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活动: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认识筝形及其性质。
能力目标:能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证明筝形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筝形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能力,并通过感受筝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探究筝形性质的过程。
难点:筝形性质的探究及其应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刻度尺、彩纸、筝形模型
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
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SSS SAS ASA AAS HL(直角三角形)
2、给出筝形定义。
筝形: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
数学语言:在四边形ABCD,若AD=CD,AB=CB,则四边形ABCD为筝形。
3、在生活中找到与筝形有关的实物,初步感受筝形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环节:参与活动,探索新知。
1、想一想:
a、怎样去画一个筝形?
b、筝形有什么性质?
2、画一画。
结合筝形的定义,尝试画一个筝形。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画出筝形。)
3、剪一剪。
将所画的筝形减下来。
4、猜一猜。
通过折,量等活动观察,猜想筝形的性质,小组交流。(教师提示从对称性、角、对角线、以及面积几个方面去考虑。)
5、证一证。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ab,cd=cb,ac、bd为对角线,相交于点o。求证:
(1)∠abc= ∠adc;
(2)ac⊥bd且ob=od;
(3)s=(1/2 )ac×bd。
(独立思考,完成后上黑板板书。教师强调书写,规范格式。)
归纳。
完成表格。(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性质
对称性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其中的一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角
至少有一组对角相等
对角线
垂直,且其中一条对角线平分 另一条对角线
面积
s=(1/2 )mn(m、n为两条对角线的长)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运用新知。
练习: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边上的中点,de ⊥ab,df ⊥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求证: 四边形aedf为筝形。
2、拿出课前准备的彩纸,动手折一个纸飞机,飞一飞,看谁的飞的久飞的远,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感受筝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环节:反思总结,情意发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完本节课后,你会自己动手做一个风筝了吗?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形成能力。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爱好,设计制作一个风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