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
2、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的生字新词,能正确理解词语。 2.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搜集的方法。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表达方式。教学的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的难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的表达方法。单元教学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17 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户,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
4、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的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的伟大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一副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上限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下限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生字新词的
5、办法,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 能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长城的高达坚固、气势雄伟的句子。教学重点:探究学习主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教学难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以及形成敬佩感动的深沉认识。个别化目标:教学准备:1 、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长城的相关资料。2 、 课件:长城风光的幻灯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交流长城资料,了解长城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2、初读课文,探究学习主题,树立长城形象。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学习单元导语,交流长城课前所搜集的长城资料。 1、单元导语,引入课文:(幻
6、灯片出示)世界自然景观文化奇迹长城2、交流自己所搜集的长城资料。3、质疑:你还想了解关于长城的什么信息?二、探究学习主题,树立长城形象。1 自由朗读课文,(1)自学生字词,如有不理解,可做记号,等会儿交流;(2)看看课文告诉了我们一座怎样的长城?2 交流,(1)出示词语。字形重点:隔 词义重点:气魄雄伟(2)你读懂了什么?3 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随机进行字词教学:理解“伟大和奇迹”。你觉得什么是伟大的,什么是奇迹?理解“气魄雄伟、崇山峻岭、蜿蜒盘旋”词义。“魄”字形分析,“旋”的右部书空。* 长城的“气魄雄伟”和“伟大奇迹”
7、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哪些自然段?(第一节和第三节)朗读训练。4 作者为什么会认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预设:A “蜿蜒万里”之伟大。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理解“崇山峻岭”“盘旋”“旋”字形,重点教学右边。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嘉”字形教学。朗读训练,强化对长城气魄雄伟的感受和认识。看长城图片(共五张,5秒一张自动切换)B “高大坚固”之伟大。 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写法探究:用数字写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朗读训练。 三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1、2、4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深入体会劳动
8、人民血汗和智慧之伟大。2 追寻课文写作逻辑,学习把握文章框架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齐读。2 回顾“蜿蜒万里”和“高大坚固”之雄伟。朗读句子。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 在这一段里,有哪些文字也让你体会到“伟大的奇迹”!2 预设:“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品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数不清、两三千斤任务之艰巨没有没有设备简陋无数无数一步步劳动人民的血汗3 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
9、万里长城。”体会划横线的词语的作用。4 这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情景,作者是如何想到的呢?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圈出动词。体会划横线词语的用法及作用。 朗读训练。三、练笔。写导游词,介绍气魄雄伟的伟大长城。四、研究课文框架。 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就概括了长城,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结、中心句 前三个自然段具体写出了长城的雄伟气魄和伟大奇迹。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读这三个自然段。 请大家好好读这三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然后再想一想本文介绍长城的顺序(由远到近、由表及里)五、课堂作业。把剩下的课堂作业完成。板书设计: 17. 长城长 蜿蜒
10、盘旋 远 多少人才 高大坚固 想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城 气魄雄伟 近 智慧结晶 伟大奇迹课后反思: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梦幻的时期。形象而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最容易为这种想象和梦幻插上美丽而有力的翅膀。如何挖掘长城一课的审美因素,用形象而又生动的言语带入审美情境,用言语的诱导和音乐的渲染展开学生梦想的翅膀,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经历,去观察,去欣赏,甚至去创造,在审美想象中体验 ,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发展情境,深化情境。 我采用了对“血汗”一词的感性解读方式上。这种将言语还原成画面、场景和情节的解读方式,可能是一种更接近文学阅读、更贴近儿童言语学习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1、默读,勾画能
11、体现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句子2、出示句子(数不清的条石的万里长城)体会修筑长城的时代背景。师:你从这句话里体会到了什么?(艰难)孩子们,咱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时候修筑的长城?(生齐:明朝)明朝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了,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3、体会设备简陋。师:那是一个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师引读(没有没有,只有只有)。师:而这一个个血肉之躯,一副副肩膀和一双双手,面对的却是什么呢?再仔细品味品味,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让你看到了那种艰难?勾画出重点词语。4、理解重点词,理解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
12、“两三千斤重”:(比较:相当于我们五六十个同学的总重量)。 “数不清”师:为什么说条石数不清呢?引导联系上下文(一自然段的“一万三千公里”)出示地图,知道长城从甘肃的嘉峪关,跨越宁夏、陕西、陕西、内蒙古、北京、直至河北省的山海关。)“陡峭”联系上文“崇山峻岭” “一步一步”,读出艰难。18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用了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局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
13、色:先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色,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材中有3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想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下限目标: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建筑、金碧辉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上限目标:1、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2、 能概括出课文写了哪些景色?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颐
