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无止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指导心得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有幸同本校其他7名老师一起参加了杭州“千课万人”两岸三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此次活动在浙江大学的华家池校区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小学语文教师齐聚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虽然只有短短两天行程,但是在这里每个人都直言不虚此行。
低年级的孩子,思维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低段语文教学是语文素养形成的起点,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小学低年级两年的语文启蒙,关系到人生百年的语文生活。因此,本次活动的理念便是:“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天,我听了名师的课,觉得他们的课堂智慧灵动,精彩纷呈,我深深地领略到他们的从容、睿智、谦虚、诚恳、风趣以及注重细节的大智慧。
全国著名语文老师薛法根带来了《青蛙看海》。课前幽默的互动,瞬间就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薛老师的整个课堂着重点落在孩子们的朗读上,实现了孩子们层次性、递进性的朗读。先从孩子们的识字入手,从字音、字义两方面介绍了生字“喏”以及从字音、字形两角度区分了“渴、喝、歇”。接着,让孩子们从对话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主人公“青蛙、苍鹰、松鼠”的情感,最后感受故事背后的道理。在对话朗读过程中,薛老师的朗读指导扎扎实实,让孩子们化身为故事人物,引导他们用较快的语速、响亮的声音、坚定的语气读苍鹰的话,引导他们用较慢的语速、轻缓的声音、柔软的语气读青蛙的话,区分感受登山看海的艰难。同时,薛老师走进孩子们中间,和孩子们扮演松鼠、青蛙,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从表演中想象还原松鼠和青蛙的对话场面。就在这样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读出了坚持,明白了一点一滴努力、脚踏实地的道理。
当下的许多语文课堂中,学生只是盲目、呆滞地学习语文。单看识字教学现状就可见一斑:机械教学,死记硬背,忽略形义,错别字多,高耗低效。黄亢美老师运用字理教学,给我们带来的是《人字家族》。所谓“字理”,就是汉字本身的规律。黄老师让学生从造字的本源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运用汉字,期中穿插古代汉语常事和历史故事。他虽然头发已有些斑白,但他依然充满激情。他会大声地说话,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瞬间融洽,为孩子们对汉字追根溯源创造了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他会充满情趣地引导孩子,让课堂洋溢欢乐的笑声。例如:在读完短文《雷雨》后,黄老师设计的“爽”字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意犹未尽。叉叉表示窗格子,“大”字就是一人张开双手,伸开双腿的样子。师指名一学生站在画着窗格子的黑板前,做着“大”的样子,想象雨后的清新空气,直呼“爽”。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心情轻松舒畅、牢牢地记住了“爽”字。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每个人的知识库得及时更新。比方说,“坠”字里的双耳旁和“耳朵”没有关系,原来是表示悬崖的意思。单耳旁也有了另一个称呼,叫卩字旁。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那一节节精彩课堂给我们留下的感动和震撼并没有结束。思考还在继续,探索仍在进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本次学习的收获与启示会激励老师们勇往直前,收获更多。
第3页 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