7 个条目,包括三个维度,其中意志的坚强性指个体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努力的持续性是指个体对某件事或目标努力的持续性,目标的坚定性是指个体对目标的执着和坚定 2 7 。量表采用Likert5点评分,在本研究中,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

12、性信度分别为0.9 0 8、0.8 6 4、0.8 493.自主定向分量表采用Edward等人编制的一般因果取向量表(TheGeneralCausalityOrientationsScale,G C O S)中的128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定向分量表 2 8 ,用以评估个体面向激发内在动机和挑战的意向。量表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呈现。结合本研究中被试年龄特点,我们从原量表中选取了6 个题目并将内容进一步完善修订,比如“你是一名工厂主管,负责为三名不能同时休息的工人分配咖啡时间。你可能会通过以下方式处理此事”改为“在班级里,你负责安排三个同学的活动时间,要求他们不能同时活动。你

13、可能会通过以下方式处理此事”。量表为Likert7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越偏向自主定向的动机取向。在本研究中,一致性信度为0.7 2 6。4.创造行为的传记量表采用Batey等人编制的创造行为的传记量表(Biographical Inventoryof CreativeBehavior,BICB)考察个体日常创造力 4,共包含3 4个条目,分别报告日常可能发生的创造力行为,比如写一个小故事、设计图案等等。个体需要根据自已近1 2 个月的情况,对所有的条目进行是或否的判断。进行一项活动,即选择“是”计1 分,选择“否计0 分,量表得分范围0 一3 4。在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

14、1。5.人口统计学信息采集了被试性别、年级、年龄等基本信息,并采用Goodman等人开发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TheScale of Subijective Social Status)29,采用1 1 0 点评分。(三)程序及数据处理在征得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同意后,通过线上的形式统一发放,均由学生进行填答。数据采用SPSS27.0与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数据分析。二、结果(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由于研究所有变量的测量均来自被试的自我的报告,为了避免共同方法偏差,通过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强调匿名性、保密性以及插入质控题等方法进行程序控制。此外,在数据的统计处理中采用了Harma

15、n单因子检验,结果发现,共有1 1 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 8.9 5%,小于40%。因此,可以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对研究中主要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偏相关分析,将性别、年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协变量。如表1 所示,结果表明,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及其两个维度与自主定向、坚毅及其三个维度和日常创造力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1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分析情况(N=44531)变量1234567891.日常创造力12.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0.15*13.父母权威教养0.17*0.93*14.父母社会情感支持0.10*0.930.

16、74*15.自主定向0.12*0.27*0.28*0.22*16.坚毅0.21*0.42*0.42*0.36*0.32*17.意志的坚强性0.20*0.39*0.39*0.34*0.290.95*18.努力的持续性0.19*0.40*0.40*0.35*0.31*0.910.82*19.目标的坚定性0.20*0.36*0.370.30*0.28*0.91*0.80*0.74*1M11.4437.4618.2519.2130.0269.5729.3620.0220.19SD7.277.5119.214.005.8111.364.853.773.64注:*p.05.*p.01.*p.001.129

17、第2 期苏彦捷,王依宁,张悠然: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三)链式中介作用检验使用SPSS宏程序进行基于Bootstrap的中介效应检验,将性别、年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作为控制变量,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作为自变量,自主定向与坚毅作为中介变量,日常创造力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2 所示。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能够正向预测日常创造力(=0.14,p0.001);将自主定向和坚毅纳入回归方程后,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显著正向预测自主定向(=0.26,p0.001),显著正向预测坚毅(=0.35,p0.001);自主定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坚毅(=0.

18、22,p0.001),显著正向预测日常创造力(=0.05,p0.001);坚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日常创造力(=0.16,p0.001),此时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仍然能够显著预测日常创造力(=0.06,p0.001)。表2 各研究变量间回归关系的分析(N=44531)结果变量预测变量RR2Ft日常创造力0.200.04416.81*性别0.0714.13*年龄0.012.41*主观社会经济地位0.02-21.62*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0.1429.98*自主定向0.280.08913.68*性别-0.02-4.81*年龄-0.02-4.54*主观社会经济地位-0.06-12.08*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0

