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时一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整篇文章语言朴素,脉络清晰,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杨梅树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可爱。四、五、六自然段从杨梅的样子、颜色、味道描写了杨梅。第三自然段将杨梅树和杨梅两方面巧妙连接。文章详略得当。与别的借物抒情的文章不同,作者将品尝杨梅的过程贯穿在杨梅的样子、颜色、味道中。作者从“舌尖触到”到“轻轻咬开”再到“越吃越爱吃”,层层推进,最后忆起小时候吃杨梅的趣事。他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融入到了杨梅的味道中
2、。读者在品读杨梅味道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那份思念故乡的爱。那份如杨梅味道一般,酸酸、甜甜,欲罢不能。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基础的阅读习惯,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梳理文章的脉络能力比较弱,还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三年级的孩子还需要学会围绕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我们给三年级学生搭建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探究过程中,集思广益,让优生带领后进的学生学会如何抓重点词来谈自己的体会,把学习引向深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因而提高学习效果。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抓住样子、颜色、味道来描写一样事物。那如何在原有的表达基础上有所提高?于是我们根据学生
3、原有水平,借助文本,发现文本中对味道多方面的细致描写这一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这一写法。又因为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好动,因此希望通过尝一尝,模仿写一写这样的方式,降低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在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爱上写作。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明白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写了两方面的内容。2、学会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3、借助小组合作探究,重点品读作者品尝杨梅的过程,学会细腻地从几个方面描写某样事物的味道。4、感受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借助小组合作探究,重点品读作者品尝杨梅的过程,学会细腻地从几个方面描写某样
4、事物的味道。教学准备PPT 学习单过程设计一、解读课题,提纲挈领 1、齐读课题。2、理解课题,获取信息。预设:信息一 (文章的内容:杨梅树和杨梅) 信息二 (文章的情感:爱)小结: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从这双眼睛里,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杨梅树和杨梅,表达了作者爱故乡的杨梅的情感。(设计意图:课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引导孩子学会抓住课题来获取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慢慢学会这种学习方法。)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初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出声朗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理清脉络。 (1)课文哪个自然段
5、直接抒发了作者爱杨梅?(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师引述:第一自然段只有短短一句话,就开门见山介绍了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直接点题。我们一齐读读这段话。(2)快速默读课文,作者围绕着故乡的杨梅写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交流,随机板书:样子 颜色 味道 杨梅 杨梅树 (3)了解第三自然的作用。 课件出示: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生齐读) 小结:用这样一句话就把杨梅树和杨梅两方面巧妙地连接起来。(设计意图:文章脉络清晰,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有助于理解文本。而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抒发了
6、自己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感知。)三、走进杨梅树,感受可爱 过渡:接下来,我们先来走进作者爱的杨梅树。自己出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的喜爱,可以用笔圈出来。1、出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出感受到作者喜爱杨梅树的词语。2、学生交流。随机理解“贪婪”的意思是渴求不知满足,理解“吮吸”的意思并积累它是由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抓住“贪婪”“吮吸”“伸展”“欢笑”四个关键词语感受杨梅树的可爱。领悟文章拟人的表达手法。3、指导朗读:作者用上这些词语,赋予杨梅树人的动作和情感,杨梅树好像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把作者对杨梅树的爱,用朗读表达出来。
7、学法小结:我们刚才通过抓这些关键词,联系生活,感受到了作者对杨梅树的爱。(设计意图:“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习得学习方法。三年级学生抓住关键词不难,但如何透过关键词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在教学这个自然段中,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生学会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就能自然地学会这种学习方法并进行表达。)四、品尝味道,感受乡情 过渡:作者不仅仅喜爱杨梅树,他更喜爱的是杨梅啊。所以作者花了很大的笔墨,在4、5、6自然段里描写了杨梅,表达了他的喜爱之情。1、自由朗读4-6自然段,划出能感受到作者喜爱杨梅的句子。2、学生交流句子。3、四人
8、小组合作探究三句关于品尝杨梅的句子。(1)自由读句子,学习杨梅树的方法,圈出感受到作者喜爱杨梅的词语。(2)小组交流想法。(3)小组汇报。预设句子一: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A、学生畅谈。B、通过联系生活,进行对比。我们平时吃杨梅,都是一口吃掉,会用舌头去感受吗?感受作者用心去品尝杨梅触到的细腻柔软的感觉。板书:触到。C、指导朗读。作者太喜欢了,正是因为这份喜欢,他才能用心仔细地品尝,才能有我们不曾在意的触感(小组读)预设句子二: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A、 学生畅谈。随机板书:咬开B、 通过联系生活,想
9、象画面,感受快乐:如果是你,看到自己吃了杨梅后,一咧开嘴,满嘴都是鲜红的汁水,你会(开火车说)C、 指导朗读。吃杨梅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啊!让我们带着童年的笑声,引读句子:(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预设句子三: 课件: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A、学生畅谈。随机板书:吃B、抓住“又酸又甜”“甜津津”感受作者喜爱吃杨梅。C、指导朗读。D、学习童年趣事:作者还记得小时候一件趣事,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牙齿又酸又软。 4、引读:童年吃太多杨梅的趣事了。那作者是不是以后就再也不吃杨梅了呢?(不是)。课件,作者十分爱(故乡
