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跨界设计策略_周文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662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跨界设计策略_周文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跨界设计策略_周文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纵横 THEORY INTERSECTIONTheory Intersection 理论纵横82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2 期(总 154 期)83文/周文治、刘龙坤 by Zhou Wenzhi,Liu Longkun(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跨界设计策略Cross-border Design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Culture内容摘要: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类重要载体,当今的民间艺术并不流行,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有一定的隔阂,因此,使民间艺术活化对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

2、基于艺术领域中跨界发展的一些案例参考,本文提出用“跨界设计”的策略来使民间艺术具有新鲜感,通过分析领域触点的匹配程度来为各类民间艺术寻找适合的跨界对象,这样的理性量化方式可以使跨界显得自然且合理。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活化、跨界设计民间艺术反映出一方地区人民的艺术文化,为广泛群众提供了精神上的富足,能保持一个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国家软实力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社会已经完成现代化转型与传统文化变迁,这些变化使得很多民间艺术失去了依存的土壤,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而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群体记忆的一类重要载体,对于文化传承、创新乃至国家

3、形象建构与文化认同等文化战略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如何让民间艺术重新焕发生命力,延续和传承其中的传统文化,继而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从“跨界设计”的角度切入,探讨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发展策略。民间艺术跨界发展的需求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艺术是指民间音乐、戏曲、曲艺、民间舞蹈、杂技、民间美术等的总和;而狭义的民间艺术则特指民间美术与民间手工技艺2。对于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它们的沿革、现状、趋势方向都有一定的差异,各自有适合的发展的路线和具体的发展需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需求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新时代重新活化,起到延续中华传统文化根脉、增强民

4、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作用。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活化”途径和策略是研究的热点,有不少方法和策略被提了出来。在一些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就想到将“跨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的一个重要模式3。在广义的艺术领域中,跨界时常发生,正如靳尚谊先生所说“跨界原本是很自然的事”,可见艺术与其他领域事物的跨界与融合是一种自然常态4。在很多艺术形式中都有跨界的尝试,尤其是跨领域、跨学科、跨品牌的形式,利用跨界要素的组合形成新鲜感来给受众以不同的体验。民间艺术的跨界思想显然也在参考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尤其需要通过跨界获取新鲜感,来改善人们对民间艺术持有的“传统老旧”的刻板印象。要达到跨界的效果和目的,在具体的实施中

5、很多情况都免不了需要设计学科专业的参与,尤其是在涉及到视觉化、实体化、互动性、体验性的文化表现要素时,设计学科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在设计学科领域内研究民间艺术跨界的问题,会更经常地涉及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及其相关的用具用品,对传统文化融入到大众各方各面的日常生活更为有利,对民间艺术“活化”的推动作用更强。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的文献和成果并不算多,研究的范式主要是基于少量的民间艺术跨界案例进行一些简单总结,还未能形成能系统地描述各种民间艺术跨界设计的现象规律和优缺点,提出的方法策略也比较偏向宏观,对于设计师的微观操作和思维线索等具体任务没有太多的帮助。综上,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跨界

6、设计仍是个有意义和价值的研究问题。民间艺术跨界设计的领域触点目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跨界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将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或现代科技进行结合的方向,这个思路的核心在于“以新带旧”,即通过跨界融合的途径使传统的“旧事物”具备当代的“新事物”生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关键点就在于找到“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的共同触点,使跨界显得自然且合理。例如,在服装设计领域,有研究者基于造型技法、构图、材料和图案的共通触点,总结了将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的设计案例,体现了它们对剪纸艺术传播的推动作用5。在这些案例中,剪纸的载体纸张,与服饰的载体布料,在物理特性上都具有薄片的特征,在裁剪、拼接、颜色等造型手段

7、上也有相似之处,具有天然的可融合性,因此这个领域的研究数量较多。又如,在民间美术的跨界应用上,有的研究选择与新媒体的技术进行结合,借助新媒体所具有的宣传力和艺术感召力来扩大民间美术的普及性,增加生命力,提高经济效益6。民间艺术的许多类型多以静态形式呈现,如绘画、雕刻、印染、编织等,其静态性的特点适合通过新媒体扩大传播范围,而且新媒体技术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动态元素,给人以动静对比的新鲜感。在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方面,跨界也是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其中跨越的界限有虚拟与现实、艺术与技术、古代和现代这几个维度,以令传统产业的文化内涵、表达形式、表现方式更为丰富,结合现代化、创意性、高技术等方面的

