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_孙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807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_孙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_孙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_孙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北京规划建设 97 RESEARCH 研究引言2019年末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肆虐了我国各个城市,并对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怎样利用规划的手段在人口大量聚集的城市内有效控制疫情,迅速建立防控网络,降低生命危险,减少经济损失,是现代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社区作为城市组成的最小单元,是居民日常生活、行政管理和防灾减灾的强力保障。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堡垒,是防疫过程中的阻击者。由此体现出社区韧性在应对灾害时具有重要价值,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单元。但是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

2、性、传播性和危害性的特点,对于社区韧性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尤其是社区层面自组织所属的社会韧性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下,为什么有社区居民被迫求助网络舆论而不是防疫一线的社区,为什么社区在持续的抗疫责任中不堪重负1?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让我们认识到社会韧性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将通过研究国内外社会韧性的概念内涵和评估指标,借助可持续发展(DPSIR)评估模型,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会韧性评估指标的选取,初步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概念解读韧性韧性(Resilience)常被译为复原力、弹性等,最早起源于工程学概念,是指物体在承受外力作用下变形并可恢复的能力

3、2。20世纪90年代末,“韧性”概念逐步应用于城市和社区,其内涵不断深化,主要围绕其“状态的维持和恢复原状的能力”这一核心展开。韧性理论在小尺度上的演绎则是韧性社区,具有鲁棒性、冗余度、资源丰裕度和速度等特性3。社区具备韧性的关键在于在其遭受灾害后自身可以进行相应的抵抗,迅速调配社区及其周边的资源恢复正常,并且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习相应灾能力,创新社区建设4。韧性社区的建设与其本身的赋能相关,也与所处的城市环境有相应的联系,故韧性社区的构建是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社会韧性社会韧性是演进韧性中的一部分,是学者基于社会学和韧性理论结合而成的,是社会结构中遭遇强破坏力时所显现出来的恢复能力。其最早由Adg

4、er于2000年提出,认为社会韧性是指群体或社区遭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等外部压力和扰动后所产生的应对能力5。随着对社会韧性研究的深入,其内容逐步丰富起来,包括社区能力、恢复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对能力等,也逐步受到到城市规划及灾害学科的关注。社会韧性值得研究的点在于其“主动性”,个人和组织等社会因素所产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积极抵御各类风险6。广义的社会韧性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狭义的社会韧性则主要围绕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强调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7。本文聚焦于狭义的社会韧性。参考物理作用机制于韧性建设过程的应用,可以将影响社会韧性的方面分为表1所示的四个作用机制。对于突发公共卫生

5、事件,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基于社会韧性的四个作用机制所进行的相关规划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此机制也为接下来的城市社区社会韧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孙立 孙雪谱 周苡帆 杨震(通讯作者)李龙作用机制释义面临灾难时的承受能力在面临灾难时的社区能否承受住相关冲击。缓解灾难冲击的能力受到灾难冲击后,能否减轻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影响。防止风险扩散的能力一定范围内控制灾难带来的影响,防止其扩散。灾难之后的恢复能力灾难后的自救和恢复正常运行的主动能力。表1 社会韧性作用机制8研究视角提出者维度划分资本视角Mayunga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

6、资本Kathleen Sherrieb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纽带社会结构视角Alan H.Kwok人口特质、家庭情况、社区功能、社会阶层认知视角Douglas Paton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信任程度多视角综合Susan L社会、经济、社区、机构、住房/基础设施、环境Aslam Saja社会结构、社会资本、社会机制/能力、社会公平、社会信仰表2 国外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一览998 北京规划建设研究 RESEARCH 城市社区社会韧性指标研究现状国外关于社会韧性的评估指标研究开展较早,根据研究视角分类,涉及到资本、社会结构、认知视角及多视角综合,具体涉及的指标情况如表2所示。我国对于社会韧性

7、理论提出较晚,单独研究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的社会韧性指标基于综合视角下提出。叶芬梅10等人对38篇有关于社区韧性评估指标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经济资本、社区建设、人口资本、公共管理和社会资本提及的五个指标出现的频率最高,之后则是从公共空间、自然资源、公共管理、社会资本、经济水平五个维度对其展开分析。基于社会韧性概念的理解,可以看到其中公共管理、社会资本、经济水平三个维度均和社会韧性相关,由此可见城市社区社会韧性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一部分内容(表3),只是缺乏更加全面和独立的研究体系。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DPSIR概念模型理论基础DPSIR概念模型(drivin

8、g 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是由OECD于1993年提出,并被欧洲环境总署采用。其是由PSR模型PSIR模型逐步发展形成的,综合上述模型的优点形成了适用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概念模型。整体模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其因果关系简述为“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如何应对”11。DPSIR模型描述了一条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链条12。其本质与灾害对系统的作用方式一致,即灾害引发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系列的问题并产生压力,对于居民生活生产造成影响,同时促使社会各方对此状态产生回应,回应的

