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活动 《赶星星》
十里中心幼儿园 何玉玲
教材分析
<<赶星星>>是学前教育大班语言下学期的一篇看图讲述课,它通过幼儿看图理解故事:小星星偷偷跑到小水洼洗澡,被小兔、小猴、小象发现并赶到天上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水中小星星是星星影子,懂得外出要事先告诉家长。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 “投、赶、吸、喷”的意思。
2、知道水中星星是小星星的影子,懂得外出要事先告诉家长。
3、学习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
活动准备:
1、《赶星星》课件。
2、小兔、小猴、小象头饰各一个,小星星头饰若干。
3、镜子一面,小星星一个。纸做的石头若干,竹竿一根。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展示小星星课件,并播放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幼儿在老师带领下,一边做动作,一边走进教室。
2、出示小星星:看,老师把刚才歌曲中的谁请来了?(小星星)你们知道小星星的家在哪吗?(天上)
3、小星星和它的月亮妈妈幸福地生活在天上,可是有一天,小星星和它的月亮妈妈出来散步的时候,调皮的小星星趁妈妈不注意,偷偷跑出来了,它会躲到哪儿去呢?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想)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赶星星》。
二、欣赏故事
1、教师配合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小朋友们猜猜小星星会躲到哪儿?(幼儿自由发挥)
(2)展示小星星躲到小水洼的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星星到底躲到哪儿了?(小水洼)它到小水洼来干什么?(洗澡)
(3)展示小兔赶星星课件,引导幼儿分析:谁看见了,他怎么想的?(小星星不和妈妈在一起,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赶到天上去)它是用什么赶星星的?(用石子)怎么赶的?(用力投)赶到天上去了吗?(没有)大家一起学学小兔用石子赶星星。
(4)、展示小猴赶星星课件,引导幼儿分析:接着谁看见了?(小猴)它是用什么赶星星的(竹竿)?怎么赶的?(用力赶)赶到天上去了吗?(没有)大家一起学学小猴用竹竿赶星星。
(5)展示小象赶星星课件,引导幼儿分析:最后谁来了?(小象)它又是什么赶星星的?(鼻子)怎么赶的?(用力一吸在一喷)赶到天上去了吗?(赶到天上)大家一起学学小象用鼻子赶星星。
2、边展示课件边讲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刚才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小猴、小象)它们都来干什么?(赶星星)它们分别是怎么赶星星的?(小兔用石子投,小猴用竹竿赶,小象用鼻子吸水)
(2)集体讨论:小兔,小猴为什么赶不走星星,而小象办到了,它真的赶走了星星吗?说说其中的奥妙。(小象把水吸干了,没有水,也就没有星星了)
(3)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小水洼的水弄干来赶走星星?(幼儿自由发挥)
三、情景表演
老师和小朋友共同表演《赶星星》的游戏。
1、选角色:老师饰月亮妈妈,三名幼儿自愿饰小兔、小猴、小象,其余幼儿都是小星星。戴上头饰。
2、老师简单讲故事,幼儿边听边表演。
四、小结延伸
(1)出示镜子:老师这有一魔镜,它有很大魔力,可以照到很多东西,安静的小朋友可以到镜子里来看看里面照到什么?幼儿到前面来照镜子,说说你看到镜子里有什么?(自己)
(2)小星星真的被赶到天上去了吗?(没有)水中的小星星其实只是星星的影子,水面就像我们刚才的镜子,它可以照到很多很多的东西,这也是大自然爷爷的一个奥秘,它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期待小朋友们去发现哦!
(3)小宝贝们:天快亮了,太阳就要出来了,快随妈妈一起回去吧,下次到哪去一定要事先告诉妈妈,不然妈妈会很着急的。(幼儿随老师走出室外)
教学反思:
《赶星星》是一篇看图讲述课,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但对水中星星是小星星的影子不太理解,为此,老师拿来镜子让幼儿自己照,看自己的影子来理解,最后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外出要事先告诉家长。
附:《赶星星》
小星星趁月亮妈妈不注意,跑进小水洼洗澡。
小兔看见了,心想:把淘气的小星星赶到天上去。
小兔向水中投石头,投呀投,累得直喘气,可星星还在小水洼中。
小猴用竹竿赶呀赶,累红了脸蛋,小星星还是没敢走。
小象把清水和小星星全吸进鼻孔里。
小象扬起鼻子,“扑哧”一声,朝天喷去。
小星星被赶到天上去了,再也跳不下来了。月亮妈妈笑呵呵地说:“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