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_罗玉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808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_罗玉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_罗玉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_罗玉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Nong Jia Can Mou|林业科技1662023.5下作者简介:罗玉梅(1970),女,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罗玉梅(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张掖,734000)摘要:当前社会各界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林业碳汇概念。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指出了构建碳汇体系的相关指标与保障措施,以期为此后林业碳汇市场的打造提供更多借鉴依据。关键词:碳汇市场;林业经济;发展;影响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494(2023)05-0166-03目前全球变暖趋势增加,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对气

2、候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二氧化碳的重要碳汇依据,森林在维护全球气候方面占据重要位置。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趋势,开始兴起碳汇市场,各个国家针对碳汇市场发展制定了具体的林业措施,希望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达到预期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由此,应强化林业碳汇市场的研究力度,充分了解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则,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碳排放市场,以促进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1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可以集中利用土地资源,提升植树造林水平。目前我国碳汇试点主要采用植树造林方法,提升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生态技术修复荒废的土地,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在改善气候条件、土壤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林业经济的

3、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我国也属于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尤其随着石化、民航、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发展,我国碳排放量更进一步增加。持续发展碳汇市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可以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经济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其次,可以提升林业实体效益。早期林业项目主要通过森林旅游、采伐树木、生态补偿、林副产品等途径增加收入,实际收益率较低,部分林场依然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尤其随着生态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开始出现新型材料,林业采伐量下降,收益率也降低。而随着碳汇市场的兴起,林场与林农等经济实体可以通过提供碳汇服务增加经济效益,经营期间风险因素较少,投资回报率较高,林业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

4、益均得到明显提升。另外,林场经营期间,可以兼具完成提供林副产品、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碳汇服务等项目,增加了新的经济收益渠道。最后,可以促进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作为新型产业项目,碳汇市场的产生可以促进人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兴起,转型升级林业产业结构,增加造林育林面积与森林蓄积量,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建设林业生态项目,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2林业碳汇市场体系构建流程2.1设定碳排放总量确定机制当地部门在制定碳排放指标时应结合环境容量确定,具体碳排放总量为碳交易市场中允许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但实际排放过程中,无法精准确定排放的温室气体,因此控制目标为减少的碳排放总量,在根据减少的数量为各个区域

5、或企业分配具体指标,当某些区域或企业碳排放量超出划定指标范围后,可以向其他碳排放指标富余的区域或企业购买,自此便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增汇与工业减排均属于减少碳排放的途径,因此减排总量与碳汇减排总量属于碳排放总量的组成部分,具体林业碳汇减排总量、海洋碳汇减排总量、草原碳汇减排总量均包括碳汇减排总量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国际减排要求,区域不应过高设计碳汇减排总量占据碳排放总量的比例,符合上限规定。2.2配额分配机制确定碳汇减排总量后,应遵循公平与碳汇平衡原则为企业或组织分配一定的碳汇减排量,以保证分配效率,避免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政府无偿分配与有偿分配属于现有碳汇市场碳排放权的初始配置方式,其中有偿获

6、得初始分配权为有偿分配,包括拍卖与定价出售两种类型;而无偿分配指的是由政府部门根据一定比例或标准无偿为企业分配碳减排指标。无偿分配不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且可以将碳汇指标作为资产在市场交易,易被企业接受。而有偿分配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接受程度较差。目前我国林业碳汇交易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公众并未形成深刻认识,为了减少企|Nong Jia Can Mou 林业科技1672023.5下业的负担,增加可接受程度,应采用无偿分配方式进行配额。政府部门应根据企业以往碳排放标准确定碳汇强度,将具体数据输入专门的管理系统,分配碳汇指标时应将电力公司、工航工业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纳入试点配额单位

7、,碳消耗量较低的企业则不分配碳汇指标2。2.3价格引导机制碳汇市场交易的核心在于制定价格机制,通过调节价格调配市场供给与需求,反映市场供需变动情况。对此,在制定价格引导机制时,应确定科学的定价体系,并统一碳排放交易单位,初期应明确工业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确定固定价格,避免碳汇项目恶意竞争,保证碳汇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2.4碳汇计算核算报告机制市场交易的关键在于商品,为了形成交易,应可靠计量交易商品的价格。对此,也应确定碳汇项目产生的碳信用与碳信用衍生品价格,计算确定价值,并设立统一的碳汇计量单位、程序。原则等计算核算体系。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碳市场交易在碳排放市场交易所进行,为了保证交易的

8、顺利进行,应科学构建交易所的基础设施。同时,还应引入互联网技术建设碳交易登记注册网站,设立电子信息平台,保证公开进行碳交易,确保公众全面了解碳交易服务。且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与基础设施的设定,还可以为碳汇市场的发展提供宣传与推广。目前我国碳减排大多自愿完成,初期政府进行引导,不会分配减排数额。而随着工业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碳减排压力不断增加,此时政府部门便会需要确定碳排放总量与分配数额,开始强制发展减排市场。3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对策3.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林业碳汇属于公共物品,部分公众与企业并不了解,影响了碳汇市场的发展进程。由此,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力度,强化宣传推广,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碳汇

9、活动。一是应加强宣传力度,为公众普及碳汇知识,增强环保认识。为了有效缓解气候问题,应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创建碳汇市场。但受经济、理念等因素的影响,碳汇市场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加之运行规则复杂,以致公众购买碳汇的意愿较低。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碳汇知识的宣传力度,打造多样化交易的碳汇市场,比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或者将碳汇知识课程纳入学校与社会教育体系,明确环境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的造林增汇认识。另外,还应制定积分与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购买森林碳汇,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二是应开展碳汇项目,结合森林碳汇特点造林,打造天然生态工程,提升森林质量,保证碳汇供给。