9、措施又作用于社会发展,共同形成一个复合系统。此概念模型所围绕的核心理论思想即可持续发展,与韧性社区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发展理念一致,故选取DPSIR模型作为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模型。下面将对其五个维度与社会韧性机制相关度进行解读。驱动力(Driving Force)在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中可理解为造成社区系统发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驱动力和社会驱动力,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本次研究主要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正向驱动。“压力”(Pressure)则是由于外来变化引起社区内部一系列的变动,对于社会韧性则是其面临灾难时的承受能力,包括经济能力、个人承受力等。“状态”(State

10、)是在驱动力和压力双重影响下,社区缓解灾难的能力及现有状态的体现。“影响”(Impact)简单来说就是处于此状态下,社区对管理机制和信息舆情产生的影响,即防止风险扩散的能力。“响应”(Response)过程则是指社区在整个可持续发展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即灾后的恢复能力,作用于社区未来的发展(图1)。提出者维度划分有关社会韧性的影响因素沈丽娜、田玉娉、杜雅星建设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组织韧性社会能力:居民年龄结构、居民健康程度、居民文化程度、教育配套规模;服务配套:商业配套规模、医疗配套规模、公共服务配套规模赵鹏霞、朱伟、王亚飞物理空间、组织结构、社会环境、经济运行、信息沟通、人口组织结构:政

11、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社会环境: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社会文化;经济运行:市场秩序、金融秩序;人口: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业分布、身体与心理素质、应急知识与技能孟令君、运迎霞、任利剑社会构成、社区空间建设、管理制度社会构成:受教育水平、未退休人员、健全人群、健康保险、住房大小、社会网络、灾害意识、房屋拥有权;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管理能力、社区通讯网络建设、建筑管理的完善度、应急管理、防灾宣传力度舒忆诚基层政府组织、居民及家庭、业主委员会、物管公司灾害信息传达能力、政府公信力、灾害教育宣传、应急预案的编制、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邻里关系、灾害事件应对经验、业主大会会议、业主委员会公

12、信力、与物管公司的协作、公共利益分配、应急服务保障、灾害事件演练、灾害信息传达等运迎霞、徐漫辰社区资本、社会韧性、经济韧性、住房设施韧性、防灾设施韧性社区老年人口比例、社区本地化程度、医疗服务能力、学习能力表3 国内部分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一览图1 DPSIR模型循环图图片来源:根据参考文献13改绘 北京规划建设 99 RESEARCH 研究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度量方式城市社区社会韧性指标体系A驱动力D经济发展动力D1人均可支配收入D11社区居民收入可供支配的数目社区内经济多样化D12社区中各种商业业态混合情况社会发展动力D2居民自住房拥有情况D21房屋者自有比例居民受教育水平D22专科、

13、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社区老龄人口比例D2360岁以上人口占比压力P经济压力P1子女教育P11家庭子女教育支出占比房租或房贷P12房租贷款支出占比资源压力P2社区医疗服务能力P21社区人均所拥有医疗资源社区物资供应能力P22社区紧急物资供应调配时间状态S社会资本S1社区参与S11居民组织及社区活动参与意愿社区认同归属感S12居民自身对社区的依恋/认同程度及归属感社会网络关系S13邻里关系和相互协作关系组织机制S2应急防控预案S21否有应急防控预案组织领导能力S22政府/物业组织领导能力影响I信息网络I1信息传达能力I11社区内部信息的传达能力管理机制I2政策覆盖I21居民自身对社区防灾减灾政策的知

14、晓程度社区互助网络I22社区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和社工机构数量响应R意识资本R1居民防灾意识能力R11自身关于疫情防控,救治流程的了解程度灾害宣传教育情况R12社会组织对疫情至少的宣传普及教育情况智慧化能力R2预警机制智慧化R21灾害预警机制的智能化提升设施智能化管理R22相关防控防疫设施的智能化程度表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社区社会韧性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原则科学性构建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体系需明确社区社会韧性的特性及其具备的相应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社区社会韧性的相关指标,具有针对性。指标之间互相不重复,可以充分描述当前指标层所代表的相关含义,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整体性社区

15、韧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社会韧性的指标选取也需要考虑整体社区韧性建设的可行性,既要反应评价对象的特点,也需要尊重整体性,与整体建设保持一致,可提供普遍的参考价值。可操作性指标的选取应当在实际评估中易于获取和衡量,使得指标具有有效性和真实性。因此需要考量指标获取的困难度,筛选出易于被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指标。符合我国国情从社会韧性指标现状研究中可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韧性的指标选取有所不同。国外学者对于指标的选取基于其本国国情,故本文的指标选取也不能盲目,需基于我国国情,进行有效的评估。指标选取依据本文借鉴我国综合减灾防灾法律规划、标准等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预案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以及