19、.26156.62*坚毅0.470.222531.74*性别0.024.62*年龄-0.01-2.57*主观社会经济地位-0.06-13.25*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0.3580.21*自主定向0.2250.44*日常创造力0.240.06500.07*性别0.0714.03*年龄0.023.20*主观社会经济地位-0.09-18.89*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0.0612.10*自主定向0.059.62*坚毅0.1631.35*进一步对自主定向与坚毅的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包括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三类,如表3 所示。然后对间接效应值进行Bootstrap抽样检验,如果间接效应值的9

20、5%区间不包括0,则说明具有中介效应。表4的结果表示,对于“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自主定向日常创造力”这一中介路径来看,9 5%区间不包括数字0(9 5%CI:0.009一0.0 1 5),证明这一中介效应路径存在。对于“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坚毅日常创造力”这条中介路径来看,9 5%区间也不包括数字0(9 5%CI:0.053一0.0 6 4),因此这一中介效应路径也存在。最后针对“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自主定向坚毅一日常创造力”这一链式中介效应路径进行分析,9 5%区间同样不包括数字0(9 5%CI:0.009一0.0 1 0),模型中的链式中介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自主定向与坚毅在源于家庭的

21、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中分别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且自主定向和坚毅在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的路径图如图1 所示。130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表3 中介效应量分析效应路径EffectSEtLLCIULCI直接效应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日常创造力0.0600.00512.0990.0500.070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自主定向0.2020.00456.6200.1950.209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坚毅0.5310.00780.2100.5180.544间接效应过程自主定向一坚毅0.4290.00950.4390.4130.4

22、46自主定向一日常创造力0.0590.0069.6160.0470.071坚毅一日常创造力0.1040.00331.3530.0980.111总效应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日常创造力0.1360.00529.9770.1270.145注:LLCI指估计值9 5%区间下限,ULCI指估计值9 5%区间上限。表4间接效应分析相对中介路径EffectBoot SEBootLLCIBootULCI效应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坚毅一日常创造力0.0550.0020.0530.06440.44%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自主定向一日常创造力0.0120.0010.0090.0158.82%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一自主定向一

23、坚毅一日常创造力0.0090.0000.0090.0106.62%注:BootLLCI指Bootstrap抽样9 5%区间下限,BootULCI指Bootstrap抽样9 5%区间上限。0.22*自主定向坚毅0.26*0.16*0.35*0.05*源于家庭的日常创造力发展资源0.06*(0.14*)图1中介效应检验路径图三、讨论基于积极发展的视角,研究考察了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对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有效促进作用及自主定向与坚毅在其中的作用。结果验证了3 个研究假设,发现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包括父母社会情感支持与父母权威教养能够正向预测儿童青少年的日常创造力。进一步,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分别通过儿

24、童青少年的自主定向与坚毅影响其日常创造力,也能够通过自主定向与坚毅的链式中介最终影响其日常创造力。(一)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有助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表现家庭是培养与激发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父母对孩子创造性的期望与指导会体现在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家庭环境中。以往研究也指出,虽然个体与同伴、教师的人际交往已不断加深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家庭仍然是孕育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场所 3 0 。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独立创新的环境,让孩子在一定的规则内自由探索,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任务与活动中就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 3 1 。对于源自家庭的发展资源的两个维度,一方面,父母社会情感支持能够为

25、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自我表达、发挥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个体的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加其创造力表现1 2 。另一方面,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在做到行为监管的基础上给予孩子理解与引导,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这对于创造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 3 2 。此外,本研究的被试包括了处于童年期与青少年期的小学、初中与高中生,在控制了年龄后,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仍然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这就说明了家庭对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影响是具有跨年龄阶段特点的 3 3 。131第2 期苏彦捷,王依宁,张悠然: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

26、二)促进日常创造力表现的家庭视角:自主定向和坚毅的重要作用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能够对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因为支持性的教养行为提供了创造力产生的必要条件:自主性 2 。已有研究指出,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进行规范是父母教养行为的重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就可能抑制孩子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以及内部动机的形成 3 4。而创造力的产生需要个体具备较高的自主性,由内部动机驱动创造性行为。大量研究证明了内部动机和创造性之间的积极关系,这可能由于,相比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与个体的掌握目标导向相关,因此高内部动机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创新想法、更勇于尝试 3 5-3 6 。因此,如果当父母在进行

