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本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70411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8.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本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本小学四年级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数的加减法 一、概述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2、学法指导: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都喜欢的篮球运动员姚明来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顺理成章地会议整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再逐步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姚明的图片,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226-165=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问题) 师:请大家看,以“米”作单位来表示姚明和王老师的身高。现在王老师与姚明的身高应该相差多少米呢? 学生回答。    得出:2.26-1.65=    【设计意图】能够巩固之前单位转换的知识,也能够自然的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1、我们得出这么个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的小数减法,大家会解决吗?同组合作,先列竖式算出答案,再试着用加法去验算一下。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2.26-1.65=0.61(米)       2.26                 -    1.65                     0.61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开始算起起,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最后记得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后在结果中也点上小数点。 师:那么我们刚才成功的算出了一道小数减法题的答案,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大家还能解决吗? 学生齐声答能。 (多媒体展台出示纸质题目)学生上黑板计算 3.86-1.26= 3.86                 -    1.26                     2.60 师:同学们看了黑板上的答案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学生回答。 师:没错!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2.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减法问题?   ②小数加法(多媒体展台出示题目)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    53.40   -49.80     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汽车应该停在哪游戏 ①5.23+0.7= ②12+0.43=0      5.23      12           + 0.7   + 0.43           5.93       12.43          2、口算下面各题。 ①5.55+0.02= 5.57  ②5.55+0.2  5.75 ③5.55+2=  7.55  (提问:为什么都是5和2相加,最后结果不一样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总结) 3、小明买笔记本用1.25元,买白纸用2.16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对新授知识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流程图 六、教学设计评价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内容回归生活, “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七、帮助和总结 课堂中积极探索感受角,学会用从表象入手思想方法,肯动手,勤思考,与小组协调合作,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