8、特点,激发文创设计的新活力7。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民间艺术的跨界需要根据其要素特征与其他领域的事物进行触点匹配,当匹配度高于一定的水平时,二者之间的跨界就比较容易实施。而评价两个事物之间的触点匹配水平,可以通过制定一套规则,用理性的方法对各要素特征的指标进行量化,最终得出一个评价结果。根据各种民间艺术的类型,要素特征大体上有:外观形态、材料工艺、互动方式、体验类型、呈现场景、制作过程。触点匹配的评分架构如图1所示,以皮影戏和沙画的跨界为例。民间艺术跨界设计的路径策略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时,要明确设计的对象物。作为设计对象物,民间艺术有很多的类型,而可以与它们进行跨界的对象也有非常多。因此,在

9、民间艺术跨界设计的任务中,定位是关键问题,即找到某类民间艺术最适合进行跨界的对象。在此,本文提出基于领域触点匹配评分的架构,通过列举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各类民间艺术适合的跨界对象。首先,根据“以新带旧”的思路,跨界对象应该是当代具有新潮特性的事物,包括物件、活动、体验等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尽可能地将它们列举出来;其次,对某类民间艺术的6个要素外观形态、材料工艺、互动方式、体验类型、呈现场景、制作过程,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设定权重(0.5-1.5之间);然后,对照跨界对象与民间艺术的这6个要素的相关性,给出指标评分(1-10分),将各指标评分进行加权后求和,得到该跨界组合的加权匹配评分;最后,将所有纳

10、入分析的民间艺术和跨界对象组合的加权匹配评分阵列出来,即可根据分值高低对比出适合的跨界组合。在此列出若干民间艺术与跨界对象组合的加权匹配评分阵列,见表1。从表1内可以看出,有不少匹配评分较高的组合有可能设计出比较有趣的效果,至少可以让看上去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显得很时尚,面目一新,易于被现代的人们所接纳。例如沙画-皮影戏组合、街舞-舞狮组合、盲盒-木雕组合、日历-面塑组合等。结语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着厚重的底蕴和内涵,是人民大众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的精神文化结晶,与当今的现代生活不存在对抗和冲突,只要在一些形式要素上与现代生活建立联系,就很容易扩大它们在大众心中的接受程度,重新焕发无限的生命

11、力。而与现代生活建立联系的一条策略,就是进行跨界设计,用这样的思路来对民间艺术进行活化,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注释:1 季中扬,胡燕.传统民间艺术生产性保护的模式、难题及策略J.学习与实践,2016(01):127-133.2 王媛.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与问题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2):62-64.3 周笑盈,魏大威.多元、融合、跨界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2020(06):54-60.4 刘晨晨.艺术的跨界与融合传统艺术观的回归J.文艺评论,2012(07):119-121.5 哈园园.民间剪纸艺术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报告,2021

12、,40(07):48-49.6 杨红卫.民间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结合分析J.中国报业,2020(20):70-71.7 柳燕.“跨界设计”趋势下的文创设计探索J.大众文艺,2020(03):53-54.基金项目:福州大学中国民间艺术研究院2022年度研究项目“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跨界研究”(项目编号22MYJSW08);“沙画皮影戏表演的技术文化跨界研究”(项目编号22MJYSG14)。表1 若干民间艺术与跨界对象组合的加权匹配评分阵列民间艺术沙画街舞涂鸦B-Box悠悠球VR真人CS盲盒三维针雕飞盘露营攀岩纹身日历风筝11.620.620.87.626.726.520.132.16.131.72

13、7.512.78.526.8花灯18.317.619.714.613.513.38.235.813.58.528.829.68.710.1皮影戏38.512.318.131.716.128.216.528.98.98.319.712.17.215.3刺绣16.415.817.96.612.416.86.433.66.29.512.310.228.220.1印染12.116.613.56.511.814.925.132.56.119.314.616.311.333.2面塑10.58.711.26.311.415.66.220.419.66.118.86.56.143.4剪纸21.810.216.