10、三是应加快改革林权制度,明确碳汇商品产权。林业公共物品具备非竞争性,直接影响碳汇市场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碳汇市场,应明确碳汇商品与产权主体,创新森林产权机制。在界定碳信用产权期间应引入注册或颁发产权证书方法,为碳汇市场交易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四是应统一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标准,碳汇计量、监测、市场运作均属于林业碳汇活动,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且碳汇价格由碳汇方法、碳汇计量标准、碳汇交易规则等因素确定。对此,政府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联合多个部门构建碳汇评估、监测、计量机构,设定完善、规范的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五是应规范发展碳汇金融项目,林业碳汇具备经济特征,应通过价格限制进行约束,但目前我

11、国碳汇市场依然采用交易融合方法,没有明确碳汇交易主体,价格较低。对此,政府部门应增大资金支持,设立健全的补贴制度,并深化市场监控,为碳汇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还应设立林业碳汇基金,高效完成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等活动,并衔接金融行业,创新使用金融融资工具,促进林业经济的稳定运行3。六是加强人才建设力度,设立高水平基础设施。林业碳汇市场主要影响因素为碳汇技术,且碳汇计量流程复杂,加之我国碳汇市场起步较晚,以致缺乏高素质的实践人才。对此,国家应充分重视碳汇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加大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力度,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引入国外先进造林技术。且还应建立林业碳汇专家工作团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

12、邀请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第三方审定核证、政策制定等领域的专家提供指导。同时,各大高校应重视碳汇学科的建设工作,加大科学教育投入力度,强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了更贴近碳汇领域,应加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全力开展碳汇领域相关的课题研究。除了应着重培养人才外,政府部门还应积极建设交易场所与服务机构,搭建专门的交易平台,并组织专家举办碳汇技术培训班次,讲解政策并进行案例分析,提升碳汇交易质量。3.2强化企业发挥作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于企业,这也是碳汇市场的组建主体。随着我国工业的深入发展,开始兴起诸 Nong Jia Can Mou|林业科技1682023.5下多化工企业、钢铁企业、制造企业等,在助

13、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部分企业仅看重经济效益,完全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引入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为了高效发展碳汇市场,企业应加大配合力度,全面发挥自身作用。首先,企业应形成碳汇减排理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主体,企业依然处于工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相较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部分企业生产技术依然落后,设备利用率较低,产出大量的废气、废物、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工业燃料也会产生温室气体,危害生态环境。对此,应倡导企业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不能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应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消费方式。企业自身也应升级改良高排碳生产设备,提

14、升能源利用率,保证生产效率,杜绝环境污染问题,严格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另外,部分企业工业减排方面存在难度,此时应增强碳汇减排理念,捐资造林,通过替代工业减排的方式,减少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产生,保证生态效果。其次,应强化知识培训力度,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需资源,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出现了环境恶化、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干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尤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污染问题,浪费资源、排放污染物。对此,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减少大气污染,多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实现持续发

15、展。最后,应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全面参与森林建设事业。国家发展的基础便是林业,为了做好林业保护工作,政府部门应加强认识,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且全体社会公众也应贡献力量,提升林业建设水平。同时,为了抵减自身的碳排放限额,企业还应积极参与碳汇项目与捐资造林项目,购买森林碳汇,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前提下,维护自身的社会形象,促使企业保持良好声誉。3.3强化居民发展理念当前全球变暖趋势逐渐加重,公众开始关注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受社会发展动态、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公众并未真正认识到碳汇交易与碳汇概念,也没有认识到排碳行为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因此购买碳汇的比例较低,参与碳汇活动的积极性较差

16、。但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属于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保持生态环境,公众应不断接受教育,学习新的环保知识,并关注社会实时动态。一方面,应全面关注环保,重视生态教育,学习新的环保知识与理念。通过学习可以熟悉之前不了解的事物,并在持续了解过程中获得进步与发展。碳汇、碳汇交易、碳源等均属于新兴词汇,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较短,大多数人并不熟悉,甚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也甚少了解。对此,应加大环保与生态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持续学习,尤其年龄大的公众更应全面了解,在关注自身事业的基础上,关注环保与生他发展,增强对碳汇交易、森林碳汇等词语的认识,了解减少碳排放与碳污染不但应属于政府的职责,也属于公众与企业的责任。

17、公众应形成低碳环保理念,积极践行低碳消费模式。另一方面,公众应积极参与碳汇公益事业。我国已经针对碳汇排放服务设定了专门的绿色碳汇基金协会,由林业局主管,可以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量,属于公募性质基金会,主要针对气候变化的应对问题。由此,公众应积极参与此碳汇项目,通过学习交流与交易平台学习碳汇知识,且协会获得的捐赠资金也可以用于建设生态环境,做到投资造林。但当前大多公众并不了解绿色碳汇基金会,普及范围较小。由此,政府部门应加大普及力度,多关注社会发展动态,经济参与碳汇公益生活。且随着林权制度的改进,森林生产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经营风险降低。对此,资金充足的公民也可以参与投资造林工作,成为森林经营

18、与造林实体,为社会环保工作作出贡献。4结束语我国属于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减排压力较大。为了缓解温室气体效应,应抓住机遇,全面发展林业碳汇市场。目前我国已经针对林业碳汇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统一了碳汇计量标准,并加强了基础设施与人才建设力度,以引导消费者进入碳汇市场,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森林生态效益水平。通过运行林业碳汇发展措施,可以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参考文献1刘云辉.云南省林业碳汇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经济J.管理文摘,2021(12):6-7,10.2许骞骞,孙婷,曹先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林业碳汇作用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21(10):57-69.3李研,张大红.社会资本对林农获取林业碳汇项目权益的影响J.农村经济,2021(7):68-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