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业强国.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973653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业强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业强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如何从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首先先问大家一下,今天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结论是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 表面上,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生活必需品。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据调查,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中国的产品制造业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里利润最薄的一环。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果是1美元,那么,其余环节的产值就是9美元。这9美元的价值,才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不过,在现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而是基本掌握在欧美各国的企业手中。 欧美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可以远远比自己制造还便宜。这样一来,中国越制造,美国就越富裕。 那么入世后的中国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到“制造强国、品牌大国”的转变?以加工制造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企业如何在世界产业链中向高附加值的金字塔上端跃升呢? 一.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技术人才。 中国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经达到了7000多万人,人力资源应该算是挺丰富的了。但就业压力却依然非常严峻,是我国的人才过剩了吗?我们认为并不是因为大学生太多了才造成就业困难。在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带动下,我国的企业发展也非常迅猛,人才缺口依然非常大。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人才,这个矛盾现象如今很普遍,也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     我国要成为人力资源强国,首先教育体制就得改革,要真正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教育要从注重数量转为注重质量。为什么这个时代缺乏大师?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一直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所谓人力资源强国,就是要培养大批一流的人才,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只有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国才有可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兵不在多,但在其精,既多且精,方称大军。素质教育,妇孺皆知,惟有实行,方出实效。故如何从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本不必笔者饶舌,只要教育部门痛下决心实践素质教育,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鼓励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同时,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 其次,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当然,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 再次,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三.大力改革科研体系,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 中国外贸企业总体来说在世界上还是占有很重分量的,但是这种分量完全是由“量”的大而堆积起来的,在质的层面上还远远不够;低技术门槛,低廉的劳动力,制造出低廉的商品,而且很多行业还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就是中国外贸企业的现状。 想要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占据一个更为有利的位置,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厄待需要的。我们的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购买和使用国外技术进行生产这一个环节上。当下应改革破除高校教师和研究所研究人员为职称而研究的陋习,把我国的研究力量真正统合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使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有能力的企业应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若干关键的技术进行突破,形成中国企业自主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进而建立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占领主动位置。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初期提供的政策保护手段,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国家采购几个方面给予有可能形成重大突破性的领域和企业以适当的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将制造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就出中国的知名品牌,使中国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四.改革贸易体系,寻求进出口平衡  外贸作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缓解国民经济发展制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外贸就业总人数超过一亿,每年农副产品的净进口相当于五亿亩土地的生产能力,而通过外贸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大大提高了中国生产力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的贸易也存在很多问题,现阶段发展仍存在粗放经营,以量取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种种弊端。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得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建立并完善进口促进体系,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其次,进一步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清理有关进口管理措施,进一步放宽进口管理,调整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商品。三是加强进口促进。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内重要展会上举办进口展等贸易促进活动,对我国顺差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展位,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费展位。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平台。四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目前我国已签署并执行8个自由贸易区协议,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区域贸易的合作,有力地扩大了我国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对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进口实行零关税待遇。 中国实属制造大国,当之无愧,如何做得更强,如何在世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离不开中国国际品牌的强大建设,也就是中国“世界名牌”的强大建设,加强、提高和拥有更多的属于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把企业建设成具有创新、开发、效率、质量、品牌、科学、人才为一体的具有科学发展的企业,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点,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自主创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具有人才和优势竞争的企业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也就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