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理专题一 农业.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73655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专题一 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专题一 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 农业 一、中国农业 1、北方冬季农田为什么可以用烟幕来防霜冻? 答:烟幕主要是CO2,它具有吸收地面辐射的作用,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 利:①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②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质的转化; ③ 高寒低温,生命活动弱,生长周期长,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积累; ④ 夜雨较多,有利于减少蒸发,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⑤ 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 ② 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 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 ④ 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产较高,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① 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 ② 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3、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 夏季晴朗天气多,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 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 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 ④ 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 尼罗河三角洲: 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 1)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① 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提高黑土肥力; ②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保护黑土 2)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降低、质量下降、破坏严重:① 以营林为主; ② 合理采伐; ③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3)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①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现有湿地; ② “退田还湿”; ③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 土壤肥力下降;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5、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消费量大; ② 交通方便; 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6、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1)区位因素分析: 利: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制约因素:① 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灾害; ② 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③ 红、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 ④ 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2)综合开发整治和发展方向: ① 走立体农业道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产业; ② 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改革耕作制度和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③ 封山育林、育草,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 ④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7、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优势分析: ① 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② 社会经济因素: 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8、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分析: ① 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无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 ② 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量低,效益低。 措施: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及加工体系的发展。 9、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 利:纬度低,水热充足; 弊: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10、中国主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① 九大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② 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滨海、沿江平 原;黄淮平原;南疆地区 ③ 三大出口商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 11、中国的粮食问题及对策 1)中国粮食压力产生的原因: ①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 ② 地形复杂,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耕地面积比重小; ③ 土地的生产力参差不齐,农业科技水平整体实力低,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少; ④ 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不稳定; ⑤ 工业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传统粮食种植业的地位下降。 2)粮食压力解决主要途径: ① 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③ 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 高产、高效农业”; ④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 二、世界农业: 1、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2、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 企业化种植园 .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②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 加强“南南合作”; ⑤ 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4、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原因: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5、复种指数问题: ①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 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 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 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6、粮食问题: 1)世界粮食问题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a.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 粮食地区生产不平衡; ② 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落后,经济结构单一,人口增长快,贫困问题突出; ③ 受旧经济秩序的束缚。 b.粮食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 ① 发展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努力提高粮食产量; ②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发展民族经济; ③ 加强国际合作和对话,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7、非洲粮食问题: a. 突出的原因: 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 自然条件恶劣; 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b. 采取措施: ① 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②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③ 加强民族团结。 8、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9、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原因:(从气候、地形分析) ①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10、农业生态问题 ① 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 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 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 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 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 ⑥ 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 (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 ⑦ 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 (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⑧ 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11、生态农业的优点: ①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产结构,使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彼此结合,相互促进。 ② 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生产出高产、优质、无污染的 农产品,并确保良好的生态效益。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2、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一: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影响: 有利条件: 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③ 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 ④ 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变式二:孟加拉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① 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②(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 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