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援非行动”项目征集【学习目标】1.读非洲区域图,说出其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2.调研非洲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中非合作论坛“援非行动”项目征集。 3.列举实例,与同学分享交流“援非行动”项目的具体措施。【情景任务】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主题是聚焦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领导人再次聚首北京,规划新时代中非合作蓝图。农大附中初一年级为庆祝峰会的召开,为中非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开展中非合作论坛“援非行动”项目征集的专题活动。能正确说出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能分析非洲经济发展现状,简述非洲经济发展的优势、问题及解决措施
2、。能总结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学习自评】请结合真实的学习情况为自己亮1、印象非洲同学们,非洲地区对于大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熟悉它的名字和别称,但对它详细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又感到陌生。请大家带着这份熟悉又陌生神秘感和好奇感,为本次专题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小组合作,查阅教材P34-37页图文资料,准确说出非洲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2、情定非洲 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陆”,也被称为“饥饿的大陆”。请结合教材P37-39页,分析非洲经济发展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借助一带一路与中非合作论坛,进行“援非行动”项目征集。列举实例,与同学分享交流“援非行动”项目的具体
3、措施。 【学习资料】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论坛的成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54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每3年举行一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前一年举行一次高官会议,为部长级会议做准备。2018年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详见: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2018年9月3日,国家主席
4、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迈向富裕之路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对中非企业家提出四点希望:一是立足中非、着眼长远,深耕细作,同中非人民共同成长、共创辉煌。二是紧紧把握创新的历史机遇,相互借鉴,创新合作方式,利用好现代技术成果,发展朝阳产业,在推进传统工业化升级的同时推进智能化发展。三是扛起应担的社会责任,尊重当地文化风俗,重视培养企业声誉,更加注重员工培训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为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在经济合作中做中非友好的连接纽带,生意做到哪里就在哪里播下友好的种子,项目建在哪里就在哪里
5、树起友谊的丰碑。习近平最后指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12亿多非洲人民也在追求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中非有着共同的发展诉求,我们愿同非洲兄弟并肩奋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走上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之路。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乍得总统代比、吉布提总统盖莱、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等非方领导人随后致辞,表示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定的“十大合作计划”有力推动了非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国是非洲的真朋友、真伙伴、真兄弟。“一带一路”倡议很好地与非洲各国相关经济发展项目对接。非洲期待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中方携
6、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与会中非企业家代表表示,中非传统友好合作根基深厚,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双方企业合作前景广阔,商机无限。中非企业要分享成功经验,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要积极参与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形成怪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区中居首位,高达3.0%左右。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运超过粮食、经济的增长速度,对该区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遗成了多方面的影响。由于长期的民掉夺,哈拉以南的非洲生产力水平很低,农牧业生产落后,即使在风调雨质的年量,大多数国家每年也要拿出部分来之不马的外汇用于进口粮食,以补不足。
7、随着人口的过快增长,食品供应越来越短缺。目前,这一地区有相当数量的人得不到够的粮食,饥铺和营系不良人数占世界处于同类状泥总人数的27为解决生存问题,大多数撒哈拉以南的国家只能靠单一原始的方法向自然掠夺,人类对土地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地区土地利用不当,缺乏管理和规则,为了拼种,人们破坏林和牧场;为了增加富牧业收入,牧场栽富量不断增加,由于过度放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粮食、环境三个同题形成了一个怪圈,从而使撤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国境。人口急剧膨胀的危害性已使许多国家认识到,要更快地发展经济就必须控制人口;在克服目前围难、设计未来的时候,必须把人口问题同
8、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问题一起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加以通盘考虑。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地球上有一个地方,依然朝气蓬勃,大群动物可以自由地奔跑。那个地方生生不息,时间好像停顿,成为大地上最大群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这就是塞伦盖蒂大草原。由130万只角马、30万只斑马、20万只瞪羚和1万多只大羚羊组成的迁徙大军,年复一年,由南到北,再由北到南,周而复始地长途跋涉数千公里,只为了获得足够的青草和水源。毫无疑问,塞伦盖蒂是非洲大陆上的瑰宝,是地球上最完整、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东部和南部是开阔草原,树木稀少;西部是山地和峡谷,布满了低矮灌木;北部则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草场。塞伦盖蒂最引以为荣的是有蹄类动物史诗般
9、的大迁徙。在这个艰难困苦、危机四伏的旅途中,大约10%的成员会因体力不支倒毙,或葬身于肉食动物之口。然而,到了来年2月末,雨水再一次浸润塞伦盖蒂南部短草平原, 50余万只小角马和小斑马一起诞生,湿漉漉的大地成了天然的产床,到处是嗷嗷待哺的新生命。优胜劣汰、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在这里显得特别直观和生动。角马是迁徙大军的主力军。角马的头像牛,身体像马,蹄子像羊,纤细的尾巴像驴,故而有人说角马是由多种动物的身体部位拼凑起来的怪物。角马也被称为牛羚,严格地说,它既不是牛,也不是马,更不是羊,动物分类学上划归狷羚亚科角马属。8月,越来越多的角马连绵不断地往马拉河边汇集,队伍有时长达30公里。角马们簇拥在河
10、滩上,场面越来越混乱,先到的角马被源源不断涌来的后续部队挤进湍急的河流中,只能奋不顾身地朝河对岸游去。尼罗鳄张开血盆大口迎接这唾手可得的美餐,一时间,角马的嘶叫声、哀嚎声响成一片,尘土、水沫和鲜血混作一团,河面上笼罩起一层血雾,场面异常悲壮。只有奋力游上河对岸才有活下去的可能,角马们踩着同伴的尸体,在鳄鱼的巨颚间腾挪躲闪,在激流和乱石中杀出一条血路。9月,大部分角马进入马赛马拉。这里刚刚下过大雨,到处是可口的嫩草。但由于马赛马拉旅游业的过度开发,角马群的行动受到日益增多的游客干扰,角马们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2012年和2013年,角马群主力只在马赛马拉停留了两周左右就折返了。每年约有5%的角马
11、在河里丧生,一部分被鳄鱼分食,更多的则是被同伴踩踏而死。10月,雨云开始南迁。角马们随之掉头南下,回到塞伦盖蒂境内,这就为大型的猫科猛兽提供了理想的捕猎机会。每当黄昏或清晨,狮子们会凝神远眺,寻找角马群的踪迹。一旦角马群进入自己的领地,它们就潜入草中匍匐前进,逐渐接近猎物,将之扑杀。11月末,角马群回到了大迁徙的起点,即它们的诞生之地塞伦盖蒂东南部的短草平原,如期而至的降雨催促青草茁壮成长。到了这里,经过长途跋涉的角马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它们将在这里盘桓数月,休养生息。母角马开始生产,哺育幼崽。到来年雨季结束时,它们又将义无反顾地踏上漫长的迁徙之路。角马的一生都在奔跑中度过。它们在奔跑中生长,在奔跑中求偶,在奔跑中交配,在奔跑中分娩。小角马出生3分钟后即能站立,15分钟后就能奔跑,仅一天的工夫就能跟上迁徙队伍的节奏。狮子的捕猎充满智慧和耐心,只有聪明、矫健的角马才能避免被吃掉的厄运,这也是一场生存竞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