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三读”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提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担负着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以及运用于实践的重任。本文以“三读”来剖析,说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能有所启迪。【关键词】:学习语言授之以渔积累运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担负着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重任。俗话说,文章须“三读”,一读习言语。二读知文意、三读积累能运用。下面就以“三读”来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一读习言语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儿童从呀呀学语到走进学堂,无不沉浸在语言学习的氛围里。特别是当他们走进学堂,在教师精心引导下,学习了部分汉字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拿着书本或一篇
2、文章等,在父母、同伴、亲人的面前读起来,其目的就是想得到父母、同伴、亲人的称赞和认可。这种童真的呈现,充分说明了儿童渴望学习语言的内存需求。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在小学阶段,必须学会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以扫清学生学习语言的文字障碍。1、在低年级集中识字。进行初步的言语学习,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能阅读简短的韵文等。2、在高年级随文识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篇文章。学会识文断字,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以及审美能力。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言语学习,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时的教师就应着力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好词佳句,来积淀语言,为学生今后的“倾吐”打下
3、基础。二读知文意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后,阅读的兴趣就会高涨。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把握读文之法,授之以渔。1、读准字音。不多读一字,不少读一字,更不能漏词掉句,做到准确无误,读得文从字顺。2、读通读顺,读懂读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这样读的基本程序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如何把文章读懂了。要让学生在初读文章时,能抓住文章的梗概,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精读文章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件,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品读文章时,应引导学生学会品词析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内涵和表达效果,由此延伸和拓展,加深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
4、力。如在教学窃读记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三遍,想想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盲自己的话说说。生:读课文回答。师:再读课文,加深理解。想想课文描写了几个场景?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教师在这时借机引导学生研读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并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师:作者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呀?(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和心里活动描写的句子来仔细体会。)俗话说:“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因此,教师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三读吸纳运用吸纳即积累。阅读是积累的最佳
5、方法。运用即倾吐、表达。习作是运用的最佳方式。那么,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里的“熟读”和“会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熟读”是前提、是积累、是基础;“会诌”是关键、是倾吐和表达。1、熟读。熟读不仅要读熟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还要广读课外的美文,并达到熟能成诵。因为广泛阅读,至少可以让学生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一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和思维材料;三是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四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习作知识和技巧。这些益处都可以从学生的大量阅读中学到,到习作实践中去运用,使知识转
6、化为学生的能力。2、会诌。“文成于思,思源于学”。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倾吐表达。(1)仿写。(2)、片段练习。(3)、篇章训练。这样循序渐进,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会诌”的目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大量阅读,不光是为了习作,但要写好习作,必须大量阅读。只有让学生从读中吸纳习作的方法,学到文质兼美的词句,开拓习作的思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吸纳运用的目的。总之,阅读教学中的三读之法,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善加运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崔峦先生曾经说过:“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何乐而不为呢?3