14、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的优美语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个别化:教学准备:PT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课文游览顺序。2 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体会作者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昨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长城,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一起读课题颐和园。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1)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通。(2)颐和园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2、学习课文的第一、六自然段。你看,文中是这么说的:出示第一自然段,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齐读还有什么地方也
15、是这么说的?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去游赏。齐读点击出示:把颐和园比喻成一个大花园,里面的美景说也说不完。开头也说是大花园,结尾也说是大花园,这叫做“首尾呼应”。3、 学习字词要学好一篇文章,光这两句话是不够的,还需要字词,那我们就从字词开始。出示词语请学生读:颐和园 横槛 耸立 佛香阁 画舫 远眺堤岸 排云殿 姿态不一 神清气爽 万寿山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小组合作:(预设:按字数分、词性等)我们也可以按地名来分:学习词语 颐和园 长廊 横槛 神清气爽万寿山 佛香阁 耸立 排云殿 金碧辉煌 画舫 远眺 隐隐约约 昆明湖 堤岸 形态不一 (相机指导容
16、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其实,作者就是写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三个景点。点击出示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三、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1、 文中是用哪些句子把这三个地方连接起来的呢?2、 请找出交代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课件出示: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3、 指名读句子。作者游到哪儿,就换到哪儿,作者这样游览就叫做“移步换景”。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一起到长廊去看看吧。四、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体会作
17、者的写法。、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完这一段,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长 美 (随机板书)、长我们先来看看长廊长的特点,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 图片出示700多米长,273间 列数字教师补充,颐和园的长廊还被列为世界吉尼斯纪录朗读指导读出长的特点。美长廊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1)横槛上的画理解横槛:指横的相嵌的长方形栏板。可以让学生到图上指一指图片欣赏长廊横槛上的图案。看了给你什么感觉?美、精致(2)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有的画着有的有的还有的 长廊两旁的花,指导朗读,读出美结合理解“神清气爽”,这是作者的
18、游览长廊时的感觉。你看,写文章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要有景有情。板书:景和情3、齐读第二自然段。五、颐和园的长廊非常有特色,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览另外几个景点。作业:抄写生字 教师可以统一指导12个。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 学法迁移,发挥自主学习,感受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2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2 上节课我们重点欣赏了哪一景点的美景?请你用自己的朗读给大家再现长廊之美!二、领略万寿山之美。1、自由朗读描写万寿山的两个段落。 思考:作者在两个段落中的观察方法有何不同?交流: 观察方法:自下而上自上而下2、那是怎样的两幅画面?万寿山“山景
19、图”和颐和园“鸟瞰图”3、赏万寿山“山景图”,这幅图美在哪里?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出示:第3自然段。(1)“耸立”佛香阁巍峨雄伟。(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佛香阁气势恢弘。(3)“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佛香阁造型精巧。(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顾名思义(排云殿)很多(5)“金碧辉煌”宫殿雄伟气派。朗读训练。小结学法:万寿山之美,美在建筑。刚才我们是怎样从文字中领略万寿山山景之美的?(通过语句想象画面。)4、自主学习,颐和园“鸟瞰图”。课件出示:(1)自由朗读课文第4节,把让你觉得特别美的语句画下来。(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读、说、画)(3)
20、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5、交流:(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2)为什么说“大半景色”山前的景色,后山的景色看不到。(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绿、黄、红(色彩之艳丽)。(4)“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昆明湖宁静之美。(5)“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用动态反衬昆明湖的宁静,而且与前一句“像一面镜子”相衬托。(静之极致,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四)自学第四段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1同学自由讨论。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
21、言。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出示: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 佛香阁 耸立 万寿山 排云殿 金碧辉煌 昆明湖 静、绿
22、十七孔桥 有趣课后反思: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指导学生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及心理感受,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成功的乐趣。 2我尽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鼓励学生背诵精美的课文片段,重视背诵、积累语言,但所给时间较少。 3颐和园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其实,园中景物不只作者介绍的这几处,还有许多,教师可作为对课文描写的扩展延伸。让学生极尽自己所能,有的从网上查找有关颐和园中的其他景观的资料,有的可以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有的可以去图书馆阅读。学生互相交流,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能力。 4本设计运
23、用了看、听、读、比较、说的方法。采用了听录音、看课件,看录象,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同时,还精心设计了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背诵优美的句子,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 不足之处: 读的还是少,只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十七孔桥小狮子可爱和多。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
24、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逐步改正。课堂教学节奏较缓慢,在第四,五节中应先看录象,再品读课文,次序有些颠到,在让学生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时,可以再找一些狮子的图形来补充,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再拓展些。今后应在教学中逐步改进。19 秦兵马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秦兵马俑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
25、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材中有三幅插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上限目标:1、快速默读全文,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2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3 、 探究语言规律,进行想象练笔。下限目标:1 、 快速默读全文,自学生字词,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理清课文脉络。2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模仿课文语句,进行想象练笔。个别化目标: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
