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铁道运输专业教学指导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工程力学》(最少教学时数64+最少实践时数0)
先修课程
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及实验。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课程讲授物体受力的平衡问题,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及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揭示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基本规律,为构件提供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工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力学概念,并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 静力学(建议20学时)
一、刚体与力的概念(建议6学时)
二、平面汇交力系(建议2学时)
三、平面力偶系(建议2学时)
四、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的各种结果(建议6学时)
五、空间力系(建议3学时)
六、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建议1学时)
七、静力学测验(选择,建议2学时)
第二部分 材料力学(建议44学时)
一、绪论(建议1学时)
二、轴向拉伸或压缩(建议7学时)
三、剪切变形的实用计算(建议2学时)
四、扭转(建议4学时)
五、弯曲(建议16学时)
弯曲内力(建议8学时)
弯曲应力(建议4学时)
弯曲变形(建议4学时)
六、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建议4学时)
七、组合变形(建议4学时)
八、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建议2学时)
九、压杆稳定(建议4学时)
2.《控制理论与技术》(最少教学时数48+最少实践时数16)
先修课程
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及实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领会自动控制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研究控制系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现代控制理论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自动控制伦理概况 (2学时)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14学时)
第三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 (10学时)
第四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 (12学时)
第五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 (10学时)
实践内容(16学时):
一、认知实验:运用控制理论知识对实际控制系统进行操控
二、实验作业1:对一个交通控制系统进行机理建模
三、实验作业2:用频率法或根轨迹方法对一个交通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用频率法或根轨迹方法对一个交通系统进行仿真实验
3.《管理学基础理论》(最少教学时数48+最少实践时数16)
先修课程
无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获得管理思维模式、管理素养和技能的训练。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有关概念,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管理概述(4学时)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4学时)
第三章 管理主体(5学时)
第四章 组织体系与组织结构(3学时)
第五章 组织运行与发展(4学时)
第六章 决策(4学时)
第七章 计划(2学时)
第八章 领导(6学时)
第九章 激励(6学时)
第十章 控制(4学时)
第十一章 创新工作流程(6学时)
管理案例综合分析(16学时)
一、管理案例综合分析概述(1学时)
二、管理案例的研究和书面分析报告的形成及口头表述(1学时)
三、管理案例综合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2学时)
四、管理案例综合分析(12学时)
4.《管理运筹学》(最少教学时数64+最少实践时数0)
先修课程
微积分、几何与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具备优化的思想和一定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了解管理运筹学对优化决策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特点,理解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排队论、存贮论和多目标规划等分支的基本优化原理,掌握其中常用的模型和算法,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运筹学简介 (2学时)
第二章 线性规划 (16学时)
第三章 运输问题 (6学时)
第四章 整数规划(6学时)
第五章 动态规划 (8学时)
第六章 图与网络分析(16学时)
第七章 排队论(8学时)
第八章 存贮论 (自学4学时)
第九章 运筹学当前的研究热点(2学时)
5.《交通规划》(最少教学时数64+最少实践时数16)
先修课程
微积分、几何与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全体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定义、基本分析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简单交通规划问题的能力,为专业选择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述(6学时)
第二章 交通调查(8学时)
第三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4学时)
第四章 交通网络布局与设计(4学时)
第五章 交通的发生与吸引(4学时)
第六章 交通分布(8学时)
第七章 交通方式划分(6学时)
第八章 交通流分配(12学时)
第九章 常用交通规划软件(4学时)
第十章 交通规划实例(4学时)
学术前沿讲座(4学时)
实践教学(16学时)
一、居民出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二、基于RTMS的交通流调查与分析
三、典型区域交通规划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RT020101 交通运输需求调查
RT020102 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RT020103 交通运输网络规划
RT020104 交通运输港站规划
RT020105 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估
6.《交通港站与枢纽》(最少教学时数64+最少实践时数16)
先修课程
交通运输设备、工程制图。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交通运输港站(水运港口、空运港口、铁路车站、公路集装站、地铁车站等)及交通运输枢纽设备布置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对港站布置图形进行分析的基本技能,具备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合理分工、紧密配合、协调布局的分析能力和知识;为毕业后从事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创造条件。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概况(2学时)
第二章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4学时)
第三章 交通流线疏解(4学时)
第四章 铁路站场(10学时)
第五章 公路站场(6学时)
第六章 水运港口(8学时)
第七章 航空机场(8学时)
第八章 旅客站房(8学时)
第九章 货物场库(8学时)
第十章 交通枢纽(6学时)
实践教学(16学时)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布局设计
二、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
三、交通流线及疏解方式设计
四、客运通道能力计算方法及设计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RT020201 港站枢纽流线设计及疏解
RT02020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RT020203 公路车站
RT020204 水运港口
RT020205 航空港
RT020206 综合交通枢纽
7.《运输组织》(最少教学时数64+最少实践时数16)
先修课程
交通运输设备。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认识、基本概念、组织目的与组织原理、基本组织方法、组织优化方式等主要内容,为其专业选择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运输组织概述(8学时)
第二章 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7课时)
第三章 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规划(8课时)
第四章 交通运输能力(8课时)
第五章 旅客运输组织(8课时)
第六章 货物运输组织 (8课时)
第七章 交通线网运输组织(9课时)
第八章 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4课时)
第九章 交通运输计划与运输调度工作(4课时)
实践教学(16学时)
一、交通设施通过能力计算
二、交通线路设计及线网评估
三、运载工具积配载和配送方案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RT020301 客货流分析
RT020302 运输资源配置与产品设计
RT020303 运输能力计算
RT020304 线网运输组织
RT020305 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
RT020306 运输生产计划与运输调度
8.《运输经济》(最少教学时数64+最少实践时数0)
先修课程
交通运输设备。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交通运输产品的特点、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交通运输需求的估计、交通运输供给的特点和克服空间距离障碍所花费的代价、交通运输政策,掌握制定交通运输价格的基本理论、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交通运输活动中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运输企业与运输经济(4学时)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8学时)
第三章 交通运输需求(6学时)
第四章 交通运输供给(6学时)
第五章 交通运输成本(6学时)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折旧(4学时)
第七章 交通运载设备运用的经济评价(8学时)
第八章 交通运输业人力资源管理(2学时)
第九章 交通运输价格 (4学时)
第十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分析(10学时)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政策(6学时)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RT020401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RT020402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
RT020403 交通运输成本
RT020404 交通运输收入
RT020405 交通运输经济效益分析
9.《运输安全》(最少教学时数48+最少实践时数16)
先修课程
交通运输设备、交通港站与枢纽、运输组织学。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运输安全基本理论,学会运用交通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及交通安全技术解决交通运输领域中实际安全问题,具备综合分析和处理各类交通安全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运输安全概述(4学时)
第二章 运输安全基本理论(12学时)
第三章 运输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14学时)
第四章 运输安全技术(12学时)
第五章 运输安全管理(6学时)
实践教学(16学时)
一、铁路运输安全工程实践
二、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实践的基本内容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RT020501 交通运输安全理论
RT020502 交通运输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
RT020503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
RT020504 铁路运输安全装备与技术
RT020505 铁路运输安全与应急处置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