27、一定的行为约束的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温暖与信任,儿童青少年在进行各类任务与活动时的内部动机就能够得到提升,能够发掘学习与生活中真正激励自己的目标。此外,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也能够通过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坚毅水平提高其日常创造力,这是因为当父母通过鼓励孩子表达自已的想法、提出问题和谈论新颖的、虽然不切实际的想法来支持他们时,他们就会更多地参与创造性的构思行为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这是因为孩子能够对自身的创造能力更有信心,敢于独立地探索自已感兴趣的领域。当个体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定向时,其坚毅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因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坚毅所包含的坚强意志、持续努力和坚定目标都是创造力

28、表现产生的重要前提 3 7 。创造性产品的形成需要个体具备较高的坚毅水平,因为新的事物往往会受到较多的质疑与反对,而坚持性则影响了个体能否坚定自身的想法与思考 2 3 。较强的内部动机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体在人学习与生活中的坚持性,从而来提高创造力水平 3 8 。(三)对儿童青少年创新潜能激发的启示与建议首先,家庭因素对创造力表现的重要作用提示养育者需要重视以优化家庭环境来激发儿童青少年的创造性潜能。在进行教养行为的过程中,既规范孩子的行为又为其提供发挥创造力的自主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父母的支持与赋权正是促进创造力的关键途径。因为创造性产品的产生往往有试错的过程 2 2 ,父母应该在培养规范意

29、识、建立严格清晰的规则的同时,给予孩子发表观点与自主探索的机会。此外,以往研究分别关注了家庭和个体因素两方面与创造力的关系 2 7,3 1 ,但儿童青少年创新潜能的激发是多路径的,父母也应该重视培养孩子在学习与日常活动中的内部动机与坚持性。当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并积极探索的时候,应该适当地给予孩子自主权,让孩子以内部奖赏为动力,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已感兴趣的领域。第三,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动机与自我需求的满足是产生积极行为的关键前提,自主定向与坚毅在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与日常创造力之间的重要作用提示研究者,在探索环境影响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时,应进一步考察个体特质与状态更为直接的影响,这对

30、探明创造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研究,未来的相关工作与应用可以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更详细分析青少年群体个体差异,剖析性别、年级、家庭经济地位等人口学信息在日常创造力表现方面的差异,并将其纳入培养与干预的实践路径中。第二,探索父母其他的教养行为对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以及家庭学校的共同作用,并考察其中的作用路径,完善创造力培养的综合体系。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了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但仍为横向研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采用纵向追踪设计,探究发展资源和个体特质对日常创造力表现的预测作用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更好地服务和指导养育和教育干预实践。四、结论儿童青少年的创

31、造力是其积极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家庭环境对其具有重要影响。源于家庭的发展资源能够通过自主定向与坚毅对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产生积极作用,这为家庭养育和教育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参考文献:1 Craft.Little-c creativityAM.London:Continuum,2001.2 Amabile T.M.In pursuit of everyday creativityJJ.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017,51(4):335-337.1322023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Villanova A.

32、,Cunha.Everyday CreativityM.: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020,3(55):673-695.4 Batey M.A psychometric investigation of everyday creativityMj.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2007.5 Richards R.Everyday creativity and the healthy mind:Dynamic new paths for self and socie

33、ty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18.6 Zhu W.,Shang S.,Jiang W.,Pei M.,Su Y.Convergent Thinking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gent Thinkingand Scientific CreativityJ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19,31(3):1-9.7 Kozbelt A.,Beghetto R.,Runco M.Theories of creativ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

34、ersity Press,2010.8 Teuber Z.,Wang Q.,Su Y.,Lohaus A.,Nussbeck F.W.Human resources in Chinese youngsters 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QARCAJJ.Psychological Test Adaptation and Development,2020.9 Ren F.F.,Li Y.J.,Zhang J.H.Perceived parental control and Chinese middle school adolescents creativity:The

35、mediatingrole of autonomous motivationJJ.Psychology of Aesthetics,Creativity,and the Arts,2017,11(1):34-42.10 Fearon D.D.,Copeland D.,Saxon T.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s and creativity in a sample of Jamaicanchildren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13,25(1):119-128.11 Miller A.L.,Lamb

36、ert A.D.,Neumeister K.L.S.Parenting style,perfectionism,and creativity in high-ability and high-achieving young adultsJ.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2012,35:344-365.12 Gralewski J.,Jankowska D.M.Do parenting styles matter?Perceived dimensions of parenting styles,creative abilitiesand crea