14、76.110.514.410.530.16.611.812.57.426.837.5木雕13.512.519.76.113.517.89.139.324.310.56.830.47.26.8年画22.411.121.66.214.612.58.235.66.519.413.610.627.718.6竹编15.112.314.66.410.214.57.337.87.320.220.531.36.826.1面具17.925.934.721.617.813.128.331.227.118.78.29.215.410.7舞狮23.540.836.830.941.727.619.917.517.342

15、.112.622.512.910.3图1 民间艺术跨界领域触点匹配的评分架构理论纵横 THEORY INTERSECTIONTheory Intersection 理论纵横82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2 期(总 154 期)83文/周文治、刘龙坤 by Zhou Wenzhi,Liu Longkun(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跨界设计策略Cross-border Design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Culture内容摘要: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类重要载体,当今的民间艺术并不流行,与人民大众

16、的生活有一定的隔阂,因此,使民间艺术活化对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基于艺术领域中跨界发展的一些案例参考,本文提出用“跨界设计”的策略来使民间艺术具有新鲜感,通过分析领域触点的匹配程度来为各类民间艺术寻找适合的跨界对象,这样的理性量化方式可以使跨界显得自然且合理。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活化、跨界设计民间艺术反映出一方地区人民的艺术文化,为广泛群众提供了精神上的富足,能保持一个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国家软实力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社会已经完成现代化转型与传统文化变迁,这些变化使得很多民间艺术失去了依存的土壤,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而民间艺术作为中

17、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群体记忆的一类重要载体,对于文化传承、创新乃至国家形象建构与文化认同等文化战略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如何让民间艺术重新焕发生命力,延续和传承其中的传统文化,继而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从“跨界设计”的角度切入,探讨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发展策略。民间艺术跨界发展的需求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艺术是指民间音乐、戏曲、曲艺、民间舞蹈、杂技、民间美术等的总和;而狭义的民间艺术则特指民间美术与民间手工技艺2。对于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它们的沿革、现状、趋势方向都有一定的差异,各自有适合的发展的路线和具体的发展需求,但它们有一个

18、共同的需求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新时代重新活化,起到延续中华传统文化根脉、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作用。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活化”途径和策略是研究的热点,有不少方法和策略被提了出来。在一些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就想到将“跨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的一个重要模式3。在广义的艺术领域中,跨界时常发生,正如靳尚谊先生所说“跨界原本是很自然的事”,可见艺术与其他领域事物的跨界与融合是一种自然常态4。在很多艺术形式中都有跨界的尝试,尤其是跨领域、跨学科、跨品牌的形式,利用跨界要素的组合形成新鲜感来给受众以不同的体验。民间艺术的跨界思想显然也在参考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尤其需要通过跨界获取新鲜感,来改善人们对

19、民间艺术持有的“传统老旧”的刻板印象。要达到跨界的效果和目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很多情况都免不了需要设计学科专业的参与,尤其是在涉及到视觉化、实体化、互动性、体验性的文化表现要素时,设计学科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在设计学科领域内研究民间艺术跨界的问题,会更经常地涉及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及其相关的用具用品,对传统文化融入到大众各方各面的日常生活更为有利,对民间艺术“活化”的推动作用更强。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的文献和成果并不算多,研究的范式主要是基于少量的民间艺术跨界案例进行一些简单总结,还未能形成能系统地描述各种民间艺术跨界设计的现象规律和优缺点,提出的方法策略也比较偏向宏观,对于设

20、计师的微观操作和思维线索等具体任务没有太多的帮助。综上,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跨界设计仍是个有意义和价值的研究问题。民间艺术跨界设计的领域触点目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跨界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将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或现代科技进行结合的方向,这个思路的核心在于“以新带旧”,即通过跨界融合的途径使传统的“旧事物”具备当代的“新事物”生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关键点就在于找到“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的共同触点,使跨界显得自然且合理。例如,在服装设计领域,有研究者基于造型技法、构图、材料和图案的共通触点,总结了将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的设计案例,体现了它们对剪纸艺术传播的推动作用5。在这些案例中,剪纸的载体纸张,

21、与服饰的载体布料,在物理特性上都具有薄片的特征,在裁剪、拼接、颜色等造型手段上也有相似之处,具有天然的可融合性,因此这个领域的研究数量较多。又如,在民间美术的跨界应用上,有的研究选择与新媒体的技术进行结合,借助新媒体所具有的宣传力和艺术感召力来扩大民间美术的普及性,增加生命力,提高经济效益6。民间艺术的许多类型多以静态形式呈现,如绘画、雕刻、印染、编织等,其静态性的特点适合通过新媒体扩大传播范围,而且新媒体技术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动态元素,给人以动静对比的新鲜感。在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方面,跨界也是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其中跨越的界限有虚拟与现实、艺术与技术、古代和现代这几个维度,以令传统产

