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英学古诗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教学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3课课文,齐读题目,学习了这课的生字,现在让我来看看小朋友的生字掌握情况。 1.默字词 2.出示:英英 一首古诗 教 静夜思 意思 照 一层白霜 唐代 学生校对。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几次对话?分别说了什么? 指名读课文。二、
2、 出示目标 这堂课,我们要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三、 品读感悟(一)品品读读,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层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先自己读一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静夜思) (2)指名读,交流读懂的地方。 (3)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提:“霜”的意思?“疑”是什么意思?“举”的意思? (4)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了。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2学习第二层 (1)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
3、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想想刚才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读懂?(生交流,各抒己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2)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齐读。 (3)抽查学困生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师要用期待的心态、鼓励的目光等待他们的进步,并要让学困生感受老师与同伴的温暖。) 3学习第三层 (1)齐读奶奶说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请学生简要介绍李白,教师补充介绍。 (3)师生接读最后一次对话(二)引导体会,
4、感悟诗句(这个环节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1出示挂图,什么时候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元宵、中秋-) 2每月农历十五的月亮圆又亮。你们说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4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中秋佳节,朋友们、亲人们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吃月饼,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让学生看图)诗人李白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看图说说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想些什么呢? 5今晚,
5、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是这样的冷清。(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生加上动作配乐试读。(三)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1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样子也来演一演啊!(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2师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愿意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师指名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 3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其余做导演。 4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师可以引导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价。)四、检测完善 1.补充习题19课。 2.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首手一()古诗一()好字 (2)望往()上看一()无边 (3)思丝雨()意() 3.请你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填空。静 夜 思 (),疑()霜。 (),()。 (1)”举“的意思是_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思考与调整板书设计:3英英学古诗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