10、的杨梅)。所以若干年后,离开故乡后,他写杨梅依然能够记得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依然清楚记得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就连没有熟透的杨梅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他都知道。他想起的不只是杨梅的味道,他更多想起的其实就是(故乡)的味道。 5、回归课题。他离开故乡,心中常常想起(故乡),心中常常思念(故乡),课题中圈出故乡。(设计意图:在4-6自然段中,作者对于杨梅的味道是印象最深刻的。从“触到”的触觉,从“咬开”后的颜色,从“吃”的味道多方面更能感受到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但对于一些
11、孩子来说,前面的根据关键词表达看法仍有点难度,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优生带领后进生学习,最后使得全体学生有所得。)五、延伸拓展,迁移写法 过渡:我们自己的家乡也有很多水果。1、出示家乡水果。(杨梅、瓯柑、笋、枇杷等)2、小组尝一尝水果桑葚。提示学着作者用舌尖感受下,再轻轻咬下,看看里面的颜色,最后吃吃看,尝尝味道。3、小组交流品尝的味道。4、方法迁移,学习写作。课件出示:拿一个放进嘴里,-我轻轻咬开它,- 分层要求:可以选择一句来写,如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省略号补起来。5、交流评价。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尝了家乡桑葚的味道。我想你们以后写水果肯定会
12、有更多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品尝杨梅味道的学习,学生初步懂得味道可以从几方面写得更细致。但把零碎的想法写下来就不知道如何动笔。因此教师给孩子搭建平台,以桑葚为例,让学生看、尝后提供开头,降低写作难度。)作业设计课后再选择一种水果,模仿今天的学习方法,写一写水果的味道。有能力的可以写一段。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样子杨梅 颜色 触到 味道 咬开 吃教学反思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文章层次十分清楚,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抒发情感,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杨梅树的美丽,第三自然段将杨梅树和杨梅果巧妙的结合起来。第四、五、
13、六三个自然段,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使读者对杨梅果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针对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在设计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再抓杨梅树的学习,习得抓住关键词的学习方法再以小组形式来学习品尝杨梅果的味道。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咬文嚼字,联系生活对比,借助想象,有感情朗读等手段理解了内容,体会了作者隐藏在味道中的思乡情感。一节课下来,在一步步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可以从触觉、吃的颜色以及品尝的味道这几方面来更细腻地描写味道的方法,能够学着用连贯、通顺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在最后的品尝桑葚后,有的孩子这样写“拿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桑葚
14、那软软的刺,痒痒的。”有的孩子这样写“你轻轻咬开它,汁液流淌,一种蜜滋滋的甜味儿,一直渗到心里。”有的孩子这样写“我拿了一串黑黑的桑葚吃,哇,甜津津的。吃完后,咧嘴一笑,哇,满嘴紫色。”还有的孩子写“摘一个放进嘴里,轻轻一要,满嘴的汁液已沁入心脾酸甜爽口,美味至极,那是故乡温暖的味道。”这样的语言训练,通过感官的开发,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更利用感官的开发,在原有的单一表达味道的基础上,学会更用心地去品尝味道,刺激表达的欲望,有感而发,说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同时在倾听同学叙述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欣赏、品味和评价。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去交流。没有更多的时间让
15、有能力的学生更详细地描述味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后布置的作业时希望学生能在课后继续写作,巩固课堂上的表达方法。生活中,不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鼻子和耳朵。今天这节课,就让孩子学会打开五官,通过味道,感受作者对杨梅的喜爱,感受作者那份思乡之情。我相信,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通过更多的途径打开五彩的世界,透过一片“叶子”看到繁茂的“大树”,甚至气象万千的“森林”。 教学反思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文章层次十分清楚,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抒发情感,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杨梅树的美丽,第三自然段将杨梅树和杨梅果巧妙的结合起来。
16、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使读者对杨梅果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针对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在设计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再抓杨梅树的学习,习得抓住关键词的学习方法再以小组形式来学习品尝杨梅果的味道。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咬文嚼字,联系生活对比,借助想象,有感情朗读等手段理解了内容,体会了作者隐藏在味道中的思乡情感。一节课下来,在一步步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可以从触觉、吃的颜色以及品尝的味道这几方面来更细腻地描写味道的方法,能够学着用连贯、通顺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在最后的品尝桑葚后,有的孩子这样写“拿一个放进嘴里,舌
17、尖触到桑葚那软软的刺,痒痒的。”有的孩子这样写“你轻轻咬开它,汁液流淌,一种蜜滋滋的甜味儿,一直渗到心里。”有的孩子这样写“我拿了一串黑黑的桑葚吃,哇,甜津津的。吃完后,咧嘴一笑,哇,满嘴紫色。”还有的孩子写“摘一个放进嘴里,轻轻一要,满嘴的汁液已沁入心脾酸甜爽口,美味至极,那是故乡温暖的味道。”这样的语言训练,通过感官的开发,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更利用感官的开发,在原有的单一表达味道的基础上,学会更用心地去品尝味道,刺激表达的欲望,有感而发,说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同时在倾听同学叙述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欣赏、品味和评价。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去交流。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有能力的学生更详细地描述味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后布置的作业时希望学生能在课后继续写作,巩固课堂上的表达方法。生活中,不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鼻子和耳朵。今天这节课,就让孩子学会打开五官,通过味道,感受作者对杨梅的喜爱,感受作者那份思乡之情。我相信,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通过更多的途径打开五彩的世界,透过一片“叶子”看到繁茂的“大树”,甚至气象万千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