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根据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画出相应的图像;通过学习一次函数,运用运动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发展;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同学们编题,老师有一个函数问题请同学们解答。问题1:小王同学第一次去福州,汽车驶上了福清的高速路后,小李同学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80千米/时,已知福清直达福州的高速公路全程为70千米,小王同学想知道汽车从福清驶出后,距福州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
2、己和福清的距离。你能帮助他吗?学生观看表演、独立思考、尝试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 题中常量是什么?变量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变量与常量间有什么等量关系。70千米 用字母表示变量,列出函数关系式。教师引导点播画出示意图,全班交流讨论。 达成共识:汽车距福州的路程随行驶的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里涉及两个变量:汽车距福州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时间,为此可设汽车距福州的路程为(S千米),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 (小时),通过观察三名同学表演及所画的示意图可知:S =70- 80t(0t7/8)(二)、合作探究新课1、一次函数定义探究。问题2 Q =400 - 33 t y = 30 - 2x S =7
3、0-80t这三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你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这个共同特征吗?(投影展示)学生思考、讨论、解答、交流。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基础上,评价并引导、点播、探究规律。概括:像这样,这三个函数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它们为一次函数。同学们说出的“y=kx+b”是这几个式子的共同持征,我们把它叫做一次函数的一般式。问题3 对于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kx+b中的k可以等于0吗?为什么? b可以等于0吗?若b=0函数式子是什么?同座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理解。师生共同归纳得出:k0,因为若k=0,则y=kx+b变为y=b,此时没有一次项,就不在是一次
4、函数了。b可以等于0,若b=0函数式子变为y=kx(k0 ,k为常数),此时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互动2 判断正误。(投影展示)(1) 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3)x+3y = 2是一次函数; (4)2y-x = 0是正比例函数。例题:小琳同学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捐给希望工程,她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琳同学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算一算2个月后的存款为多少元?。若她想存款达到110元时,就捐给希望工程,那么需存款几个月呢?(投影展示)(三)、达标反馈。1、函数: y=-2x+1 ;
5、 x+y=0 ; xy=2; y= +1; y=x2+3; y = - 0.6x中,属于一次函数的有 ;属于正比例函数的有 (填写序号)2、当m = 0 时 , n 1 时,函数y =(n-1)xm+1+3 是一次函数。3、写出一个满足条件:当自变量取2时,对应的函数值为 -3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只写一个) y = - x -1 。4、设圆的面积为S,半径为R,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S是R的一次函数 B、S是R的正比例函数 C、 S是R2的正比例函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某种运动鞋的单价是108元/双,当购买x双时,花费为y元,则y是x的 正比例 函数,又是一次 函数.(四)
6、、总结评价。(1) 内容总结: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和表达式。(2) 方法归纳:在具体问题中,如果涉及两个变量且只包含一个等量关系时,常用两个字母表示这两个变量,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识别一个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的关键是理解它们的意义,能将式子转化为其一般表达形式。(五)、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某公司到果园基地购买优质水果,慰问医务工作者,果园基地对购买量在3000kg以上(含3000kg)的有两种销售方案,甲方案:每千克9元,由基地送货上门;乙方案:每千克8元,由顾客自己租车运回,已知该公司租车从某地到公司的运费为5000元。分别写出该公司两种购买方案的付款y(元)购买的水果量x (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y甲 = 9 x(x3000),y乙= 8 x +5000 (x3000)教学自我反思:通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他们的个性体验,充分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应用于生活。突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已互相学习,形成互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