16、国外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和世界卫生组织出台的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导则等,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所提出的评估指标,提出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指标体系构成基于上述研究,结合社会韧性四个作用机制及DPSIR模型五个维度,围绕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强调个体、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本文总结出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表4)。驱动力驱动力是指促使城市社区社会韧性发生改变的因素,本文面临的直接驱动力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贯穿指标体系的主要变化因素,基于此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动力是社区社会韧性建设的正向驱动。

17、经济发展动力体现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以及社区内自主经济的繁荣程度,当疫情突发时,较高的生活水平和多样的社区经济能够更快应对灾害,维持正常生活。社会发展动力体现了社区内居民构成和归属程度,受教育水平高,老年人口占比较低,房屋自主程度高时,整体的韧性度则越高。压力压力是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使得社区社会韧性直接发生变化的因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之下,城市社区内部的经济压力和资源压力随之增加,成为影响社会韧性的主要因素。疫情封闭期间对于社区居民的经济状况是极大的挑战,而子女教育和房租贷款却是必要开支,且是无法随着疫情发展而降低的支出成本,成为居民的经济压力来源。同时社区内部的资源压力也

18、随之而来。疫情下的核酸检测等医疗100 北京规划建设研究 RESEARCH 设施服务能力成为考量社区社会韧性的一大因素,封闭社区带来的物资供应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状态状态是在驱动力与压力的协同作用之下城市社区所表现出的状态,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体现了社区居民和管理层面对疫情的协同能力、凝聚力,是抵御疫情的重要阶段。本文将选取社会资本和组织机制两方面进行评估。社会资本主要体现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事务参与的主动性和社会网络内部的协作能力;组织机制考量的是政府、物业等社区管理层面的应对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否有效带领社区居民共同抵抗疫情。影响影响即社会舆情及管理机制在不断变化的社区状态之下所受到

19、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网络的传达上。突发疫情所产生的各类信息会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及行动产生影响,专业和准确的信息会降低风险的扩散。同时,阻止风险扩散的另一个能力就是社区的管理机制,社区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和社工机构共同构成社区防疫互助网络,居民之间的守望相助也有利于社会韧性的提升。响应响应是对于整个韧性建设中恢复力的体现,是社区未来发展的能力。面对疫情,社会韧性不仅要发挥结构能力,更应该发挥行动能力,提升居民的防控防灾意识,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并且提升社区智慧化程度,使得韧性主体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促进社会韧性的提升。结论与展望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也将突发公共

20、卫生事件带来的冲击展示到了社会面前。社区作为我国管理体系的最小单元,在疫情中也体现出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各方学者关注到社区韧性的建设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节点。社会韧性也贯穿社区抗疫的方方面面,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市社区社会韧性的建设,聚焦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基于DPSIR可持续发展模型,选取五个维度二十一个指标构建城市社区社会韧性评估体系,以期对未来韧性社区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活圈视角下北京市体育设施服务能力评估体系研究(编号20YTC031)参考文献1 段进,杨保军,周岚,张京祥,叶斌,罗海明,刘奇志,柴彦威,张文佳,叶裕民

21、,李志刚,肖扬,陈宏胜,王承慧,武廷海,王兰,周素红,龙瀛,张松,段德罡,钱睿,周文竹,张帆,石邢,郑德高,杨涛,冷红,周江评,汪芳,曹康,张国华,杨宇振.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J.城市规划,2020,44(02):115-136.2 景天奕,黄春晓.西方弹性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6(04):53-59.3 BruneauA Framework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and Enhance theSeismic esilience ofCommunitiesJ Earthquake Spectra,20

22、03,19(4):733-752.4 黄静晗,邱霈恩,张佳琳.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的韧性重塑研究以福州L社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6):112-118.5 W.Neil Adger,Social and Ecological Resilience:Are They Related?,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00,24(03):347-364.6 芦恒.重大公共危机应对与社会韧性建构以“抗逆性”与“公共性”为中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97-105.7 邱栋,Calvin M.L.Chan.基于TRIZ思想的社会韧性

23、强化研究以引入智慧社区为例J.海峡科学,2020(04):58-60+66.8 任远.后疫情时代的社会韧性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21(01):49-56.9 赵卫华.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居民“生活韧性”分析: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检验J.江苏社会科学,2021(03):78-89.10 叶芬梅,罗涵,邱辰璐.社区韧性评估指标研究述评:基于38篇中外文献的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2):40-49.11 黄志烨,李桂君,李玉龙,等.基于 DPSI模型的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9):20-2412 张明胜.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1.13 程志锋.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贵阳市智慧交通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作者单位:孙立、孙雪谱、周苡帆、杨震(通讯作者),北京建筑大学;李龙,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编辑:刘逍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