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西高考语文文言试题.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973654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高考语文文言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高考语文文言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 届 文 言 专 题 训 练 ( 2006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侯。随意抽书一快,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溃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予时映帘窥佘,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予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蜱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串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仑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予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雕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泉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蚁,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 后依然嗜酒如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 B. 者 C.之 D.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颜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9.D    10.C    11.B    12.B 四、(21分1    1 2007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催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丕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 (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催科”危害的一组是 ①为令之难,难于催科 ②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③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 ④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 ⑤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⑥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2008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树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建止?然犹乡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 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改,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管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 害。” 范宣子③为政,者侯之币重,郑人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之曰:“子为晋国,四部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感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 国家之也。” 子产不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劣: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意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10.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隶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 ⑧② B. ⑥⑤ C. ①③ D. ⑦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群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10.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愿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人,具告沛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招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 ②⑤⑥ C.①③⑤ D. 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2010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 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日:“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日:“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日:“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 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日:“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分) 译文: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大亦愈知治矣。(4分) 译文: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分) 2011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黯曰:“夫以大将军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贪、育:即孟贲、夏育,俩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               比:并排。   B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  A  持节发仓栗以赈之                  B上贤而释之   作《师说》以贻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  庄助复为请高                        D尊庞于群臣无二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以勇气闻于诸侯 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c A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第II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 ,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 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9答案为D。赚zuàn:哄骗 、10答案为C。“之”:衬字;她。11答案为B。12答案为B。3.(9分)译文    (1)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译: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2) 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译: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3) 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译: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 (2007)9答案:B.缴纳(赋税)。我们今天还会使用“完税”一词。 A.从成语“无济于事”可以推导“济”有补益、帮助之意,带入原文理解能通。C.“延”解释为“延请”,出现在《桃花源记》“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D.比:连续,接连 10答案:D.于,被。 A.而,前一句表假设,译为如果;后一句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后一句与2005年高考广东卷10小题D第二句一样。B.以,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把。C.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11答案:C、12答案:B.驼背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驼背的医生,而不是“告到了官府”  2008年9、C 10、B 11、C 12、A 四、(24分) 13、(10分) (1)我听说过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权来防止怨恨。 (2)我喜爱他,(也)不会背叛我。让他(尹何)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 (3)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继承他呢? 2009年 【解析】9D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答案】D. 10【解析】A.“为”: 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译作“呢”。 B.“所”:所+动词=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C.“之”:代词,这样。D.“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 11【答案】C 【解析】②不是卖酒者的行为。④是客人抱怨的话。12【答案】B 13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译文】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译文】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2010年9、C 答案10、B 11、C 12、A 四、(24分) 13、(10分) (1)我听说过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权来防止怨恨。 (2)我喜爱他,(也)不会背叛我。让他(尹何)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 (3)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继承他呢? 2011年1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题透析】【D】(夺:改变) 【答题技巧】文言实词可以运用可以运用代入法,如果不通顺可能有误。也可以用知识迁移法,“夺”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改变。 1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解题透析】B(A、以均表目的;B、表承接于是,就 /表转折,却;C均为介词“替” D均介词“在”) 【答题技巧】本题是课内课外结合的典型。备考时不要抛弃课本。综观近几年高考,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大多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12.【命题透析】本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题透析】【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 13、【命题透析】本题重点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题透析】(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 “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 (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奉”、“亢礼”各1分,“与”省略“之”对待他。1分,大意1分)。 (3)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的疑难大事1分。加:更,1分。大意1分)。 2012年;10答案:B  (慰劳)。11答案:C(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且”,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反诘语气。) 12答案: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13 译文: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 译文: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译文: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关键词:岂、良、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