37、tive self-beliefs in adolescents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20,38:1-12.13 Damon W.What is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2004,59(1):13-24.14 Chan S.,Yuen M.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 creativity-fostering p

38、ractices in Hong Kong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4,12:69-77.15苏彦捷,王启忧.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资源:亲子间评价的异同比较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1,3 5(2)145-153.16 Deci E.L.,Ryan R.M.The“what and the“why 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227-268.17 Deci E

39、.L.,Ryan R.M.Facilitating optimal motiva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cross lifes domainsJ.CanadianPsychology,2008,49:14-23.18 Ryan R.M.,Deci E.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motivation,development,and wellnessM.New York,NY:Guilford Publishing,2017.19 Vasquez A.C.,Pata

40、ll E.A.,Fong C.J.,Corrigan A.S.,Pine L.Parent autonomy support,academic achievement,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A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J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6,28(3):605-644.20 Teuber Z.,Tang X.,Sielemann L.,Otterpohl N.,Wild E.Autonomy-related parenting profiles and their effects

41、 on adolesc-ents academic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A longitudinal person-oriented analysi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22,51(7):1333-1353.21 Elliot A.J.,Hulleman C.S.Handbook of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Theory and applicationM.New York,NY:TheGuilford Press,2017.22 Rojas J.P.,Tyler K.M.

42、Measuring the Creative Process:A Psychometric Examination of Creative Ideation and Grit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18,30(1):29-40.23 Duckworth A.L.,Peterson C.,Matthews M.D.,Kelly D.R.Grit: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J.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92:1087-1101

43、.24 Grohman M.G.,Ivcevic Z.,Silvia P.,Kaufman S.B.The role of passion and persistence in creativityJ.Psychology ofAesthetics,Creativity,and the Arts,2017,11(4):376-385.25 Vallerand R.J.,Salvy S.J.,Mageau G.A.,Elliot A.J.,Denis P.L.,Grouzet F.M.,Blanchard C.On the role of passion inperformanceJ.Journ

44、al of Personality,2007,75:505-534.26 Karlen Y.,Suter F.,Hirt C.,Maag Merki K.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in students grit,achievement goals,intrinsic andextrinsic motivation,and achie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a long-term challenging taskJj.Learning&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9,74:1-12.27苏瑞,徐小燕.毅力特质的

45、本土内涵探析 Z.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 0 1 8.133陈丽【责任编辑第2 期苏彦捷,王依宁,:源家庭的发展资源与儿童青少年日常创造力的关系基于自主定向与坚毅的中介作用28 Vallerand R.J.,Blais M.R.,Lacouture Y.,Deci E.L.The general causality orientations scale:the Canadian French versionof the general causality orientations scaleJj.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1

46、987,19(1):1-15.29 Goodman E.,Adler N.E.,Kawachi I.,Frazier A.L.,Huang B.,Colditz G.A.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social status: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new indicatorJJ.Pediatrics,2017,108(2):1-8.30 Beghetto R.A.,Dilley A.E.Perspectives on creativity development.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

47、lescent develop-mentM.New York:Wiley,2016.31 Chen P.,Zhang J.,Li H.,Fu M.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ing behaviors and adolescents creativity in China:The me-diating role of autonomous motivationJ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21,155(5):457-472.32 Liang Q.,Niu W.,Cheng L.,Qin K.Creativity outside sch

48、ool:the influence of family background,perceived parenting,and after-school activity on creativityJJ.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022,56(1):138-157.33 Epstein J.L.,Sanders M.G.Handbook of parenting:Practical issues in parentingM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2.34 Tang C.,Duan Q.,Long H.How do par

49、ents influence student creativity?Evidence from a large-scale survey in China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22,46:1-11.35 Tan C.S.,Lau X.S.,Kung Y.T.,Kailsan R.A.L.Openness to experience enhances creativity: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rinsicmotivation and the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J.The Journa

50、l of Creative Behavior,2019,53(1):109-119.36 Urban M.,Urban,K.Unskilled but aware of it?Cluster analysis of creative meta-cognition from preschool age to earlyadulthoodJ.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2021,55:937-945.37 Moeller J.,Eccles J.S.,Salmela-Aro K.,Dietrich J.,Schneider B.,Grassinger R.Inter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