22、业的文化内涵、表达形式、表现方式更为丰富,结合现代化、创意性、高技术等方面的特点,激发文创设计的新活力7。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民间艺术的跨界需要根据其要素特征与其他领域的事物进行触点匹配,当匹配度高于一定的水平时,二者之间的跨界就比较容易实施。而评价两个事物之间的触点匹配水平,可以通过制定一套规则,用理性的方法对各要素特征的指标进行量化,最终得出一个评价结果。根据各种民间艺术的类型,要素特征大体上有:外观形态、材料工艺、互动方式、体验类型、呈现场景、制作过程。触点匹配的评分架构如图1所示,以皮影戏和沙画的跨界为例。民间艺术跨界设计的路径策略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时,要明确设计的对象物。作为设计

23、对象物,民间艺术有很多的类型,而可以与它们进行跨界的对象也有非常多。因此,在民间艺术跨界设计的任务中,定位是关键问题,即找到某类民间艺术最适合进行跨界的对象。在此,本文提出基于领域触点匹配评分的架构,通过列举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各类民间艺术适合的跨界对象。首先,根据“以新带旧”的思路,跨界对象应该是当代具有新潮特性的事物,包括物件、活动、体验等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尽可能地将它们列举出来;其次,对某类民间艺术的6个要素外观形态、材料工艺、互动方式、体验类型、呈现场景、制作过程,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设定权重(0.5-1.5之间);然后,对照跨界对象与民间艺术的这6个要素的相关性,给出指标评分(1-10分

24、),将各指标评分进行加权后求和,得到该跨界组合的加权匹配评分;最后,将所有纳入分析的民间艺术和跨界对象组合的加权匹配评分阵列出来,即可根据分值高低对比出适合的跨界组合。在此列出若干民间艺术与跨界对象组合的加权匹配评分阵列,见表1。从表1内可以看出,有不少匹配评分较高的组合有可能设计出比较有趣的效果,至少可以让看上去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显得很时尚,面目一新,易于被现代的人们所接纳。例如沙画-皮影戏组合、街舞-舞狮组合、盲盒-木雕组合、日历-面塑组合等。结语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着厚重的底蕴和内涵,是人民大众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的精神文化结晶,与当今的现代生活不存在对抗和冲突,只要在一些形式要素上

25、与现代生活建立联系,就很容易扩大它们在大众心中的接受程度,重新焕发无限的生命力。而与现代生活建立联系的一条策略,就是进行跨界设计,用这样的思路来对民间艺术进行活化,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注释:1 季中扬,胡燕.传统民间艺术生产性保护的模式、难题及策略J.学习与实践,2016(01):127-133.2 王媛.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现状与问题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2):62-64.3 周笑盈,魏大威.多元、融合、跨界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2020(06):54-60.4 刘晨晨.艺术的跨界与融合传统艺术观的回归J.文艺评论,2012(07):119-1

26、21.5 哈园园.民间剪纸艺术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报告,2021,40(07):48-49.6 杨红卫.民间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结合分析J.中国报业,2020(20):70-71.7 柳燕.“跨界设计”趋势下的文创设计探索J.大众文艺,2020(03):53-54.基金项目:福州大学中国民间艺术研究院2022年度研究项目“中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跨界研究”(项目编号22MYJSW08);“沙画皮影戏表演的技术文化跨界研究”(项目编号22MJYSG14)。表1 若干民间艺术与跨界对象组合的加权匹配评分阵列民间艺术沙画街舞涂鸦B-Box悠悠球VR真人CS盲盒三维针雕飞盘露营攀岩纹身日历风筝1

27、1.620.620.87.626.726.520.132.16.131.727.512.78.526.8花灯18.317.619.714.613.513.38.235.813.58.528.829.68.710.1皮影戏38.512.318.131.716.128.216.528.98.98.319.712.17.215.3刺绣16.415.817.96.612.416.86.433.66.29.512.310.228.220.1印染12.116.613.56.511.814.925.132.56.119.314.616.311.333.2面塑10.58.711.26.311.415.66.2

28、20.419.66.118.86.56.143.4剪纸21.810.216.76.110.514.410.530.16.611.812.57.426.837.5木雕13.512.519.76.113.517.89.139.324.310.56.830.47.26.8年画22.411.121.66.214.612.58.235.66.519.413.610.627.718.6竹编15.112.314.66.410.214.57.337.87.320.220.531.36.826.1面具17.925.934.721.617.813.128.331.227.118.78.29.215.410.7舞狮23.540.836.830.941.727.619.917.517.342.112.622.512.910.3图1 民间艺术跨界领域触点匹配的评分架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