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4.2 相贯线
授课课程:机械制图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
理论
学 时 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相贯线的概念及特性,掌握常见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教学内容
相贯线的特性,相贯线的画法,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重点难点
重点:相贯线的形状及投影
难点:贯穿处圆柱轮廓线演变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学习方法
挂图、示教板、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备 注
课题引入
引入新课:
模型导入,提出任务:
三 通 管
教学步骤
及
主要内容
§4.2 相贯线
一、相贯线的定义:
两形体互相贯穿所产生的表面交线。
强调:①两形体相交 区分:同一形体面与面之间的交线
②表面交线
二、相贯线的特性
1、相贯线是互相贯穿的两个形体表面的共有线,也是两个相交形体的表面分界线;
2、相贯线一般是闭合的空间曲线,有时则为平面曲线。
三、圆柱相贯线的画法:
(一)两圆柱相贯:
1、D1 < D2
例1:
引导学生分析形体:A、分析形体
B、分析相贯线
引导学生观察相贯线的投影:在实际作图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起见,对常见的圆柱与圆柱的相贯线采用简化画法。
简化画法的前提:①两圆柱轴线正交;
②直径不等;
③相贯线投影要求精度不高
简化画法步骤:以大圆柱的半径为半径,
在小圆柱的轴线上找圆心,
向着大圆柱轴线方向弯曲画圆弧。
强调:相贯线最后求作
练习:
引导分析:
相贯线形状的投影特性:在有圆的视图上,相贯线重合在圆周上,非圆视图上其投影成曲线。
圆柱轮廓线演变规律:可见贯穿处由相贯线代替大圆柱原有的轮廓线,且向着大圆柱轴线方向弯曲。
2、D1 = D2
例2:
强调:①不可用简化画法
②其正投影虽为两相交直线,但空间形状仍为封闭的空间曲线。
3、D1 > D2
例3:
比较例1、例2、例3:当直径的相对大小变化时,圆柱相贯线也发生变化。
结论:
影响圆柱相贯线的主要因素:直径的相对大小。
例4:
强调:内圆柱面与外圆柱面相交两次,故有两根相贯线。
说明:只讨论圆柱相贯的画法
演示直径不等与相等两种情况的模型
在例1的基础上加一圆柱
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练习
习题集P25 (2)
其他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相贯线的形状及投影
2、相贯线简化画法的前提及步骤
本课作业
1、阅读书本P47—P52
2、习题集P25 (1)(3)
3、预习“轴测图”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提高。还要多帮助学生学会分析。
第 6 页 共 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