26、学活动:一、揭题。1、 出示兵马俑图片。兵马俑2 、 出示:秦。简介“秦朝”、“秦始皇”二、学习导语。1 、 从导语中你对秦兵马俑有什么了解?(两个关键词:震撼人心、威武之师)2 、 对这样一篇描写震撼人心的威武之师的文章,我应该怎样去学呢?三、初读全文1 、 按导语的指导,首先要干什么?(认真默读课文)2 、 自由默读课文,找:人们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的句子。(用铅笔划波浪线)3 、 全班交流:虽然两个句子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你一定体会到它们对秦兵马俑的评价是完全一致的,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呢?(举世无双、绝无仅有) 适当拓展:独一无二具体体现在哪里?文章哪几自然
27、段对此做了具体说明?四、读具体段落,把握兵马俑的三大特点。1 、 自由朗读。28自然段。思考:秦兵马俑到底好在哪里?2 、 交流并随机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3 、 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主选择其中一点,好好研究学习。 (1)找到相应段落,大声朗读。 (2)圈出能让你体会到这一特点的所有词语。 (3)与同伴谈谈感受。 (4)时间:45分钟。五、全班交流秦兵马俑的三大特点,在交流中品读想象。1 、 规模宏大:面积大、数量多、气势大(写作方法自然引导,不必出示) 重点学习最后一句。(朗读、词义理解“所向披靡”)2 、类型众多 (47)不必读。 (随机快速进行学法指导。)3 、 个性鲜明
28、(神态各异)段落 你喜欢的是哪一种神态的兵马俑?老师最喜欢“颔首低眉”的兵马俑,(读)为什么喜欢它呢?(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句子的语言规律) 看,他的神态多逼真啊!学生,说两个神态词;做动作 通过他的神态,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的内心引读。面对这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还会觉得他只是一尊雕塑吗?他分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将军啊“走近它们的身旁”学生准备,准备交流、分享。4 、 全班交流。 5 、 整段朗读。6 、究“省略号”,开始练笔。(神态词,板书两三个)巡视,交流。六、回到首尾两段。怪不得,人们给予秦兵马俑如此高的评价,出示首尾两段。(重点:最后一自然段。)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
29、恢弘气势) (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课后反思: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课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谁也没去过西安(包括我),为了多一点感性认识,我上网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了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内容。我觉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诉学生。我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浏览网站,课外还布置了学生去看一看相关连接上的内容。学生还真学得兴致勃勃。 课堂上较大容量地增加了编外材料,却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由于时间仓促,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来不及引导学生对
30、课本中规范严谨的语句作细细品味欣赏,只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上,兼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在不经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于是乎,课文中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来不及去领会了,那些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没时间去欣赏了,文中颇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词句也不去琢磨了,语文课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儿,而变成了“走马观花”、“信息博览”。这与我“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美好愿望”有些背道而驰了!语文园地5上限目标:、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
31、的写法。、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下限目标:、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开阔视野。、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个别化目标:教学准备:PPT课件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活动: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出示文中的报道。学生生自读这段报道,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2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文物的决心。3揭题:保护文物。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1分小组商议保护
32、长城的建议。2全班交流。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措施。三、拓展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第二、三课时学写导游词习作目标: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教学重点: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教学难点: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选择好一处遗产,查找足够资料。2范文
33、良渚导游词,制作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1出示PPT,教师旁白朗诵导游词。 2谈话:刚才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身份?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3、学习习作要求。出示: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 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
34、内容。(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1出示范文良渚导游词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
35、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14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
36、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颐和园导游词。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3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颐和园,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编写一篇颐和园导游词,该怎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集体汇报、讨论,随机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提示: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
37、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介绍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内容呢?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五、学生习作,师巡回指导。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2、背诵积累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教学过程:一、学习“我的发现”、读“我的发现”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了解句子的特点和作用:句子的后半部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另外找出相似的句子写、读。、举一处景物仿写。二、积累对联、读对联。、找出欣赏的句子讲讲对它的理解,例: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写出云漫月浓的境界)一径对半帘竹阴对花影云满地对月笼纱、读、记、吟。、另举几例对联。三、了解宽带网的知识、明确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交流方法:方法展示台: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老师的建议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